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正面临着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和社会生活多样化带来的挑战,因此,在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中,要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创新与发展,关注合理的利益诉求,重塑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价值基础。  相似文献   

2.
关于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和凝聚力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发展态势使我国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迫切需要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对此,应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有机地统一起来,正确认识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和当今文化发展多样性的关系,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创新,不断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相似文献   

3.
大数据嵌入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具体而言,马克思主义关于科技与意识形态内在关联的相关论述、西方学界在科技与意识形态内在关联性问题上的两种传统倾向以及当前海外学者对于数字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批判为大数据嵌入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数据和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则为大数据嵌入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供了根本性的理论指南。大数据的技术特征与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鲜明属性相互激荡、彼此交融,进一步彰显了大数据嵌入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内在契合。深入探讨大数据嵌入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理论前提,有助于进一步拓展大数据视域下意识形态相关问题的研究深度和广度,激发研究动能与活力。  相似文献   

4.
我国进入新时代后,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加上国际形势日益复杂,使得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着新的矛盾。高校作为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其意识形态工作也面临了新的挑战。辅导员作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要工作者,在新形势下必须不断提高意识形态工作能力,保障高校学生意识形态安全,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农村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赢得了广大农民群众的高度认同。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农村意识形态领域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面临着错综复杂的情况。客观分析这些问题,深入探究其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科学制定应对措施,切实加强农村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更大胜利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6.
增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是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根本要求,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精神动力。增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是应对全球意识形态斗争新特点、国家发展建设新阶段、我党长期执政新考验的必然要求。为此,必须重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威、拓展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资源、实现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文化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7.
微博客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一方面面临着谣言与错误思想蔓延、网络监督与引导工作缺失、传统工作方式方法陈旧等问题;另一方面,微博客也为意识形态建设转变工作思路、扩展工作空间、增强凝聚力与吸引力搭建起新的平台。为此,我们应从加强微博客的意识形态理论阵地建设、建设完善的规范体系、提高意识形态工作者的素质等方面入手,维护与巩固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8.
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执政党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必然要求。文章联系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新形势,分析和研究了我国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并对如何掌握意识形态斗争的主动权,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出了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是中国共产党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下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重大举措.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必须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不断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播度,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整合功能,增强整合能力.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经过长期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阶级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理论性与价值性相统一、民族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优越性,相较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有着独特的理论力量。然而由于国内外局势复杂,以及党内外各种因素的干扰,我国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着一些危机,这就要求我们党要注重对马克思主义的方向引领,加强对意识形态功能的引导,注意提高群众的认识自觉和实践积极性,以凝聚共识,共同构建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1.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推动了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 ,也使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趋向发生了变化 ,作为社会成员的高校大学生也深受影响。虽然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主流是好的 ,但支流问题不容忽视 ,存在着诸多方面的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就应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构架观念、行为准则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成为合格的人才 ,迎接新世纪  相似文献   

12.
邢洪儒  肖力 《河北学刊》2007,27(4):205-208
价值体系是社会文化的核心,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意识的本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内涵明确、内容严整、理论严密的逻辑体系,它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内在精神和灵魂,也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体。本文探析了当前中国社会意识形态所呈现的主要特点和对意识形态整合,提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主体精髓,以及整合和重塑主流意识形态中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3.
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意识形态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显著特征。从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过程和实践活动来看,马克思主义具有意识形态性。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性主要表现为一种历史唯物主义的党派性,彻底的实践和批判精神以及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立场、观点、方法。正确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性,对于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私营企业主不是新生的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中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是私营企业主不可能形成完整的资产阶级的决定性因素 ;私营企业主尚未形成独立的阶级意识 ;私营企业主同典型的资产阶级有很大的不同。就目前发展状态而言 ,私营企业主只能算作一个新的社会阶层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意识形态相对独立性原理,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大体可以分为初步探索时期、发展时期和系统完善时期。在发展完善的过程中,马恩逐渐阐明了意识形态的历史继承性、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意识形态内部诸形式的相互影响以及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原理。马恩创立意识形态相对独立性原理,启示在理论建设的过程中要树立长期建设和不断完善的意识;同时也有利于运用该原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相似文献   

1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面对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的日趋多样化,我们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权、主动权和话语权。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有利于发展社会经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当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面临着国际和国内多方面的挑战,我们要正确把握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意识形态建设的内在规律,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治国、与时俱进,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的方式方法和途径,以便进一步扩大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阵地,推动和谐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意识形态整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课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构建和谐社会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执政目标与任务的新认识,是执政党防止和消弭社会冲突和对抗,不断促进社会和谐的重大责任。在这个基础上,执政思维的基础———意识形态起着重大的作用,也就是说,在执政能力的建设中,如何避免意识形态的僵化,推进意识形态整合,制定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理论纲领,成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8.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在互联网时代尤其如此.面对网络社会发展新态势,由于未能充分顾及传播主体多元化、传播载体多样化以及传播内容复杂化、传播过程互动化带来的巨大挑战以及传播受众在信息传导中地位的空前提升,传统的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失却效力,进而严重冲击了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面对空前变局,主流意识形态传播亟需通过加强对传播主体的思想教育提升其认识水平、以严格监管来规范传播载体建设、建立多元立体审查机制对传播内容严加甄别以及增强全体网民的媒介素养与净化网络空间等手段,切实提升传播实效,进而完善互联网环境下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体系、增强传播效力,从根本上维护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弘扬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是我国思想文化建设领域的重要课题。在社会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高潮以及意识形态建设不断加强的新形势下,必须树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弘扬传统文化的关系自觉意识。在社会思想文化建设中树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弘扬传统文化的自觉意识,必须走出传统与现代、激进与保守的对立局面。就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而言必须在把马克思主义转化成为人民群众自觉追求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传统文化而又超越传统文化,进而引导人们投身于发展中国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就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而言必须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更新自身发展,进而成为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需要的优秀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