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文化在文学翻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何在译文文本中体现出原文的文化是翻译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就《围城》英译本中中国文化的再现进行实例分析与探讨,总结出异化作为其主要的翻译策略,直译为其主要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2.
付红丽 《云梦学刊》2013,(6):140-142
作为深深植根于民族文化中的隐喻,其翻译和表达既需要从语言意义上来理解,更要从文化范畴来探究.《红楼梦》两个著名英译本——杨宪益夫妇与霍克斯(David Hawkes)的英译本中译者对感官隐喻的翻译处理表明:感官隐喻的翻译离不开文化的土壤——其翻译很大程度上基于译者的文化认知体验;这种体验重叠的程度决定了译者翻译策略的取舍.  相似文献   

3.
翟晓丽 《琼州学院学报》2010,17(3):108-109,107
本文通过举例分析鲁迅小说集《呐喊》英译本中的文化专有项的翻译来探讨译者的翻译观,指出作者采用阻抗式异化翻译策略,其目的是促进不同语言文化的平等对话与交流。  相似文献   

4.
选取老舍先生的《茶馆》英译本作为语料,通过自建语料库,借助语料库软件Wordsmith从词汇、句子和语篇等层面入手,对《茶馆》两个译本的译者文体风格及翻译策略进行了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天堂蒜薹之歌》的英译本,探讨意识形态中各因素对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操纵体现。尽管葛浩文在翻译《天堂蒜薹之歌》时坚持忠于原著的翻译原则,但由于受到社会主流价值观、个人审美倾向等因素的影响,其对原著的翻译必然出现一定程度的改写。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中医基本原理、病症与诊疗、中药与方剂以及养生保健等四个方面的内容入手,分析霍克斯《红楼梦》英译本中医药文化的翻译策略与方法,发现霍克斯并没有拘泥于异化或归化的翻译策略,而是采取灵活多变的翻译方法,包括音译、直译、意译、增译和减译等。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自制小型翻译语料库,对<阿Q正传>中所有文化负载词及在三个英译本中翻译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包括2009年拉弗尔版,1990年莱尔版和1956年杨宪益戴乃迭版,指出在翻译目的指导下,译者对原文的定位、对时代的定位以及对读者的定位影响译者的文体和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8.
苏玉鑫  孟丽华 《理论界》2012,(11):133-136
王维诗《渭城曲》是一首情真意切的送别诗,历来备受中外诗家青睐。以翻译伦理为视角,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对五个有代表性的英译本进行多维阐析,管窥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伦理价值取向及其译诗策略。  相似文献   

9.
根据生态翻译理论的观点,译者在古诗英译中应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三个层面对翻译生态做出适应性的选择和选择性的适应。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仅要在语言层面上进行选择转换,还要使原文的文化内涵和交际意图得以实现。在此以《望月怀远》三个英译本为例,从生态翻译理论的"三维"转换角度出发,探讨该诗歌英译本的得与失,寻求最佳翻译。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奈达对文化的分类为依据,从目的论角度出发,通过对《李清照词》两个英译本的对比分析,得出结论:两译本在文化负载词的处理上采用了完全不同的翻译策略。许渊冲的目的是尽可能多的把中国文化介绍给英美读者,主要采用了异化翻译策略;王红公则是为了使译本通顺流畅,便于英美读者接受,多用归化。文章旨在探究目的论对于翻译中国古代诗词中文化负载词的指导作用:由于译作目的不同,两译本采取了不同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1.
《三字经》贵为我国古代教育的经典诗歌,其英译本从晚清至今层出不穷,但国内针对其英译的研究寥寥可数,且局限在对译本质量的评判上,忽略了社会文化等文本外部因素对译文的制约。而切斯特曼提出的翻译规范从社会层面研究翻译,打破了从译本角度思考的局限,对《三字经》英译研究极具指导意义。在翻译规范理论框架下,综合运用描写、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三字经》四个英译本的专业规范进行研究发现,《三字经》的四个英译本受到不同社会因素的影响,体现出了与各自时代特征和社会需求相符的责任规范、交际规范和关系规范。  相似文献   

12.
唐诗是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也是诗歌的精华,享誉中外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静夜思》也受到好多翻译大家的青睐。许渊冲的意美、形美、音美不断成为诗歌翻译的标准和追求,在此力求运用"三美"原则,以四篇英译本为例,分析和探讨译者在翻译《静夜思》过程中如何将四篇译文做到声形兼顾、意境再现。  相似文献   

13.
海外出版物中,汉语文化词语翻译通常采用直译、先音译再加上直译作为注释、音译加脚注、直译、直译与文化对应词并用、借译以及直译加脚注等方法,而汉语文化词语翻译策略的选择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译者越来越倾向于采用以异化为主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4.
蒋基昌  文娟 《学术论坛》2013,36(1):197-200,210
目的:通过对广西中医药大学短期留学生《黄帝内经》阅读理解情况的调查问卷,为判定最受留学生满意的英译本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通过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2011年4月至2012年3月来广西中医药大学学习中医的短期留学生进行随机调查。结果:综合整理10个例句30份问卷的1200个答案,统计得出外国读者最为满意Maoshing Ni版的英译本。结论:以翻译目的论为导向,针对目标语文化和目标读者,采取适当的翻译方法和策略,能够达到很好的对外交流目的。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是反映我国封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该书的两个英译本,由于翻译方法不同,引起一场归结于处理原文文化因素方法的讨论。文章以目的论为理论根据,通过对两个英译本中译例的分析,探讨了翻译中的异化与归化问题并得出目的决定方法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在翻译过程中,一些对原语读者来说显而易见的文化内容,对于译入语读者来说,却是难于理解的,极易在译入语中形成文化上的空白。俄国翻译理论家I.Q.Sorokin在研究文化及其国别特点时,提出了文化空白理论。宗教是文化密不可分的一部分。《红楼梦》这部中国古典文学巨著中存在着浓厚的佛教思想。本文以杨宪益及其夫人GladysYang的《红楼梦》英译本《TheDreamofRedMansion》为研究对象,从文化空白理论的角度,分析其中佛教用语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7.
李悦 《社会科学论坛》2007,(20):151-155
本文以《围城》原著及英译本Fortress Besieged为语料,从语言、文化、思维与翻译关系的视角,研究同一部作品中相同或相近词语的不同翻译问题.  相似文献   

18.
《道德经》英译本中不乏女性主义译者。在女性主义翻译研究方兴未艾的今天,从新视角重读他们的译作,研究译者的初衷以及译作的效果,将与翻译研究的其他视角相辅相成。通过选取两个典型的具有女性主义色彩的《道德经》英译本,意在探究自由派女性主义和激进派女性主义在各自译本中对原作意图阐释的差异,特别是对性别含义的不同见解。  相似文献   

19.
归化和异化作为两种翻译方法或翻译策略,从根本上讲是在原语和译语间存在差异的基础上产生的。在翻译实践中,译者选择归化或异化的翻译策略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原作文本类型、译者的语言水平、译者的翻译目的、译作读者水平、原语文化和译语文化的强弱等。多数情况下,归化论者和异化论者都努力保持一种平衡以避免走向极端。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的召开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报告》的英译本对宣传国家形象、党的宗旨和会议精神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语言维、文化维及交际维对《十八大报告》英译全过程的分析表明,译者对源语文本及翻译策略方法的选择是对翻译目的、文本、读者及自身地位的适应与选择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