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价值论,以中国梦为价值理想,以"两个一百年"为价值目标,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价值选择,以人民为价值主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核心,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价值建构。它具有鲜明的价值特色,是时代性与民族性、特殊价值与普遍价值、弘扬正价值与摒弃负价值、科学性与合理性、价值观念和价值实体、事实性价值与规范性价值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2.
面对着当今中国"官本位"价值观、"利本位"价值观、传统"奉献型"价值观和当代青年"消费型"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十分重要和完全必要的,也是长期和艰巨的。经历了十年文革浩劫,中国出现了信仰危机、信念危机、信任危机,以及对待传统价值观的批判和反思,并要求新价值观的产生。中国神州大地对价值和价值观的研究,出现了高潮。改革开放三十年,人们对价值、个人价值、社会价值、普世价值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问题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它与普世价值有什么关系?为什么我们既要承认普世价值,不能把它看成是虚伪和欺骗,又要承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能把它仅仅归结为意识形态,看成是一种宣传,而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与普世价值的建设统一起来。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贫困化,传统哲学合法化,西方哲学边缘化,哲学被政治和经济冲击和打压。从哲学上讲,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前进,是一个伟大艰巨的创新工程。  相似文献   

3.
从国际关系交往的利益逻辑看,国际关系有现实主义和自由主义两种利益行动模式,自由主义价值观与国际关系利益逻辑存在内在同构性。自由主义是国际关系核心价值的理论进路,和平、独立、平等、正义适格是国际关系的核心价值。和谐世界理念统一国际关系核心价值,和谐世界是国际关系核心价值的最终归宿。  相似文献   

4.
理想信念教育是价值观教育的核心内容,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要遵循价值性和知识性的统一,寓价值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理想信念教育的基础是知识性教育,只有在清楚何谓理想信念,才能引导人们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教育的核心是价值性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所以把价值性教育作为核心,是因为它要通过知识基础和价值性论证,让人们认同接受确立践行理想信念。在理想信念教育的过程中,既不能单纯进行知识性教育,也不能单纯进行价值性教育,要坚持知识性教育和价值性教育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论价值、人的价值和生命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范畴来源于经济学.作为哲学范畴的价值反映的是主客体之间的关系.人的价值是一般价值的延伸,是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生命的价值是人的价值的核心问题.人怎样最大限度地实现生命的价值关键还在于自己.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校园文化建设之"魂",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载体,是传播"魂"的实现途径。校园文化建设有思想价值,思想教育有文化价值,思想价值和文化价值统一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进程中,我们要始终坚守校园文化建设之"魂",使用好校园文化之"体",并不断创新,从而实现文化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当今社会在坚持和平与发展的原则上必须大力加强国防教育,国防教育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如何做到使受教育者主动积极地接受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必须重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实现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的人民主体价值观以人民群众为价值主体、以共产主义为价值理想、以为人民服务为价值取向、以人民满意为价值标准。价值安全属于非传统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的构成要素。价值安全是国家价值观的安全和国家内的价值安全的统一,也是观念性价值体系安全和实在性价值体系安全的统一。中国价值安全意味着人民的主体地位、共同的价值理想、明确的价值取向和一致的价值标准。维护中国价值安全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为中心,依靠人民、为了人民,培育和践行人民满意、人民认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中国人民自己的意义世界。  相似文献   

9.
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是劳动价值论的核心概念 ,它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统一 ,包括科技和管理在内的脑力劳动也是创造价值的生产性劳动。要正确认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就要在现实中把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区分开来。我国私营企业主的劳动具有生产劳动和剥削劳动两重性 ,但一定范围内的剥削是合理的 ,因而也是合法的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价值与社会主义制度不是根本对立的,更不是相互排斥的,两者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价值观是人们对价值的反映和判断,制度反映的是一定物质生活方式下价值观念的要求。社会主义价值与制度统一的理论基础是唯物史观。价值观的变迁是以生产方式的变革为基础的,公正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以人民为中心是唯物史观的本质体现,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社会主义价值与制度的统一性根源于社会主义本身的内在逻辑。社会主义运动是围绕社会主义价值和制度而展开的运动,社会主义价值为社会主义制度注入改革动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统一的政治逻辑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