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汉字中蕴涵着先民的崇土文化心理.这种文化心理的形成原因有三:一是先民对"土"之畏惧与依赖而产生的一种崇敬心理情绪;二是远古先民部落首领居山岳而形成的丘岳文化之遗迹对先民心理的影响;三是洪水之时民登高土获救而发展之历史记忆之作用.其崇土文化心理不仅有汉字可考,而且有古代文献可为佐证.  相似文献   

2.
萨满文化是满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满族萨满文化的多种崇拜中,星辰崇拜是形成较早的一种,是满族萨满文化自然崇拜的一部分。星祭在满族及其先民的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满族及其先民原始的社会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状态、古老的自然观以及独特的天文认知形式。星辰崇拜在萨满文化形成阶段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满族先民对自然认知程度的写照,反映出中国东北渔猎民族的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3.
撒拉族先民经济文化类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撒拉族先民经济文化类型分析马维胜本文所讲撒拉族先民是指东迁前夕的撒拉族人。其经济属于农业经济文化类型。对此,本文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论证。一、撒拉族先民活动地带的经济特点这里让我们首先对撒拉族先民活动地带进行界定,并对当地的生活环境及其所规定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仓颉密码》反映了炎黄时代先民自由奔放、无拘无束的性观念。原始社会的先民对生殖器官、生殖、性交行为的顶礼崇拜,在现代人看来是如此地荒诞不经,但在远古社会的先民那里,如同我们今天信奉现代科学那样天经地义。先民的这种性观念,说明了炎黄时代的先民早就认为自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这与东汉后期道教奉行“天人合一”的观念是一致的。《仓颉密码》以其文学形象所折射出的性文化、婚姻形态等文化现象,有着文学上和社会学上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5.
土家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魅力的少数民族,历史的涤荡和土家族先民世世代代的创造与传承,孕育出绚丽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长阳作为土家先民巴人的发祥地,其保留下来的传统建筑艺术、婚丧习俗、饮食文化等无不成为土家民族民间文化中最为亮丽的色彩。  相似文献   

6.
唐宋回族民间故事中的胡人识宝等内容,凝聚着回族先民的文化信息,是富有商业思想的回族先民的原始创作,包含有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影响的痕迹,丰富了中国古典小说创作的内容和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7.
语言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对民族文化的建构和传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有丰富文化蕴涵的词汇的分析和探究,让我们可以推测先民们曾经的生活状态,了解他们的意识形态,他们对生活的态度,他们对生命的理解。本文通过分析与桑相关的一些词语,剖析其中蕴涵的先民的生命意识。对桑的崇拜,体现了先民对再生的向往,以及对生命的崇拜。  相似文献   

8.
从生成论视野看,中国先民早期审美意识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上古的图腾崇拜、 神话传说、文字符号、音乐、绘画、建筑等文化和艺术形态,对于中国先民审美形象的建构、审美思 维的创生、审美意象的表达、审美经验的累积,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中国先民早期审美意识的生成, 是一个在不同文化形态的合力作用下得以不断创生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富河文化是在西拉木沦河以北发现的一种独具特色的新石器考古学文化。富河文化的经济形态同样为复合式的。渔猎是富河文化时期的先民们最重要的经济活动方式,采集和原始农业是富河文化的补充性经济部门。富河文化的先民们已经进入了相对稳定的定居生活阶段。其陶器发展水平较低,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其社会经济结构的状况。  相似文献   

10.
以《说文》中与语言审美文化范畴相关的字词解说为对象,从汉字文化学的角度,在语言内容的充实性、语言教化的伦理性、语言运用的思辨性等方面考察了中国先民的语言审美文化意识,从中发现先民语言审美文化意识与道德教化、传统修辞等有着密切联系,进而发现《说文》中蕴涵的中国先民语言审美文化意识既具有质实性、人文性,又有和谐性。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甲骨学已成为一门“国际性”的显学,是探讨华夏古代文明和传统文化渊源的前沿窗口。三千年前殷商王都甲骨占卜实物的出土,给人们提供了再探古代甲骨卜法之奥秘的机会,进而拉开了寻找甲骨占卜之原始的序幕。从殷虚甲骨文的发现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这段历史时期,对甲骨占卜的研究由于受历史条件的限制,研究面还比较窄。但董作宾、胡厚宣等先生的成果值得重视。建国后到21世纪初,随着考古发掘的开展以及多角度研究的深入,甲骨占卜研究呈现出了新的生机,出现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对整个甲骨学研究来说,甲骨占卜研究仍是一个较薄弱的环节。  相似文献   

12.
西周金文处于汉字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时期。西周铜器铭文中图形文字向方块字体转变,偏旁部首增加并趋于成熟,汉字形体结构日益完善,形声结构迅速增长。对西周金文构形特征的考察能够深入了解文字发展变化的过程,从而有助于探求汉字的发展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3.
宁夏贺兰山岩画是我国岩画分布的重要地区之一。贺兰山岩画分布于贺兰山东麓南北走向 2 5 0公里的冲击扇上 ;岩画造型多为动物和类人首头像 ,以狩猎、祭祀、性崇拜、巫术表现等为主要内容 ;上古神话传说、原始巫术和宗教崇拜在岩画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贺兰山岩画是远古以来生存在这一地区的各个时期少数民族艺术家创造的 ,是多元文化的历史积淀。贺兰山岩画为中国乃至世界提供了人类早期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和美轮美奂的岩石画卷 ,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4.
甲骨文虽然只是商代后期的占卜文字(后来又包括西周甲骨文),但它却如同一部不藏善不隐恶的信史,记载了华夏民族历史和文化的方方面面,诸如政治、哲学、经济、宗教等等。其中也比较全面地记载了中国古代女性的辉煌和喜悦、厄运与悲苦,使人能从中看到中国古代女性的音容笑貌,也能听到她们的低沉呻吟。  相似文献   

15.
闽南摩崖石刻是闽南地区历史发展的真实记录,是闽南文化的活化石,在文字形体和内容等方面具有独特的魅力,仙字潭石刻则是其中最重要的代表,而且仙字潭石刻同传统古文字学的发展与研究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它传承了中原地区古文字的内容,同时也扩大了传统古文字学的内涵,对促进闽南地区的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基于实地调查所获取的历代护林碑刻资料,绥宁县护林碑刻从内容上大致可分为风水培植、定界息讼、封山育林、保护歇凉古树四类,从立碑的主体上看主要有官府的山林封禁碑、村寨的育林规约碑、家族的山林分界碑、会社组织的护树告示碑等类型。护林碑刻不仅蕴含丰富的生态信息与历代护林思想,还体现出当地少数民族在人工林经营上的制度性选择。其功能主要体现为传承生态维护理念,稳定宜林地边界,宣示毁林的惩罚规制。  相似文献   

17.
镇江焦山碑林在金石、书法、文字、文化研究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时贤的两部有关焦山石刻和碑林研究的论著中,存在一些文字上的疏漏。纠正这些疏漏,对正确辨认焦山碑林文字,促进“焦山碑林数字化建设”的课题研究,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构建金文历谱以推求古史年代的方法,在目前对上古历法不能考明的情况下还不可行。夏商周断代工程依据少量铜器断代所建立的推定西周王年的支点多不可靠,为构建金文历谱所预设的西周历法要点也仍有待证明。工程列为标志性成果之一的共和以下历谱,由于不知共和原不单独纪年,可能问题最多,而由此上推共和以前年代亦必致多误。  相似文献   

19.
甲骨文字的发现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甲骨文研究方面,在探索上古殷商时期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祭祀、征伐和周边方国的关系等方面,前人都取得了重大的突破。甲骨文的发掘和研究,成为我们认识上古殷商社会的重要依据,本文试就甲骨卜辞数次提到商王猎象和兕的记载,来探讨商代中原地区的地理气候状况。  相似文献   

20.
张铮 《东方论坛》2007,(6):92-94
"殷商文化"是我们上古文明之一,它的国家性质是值得我们研究探讨的.关于"殷商"的正名和族属问题,许多学者都做过探讨.我们在对照甲骨文、商周金文以及先泰特别是西周时期的文献后,认为"殷商"的分称与合称是有着特定的历史含义的,"殷"、"商"所指代的含义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