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近代以来体育教育思想的演变及其走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代体育教育思想史是一部自然主义体育思想的发展史。近代体育思想源于近代产生的自然主义哲学思想和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自然主义体育思想的遗产奠定了现代体育向科学化发展的基础。现代体育教育思想及其发展趋势是终身体育和快乐体育。我国体育教育思想的发展离不开终身体育和比快乐体育具有更丰富而深刻内涵的成功体育。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同志发表于 2 0世纪初的《体育之研究》一文 ,是我国近代发表较早的科学、系统、全面论述体育的光辉著作。文章精辟地阐述了体育的本质 ,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养生思想 ,结合中国体育的现状 ,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 ,继承、弘扬、发展了中华传统文化中以人为本 ,人与自然、社会和谐的思想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是我国近代社会矛盾发展的产物,它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文章采用文献分析评议的方法,借鉴前人研究成果,对我国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活跃在历史舞台上的资产阶级改良派财政思想作了探讨,管窥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近半个世纪的财政思想产生发展及其影响。虽其财政思想是零散的、不成体系的,但为现代财政学的研究开创了先河,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近代西藏学校体育兴起的时代背景、推动力量、发展演变、内涵意义等进行研究。研究可知,在新教育思想传播的大背景下,民国政府相继颁布了一系列发展和扶持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法令法规,随之,西藏的学校也开始了教育史上从未有过的体育教育。西藏内部教育的改革、新体育思想的传入、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发展等成为西藏学校体育兴起的推动力量;学校“体育”逐渐从新式学堂“体操”开始进行演进,并在师资培养、课程设置、学制学时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和改革。近代西藏体育教育经历了“民族危亡”到“救亡图存”再到“追求自我”的发展历程,它开启了西藏学校体育的先河,为现代西藏学校体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导语:中国近代思想史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重要领域。近代中国思想领域的发展变化,与中国的现代化历程息息相关。认真研究好近代中国思想史上的人物、著作、思潮,不仅有助于深化中国近现代史研究,而且有利于人们深入地把握现实、走向未来。因此,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是一个比较活跃、也是备受人们关注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6.
宋晓敏 《理论界》2009,(1):125-126
自由主义是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发展所依托的重要思想,自近代传入中国,对中国社会也产生巨大的影响.本文通过论述西方自由主义的缘起和近代中国自由主义发展的历史背景以及传播历程,进而分析近代中国社会关于自由主义的争鸣,以期为当前中国社会思想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代历史是在历次政治思想演变的推动发展的历史,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对现代中国政治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本文从时间、内容两方面界定了中国近代政治思想的概念,从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视角,简要探析了从"开眼看世界"到新民主主义思想的五类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及其演变过程,展示了中国近代政治思想的整体画面,指出救亡图存、民族独立是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发展的两大主题,从三方面论述了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强调了中国近代政治思想的重要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对中国体育教育思想演变与体育教学模式创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中国学校体育教育思想发展进程进行考察,把握其脉络,分析我国学校体育教育思想的发展状况.根据目前中国学生健康水平的状况,对开拓体育教育方法创新的思路进行深入探索,找出适合当代体育教育思想下的体育教育创新方法.将"健康第一"、素质教育和终身体育教育思想更好的运用到体育教育实践中去.使得"健康第一"思想和健康教育成为新世纪中国学校体育教育思想的重要标志和主旋律.  相似文献   

9.
张之洞被称为清末第一通晓学务之人。清末“新政”时期有关教育的每一项重大兴革,都与他密不可分。张之洞把“体操课”纳入学校教育当中,并积极构建“体操”的教学内容,努力将其制度化,从德、智、体三方面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张之洞主持制订的癸卯学制系中国近代首项系统的学校教育制度,其中关于体操科目的规定,标志着近代体育教育第一次列入中国教育制度之中,它开创了近代中国学校教育设置体育课程的先河,也标志着近代中国学校体育教育制度已初步建立。随着新式学堂的兴起,癸卯学制规定的体育教育以学校为基地逐渐扩展到整个社会,对我国近代体育的全面开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随着爱国主义教育问题的引起重视,史学界对中国近代爱国主义思想的研究也开始得到前所未有的注意。据不完全的了解,这种研究主要是在四个方面:通论中国近代的爱国主义问题,分别论述中国近代几个重要历史时期的爱国主义,介绍中国近代历史人物的爱国主义思想和业  相似文献   

11.
论"五族共和"思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族共和"思想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近代多民族国家的构建、近代中华民族的构建及近代边疆民族地区的发展,均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直至今天仍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从直接影响、深远影响、消极影响等三个方面对此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张东荪是中国现代有影响的哲学家。他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既主张思想文化自由又认为计划经济可行,这种矛盾的观念现象在当时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从张东荪经济思想演变的历程,及其经济思想与文化理念之间的矛盾,反映出张东荪的学术研究具有明显的工具理性特点。这一特点证明了人类知识自负和理性自负在近代中国的存在。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以辩证统一思想为指导,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世界处于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提出了中国社会和谐需要世界社会和谐、祖国统一、经济与政治协调发展、主体与补充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思想。解读这些思想对于我们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新人文主义与中国现代格律诗派的缘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俞兆平 《文史哲》2003,12(3):24-31
中国现代格律诗派关于新诗形式理论的构建 ,缘起于白璧德的新人文主义 ,隶属于新古典主义思潮 ,其间构成逻辑的因果关系。以闻一多、邓以蛰、梁实秋这一“三套马车”群体为主 ,在 192 6— 193 1年间掀起了一股新古典主义思潮。只有把现代格律诗派的理论建构纳入这一思潮中考察 ,才能探明缘发的起因 ,才能符合新诗发展的历史真实。  相似文献   

15.
朱华 《兰州学刊》2008,(6):127-131
任鸿隽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在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中,他以中国知识界卓越前驱的敏锐目光,对中国教育发展提出了诸多独到的见解。任鸿隽在科学教育上的筚路蓝缕之功为世人所公认,他对科学教育思想的独特阐释与实践,以及在科学教育实践上提出的科学与人文并重的理念,不仅在近代中国教育界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为当今中国科学教育改革提供了极为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宋剑华  晏洁 《云梦学刊》2006,27(6):93-97
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上,鲁迅与"现代评论派"之间所发生的那场思想论争,由于种种复杂的历史原因,把本应该属于"五四"启蒙话语范畴的见解分歧,纳入到了政治意识形态领域的思想斗争去加以定论,故而从本质上遮蔽了两者论争的时代意义与深远影响.鲁迅与"现代评论派"之间的思想交锋,集中体现着东洋派留学生与西洋派留学生的不同人生态度,以及他们对于现代性价值观的不同理解,同时也反映着转型期精英知识分子的矛盾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17.
薛文彦 《阴山学刊》2007,20(3):65-68
中国近代女子学校教育学制的确立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过程。1907年颁布的《女子小学堂章程》和《女子师范学堂章程》建立了男女有别、自成独立体系的女子学校教育学制系统。女子学校教育正式列入了清政府的学制系统,为女子教育在全国范围内的良性发展提供了法制上的保障。近代中国特殊的社会经济、政治状况和主流观念直接决定了近代中国女子学校教育在学制中的地位和特点。清末女子学校教育学制的确立,为女性群体在近代中国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18.
体育文化的特征与现在和未来大学文化发展的需求高度吻合。体育文化与大学文化的有机结合,形成新型的人才培养环境和具有现代文化创新力的大学体育文化体系。大学体育文化体系潜能发挥有赖于大学体育文化结构的创新。创新型的大学体育文化结构包括大学体育的精神内核、大学体育文化外显特征、大学体育文化外层支撑三个不同层面的文化内涵;由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西方现代体育文化、多元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等不同类型的体育文化组成,是一个动态的、需不断调整、创新构建的结构。大学体育文化的功能包括:引领功能、生成功能、体验功能、整合功能、辐射功能等。这些功能并非自然存在于大学体育文化中,必须根据大学特定的条件,选择适当的操作途径,构建创新型大学体育文化结构,才能够有效地支撑和拓展大学体育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19.
社区体育是一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公众参与程度最高、联系最密切、渗透进社会每个细胞的体育形态,而体育生态化是现代体育的发展方向,是全新的体育理念.在当前社会环境下,将体育生态化的理念与社区体育的发展相结合,既符合体育发展方向,又紧密契合社区建设规划,是一件相得益彰的事情.  相似文献   

20.
现代中国文学家从直接的生存感受与迫切的精神需要出发,对形而上的人类本质问题、人类存在的终极问题,以及人性的渊源等领域进行了深层探究与持久询问,从而形成了现代中国文学的一种重要的精神传统.他们主要对"人"的本质问题与"人"的超越性精神追求问题进行了集中思考,提出了现代中国独特的人学命题,这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思想".他们原创性的思想成果具有深广的现实思想意义,成为民族精神发展中的重要积累,对民族精神的成长以及民族精神境界的提升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