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张春梅 《阴山学刊》2010,23(1):103-107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我国农村贫困的主要原因之一。内蒙古农牧区存在着贫困面大、贫困发生率高等区域贫困特点。对贫困人口实施医疗救助有助于提高贫困人口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保障贫困人口最基本人权,减断因病致贫的循环链。当前内蒙古农村医疗救助仍存在一系列制度缺陷,只有建立规范化的医疗救助运作体系并完善其他配套改革才能改善农牧民贫困人口的健康状况,减少因病致贫返贫,促进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稳定内蒙古。  相似文献   

2.
关于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简称新农合)在促进农村人口医疗服务利用公平性方面所起的作用。研究发现,在不同收入水平的地区,这一制度对农村人口医疗服务利用的公平性呈现一种非线性的影响:在富裕地区这一制度的实施将有利于缩小贫富差异;相反,在贫困地区则未必能促进农村人口就医公平。因此,今后一个时期应注重细分不同人群的健康需求,有效实施医疗救助制度,提高补偿比例,覆盖基本医疗费用,从而使农村贫困人口真正从这一制度中受益,实现农村人口健康的公平发展。  相似文献   

3.
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直接关系到党中央确立的"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的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大病统筹为主、兼顾门诊统筹的补偿方式是发展方向.文章主要分析了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了解决的对策,期盼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在农村得以早日实现,以促进农村居民健康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试析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公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茂松 《中州学刊》2007,(5):112-114
目前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存在着严重的不公平因素,已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带来了负面影响。解决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公平性欠缺问题应以政府为主导,从加大政府投入、扩大医疗保险的覆盖面、建立医疗救助制度、统筹发展城乡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完善医疗保险筹资机制和提高医疗卫生的可及性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5.
在医生处方权约束乏力的情况下,通过提高医院效率、根治医疗腐败来降低医疗费用,具有现实可行性吗?面对医疗服务需求与现实需要存在的巨大缺口,如何实现医疗卫生服务公平性、均等化目标?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基于现代发展经济学的新型健康观,把人的能力(包括人的健康状况)作为发展的目的与内容,落实预防工作,开展全民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降低疾病的发生率,从而减少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印度医疗制度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苏云  滕文 《社会科学》2007,(11):83-89
印度针对穷人的免费医疗保证了制度公平性,与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绝对主导的情况不同,印度在公立医疗机构确保穷人医疗的同时,发展私立医疗机构,后者在农村基层医疗服务中也起着重要作用。但与此同时,公立医疗机构面临着资源短缺、效率低下等问题。印度给中国的启示是:其医疗制度公平性主要得益于政府注重穷人保护,同时给市场留出发展空间,使私人医疗机构、医疗服务和药品市场都得到一定发展。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农村医疗体制的变革与发展趋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代中国农村医疗体制在六十年中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1978年之前,中国农村的医疗服务体系由县、乡、村三级组成,县级医疗机构属于全民所有制的事业单位,乡村医疗机构属于人民公社集体所有,它们在农村医疗服务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改革开放以后,传统的合作医疗被新型合作医疗所取代,即嵌合在集体主义政治经济制度中的社区微型医疗保险被政府补贴的自愿性公立医疗保险所取代.依然处在行政化制度和组织中的农村各级公立医疗机构都走上了商业化道路,但民营医疗机构在农村的发展还很不充分.由于医疗保障体系还欠发展,医保机构第三方支付对于医疗机构还缺乏制约,农村公立医疗机构的医药费用上涨幅度超过了农村居民收入的上涨幅度.针对这些问题,新一轮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为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新农合的巩固、公共财政投入向农村地区的倾斜、社会资本的进入、公立医院的法人化有助于农村医疗事业的发展,但公立医疗机构的行政化则有可能对县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的发展前景投下了阴影.  相似文献   

8.
贺亚宜 《兰州学刊》2014,(10):94-98
医疗保障制度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公民基本健康权利的保障、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等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文章从理论上明晰了医保建设中的政府义务,分析了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公平性较差、整体水平较低、公立医疗机构的公益性欠缺等问题及其原因,建议通过健全医疗卫生体系的立法、落实政府义务,以构建公平的、整体水平较高的基本医保制度和高效、可持续的卫生医疗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8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农民的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健康素质,更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SARS危机所带给我们的启示是:只有健康才是发展的底线.原有的赤脚医生和合作医疗制度是中国农民在卫生资源匮乏且分配严重不公的情况下的创造,建构了当时农村基本的公共卫生网络。后SARS时代的农村医疗卫生制度怎样建构呢?这是一个关涉三农问题的重大课题。笔者认为,当前农村医疗卫生制度的重建应该从健康教育、推行预防、重病保险、社会救助、具体管理等方面去开展。  相似文献   

10.
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财政责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承担供给和主导责任,支持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不断增进全体国人的健康素质,是公共财政本质和发挥职能的体现.我国现行财政对公共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存在支持力度不够、支出结构不合理、支出责任错位等问题.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必须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对财政介入公共膊医疗卫生领域的投入责任和投入机制进行合理有效的设计.  相似文献   

11.
贫困是基本可行能力的被剥夺,阿马蒂亚·森的贫困理论具有实践的普适性,成为健康贫困概念分析的理论基础.健康贫困主要包含健康能力贫困与健康权利贫困,我国当前的健康贫困呈现地域性的特征.自然剥夺与社会剥夺是健康基本可行能力剥夺的两种基本方式,而社会剥夺主要划分个体因素与政府因素造成的健康剥夺.在医疗市场化的改革中,政府责任的弱化导致健康责任主要由居民个体承担,这违背了健康产品具有的公益性特征,导致卫生公平程度不高,催生健康贫困.消除健康贫困,必须构建公平的卫生体制,主要包括突出政府公共筹资功能与监管功能,构建覆盖全民、一体化的卫生体系,加强公共卫生与预防保健、基层医疗设施建设,引入第三方支付方式,加强廉价医院建设,等等.  相似文献   

12.
2003年SARS疫情爆发与流行成为中国健康照顾政策与公共卫生政策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历史事件,标志健康照顾政策与公共卫生政策范式进入崭新的历史时代,标志健康照顾政策与公共卫生政策范式的转变,传统的公共卫生向大众健康政策模式转变,反映社会管理方式与政府职能转变,公共服务制度创新与社会政策、社会福利时代的来临。  相似文献   

13.
浅论音乐与健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音乐作为一种听觉艺术 ,来源于生活 ,为我们的情感服务。有意义的音乐活动对于调节人的心情、促进人体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主要是通过心理作用和物理作用来实现的 ,但不是所有的音乐对人的身心健康都有益。  相似文献   

14.
刘继同 《学术论坛》2005,(1):141-145
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环境、生活方式与人类需要已发生重大结构变化,生物医学模式也转为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并由个人卫生进入社会卫生的时代。健康社会化与社会健康化发展趋势的清晰可见,标志着个人健康向社会健康的战略转变,以及大卫生观念形成和新型公共卫生政策框架时代的来临。  相似文献   

15.
健康新概念的分析与高校体育健康教育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健康新概念已从过去单纯的身体无病,发展成今天的身心、社会、道德等综合健康观.随着健康观的不断更新与发展,高校体育教学也必须拥有与之相适应的对策,以满足新健康观所提出的各项要求.本文通过分析"健康"新概念,研究高校健康教育的现状,重点从体育健康教育的对策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6.
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审时度势,因陋就简,充分发挥我党宣传工作的优势,先后创办卫生报刊约三十种,开展卓有成效的健康教育工作,有力地推动了根据地卫生工作和各项建设的发展,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健康责任与健康公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社会中,健康已经成为一种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的意识形态.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念.随着疾病模式的变化,人们对健康责任的认识也在发生变化,健康公平问题已经成为政府决策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对武术与内功、养生进行研究,得出早晨先练习静功,进入状态后再进行太极拳的练习,晚上专门练习静功,这样有利于人体的防病、抗病、健身、养生、延年益寿的功效.  相似文献   

19.
20.
天天甜甜     
《优雅》2003,(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