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听证制度作为现代化进程中民主的一种实现形式,已在我国立法、行政、司法等领域悄然兴起.这里通过中美行政听证制度的比较,指出我国行政听证制度所存在着的法理蕴涵不深、听证结构不合理、行政听证范围过窄、公开程度不高,以及听证笔录缺乏法律效力等问题,进而通过比较的过程,从中得到完善我国行政听证制度的宝贵借鉴.  相似文献   

2.
现实生活中屡屡发生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侵犯公众环境权益的情况,但是我国目前的司法体制中却没有适当的救济机制,从而公众环境权益得不到有效的保障。针对这一问题,文章在对环境行政公益诉讼进行法理分析和对国外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我国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具体构想。  相似文献   

3.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核心内容,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行政诉讼制度是依法行政的司法保障,但是我国的行政诉讼时效的制度安排不仅缺乏诉讼时效制度的法理基础,同时也有碍行政诉讼纠正违法行政行为这一立法初衷的实现。从弘扬法治理念,推进我国新时期法治有序建设出发,我国立法上宜取消行政诉讼时效制度。  相似文献   

4.
从当前立法和司法实践来看,中国的环境公益诉讼呈现出“公权主导”和“民主行辅”的制度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环境公益诉讼的制度本质与核心价值,由此造成主体困境、法理困境、制度困境等诸多问题。通过域外经验考察, 中国应当秉持行政执法优先的理念,建立激励机制,发展以社会力量为主导的环境公益诉讼。具体以行政公益诉讼为主,发挥司法监督功能;以民事公益诉讼为辅,运用惩罚性赔偿发挥震慑功能,回归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本质。  相似文献   

5.
宪法的司法适用具有理论和实际的双重意义。在对宪法司法适用这一概念理解的基础之上,指出宪法司法适用具有三大法理基础:一是宪法的法律属性;二是宪法至上;三是权利保障的终极性目的性价值。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以来,司法建议制度作为贯彻"司法为民"理念、提高司法服务的手段,对于促进社会和谐与安定发挥了重要作用.行政审判中的司法建议制度的定义、特征及其功能研究关系到该制度的基础建设.文章从弱强制力的角度出发,通过纵向历史脉络的梳理以及横向类似制度的比较,分析了行政审判中司法建议制度的几个前提性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一特殊制度在行政审判工作中的正当性问题,从而为进一步规范行政审判中的司法建议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行政主体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单方变更或解除行政合同,这一制度已经得到许多西方国家法律的肯定.我国没有关于行政合同的专门法律,导致了行政合同实践的混乱和无序.为了实现行政目标和保护相对人的权益,我们应该着重从实体、程序以及司法审查三个方面来建构我国的行政合同单方变更与解除制度.  相似文献   

8.
高校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既具有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资格,又具有民事法律关系主体资格.高校是典型的授权组织,其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资格,可以从行政法理、法律法规授权、司法救济、高校与教师学生的关系等方面来分析确定.  相似文献   

9.
现代司法理念是支撑和推动司法改革的本源性因素.司法主体对司法过程进行价值判断,进而认识司法客观规律的过程就是确立现代司法理念的过程.现代司法理念的内涵及其价值定位本质上为司法改革提供了坚实的法理基础.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专利无效案件逐年增多,现行专利无效诉讼程序的设置以争议一方为复审委来确定无效诉讼案件适用的诉讼程序,缺乏对专利无效程序性质、价值的理性考量,致使专利无效诉讼程序运行中出现"循环诉讼",浪费大量行政司法资源,影响司法权威。为了解决现行专利无效诉讼程序设置的不理性带来的一系列问题,需要以专利无效诉讼程序的法理基础、价值位阶为角度,构建理性的专利无效诉讼程序,实现专利权人与社会公众的利益平衡,节约行政司法资源,维护司法权威。  相似文献   

11.
行政诉讼第三人制度是行政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制度,也是一项极具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课题。然而由于我国行政诉讼起步较晚,在诸多方面都不够完善,行政诉讼第三人制度也存在着立法内容简单、司法实践指导性较差等问题,在第三人的资格认定以及权利救济等多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疏漏。在合理界定行政诉讼第三人时,关键是要考虑第三人参与的诉讼时间、利害关系的范围等因素。第三人的界定包括范围界定、时间界定、权限和地位界定,通过制度完善合理界定第三人,有利于为保障行政诉讼第三人合法利益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我国已在司法解释中确立了行政诉讼确认判决制度,实践中这一制度没有完全发挥其应有之作用,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完善,以充分体现现行行政诉讼的价值。现行司法解释中涉及行政诉讼确认判决制度的主要有三条规定,但每一条都存在明显的缺陷,必须及时修订。  相似文献   

13.
在行政公益诉讼中,由于受损的是公共利益,因而在诉讼中由谁来提起诉讼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建构而言,考虑到我国行政诉讼法的价值取向和司法实践,在公民权之司法保护的语境下,结合域外行政公益诉讼的发展趋势.应赋予我国公民个人、社会组织和检察机关以行政公益诉讼原告资格。  相似文献   

14.
当前,理论界和实务界一般把规范性文件排除在行政诉讼的证据范围之外,而从证据的特征、行政法的相关规定以及相关学者的理论分析来看,一般规范性文件应当作为行政诉讼的证据,这不仅是行政诉讼法理论的需要,也是行政诉讼实践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当前,行政公益诉讼已成为我国法学界的一个热点领域,这一制度使行政机关受到具有强制力的监督,对实现依法治国有重要意义。在我国,支持公民提起行政公益诉讼不仅有法理、宪政的依据,而且具有很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因此,我们应积极着手构建我国的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支持公民维护社会正义之举,使国家、社会的利益有可靠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6.
对我国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反思与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诉讼中不适用调解几乎成为众口一词的铁律,究其原因是行政权的不可处分性、高权性及命令性。本文对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这一问题从理论及实践角度进行思考,认为我国行政诉讼中应建立调解制度,并在借鉴国外诉讼调解制度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构建提出自己的设想。  相似文献   

17.
行政监督实效评估是行政监督研究的新兴领域。该问题的研究对深化行政监督理论研究、准确定位行政监督战略目标、切实提升行政监督实效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探讨行政监督实效评估体系构建的基本要求、评估程序的构建、评估主体的构成、评估指标的构建、评估方法的选择、评估制度的设计等六大过程,初步构建起一个较为系统、全面的行政监督实效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18.
将我国行政公益诉讼主体划分为以检察机关为主体的第一层级和以公民、公益代表以及其他诉讼主体为主体的第二层级,进而通过立法、法律解释等方式明确不同主体的原告资格,理顺不同层级主体原告资格之间的关系,是行政公益诉讼原告资格制度建构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9.
监察体制改革将检察机关的职务犯罪侦查权转隶给监察机关,这使得改革前依靠职务犯罪侦查权来发现公益诉讼案件线索的检察机关行进困难。实质上,监检具有共同的价值取向,改革初衷与机制虽为异体,但均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而服务。理论上“协同治理”为监检衔接搭建了“桥梁”,实践中,监检衔接制度的优化为实现公益的“双赢”提供了有利途径。因此,亟需从理论逻辑和制度设计层面入手,以监察体制改革为契机,利用二元视角,推动行政公益诉讼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