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唯物史观的分析视角探索现代性根源,应当透过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特有经济现象来理解现代性逻辑何以生成.资本的出现导致现代性最终在社会结构、精神观念以及价值观念等多个层面获得实现.社会化分工在开创世界历史的同时,彻底改变了现代人的基本生活方式.工业革命以及工业主义意识形态造就了现代社会所独有的物性化、单向度、宏大叙事特点以及功利主义的基本价值观.  相似文献   

2.
生态后现代主义的和谐价值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首先 《学术论坛》2008,31(2):20-23
现代性的外在危机与现代性的内在危机已成为当代人挥之不去的存在性焦虑,正是由于现代性危机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才孵育了生态后现代主义.生态后现代主义通过对现代性物质主义、实体思维和单面性男性精神的批判,揭示了现代性危机产生的深层根源.通过对精神家园的构建、关系思维的建立和女性精神的恢复,确立了灵与肉、人与自然、人与地方的和谐价值理念,它不仅仅是一种对现代世界观的抗议,更是一种开放性的、创造性的、富有积极意义的实践.  相似文献   

3.
现代性道德与现代性自我相伴而生,现代性自我是道德与现代性分离的根源,也是走出现代道德困境的关键。现代性自我生成的历史维度敞开了现代道德困境的深层根源及其现象学展现。面对困境,现代、后现代道德哲学及社群主义提出了各自的方案,为我们提供了基本的思路:从现代道德困境的"自我"根源出发,辨证地处理自我与他者、个体与社会的关系以及情与理、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关系,是超越困境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后儒家:以现代化超越前现代——对石永之先生的回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永之先生认为,后儒家试图用西方现代性的普遍主义观念应对后现代,这是一种误解。后儒家实际上是试图凭借以儒家仁爱观念为基础的普遍主义构架,消解以传统儒家孝悌观念为基础的特殊主义构架,克服前现代的传统儒家在伦理和政治领域内所产生的种种负面效应,最终使儒家文化能够经由创造性转化适应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需要。就此而言,后儒家不是"以现代性应对后现代",而是"以现代化超越前现代"。  相似文献   

5.
生态后现代主义是后现代文化思潮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现代性危机的深层根源即二元论和机械唯物论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提倡建立"返魅"有机论的后现代生态主义,是解决现代性危机的途径,从而消除现代性的危机,重建人与自然、人与自身、人与地方的关系。后现代主义主张在保留现代性特别是现代科学成果的基础上,扬弃"现代概念中的消极因素和破坏因素",在更高层次上向传统有机主义的世界观回归。这对处于"现代化危机"和"现代性危机"中的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新的思路和历史契机。  相似文献   

6.
以新文化传输为宗旨的《新青年》,与中国现代散文的生成与发展有着直接的关联。这种关联不仅是实体性的,即它推出了具有现代质素的散文类型,而且更是精神性的,作为知识分子放飞思想的一方精神居所,它所激扬的个性主义思想以及所表达的散文观念,经《新青年》散文作家群的实践,滋育着中国散文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7.
围绕现代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纷争基本上形成了三种立场。这三种立场都是现代性的、非柏拉图主义的,而这种现代性的、非柏拉图主义的解决现代文化冲突的做法是根本没有希望的。同样面对古代诗与哲学这两种文化的纷争,柏拉图和青年尼采给出了前现代性和反现代性的柏拉图主义的解决方案。在用文化现代性的方式解决现代性文化的问题毫无希望的情况下,非现代性的文化柏拉图主义立场为我们尝试走出现代性以克服现代两种文化的分裂,重建其统一性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8.
杨霓 《学术探索》2009,(2):17-21
现代工具理性文明对个体精神的物化作用催生了审美现代性,其思想的核心是,艺术对现实的否定与反抗作用能使个体产生一种内驱力,去质疑现代异化文明,寻得精神救赎并重新确立自我。然而,审美现代性把启蒙现代性置于绝对对立的位置,缺乏合理性;发轫于现代性中的审美主义却要消解现代性,否定了自身的存在;审美主义变成“精英”空谈,陷入固步自封、“自恋”的怪圈,丧失了对大众的救赎功能;艺术的泛生活化和货币化颠覆了审美主义艺术救赎的主旨。这就注定了审美主义无法实现救赎,现代人在寻求精神自由时无奈地陷入了绝望的境地。  相似文献   

9.
《江西社会科学》2017,(8):112-118
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沉重的社会负荷,使中国现代颓废主义文学的存在淹没于启蒙话语、革命话语乃至政治意识形态的话语之中,无法得到公正、客观的评判。究其实际,现代颓废主义文学是一种美学现代性的表达,来自于对现代进步神话的批判,也是对资产阶级现代性的一种美学反抗。这种反抗既是美学的也是道德的,自有其价值与意义。我们需要为之"正名",进而重构中国现代颓废主义文学图景。  相似文献   

10.
现代性视野中的中国文学思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学思潮是对现代性的回应。新古典主义是对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肯定性回应,启蒙主义是对现代性的肯定性回应,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以及现代主义是对现代性的否定性回应。中国“五四”文学思潮和新时期文学思潮属于启蒙主义,革命现实主义(包括“两结合”)本质上是新古典主义,而在“五四”以后和新时期也产生了现实主义、现代主义文学现象。  相似文献   

11.
审美主义当下已经成为了国内外理论界的热点话题。审美性和主体感性之间的同源与本质性联系是在现代语境中产生的,因而和现代性有着密切的联系。理性是现代性的一个重要特点,但其极端发展呈现出了弊端,审美主义的出现反映了现代性的自反和反思的内在能力,它的感性纬度被用于对抗理性的控制,然而感性过分扩张,往往也存在危机。通过分析审美现代性和启蒙现代性之间多重矛盾复杂的关系对审美主义进行现代定位,在此基础上探索其后现代发展逻辑,后现代社会呈现了许多审美扩张的极端表现形式。可见,必须集合启蒙现代性和审美现代性才能最终完成现代性事业的理想。  相似文献   

12.
诺斯替主义与现代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诺斯替主义曾经是历史舞台上出现过的二元论的最极端的化身 ,也是为克服二元性处境所作出的艰苦卓绝的努力。本文试图通过古代诺斯替主义和现代世俗存在主义在二元论、宇宙虚无主义和反律法主义方面的比较分析 ,阐明“现代性”与古代诺斯替主义之间的相似性 ,揭示隐含在现代精神中的“诺斯替主义” ,以期借助“诺斯替主义”这一人类精神危机的典例来理解和应对现代世界由技术综合症所带来的危机。  相似文献   

13.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在批判和反思现代性的过程中体现了它的建构性特征,主要表现为:反对现代经济增长理论,主张稳态经济发展观;反对现代国家主义政治现,主张社区主义或社会共同体政治;反对现代个人主义文化精神,主张注重创造性和精神作用的文化精神;反对现代"非生态论"世界观,主张整体有机主义"生态论".这些观点有助于当今人类社会转型、破解人类发展难题,也能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4.
现代性的制度之维--吉登斯现代性理论探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小琪 《江淮论坛》2005,(3):99-102
吉登斯认为现代性有四个基本的制度性维度资本主义、工业主义、军事力量和监控体系;由现代性所引致的全球化也有四个维度,而现代性与全球化交织的现代社会有着不确定的风险,激进卷入的四种社会运动让我们看到了未来光明的前景.吉登斯的理论是我们理解现代社会的有效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15.
杨春时  朱盈蓓 《中州学刊》2007,1(2):230-235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是适应现代性以及现代民族国家双重历史要求的产物。在现代性的不同历史阶段,文学对现代性的态度也各有不同,于是就形成各种文学思潮的流变:新古典主义是对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肯定性回应;浪漫主义是对现代工具理性和现代城市文明的反动;现实主义是对现代性带来的社会灾难的揭露和批判;现代主义是对现代理性的反叛以及对生存意义的反思。“五四”以前是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滥觞阶段,形成了三种倾向:争取现代性的启蒙主义、争取现代民族国家的新古典主义,反思、超越现代性的审美主义。这三种文学潮流构成了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发端,也影响了“五四”及其以后的中国文学思潮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发展主义、生态后现代主义与新型现代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顾环境一味强调发展的“发展主义”背后反映的其实是一种“二元对立”的哲学观,这样的一种片面强调发展的思路已经给地球生态带来严重的破坏,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生态后现代主义指出发展主义对改善环境的许诺是靠不住的,必须寻找一种新路。在这一点上,我们所提倡的“新型现代性”与生态后现代主义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17.
西方的现代化肇始于启蒙运动。以赚钱为志业的人们成为社会中坚、资本的逻辑成为支配现代社会建制的逻辑与物质主义价值观成为主流价值观是现代化过程的三个侧面。经历了这一社会变迁,商人由卑贱变为高贵。中国的启蒙和现代化也典型地体现为商人由贱到贵的转变和物质主义的流行。在中国传统社会,道德至高无上,思想精英是领导阶级,而商人的社会地位较低。文革不是启蒙。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才是最有成效的一波启蒙。十六大允许民营资本家入党,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几千年的商人不得仕宦为吏的禁令被彻底废除了。至此,物质主义已大化流行。现代性要求国家和哲人放弃引导人们如何理解善和好生活,而让市场和经济学去引导人们理解善和好生活,让商人们去示范何谓善行、何谓好生活!这样做的结果是国家没有对各种不同的善观念保持中立,而是强有力地支持了由功利主义和现代经济学偷运的善观念——物质主义的善观念。启蒙和现代性的要害就是物质主义的泛滥。从生态学的视角看,中国传统文明不会走向生态崩溃,而现代性的扩张正引导着人类文明走向毁灭的深渊。为摆脱毁灭的命运,必须由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为走向生态文明,中国人须有一场纠正现代性种种弊端的新启蒙。新启蒙的中心思...  相似文献   

18.
现代性曲径体现为二维:元审美-本质主义的理性樊篱和非本质主义--相对性的相互制约.回溯历史,中西方都经历了元审美和非本质主义的进程.它们作为两种审美方式影响了现代性的构建.现代性克服元审美与非本质主义的缺陷,力图创建新的审美理性.来自后现代主义的强烈冲击,使现代性焦虑成为可能.现代性进程的曲折,表明现代性重建仍是当代审美形态不可或缺的环节.  相似文献   

19.
吉登斯提出了现代性的理论范式,即他所称的资本主义、工业主义、监督、军事力量等"四个制度性维度"。这"四个制度性维度"对现代社会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但是现代性同时又受到了它们的侵蚀,造成了经济增长机制的崩溃、生态破坏和灾难、极权的增长、核冲突和大规模战争等的现代性的严重后果。哈贝马斯对现代性的研究转向了文化维度,提出普遍性理性标准——"交往理性"能够抑制现代性的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20.
在全球化语境中,中国文学研究如何才能有力地发出自己的声音,探寻真正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学艺术创新之路呢?我们以为,最重要的便是警惕那种将中国现代文学仅仅当作外来文学“影响物”的批评模式,努力寻找现代中国文学的“审美生成”过程,自然凸现作家个体文学感受与审美意识的价值,而在事实上,这一过程与其说是外来文化与文学的“移植”,还不如说更具有本土化的特征。关于现代中国作家审美意识的生成问题,某些学者总是把目光集中在受西方文化(文学)影响的基点上,认为中国现代作家的审美生成主要来自于西方文化(文学)审美现代性的浸染,是“西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