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9 毫秒
1.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的法人制度,对于运用法律形式保障改革顺利进行,巩固和发展改革的胜利成果,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法人制度是当前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一种法律制度。它是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发展的必然产物。早在十三、四世纪,随着欧洲一些城邦国家商品经济的发展,法律承认一些经济实体具有法律人格;十六  相似文献   

2.
1931年《中华民国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取消妾相对于妻的仆从地位、降低娶妻的仪式要求,使得原来泾渭分明的妻、妾、姘妇界限变得模糊难辩。法律的重大变化反应于普罗大众生活当中的情况,可以从当时广州销量最大的《越华报》相关案件报道中进行观察与分析。有别于过去的妻妾身份争议及其控辩策略揭示出从法律文本到通俗案例文本,法律精英"提升女权"的理想越来越被弱化处理的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3.
1935年的《中华民国刑法》,依据世界各国最新刑法学说和立法体例制定的同时,对中国家族本位的法律精神与法律制度进行改造并加以继承。近年来的"刑法修正案"与司法解释,显示出刑事立法与司法的一些内容有向传统回归的表现。回顾1935年的《中华民国刑法》对中国传统法的继承,分析近代刑法继承中国传统法的特点与学理,固有传统法制在近代的转换或许可以留给我们诸多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经济独立是妇女获得解放的基础 ,而享有财产继承权是妇女达到经济独立的重要途径之一。民国时期兴起争取女子财产继承权的运动 ,使《中华民国民法》明确赋予了女子财产继承权。但从司法实践与社会实际两个角度全面衡量 ,民国时期虽然在法律上赋予了女子财产继承权 ,但女子财产的继承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形式上都是受到相当限制的 ,更无法与男子财产继承权相比。  相似文献   

5.
从文献计量学和科研成果评价原理角度审视,20世纪30年代以来中国现代化的研究经历了三次浪潮,即20世纪30—40年代的早期现代化探索、70—90年代的经典现代化研究、21世纪初的多学科的现代化研究。根据创新性和影响力大小,三次浪潮的代表应分别以"中国现代化问题特辑"等为第一次浪潮代表作;以罗荣渠教授的《现代化新论》、钱乘旦教授的《第一个工业化社会》和孙立平教授的《社会现代化》等为第二次浪潮代表作;以何传启教授及其团队——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的《第二次现代化丛书》和《中国现代化报告》系列等为第三次浪潮代表作。经典现代化是"以工业经济和工业社会为基础和导向的现代化"的一种简称,新型现代化(或新现代化)是"以知识经济和知识社会为基础和导向的现代化"的一种简称。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华民国史研究的发展,民国经济史也成了学术界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最近,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石柏林同志的新作《凄风苦雨中的民国经济》(简称《民国经济》),就是近十年来民国经济研究的重大成果。这本书对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经济问题,作了系统而详细的研究和评介,是一部颇具新意的学术著作。纵观全书,它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7.
农业稳定是政治稳定、经济稳定和社会稳定的基础。运用法律手段,以法治农,健全农业法律机制是保证农业稳定发展的重要条件。一、完善农业立法,健全农业法规机制农业法是调整农业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它是国家领导、组织和管理农业经济的重要手段,是农业经济领域中经济活动的行为规则。建国以来,我国在农业立法方面己取得了一定成绩。早在50年代就颁布了《土地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业立法工作有了新的发展。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颁布了《草原法》、《渔业法》、《森林法》,《土地管理法》等法律,确立了台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的一系列原则和制度,同时也明确肯定了家庭承包责任制的经营方式,对解决农业资源被破坏和浪费问题起了重要  相似文献   

8.
1991年9月4日七 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1次会议通过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以下简称为“保护法”),该法的诞生标志着我国青少年工作步入法制法的轨道,标志着我国近4亿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有了明确的法律保障.历史经验表明教育法规是现代化国家管理教育事业的必要手段,是现代化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因素.为使我们的青少年健康成长、担负起21世纪的重任,学校切实贯彻实施各项教育法律、法规更加显示出其重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9.
在国家权力安排上,《中华民国宪法草案》没有体现出共和妥协精神,而是试图以议会的立法权制胜君权.从法律文化的角度看,这种权力设置反映了一元权力模式,其价值取向是法律工具主义的,没有体现宪法保障权利的超验正义.由此,在民国初年的政治斗争中宪草胎死腹中是必然.  相似文献   

10.
现代化与发展———评《战后发展理论研究》钱乘旦(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210093)中国认同现代化,已经有不少时间了,在现代化目标感召下,中国已经取得巨大的进步。中国人对现代化的认识,大致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19世纪中后期,中国被西方炮舰...  相似文献   

11.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文化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文化研究的方法对中国近代史进行研究已经为人们所熟悉.然而,用文化研究的观点着力于分析近现代历史上的一些历史事件和历史文献,在我国着实是做得很不够的.因此,本文试图对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宪法性文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进行一次文化意义上的剖析.一、《临时约法》的内容和精神1912年3月11日,也就是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第二天,孙中山以民国第一届临时大总统的身份向全国公布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第一部宪法性文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共7章56条,初步奠定了中华民国作为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基础,孙中山也正是这样来理解和寄希望于它的:"故临时约法者,南北统一之条件,而民国所由构成也."《约法》总纲共4条,明确规定:"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第1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2条)."中华民国领土,为二十二行省,  相似文献   

12.
你方唱罢我登场:民国初年法统问题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初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际上是民国的法统,是否遵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及其规定的体制也就是继承法统还是废弃法统的问题。法统问题反映出二十世纪初年西方宪政理论的中国化出现的问题和民国初年中国宪政环境的缺乏。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化报告2018》运用定量分析方法,从产业水平、产业结构和产业质量三个方面及其宏观结构、中观结构和微观结构三个层次对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的世界产业结构现代化进行了时序分析、截面分析和过程分析,进而勾勒出世界产业结构现代化的历史轨迹。产业结构现代化是产业结构变迁的世界前沿,以及不同国家追赶、达到和保持世界前沿水平的行为和过程。18世纪以来世界产业结构发生了两次根本性的转变,第一次是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结构转变,第二次是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结构转变。世界产业结构现代化表现出主导产业更替、协调性提升、高质化发展等特征,总体呈现为长期复杂、阶段发展、创新驱动以及路径和模式多样的过程轨迹。  相似文献   

14.
1999年11月,美国《金融服务现代化草案》正式成为一项法律。该法律废止了1933年通过的GS法案以及其他一些相关法律中有关限制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三者跨界经营的条款,预示着美国自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后实行了近70年之久的分业经营制度被全能银行制度取而代之。出现这一重大转变并非偶然,而是金融内在本质的动因与外在动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全能经营的内在动因从20世纪80年代银行业与证券业出现混业趋势,到现今的金融混业成为世界金融领域的发展趋势,其决定因素是金融资产专用性软弱。资产专用性是指…  相似文献   

15.
由周世鹏主编、广州出版社近日出版的《都市方略———中心城市现代化战略研究》(225万字)一书,以广州市为背景,对中心城市现代化发展战略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该书内容系统,重点突出,论证充分,是一部目前不可多得而又急需的软科学研究专著。《都市方略———中心城市现代化战略研究》一个最大特点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作者在全面分析当前广州中心城市发展的优势、制约因素和发展环境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经济学理论和系统工程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广州中心城市现代化过程遇到的多方面实际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构思了广州中心城市21世纪经济…  相似文献   

16.
随着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确立,农村法治建设成为21世纪中国走向现代化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基本课题。在我们这样一个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国家中,没有农村法治的现代化,就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依法治国。村民自治就是农村法治建设中一个举足轻重的问题。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委会组织法》(以下称《组织法》)的修订实施,为村民自治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但是,由于诸种原因,村民自治法治化中存在不少障碍,影响了农村的民主与法治建设。对此必须采取相应的法律对策加以解决。一、存在的问题及成因(一)村民与村委会…  相似文献   

17.
辽宁师范大学教授、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李靖宇所著《大连 2 1世纪创建现代化国际名城战略对策》一书 ,由中国城市出版社奉献给了关心、爱护大连成长 ,关注大连及东北亚地区腾飞的各界人士。《大连 2 1世纪创建现代化国际名城战略对策》是作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现代文明城市建设理论与实践》的科研成果 ,在大连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出版的。本书遵循邓小平、江泽民、朱基等中央两代领导人先后对大连城市发展目标定位于“东北之窗”、“北方明珠”、“世界名城”的题辞和指示精神 ,着眼于正在启动的中国城市化新高潮 ,跟从于正在信息化…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近代史、法制史、宪政史研究中 ,人们多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阐幽发微 ,论析详明。而对比其早近四个月的《中华民国鄂州临时约法》(以下简称《鄂州约法》或《约法》)则鲜有论及。即有论者 ,也是一笔带过 ,人们常常以“带有宪法性质的重要的文件”、“不过是一纸空文”作为通行的历史评断。言下之意 ,其算不得真正意义的宪法 ,因而也无足深述。详读《鄂州约法》 ,揆诸史实 ,笔者认为此说过于轻谩。故不揣浅陋 ,略加探讨 ,权充引玉之砖。一“宪法者 ,一国之根本法 ,又人民权利之保障也。”① 以此为标准 ,《中华民国鄂州临时约法》堪…  相似文献   

19.
现代化是一个综合发展的过程,它不仅包括了科学技术、经济、政治、法律、思想等一切社会方面及社会结构,而且还包括了社会主体——人。总体的现代化包括两个方面:社会系统的现代化及人的现代化。社会系统的现代化是指社会结构及作为生产力发展基础的科学技术,其中最活跃最关键的因素是作为生产力发展基础的科学技术,而不是《社会结构变  相似文献   

20.
《中国城市年鉴》是反映中国城市发展现状、记载中国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历史进程的重要文献。到21世纪中叶,我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中国城市的现代化则是达到上述宏伟目标的前提条件。为了解和测定我国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