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非织造布中纤维细观结构影响其力学性能,为了在非织造布试样拉伸的同时观测纤维细观结构,课题组研制了具备纤维表层形貌观测和非织造布拉伸力学性能测试的一体化装置。基于非织造布国家测试标准及测试要求,设计的装置包括固定夹持模块、运动控制模块、测量模块和数据与图像采集模块;对用到的仪器根据要求进行选型。最后以某水刺非织造布为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拉伸伸长率范围内,随着试样拉伸伸长率的增大,拉力呈现非线性增大,名义孔隙率近似线性减小;建立了非织造布细观结构与宏观力学性能间的联系。研制的测试装置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研究制备工艺与针刺非织造布的基本性能和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用扫描电镜测试非织造布的微观结构,分析影响其力学性能的内在因素.结果表明,当针刺频率为13次/s,针刺次数为3次,输出速度为0.6m/s时,针刺非织造布的综合性能最优;影响非织造布力学性能的主要因素为针刺频率和针刺的次数.  相似文献   

3.
拼布起源于中国和古印度。我们所知的中国最早的拼布实物是新疆库车博物馆馆藏的唐代女尸脸上覆盖的钱字纹遮脸拼布。在我们国家,许多民族都有拼布这一民俗。过去百姓生活俭朴,经常用布头做成床单、门帘以至服装等生活实用品。特别是在朝鲜族,拼布更是不可或缺的东西,  相似文献   

4.
大公  子言 《社区》2005,(3):44-45
与北京的其他老胡同一样,总布胡同也有一段漫长的发展历史。它早在元代便已形成,明代时属明时坊,由于设有总捕衙署,所以得名“总捕胡同”。百姓以音相传,又称“总铺胡同”。到了清代,此处属镶白旗,至乾隆年间开始称“总布胡同”。清代末年,以南小街为界将这条胡同一分为二,定名为东、西总布胡同。20世纪40年代,位于东总布胡同东段那条南北走向的城隍庙街被改名为“北总布胡同”。因此,如今所说的“总布胡同”实际上是东、西、北三条总布胡同的总称。总布胡同颇有些不同凡响。仅在上个世纪的百年间,这里就发生过许许多多故事。比如,1900年德…  相似文献   

5.
隧道式洗衣龙设计在国内属于首创,根据国外经验,在多种布草传送中,底部传送需要的容积载荷比相对较小,需要合理设计布草传送叶片。利用圆柱螺旋线形成原理进行布草底部传送叶片设计,在保证布草顺利传送的前提下,获得较大的容积载荷比。经过布草在13仓隧道式洗衣龙多次洗涤实验分析,所有布草均能按照设定程序成功地从第一仓传送到最后一仓。圆柱螺旋传送叶片的应用在布草传送方面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除此之外,它在其它工业传送、搅拌等方面也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斯大林依托其实现联共(布)理论创新的个人素质、理论资源、实践基础等条件,从联共(布)思想理论建设的具体实际出发,总体上实现了对联共(布)理论创新的科学诠释,认为从实际出发是实现联共(布)理论创新的基本前提,科学理解马克思主义是实现联共(布)理论创新的根本原则,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推进联共(布)理论创新的关键环节,党内争论是实现联共(布)理论创新的重要途径。在推进联共(布)理论创新的过程中,斯大林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前进方向、实现党建的规范化与模式化、以思想政治工作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以及把理论创新与具体实践相结合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他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化理解及集权政治和文化专制的思想与行为,也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留下了惨痛的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7.
碳纤维布改善混凝土梁抗弯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试验研究了碳纤维布加固混凝土梁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了粘贴碳纤维布后,梁的抗弯承载力、裂缝形态、挠度、延性等性能以及破坏形态的变化情况,并且总结了影响碳纤维布加固效果的各种因素,为碳纤维布加固补强建筑结构的施工与检验提供方法、依据和经验.  相似文献   

8.
拼布艺术从生活中产生,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从简单的零碎布料拼缝发展至各种艺术形式的表达,无不体现着解构主义的艺术观念。本文从拼布的材料和工艺出发,研究现代拼布工艺材料的创新性应用,探讨现代拼布的工艺创新、艺术内涵和市场价值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哲布尊丹巴是清代蒙古喀尔喀最大的也是最重要的藏传佛教格鲁派转世活佛。哲布尊丹巴活佛系统对蒙古地区的宗教、政治、文化各方面的发展与交流有着非常重要的贡献。本文旨在探讨一世哲布尊丹巴时期,藏传佛教文化在喀尔喀部的发展,并通过大量的文献史料,论证一世哲布尊丹巴在发展佛教造像艺术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拼布用品或传播各种艺术观念的拼布作品,构成了当代拼布艺术的主要作品形式.其美感特色包含了平面形式上的拼接手艺技法,也包含拼接图案设计、色彩搭配的诸多要素和拼布艺术所传达的当代布艺设计思潮等.其背后的审美心理及美学渊源是保证其源远流长的决定性因素,当代拼布艺术展现出的诸多美感特色是非常值得我们探究的丰富世界.  相似文献   

11.
减振降噪铅化织物复合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选择铅与聚氯乙烯(PVC)作为主要材料,运用热熔喷涂技术、涂覆技术和层压技术,研制出轻薄、质软、易剪裁的复合型声学新材料,取得了显著的降噪效果,并且具备其他优良性能。  相似文献   

12.
导电纤维在抗静电面料中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导电纤维的发展状况,并对日本工作服面料进行了测试分析,重点讨论了导电纤维在消除静电方面的应用,提出了产品开发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为了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中实现织物模拟功能,设计了一个基于WebGL的织物模拟展示系统。通过K means聚类算法提取光照影响下的真实织物组织结构;基于实际组织结构对织物图案进行二维效果模拟;利用二维模拟效果图进行区域划分,使用伪曲面网格模型结构,在基于WebGL的三维模拟中对应三维模型上的自定义区域,最后融合光照模型能模拟出织物在实际三维场景下的真实感模拟效果。模拟结果表明可以得到具有真实感的效果,实现了模拟效果的场景化。该系统可以很好的实现织物二维和三维模拟的结合,具有辅助设计的功能和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目前高密度机织物密度自动检测算法测量精度较低的现象,提出在三原组织织物密度自动检测过程中,利用小波变换的分解与重构特性分析预处理后的织物图像,对分解的子图像进行二值化、平滑处理来提取纱线周期性特征 参数,统计二值图像中黑白循环更替次数来确定织物经纬密度。为提高密度检测精度,采用分区域平滑减小了斜纹纹路的影响;通过缎纹织物图像反面获取纬纱信息消除缎纹组织织物浮长的影响;运用形态学滤波去除因高密度织物上纱线毛羽导致平滑过程中出现的细条块。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检测误约为1.00%,测量精度较高,具有一定的实用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一种用于测试交换结构性能的仿真信源的实现方案,其内容包含两种形式的交换结构信源:一种是均衡业务下的具有地址突发的信源,用于验证交换结构所需的缓存大小;另一种是非均衡的业务源,用于验证交换结构的仲裁算法的性能。经仿真证实,此模型能很好地满足测试交换结构性能的需要,有助于交换结构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就目前国内现有的涤纶微细旦空变丝、网络丝仿真丝绸织物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服用性能分析。试验表明:涤纶微细旦空变丝、网络丝织物手感柔软,悬垂性好,折皱回复能力强,导湿透湿拒水,有一定的透气性。随着单丝dpf值增大,织物悬垂性下降,折皱回复角提高,手感变硬,导湿能力增强。织物的透气透湿性和起毛起球性受dpf影响较小,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织物结构状态。涤纶微细旦空变丝织物和网络丝织物相比,出现空变丝织物透气性较好,易起毛起球,网络丝织物透气性稍差,不易起毛起球的倾向。  相似文献   

17.
采用CCD摄像头拍摄机织物图像,根据其特性进行图像处理,自动寻找条纹方向并旋转图像.通过运用误差处理的方法,得到精确的织物经纬密度.研究结果表明,拍摄一幅图像即可快速得到织物的经纬两个方向的密度,比傅里叶变换和小波变换计算量小,并可以用于实际生产过程中的纺织品密度在线检测.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直接互连结构DIN应用到数据交换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数据交换应用特性,对DIN中的吞吐量、时延、路由算法和死锁解决策略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DIN中的理想吞吐量与结构规模的倒数成正比。把DIN应用到数据交换结构中,源路由表技术和最短路径算法更适合,采用死锁恢复机制能更好的利用系统资源。  相似文献   

19.
文章研究并设计了一种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 DIP)的纺织物辅助设计模拟系统。该系统通过将极大化思想、 K-means聚类以及形态学开闭运算有机结合,成功实现了从实际织物组织图中自动提取组织形态学结构,并提出了一种 全新的组织纱线色彩替换算法,将各种组织结构模拟到纺织物设计图样中。实验证明,该系统能够实现很好的组织模拟 效果。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山羊绒针织物起球机理,对山羊绒针织物的起球过程进行了观察研究,得出其起球过程的三个阶段:绒毛的产生、绒毛缠结成球和球的脱落.在起球过程中还进一步发现球的个数、球的重量以及起球程度随时间的变化而有所不同,但都会随着时间的增加达到最高值,然后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减少.因而据此可做出山羊绒针织物的起球曲线,对起球曲线进行分析从而可得出山羊绒针织物摩擦起球的合适时间,对进行抗起球整理时的优化参数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