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太平广记》中的唐人小说为材料,从汉语词汇史的角度,对联绵词的词汇概貌、词形、词义、用法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唐人小说中的联绵词总体上以继承为主;联绵词词形的发展变化逐渐趋于稳定;词义发展出现两极分化;用法有趋于松散的表现;语言的同化规则和人们的心理类推作用对联绵词形、音、义的发展变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图式理论在翻译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式是“背景知识”,是人们存储于头脑中所有对世界的一般认识,它是人类知识的心理表征形式。将图式理论运用于翻译实践,可以说翻译即图式翻译。在图式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对文本的语言图式、语境图式和文化图式成功转译,方能使读者正确获取源语信息。  相似文献   

3.
词是构成语言的基本单位,是音、形、义的结合体。词义是词的核心,是音、形所表达的内容。英汉双语之间名词的转化既要以词义转化为核心,又要与词音、词形转化相结合。本文正是本着这种思路,从名词的音、形、义入手,结合大量的翻译事实,提出了音译,形译,义译,音义译,形义译等五种英语名词汉译的策略,重新解读了这些策略的内在机制,并探讨了这些策略的实践运用规律。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分析长时工作记忆机制、意象图式及词汇可理解输出之间关系,指出长时工作记忆机制是词汇可理解输出的心理表征基础;意象图式是词汇可理解输出的主要方式之一。通过正确的训练,英语专业学生完全可以借助有效的意象图式提取方式建立对词汇知识的有效提取结构,提高词汇输出效率和语言学习水平。  相似文献   

5.
汉语三音节词语的研究,宏观上可分为词汇层面的构词法研究和句法层面的词汇化研究。三音词的语法图式构式的研究成果较多,词汇图式构式的研究成果则相对较少。三音词的词汇化研究,按照词类的不同,可以分为动词、形容词、副词、动副兼类词、形副兼类词、连词、其他词类、习用语等8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分音词是汉语方言中的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早已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在穷尽性地考察了灵丘话中的分音词的基础上,并通过比较的方式,从语音、语义、语法等方面描写、分析了灵丘话分音词的特点,认为分音词的产生除了语言自身发展的规律外,还有语言(或方言)接触和社会心理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分音词是汉语方言中的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早已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在穷尽性地考察了灵丘话中的分音词的基础上,并通过比较的方式,从语音、语义、语法等方面描写、分析了灵丘话分音词的特点,认为分音词的产生除了语言自身发展的规律外,还有语言(或方言)接触和社会心理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广泛的社会基础,经过世代相传,与本民族的文化、历史、生活、风俗、习惯等息息相关。英语也不例外,也是在原有语言基础上,按一定的构词方式结合,因而具有一定的语义结构,是解说词语的理据基础。所谓词语的理据(motivation)是指词形与词义之间的联系,即词义形成的可释性。从理据的角度来说,大部分英语词都是没有理据的,因为它们都是沿袭下来的,任意的语言符号。然而,有一小部分词可以被认为是有理据的,可以很容易看到这些词的词形与词义之间的直接联系。一、英语词语的理据类型一般地说来,不同种语言的理据是不…  相似文献   

9.
多义词是在一个词形之下包含着几个相对稳定存在着的而又互有联系意义的词。多义词词义间存在着义通、义类、义反等多种内在联系,它是词在使用过程中渐次积累的结果,其形成既有语言内部原因,又有客观因素、民族历史传统、文化生活、风俗习惯、语用心理等非语言原因  相似文献   

10.
英汉拟声词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每一种语言里,我们都可以找到一些专门用来描述或模拟各种自然声音的词或词组,它们被称为象声词或拟声词。它的词形或发音就与其意义之间有一定的联系。比如英语中 cuckoo(杜鹃、布谷鸟)一词即是由模拟布谷鸟的鸣叫声而造出来的。语言学家Stephen Ullmann把英语的拟声词分为次要拟声和基本拟声两种。基本拟声指音与义相似,引起音与义之间的联想,如crack(噼啪声、爆烈声)、plop(扑通声)、whizz(呼啸声)等。  相似文献   

11.
无线电陆空通话字母源于国际航空无线电空地交流几十年的实践应用,其独特的语音区分性与惟一性是通话语言有效命名、激活与表征和避免误解的前提条件。语篇语言线索提示和民航背景知识图式在标准字母源词文化语义丧失实现所指语义表征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消除了源词语义和文化干扰性,从而避免了交流歧义。  相似文献   

12.
任何一个民族的语言,都是借助于音和义的结合体一词(字是词的物象符号),再按一定思维方式组成句子来传递信息的。义、音、字可称为语言的小三要素,其中“义”的变化最活跃,呈繁化状态,作为词形的“音”,在声韵调方面虽有分合交叉,而作为符号的字则又呈由古文而篆文而辣楷的简化趋势。因此便形成一音多词(义)、古今音异、一字多义多音等现象。小三要素的这种既统一又各异的现象,必然反映到由它作为材料而构成的句子中。由哺乳至成人学用本民族语言,并运用它来表情达意,尽管人皆能之,但其表达传递的效果却不同。就汉语而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汉语言本身的演变规律,可以说呈现出既力求简洁、又必然繁纷,既矛盾又统一的状态。而繁化的趋势,则是其主流和大势。许慎《说文解字》收字9353个,而《辞海》收字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图式理论为基础 ,指出在外语阅读教学中建立正确的文化图式、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逻辑图式是提高大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结果表明 ,给予学生更多的机会来实践阅读的心理语言学过程 ,让他们在阅读前建立一定的图式 ,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吴建生 《今日南国》2010,(17):59-59
语言可以求吉,同样,语言也可以避凶。求吉避凶是汉民族语言文化心理十分重要的两个方面。 在山西方言各类避讳词语中,谐音避凶是比较常见的一种。与谐音求吉相同,谐音避凶也是在同音词、近音词之间进行联想的基础上形成的。  相似文献   

15.
何为图式?我国学者王小明博士说:“图式是我们头脑中的关于普通事件,客体与情境的一般知识结构。”它能够运用于范围广泛的情境之中,是信息加丁的基本框架。图式一般具有以下的结构特征:第一.图式所表征的知识具有综合性.我们所具有的全部知识都可以包括在图式当中。第二,图式具有常量和变量、常量是图式的主题,是比较固定的:变量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有许多“槽”.这些“槽”可以与环境的不同方面相联系。第三,图式具有层次性。既指当图式中的某一个或某几个槽的值也是图式时.图式之间就可以相互嵌套;也指图式具有不同的抽象水平.可以表征各级水平的知识——从思想意识到一个句子的组成.再到一个词的意义以至单个汉字的组成形式,等等。就是说,  相似文献   

16.
认知语境观具有动态性、互明性、建构性的特点。在语言交际过程中,认知语境内化于交际主体的大脑中,以知识草案及心理图式等模式储存。当语言交际中出现了英语委婉语这种模糊性语言元素时,交际主体被内化的语用知识即认知语境则被激活,交际者可以根据不断变化的互明语境来建构、推理英语委婉语的言外之音。  相似文献   

17.
现实表征心理表征语言表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实表征、心理表征与语言表征是紧密联系的三个概念.现实表征不等同于客观世界,而是以人的存在为前提的客观现实;现实表征与语言表征的联系是间接的,心理表征是联系现实表征和语言表征的中介;语言表征是心理表征的符号实现,但它还受特定语用和文化习惯的制约,所以同一心理表征可以有不同的语言表征.同时,这三个概念依次具有逻辑上的依存性心理表征以现实表征为基础,语言表征又以心理表征为前提.  相似文献   

18.
关于双语者的心理语义表征有两种理论:一种强调其双语共享性,一种强调其语言独立性。近年来,有研究者对第一语言背景截然不同的大中学生英语学习者和聋人学生双语者群体关于具体词、分类学联系概念中上下位概念词和情感词的词间联系意识,进行了一系列跨语言比较实验研究,揭示了现有理论认识的局限性。语义表征层次选择模型整合了关于语义表征双语共享性和语言独立性的两种理论,对双语者第一、第二语言语义表征及其通达的认知机制形成了比较灵活的理论假设。它不但能够系统解释人们近年来关于英语学习者和聋人学生在第二语言词语义联系意识方面的研究发现,而且,似乎也可以涵盖其他类型双语者的语义表征及其通达情况。  相似文献   

19.
概念认知系统贯穿从原型、图式到心理空间和概念整合的整个过程,影响着语言各个层面的认知和习得。从词汇结构和语义入手,探索词汇表征下的概念认知机制,搭建从原型到图式再到心理空间的概念整合认知框架,借以培养学习者的认知能力,促进词汇习得和语言能力的整体提升。研究发现词汇范畴包括了与词汇相关的概念层、语义层和表征层。语义基于概...  相似文献   

20.
在日语中,约1/5的拟声拟态词是多义词,这些词加大了日语学习的难度。通过对其多义特性的考察发现:拟声拟态词的词形具有特定的语义倾向;拟声拟态词的多义性与词义的象似性紧密相关;通感、换喻和音象征对其语义变化过程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