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时态是现代汉语动词所具有的语法范畴.语法学界比较共同的看法是,现代汉语动词的时态是通过附着在动词后边的“着”和“了”来实现的.它们的作用和特征是“在于表示变化的过程,即所谓时态,语法意义重于词汇意义,而且附着性很强”.汉语是形态变化不发达的语言,由于近代汉语时态助词“着”和“了”的产生,使汉语语法的  相似文献   

2.
汉语无形态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对汉语“形态”的研究形成了三种观点:(1)汉语没有形态;(2)汉语缺乏形态;(3)汉语具有广义的形态。语言事实说明:汉语没有形态,汉语语法意义的表达是通过其语法形式来表达的,这是由语言的民族性所决定的。印欧语和汉语在语法意义的表达上有本质上的差异,印欧语的语法意义是通过形态变化表现出来的,而汉语的语法意义是通过其语法形式如语序、虚词、助词、语音、实词、组合与变换、重叠、语境等来表达的。坚持汉语没有形态的观点,有利于从汉语本身的语言事实来研究汉语,从而真正搞清楚汉语的语法系统。  相似文献   

3.
现代汉语的词类活用不单单是一种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段,而是对古代汉语词类活用方式、目的的继承,是现代汉语丰富词汇意义、增添新鲜语义内容的重要手段,是现代汉语丰富词语的语法意义拓展词语使用空间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贵阳方言动词的体貌、情态、状态格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与印欧语等屈折语在语言类型上的主要区别之一是词的形态和构形方式。如同一般汉语方言,贵阳方言动词并不象印欧语那样通过词形变化构形,而是通过动词与辅助成分~定形式的组合,构成本文所说的各种语法格式来表达一定的语法意义。贵阳方言动词语法格式的构成方法分虚词运用和结构重叠(间接重叠和短语重叠)两种。其格式类型及表达的语法意义都比较丰富。本文从语法范畴方面归纳为“体貌”格式、“情态”格式、“状态”格式三类。体貌格式表达动作行为的启动、完成、进行、持续、尝试等动态方面的语法意义;情态格式表达进行动作行为…  相似文献   

5.
“时制”和“时”是内涵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时制”是一个语义范畴概念,它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表达,我们把其中语法化程度较高的语法手段所表达的时制意义称之为“时”。在印欧等形态发达的语言中时制问题备受关注,对其认识也是逐步加深;而在现代汉语研究中,中国学者很少涉足时制问题。本文认为汉语这种没有“时”范畴的语言如何全面表达“时制”这一语义范畴还缺乏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汉语动词的情貌,历来是汉语语法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现代汉语动词情貌的表达手段,是从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逐步形成的。《水浒传》作为近代汉语最重要的代表作品之一,它的动词系统可以说是现代汉语动词系统的前身。因此,对《水浒传》动词情貌作一个全面的考察,对于近、现代汉语语法及汉语语法史的研究都将是有价值的。 同现代汉语一样,《水浒传》的动词没有“时”的区别,只有“体”即情貌的区别。情貌的表达,主要手段有动词重叠、情貌助词和某些趋向动词。这几种方式都不是形态变化。  相似文献   

7.
可以说在一切影响句型的因素中,影响最大的因素莫过于语序的变化。语序是现代汉语中表达语法关系的一种最早重要的语法手段。这里所说的语序的变化包括词序的变化和语素次序的变化。语序的变化之所以成为影响现代汉语句型的一种最重要的因素,这首先是由现代汉语本身的特点决定的。我们知道,世界上有的语言具有丰富的形态,例如,俄语的名词、形容词有性、数、格的变化,动词有体、位、时、数、式的变化,句子中的语法关系主要靠形态变化来表示,语序变化只在个别的句子中,在特定的条件下才能对句法结构起一定的影响。苏  相似文献   

8.
一个动词同时带两个宾语的双宾语结构,是古今汉语共有的一种语法现象,而具体情况却不完全相同。古代汉语中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的双宾语结构,我们把它叫做“普通双宾语结构”,但就表达的内容来看,古代汉语的普通双宾语结构远较现代汉语复杂。古代汉语中含有使动和为动两种语法关系的双宾语结构,则是现代汉语所没有的,我们把它叫做“特殊双宾语结构”。掌握古今汉语双宾语结构的异同,有利于掌握汉语语法的历史发展变化规律,又对阅读古书有一定助益。这就是撰写这篇短文的目的所在。  相似文献   

9.
现代汉语教材的总体构架并非建立在汉语言自身体系的基础之上.而是直接模仿欧美的印欧语言体系的产物。事实上,汉语和印欧语是结构基础和框架类型都不相同的两种语言体系;不同类型的语言有其不可替换的“质”。这种不可替换性表现在二者语法体系性质的差异上:汉语属语义型语言,而印欧话则为语法型语言。现代汉语教材体系结构的错位,是导致该课程教学一直未能入“佳境”的原因所在。为此,现代汉语教材体系的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
台湾地区使用的普通话与现代汉语①不完全相同,比较明显的区别在于“有 动词”的特殊用法。现代汉语中“有”的宾语一般应为名词,只有少数双音节动词可以做“有”的宾语,而且有诸多限制。可在台湾普通话中,却几乎所有的动词结构都可以用在“有”后面。此时的“有”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了”是“完成体”的标记。我们将这种句式的结构和表达的语法意义进行分析,并尝试分析这种句式产生的原因,预测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现代汉语是一种句法关系灵活但是形态标志贫乏的民族语言。句法关系灵活使现代汉语具有极强的表现力,能够自立于世界民族语言之林;形态标志贫乏又使某些语言现象的结构关系模糊或语法界限不清,给我们理解语言事实不时带来困难。下面仅就两类特殊句型谈点意见。  相似文献   

12.
“们”的语法意义及其实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汉语言没有“数”的语法范畴,部分名词代词后附词缀“们”表复数意义,是现代汉语中一种特殊的语法表达手段。以物项──数目双重真值条件的角度看,“们”的语法意义可以概括为真性复数、连类复数和假性复数三个意义系统。  相似文献   

13.
论近代汉语词缀“生”的用法及来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是近代汉语中新兴的词缀。它产生于唐五代 ,发达于两宋时期 ,元明时则逐渐萎缩 ,今天仅在现代汉语的个别方言中保留了其用法。其语法性质是词缀而非助词 ,基本意义是表达一种认定事物情状的类别义。“生”来源于汉语口语  相似文献   

14.
由于受到方言的影响,现代汉语的"有"已产生完成体用法,但在石毓智《汉语的领有动词和完成体的表达》中提及的四种语法格式中仍不是完成体用法。"有"作为完成体肯定标记应满足以下条件:一,位于实义动词前;二,不依附其他语法形式;三,意义完全虚化。应审慎对待处于语法化过程中的"有"。  相似文献   

15.
在前文《易卦爻辞的主题系统》中,我论及了词类聚合,主要立足于“名”之现时态,揭橥了卦名联类无穷的认识本质。而本文则主要从发生的角度入手,探求其所以然,并以此为据形而下地进行具体的卦爻辞诗艺分析。 近现代以来,汉语出现了大量的多音词,这些多音词中的许多单词(字)已失去了原先的实在意义。现代汉语正在逐渐成为一种词素语言,和西方语言有着形式上的相似性。实际上,现代汉语语法正是借鉴了西方语法发展起来的。从马建忠、陈望道至今的汉语语法体系大体是袭  相似文献   

16.
语言和文化相互依存,在现代汉语教学中应该重视文化教学.现代汉语课程中文化教学的任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将文化知识作为语言现象产生与存在的背景,二是把文化知识作为对语言现象阐释的诱因.相应的,前一种文化教学的方式可称之为“语言现象的文化背景描述”,后一种文化教学的方式可称之为“语言现象的文化诱因阐释”.根据现代汉语课程内容的安排,举例分析了语音、文字、词汇和语法中文化教学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7.
英汉动词“结果”义概念化方式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类型学的角度看,英汉属于不同的语言类型,其动词“结果”义概念化的方式可能存在异同。概念化的方式不同,也会影响到有关词语的语法表现形式。文章通过对比发现,英语中“结果”义常常综合地表达在动词中,而汉语则偏向于分析地采用“动词+小词”的形式表达;同时,根据汉语动词“结果”义概念化对句法系统的影响,说明了现代汉语句子信息组织原则。  相似文献   

18.
汉语中的一些词和语素本来具有具体实在的词汇意义,在语言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它们的意义逐渐变弱变虚,有的只剩下与原义有关的语法意义了。如“了”的本义是“终了”,《广雅·释诂》的解释是:“了,讫也。”属动词。演变为现代汉语的助词兼语气词,便只具有表动作完成或肯定事态出现了变化等语法意义,不再表具体的词汇意义。有的词汇意义消失,也不表任何语法意义,仅仅作为一个音节存在于词语中。如:“国家”中的“家”,本义是“居也”,即居住的地方。在“国家”这个复合词里,原义指大夫的封地,但在现代汉语中,“家”仅作为一个音节存在于这个复音词中,其词汇意义完全消失。语义的这种由实到虚的变化就是语义的虚化。  相似文献   

19.
“化”缀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一种词缀的“化”,以其能产的、积极的构词功能出现在现代汉语的语言现象中,许多现代汉语的语汇,一旦带上了“化”缀,就立刻获得新的指向性的语义,从而使汉语的语汇更能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已往的语法著作,大都认为带“化”缀的词语是动词,而实际上“化”缀词中的单  相似文献   

20.
一、继承文言文中积极的成分,以促进现代语言的发展 文言文和现代文是一脉相承、有机联系的。从汉语的发展变化的内在规律来看,词汇变化较大,语法变化较小,这是汉语的一个特点。对此,钱梦龙先生曾作出过阐述:“古今汉语虽然变化很大,但同一民族的语言毕竟是有继承性的,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现代汉语的词汇、句法和修辞手段都不可能割断和古代文学语言的血缘关系;很多古代汉语的常用词的词义、句子的结构方式,不仅古今没有变化,而且常常出现在现代汉语里,尤其是现代的书面语里。”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