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关联理论将语用学的研究拓宽了一个新视角,它从认知的角度来分析人们对语言的理解和语言交际,注重听者的逻辑推理过程。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来探悉言语交际过程中潜在的人类认知原则和行为原则,可以深入挖掘该理论在认知语用学方面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从关联翻译理论角度对《枫桥夜泊》三种译文进行比较分析,论证关联翻译理论中的认知语境、交际意图及最佳关联对等等概念在诗歌翻译中的可行性,从认知语用学角度为诗歌翻译批评提供一个参照指针。  相似文献   

3.
语用学中的关联理论可以为跨语言、跨文化的翻译研究提供科学的语用学分析方法。关联翻译理论认为翻译是以译者为中心寻求关联的跨文化“明示一推理”过程。译者站在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之间进行跨文化交际。译者在原语认知环境中寻求关联并在目的语认知语境中做出动态适应。关联理论从认知的角度出发,对交际做了新的诠释,合理地解释了跨文化翻译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从关联翻译理论角度对《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三种译文进行比较分析,论证关联翻译理论中的认知语境、交际意图及最佳关联对等概念在诗歌翻译中的可行性,从认知语用学角度为诗歌翻译批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从关联理论出发探讨了翻译学家格特(Gutt)关联翻译理论对修辞格翻译的强大解释功能。关联理论可以从语用学的基础和认知视角对修辞格的形成和它所产生的文化语境提供强有力的解释。关联理论将翻译视为明示-推理的交际过程,在此过程中,语境效果十分重要,并且是交际双方追求特定认知环境下的最佳关联。透过英译本的《围城》中使用的隐喻、双关和反语,可以看到关联理论的成功之处。  相似文献   

6.
语用学中的关联理论可以为跨语言、跨文化的翻译研究提供科学的语用学分析方法。关联理论认为人类语言交际是一个通过寻找关联进行明示——推理的过程,翻译活动是一项涉及原作者-译者-译文读者的双重交际。关联理论从认知的角度出发,对交际做了新的诠释,合理地解释了翻译过程和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7.
认知语用学的迅猛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人们对于语言本质属性以及运作机制的认识.网络新词的流行和使用涉及到心理推导的问题,同时,在交际过程中受制于认知语用学中的关联原则.我们以2010年网络新词语为例,运用认知语用学中的关联理论,探讨网络新词在认知语境中的使用和理解.重点分析交际中的新词新语的认知过程,揭示语言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8.
从会话含意理论对隐喻语用分析的局限入手,在认知语用学框架下运用关联理论对隐喻进行了研究运用关联理论的观点对隐喻的产生,识别和理解进行了分析,运用描述和阐释手段着重介绍了隐喻的工作机制;隐喻的理解和接受,就是一个听者通过认知语境将接收话语建立在新假设寻找最佳关联、激活,选择、推理,最终获得隐喻会话含义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从20世纪80年代起,认知科学一直处于为世人瞩目的学科前沿,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近年来给西方语用学界带来较大影响的关联理论被称为认知语用学理论,主张从认知角度解释心理认知因素对话语理解的作用.从认知的视角阐述关联理论的基本思想、认知模式以及交际活动中话语的解释.  相似文献   

10.
关联翻译理论在中国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联理论是一种认知理论,是认知语用学的基础。它自问世以来,受到国内众多学者的关注。翻译是受关联理论影响最大的学科之一,通过对关联理论在国内的介绍及关联理论与翻译学科的交叉与应用的综述,旨在证明关联理论虽然也存在自身的不足,但其在国内的研究方兴未艾,它的价值正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认可。  相似文献   

11.
Sperber&Wilson(1986/1995)提出关联理论的目的之一就是希望为认知语用学打下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基础(冉永平,2002),但该理论面世以后却引起了各种非议甚至是误解。有学者认为关联理论所含内容过于泛泛,似乎事物之间都可找到一定的关联,没有区分的界限,从而失去了其作为理论的科学严谨性。因此本文主要从关联理论的原则入手,围绕关联推理以及关联理论与合作原则和语境之间的关系展开讨论,旨在说明关联理论的看似无界性中其实包含着相当的有界性。  相似文献   

12.
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来探讨隐喻现象,并引入认知语用学中有关含义推导的最新理论———关联理论对其内容和工作模式加以分析。关联理论的隐喻观是一种兼具构建主义和动态性质的隐喻观,但关联理论并没把隐喻研究作为一个独立的方向,因而这种隐喻观还需进一步丰富和完善。  相似文献   

13.
两种语用学理论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联理论和格赖斯会话含义理论两种语用学理论的比较 ,说明关联理论可以代替格赖斯会话含义理论。关联理论是一个新兴的更加系统、统一的理论  相似文献   

14.
文章运用关联理论对《沁园春·长沙》两个英译本进行比较分析后,指出关联理论中的认知环境、交际意图和最佳关联性等概念在诗歌翻译评论中有一定的优势,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从而为诗歌翻译批评提出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翻译观,揭示了背景知识在翻译活动中的不可或缺性,体现了译者在这一交际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以关联理论为指导原则探索美国影视剧的字幕翻译,有助于进一步将译语接受者的百科语境知识融入翻译过程,加深译语接受者对影片内容、影片搭载的原语文化的了解。同时,从认知的角度探讨翻译,也有助于译者和译语接受者将自己的认知体验融入到影片赏析中,对影片的理解也就更为透彻。  相似文献   

16.
话轮"意义沉默"及其认知语用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意义沉默"在会话话轮中所具有的丰富语用含义,以英汉会话语段中的意义沉默为研究材料,结合其语用特征,采取多层分析方法研究话轮的"意义沉默",认为传统语用观在解读意义沉默时存在缺陷,应借助关联理论能更有效地对意义沉默进行认知语用解读与分析。  相似文献   

17.
关联理论是一种有关人类交际与话语理解的认知理论。该理论关于交际过程中的推理特征、动态的认知语境观以及话语的最佳关联性的阐述,对交际过程中正确理解话语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翻译的关联主义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格特将关联理论的基本观点应用于翻译,认为翻译是语际间阐释性的使用。最佳关联原则是翻译过程中始终遵循的原则。翻译的忠实性受关联的制约并限制在对语境的充分敏感上。要实现翻译目的,译者意图应与读者期待相吻合。关联翻译理论在如何获得更高信度的译本及在翻译过程中认知解释性的研究方面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19.
关联理论认为隐喻是日常言语交际的一部分,隐喻的理解就是在适当的语境下或通过语境的补充或扩展寻求最佳关联,并得到最佳理解效果的过程。本研究回顾了关联理论的最佳关联原则及其关于人的认知机制的理论背景,提出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下理解隐喻及其工作机制主要包括隐喻是"随意言谈"、隐喻理解需语境互动并受认知主体影响。  相似文献   

20.
宋词《声声慢》极具中国文化意象,对其译文的批评从文学角度出发很难信服地解释文化意象的完整重构,而关联理论因其在认知和语用维度上的独厚优势可以对此加以验证,并能具体指出各译本在何处暗合最佳关联原则,何处再现文化意象方面仍稍有缺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