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0 毫秒
1.
明清兴亡是中国历史上又一次重大事变.它是明末社会矛盾总爆发的必然结果,但也与参与事变的关键人物在关键时刻所起的作用密切相关.明朝末代皇帝崇祯就是明清兴亡的一大关键人物.他在位十七年,最终导致明朝连同他的生命与之俱亡.他至死不悟,宣称:“朕非亡国之君.”事实上,他的所作所为,一切举措,包括他的性格,无不给予明清兴亡以重大影响.本文试图通过对崇帧帝的全面评述,以辨明清兴亡之真相.  相似文献   

2.
公元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农民政权,国号大顺,年号永昌。二月,李自成大军攻入山西,一路势如破竹,明官兵士绅闻风纳降,初八,占领太原。三月初一,农民军到达大同。十五日,抵居庸关,十六日,克昌平,十七日,农民军列队攻北京外城,十九日凌晨,崇祯皇帝朱由检上吊自杀于煤山槐树上,明朝灭亡。宝鸡蟠龙山人党崇雅,时年六十岁,1625年中进士,初授职南阳府推官,掌勘问刑狱,协助知府掌理刑法和典章制度,以恪尽职守,政绩较著而奉调入京,经考选,委以山东道监察御史,选任四川巡按,崇祯末年…  相似文献   

3.
论康乾盛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武 《社会科学》2001,28(10):71-75
164 4年 4月 2 5日 ,明朝末代皇帝崇祯在北京皇宫后的煤山上吊自杀。一个半月后 ,摄政王多尔衮以“为明复仇”的“义师”之名 ,亲率八旗子弟在京城耆老的“迎视”之下神速地占领了北京 ,取代了李自成的大顺政权。 1 0月 9日 ,年仅 6岁的顺治帝正式从盛京移驾北京。于是 ,雄居关外的大清国遂由一个边地汗国一跃而为中原王朝 ,帝国历史的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入主中原之后 ,清朝立即面临两大严峻的挑战 :一个来自中原文化中根深蒂固的夷夏之辨 ;另一个则来自满汉之间的紧张、矛盾和冲突。就前者而言 ,满人一向被视作蛮夷 ,因此 ,他们的入主中…  相似文献   

4.
论明清之际的中琉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末清初,中国内部局势混乱,政权更替。先是李良成率军攻入北京,明朝灭亡。接着清军人主中原,定都北京。而不甘败亡的明朝遗臣相继在南京、福州等地建立小朝廷,继续与清朝对抗。在这种政权鼎革之际,作为原来臣属于明朝,向它称臣纳贡的琉球国,如何因应局势变化,继续保持和发展同中国的关系,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然而,由于清代有关琉球史籍的记载过份简略,使人无法详细了解这段历史的演变过程。本文拟根据琉球《历代宝案》所载的档案资料,结合历史文献记载,对这个问题作一初步探讨。明朝建立后,明太祖朱元津就派人招谕海外请…  相似文献   

5.
提起明末农民大起义,人们很自然地会想到李自成、张献忠领导的农民军。可早在张献忠起义前一年、李自成参加起义军前两年的崇祯元年(1628),在广东、福建、江西三省交界地区,就有被明朝统治者诬称为“流贼”、“流寇”的农民起义军。这支军队还曾攻破江西安远县城,建号称王,给朱明王朝以很大震动。  相似文献   

6.
以波澜壮阔的明末农民战争为题材的历史小说《李自成》第一、二卷出版以来,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注意,赢得了很好的评论。作者姚雪垠同志在比较深入地研究了晚明复杂的社会生活的基础上,以其生花之笔再现了李自成、张献忠、刘宗敏等的英雄形象,描绘了革命英雄们为推翻明朝腐朽统治而进行的气吞山河的某些斗争场面;同时还着意刻画了在火山口上挣扎的崇祯的种种努力,而这些努力则是心劳日拙的,以及崇祯的抑郁、猜忌、刚愎自用、色厉胆薄、外强中干的“孤家寡人”的性格,深刻地揭示了宫廷内部、皇室贵戚之间、官僚派系之间的你攘我夺、相互倾轧的各种斗争,以及明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残暴和腐朽无能,从而展现了明朝必然覆灭的图景。因之,这部作品理所当然地受到这样的重视、赢得这样的评价了。  相似文献   

7.
甲申史事的启示白钢1944年3月19日,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大师郭沫若所写的《甲申三百年祭》,在重庆《新华日报》上连载4日。这篇史论,总结了明朝未年由于政治腐败、社会黑暗、灾荒遍地、官逼民反,导致明朝灭亡的历史经验和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进入北京以后...  相似文献   

8.
论明末清军对索伦部战争的起因及其后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到崇祯十六年(1643年),阿巴海清军对明朝藩属索伦部连续发动了三次战争。结果,阿巴海清军胜了,索伦部鄂温克、达斡尔、鄂伦春三族联军败了。时间虽然过去了三百四十多年,但是,对于这场战争的起因及其后果,确有重新认识的必要。 战争的起因 明天启六年(1626年),努儿哈赤死去,皇太极阿巴海即位。明崇祯八年(1635年)改女真为满洲,九年(1636年)收后金为清。从此,阿巴海主要向明朝发起大规模的军事进攻,同时,于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十三年(1640年)、十六年(1643年)向明朝藩属索伦部发动了掠夺性战争,把鄂温克、达斡尔、鄂伦春三族人民推进了深重灾难之中。  相似文献   

9.
《文史哲》2020,(5)
已故明史专家顾诚《李岩质疑》一文认为杞县本无李岩其人,关于李岩活动的记述,都是地主阶级的文人编造出来的。但根据李自成进北京后当时人的各种记载,确有李岩其人。从李自成进北京至逃离,李岩均在北京。李岩谏李自成营救天启张皇后诸事,皆有所本,并非虚构。关于李岩的籍贯,最近在河南博爱县发现《李氏家谱》记载,博爱县唐村人李茂春第四子李信字岩,生于万历三十四年(1606),科考贡生。叔父李春玉字精白,以李信为嗣。崇祯十三年(1640)李岩与堂弟李沐参加了农民军,崇祯十七年同被李自成冤杀,年三十九。由于李岩在杞县粮行经商,其父李春玉字精白,故误传为明兵部尚书李精白。顾诚认为明兵部尚书李精白无李岩其子,从而否定有李岩其人,造成了对历史事实的误判。  相似文献   

10.
《学术界》2001,(1)
与会代表 16 0人 ,共收到论文 15 0篇 ,反映了近年来清史研究的丰硕成果。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满族入关、康乾盛世及清王朝由盛转衰、清代社会风气和道德观念的变迁、清代的学术思想、清代的文物与文献。与会专家学者对清代一些重大历史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朱诚如的《明清之际的历史走向》一文指出 ,明清之际 ,明王朝、李自成和张献忠的农民军、南明小朝廷以及关外的满族政权这几股政治势力并存 ,谁抓住了机遇 ,谁就会赢得胜利。戴逸则进一步指出 ,在清王朝上升之际 ,其特有的精神力量使得它能够在逐鹿中原的过程中脱颖而出 ,建立了…  相似文献   

11.
南明弘光政权是在李自成的农民军推翻大明王朝之后建立的,当时北方尚有清军与农民军两股势力对南方虎视眈眈,新政权处于岌岌可危之境.弘光政权的武臣正当为国分忧、保家卫国之时,然而他们非但未能建功立业,却暴露出种种恶劣行径,骚扰百姓,内讧斗狠,致使军队的战斗力下降,甚至投敌叛国.将大好河山拱手让人.其历史教训极为深刻.  相似文献   

12.
黎仁凯 《河北学刊》2004,24(3):176-180
晚清幕府是指鸦片战争至清朝灭亡期间的幕府,以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袁世凯四大幕府最为典型。晚清幕府系由明清时期的传统幕府发展而来,是中国幕府制度发展的极盛和走向衰亡的时期。晚清幕府在入幕人员的选择、幕务及所起的作用方面,继承了传统幕府的一些特色,成为国家政治人事制度的重要补充。但是,它与传统的幕府相比,又发生了极大的变异,主要表现在幕府机构的扩充和幕府人员职能的变化、入幕方式的变化、幕主与幕员主从关系的确立和经济关系的分离等。  相似文献   

13.
山东明清两代杂剧承继元杂剧余绪,顺应社会的发展,在思想上有着深深的历史烙印和特征,在艺术上也呈现出了一些变化。明代杂剧在山东一度消沉,但也不乏闪光点,思想内容上凸现出反封建意识,艺术上更趋完美。清代杂剧在山东又显繁盛,其流变更加多彩。在思想内容上,儒家道统思想鲜明,人文气息浓郁;在艺术上,呈现出抒情色彩鲜明,语言典雅,文体精悍等特征。  相似文献   

14.
方铁 《河北学刊》2012,32(3):59-65
清雍正朝的改土归流是一次重要的社会变革,也是明代以来诸多改土归流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本文根据新近披露的边疆大吏奏疏和其他史料,探讨此次改流的原因、实现改流的策略以及改流产生的效用,对以往的一些观点亦提出商榷,同时总结清雍正朝施政的若干特点。  相似文献   

15.
以往学界认为 ,明成祖在即位后将塞王内徙 ,以天子守边和总兵镇边取代了藩王守边。但对已发现材料的考察表明 ,在永乐十一年四月以前的大部分时间里 ,成祖之子汉、赵二王曾先后防守北京一带 ;二王拥有较大的军、政权力 ,可以统帅大将 ,抗击蒙古 ,地位接近于洪武末年的塞王 ;永乐初年塞王内徙出于本王自请 ,成祖只是顺水推舟而已 ;永乐时留在北边的其他塞王可起拥有护卫以壮边防声威之效 ,在定位上与洪武末年的安边保国不同  相似文献   

16.
自明天启至清康熙前期的半个多世纪里,数量众多的词人跨越明清两代,在同一风会所趋下相继而起,前后呼应,传承有序。他们一方面怀抱末世之心和故国之思,创作了一系列既不同于以往明词、又有异于康熙后期词风的感事性空前凸显、力度美空前张扬的变徵之音;另一方面在词学主张和创作风格上,改变了造成明词衰落的唯《花间》、《草堂》是从的单一化取向,开创了多元化格局,谱写了词的中兴历史。从文学史意义观之,这段历史既不属于明代也不属于清代,它标示了中国词史上一个相对完整的发展阶段,具体佐证了文学发展与朝代更替并不同步的事实,也告示了中国文学史以朝代史为框架的叙写模式的缺陷。  相似文献   

17.
王夫之是我国明清之际伟大的思想家,他深刻总结了明朝灭亡的历史教训,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战争观理论体系,其中不乏独到见解。在对待战争的态度上,他认为兵乃国家大事,要重视战争和慎重对待战争,既反对穷兵黩武又不主张偃兵;他认为用兵目的是要为民除害、吊民伐罪、代天行事,这种战争必然受到人民的拥护;国家要在足食足兵的基础上教兵备战,让没有经过教战训练的民众去作战,等于是让他们白白送死,如果教战如同儿戏,则不如不教。  相似文献   

18.
明末宁武关之战,是李自成统率百万农民军由西安直至北京,与明王朝间规模最大最惨烈最关键的一场殊死战。广考文献并核以野外考察,可知是役主战场攻守态势,系农民军由城东,即当今宁武火车站外、半沟村西等两高地发射火炮,率先轰塌东门,大军蜂拥入城,战役遂告结束。是役攻守双方兵力为五十万对五六千;克关时间为崇祯十七年二月二十二日。  相似文献   

19.
王国巍  杨经华 《殷都学刊》2007,(2):87-90,127
集句诗是勃兴于宋代的一种杂体诗,是盛行于当时文人士大夫间的一种诗学游戏。然而这种诗学游戏在明清时代,却大量越界进入被视为不登大雅之堂的戏曲创作。这种现象曾受到人们的广泛质疑。但从整个中国戏曲文学发展的进程来看,集句诗与戏曲的全面融合,提升了戏曲语言的文化内涵和文学品位,标志着民间戏曲迈向雅化、案头化的进程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相似文献   

20.
明初军额考     
明代军队分京营、边兵、外卫三种,其军额变化情况是一个尚待深入研究的问题。明初北边官兵约有69万,而《万历明会典》有关明初军数“原额”的记载只有大同一镇比较符合史实。京营方面,洪武朝“居重驭轻”之制根本没有得到贯彻,永乐时期才是真正的实施阶段,而且不久便趋于衰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