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本期导读     
从这一期开始,本刊每一期将增加一个页码的导读,以介绍每一期的重点文章和编辑心得。  1999年,香港的“科技股”一路看涨,被称为香港“科技教父”的田长霖新闻不断。  1999年,方正与联想的高层人事变动,被看成是“中关村大地震”,方正的创始人王选称自己正面临着“人生的第九次选择”。  1999年,在轰动一时的十万年薪全球揽聘教授的“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出台前后,中科院更为优厚的招聘300名海外学者计划也在静悄悄的进行之中……  1999年年末,本刊对田长霖、王选以及负责招聘300名海外学者计划的中…  相似文献   

2.
中国于2008年开始实施“千人计划”。该项引才计划所取得的进展和成果,引起了国内外各界高度关注。有美国媒体称,在吸引人才回流方面,中国颇具野心,如今受政府资助回国的中国人中有55%来自美国。近日,美联社记者唐迪迪(音译)采写的《为扭转人才流失,中国正吸引海外人才归国》一文再次引发中美两国对“千人计划”的讨论。现转载译文供读者参考,转载时对文章标题等作了调整。  相似文献   

3.
在引进海外优秀人才来华创新创业方面,中国这些年已经取得很不错的进展,但仍面临各种挑战。引进世界一流人才,我们目前需要克服哪些障碍呢?哈佛大学教授丘成桐8月13日就此接受了我们的专访,在六个方面提出了他的观点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虎年春节前夕,笔者几经周折,终于采访到了第一位担任美国大学校长的美籍华人——田长霖博土。1935年7月24日,田长霖出生于汉口的一户书香人家,在全家8个孩子中名列第六。田的祖父田庆芬是清末举人,外祖父李仲书是江浙一带设“教馆”的大先生,父亲田永谦则25岁就获得北京大学物理系学位。田长霖两岁时,日本鬼子侵略中国,全家人带着田长霖背井离乡到山城重庆避难数年,之后又辗转逃难到上海。抗战胜利后,父亲田永谦在上海市长吴国帧的邀请下,出任上海市财政局长兼上海银行董事长。田长霖随父亲在上海过了两年的安居生活,1949年4月…  相似文献   

5.
《人才开发》2011,(3):4-4
2月13日,由上海市政府侨务办公室、杨浦区政府、中国驻美国洛杉矶领馆和美国南加州华裔教授学者协会共同举办的“海星英才创新创业——美国南加州华裔教授学者协会与上海杨浦海外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视频会议”,  相似文献   

6.
香港《文汇报》2010年12月20日刊文指出,走出国门、向世界学习,成为内地官员与国际接轨的重要途径之一。官员被派送海外接受培训日趋普及,“镀金”归来,不但扩宽了眼界和思路,更能有效地洋为中用,对中国未来发展起着积极的深层意义。  相似文献   

7.
1998年 10月 17日南京大学内,一位在中国被授予名誉博士学位的美国人。与一位在美国被授予名誉博士学位的中国人,手握在了一起。闪烁的摄像机、照相机,把这一幕变成了永恒。照片向我展示了那一刻的聚焦人物:前者是美国前总统布什先生,后者是一项"香港之最"的创造者、香港青年实业家林健忠先生。 林博士为何出现在南京大学授予布什名誉博士学位的仪式上?动人故事如一个个特写镜头。十友铭前方识君 1996年10月21日,南大校园里来了一群行色匆匆的香港友人。 在新、老图书馆内外,从排名全国第三的藏书中,他们感受着南…  相似文献   

8.
1992年12月15日,美国密歇根州州长恩格勒签署一项法律,自1993年3月30日起,15个月内禁止协助他人自杀。在此期间,有关委员会将研究“安乐死”问题。然而,就在这一法律签署前数小时内,又有两名美国妇女在他人协助下自杀身亡。“安乐死”一直是西方国家争论不休的问题。过去,医生只是在病人或其家属同意下,为一些生命无可挽  相似文献   

9.
艾伦·德肖微茨:哈佛大学终身法学教授,美国成就最大的民权律师,被誉为全球最著名的刑事律师,曾出任辛普森案、泰森案、克林顿总统弹劾案和美国总统大选案的首席辩护律师,被誉为“美国历史上最成功的刑事辩护律师”。3月20日,德肖微茨在出席“中美刑事审判实务高级研讨会”期间,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相似文献   

10.
记者近日从中组部获悉,“千人计划”于去年底经中央批准实施,共有两批326名海外高层次人才通过“千人计划”回国(来华)创新创业,全国已建立67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为适应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的需要,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建立了特聘专家制度,还在全国建立一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据悉,“千人计划”第三批申报工作已经启动。  相似文献   

11.
“开放”、“创新”、“多元”、“包容”,美国的成功离不开这四点,这也是笔者在境外学习中最大的感触。2013年9月11日至10月1日,笔者带领14名企业创新创业高层次人才培训班第二期学员,在美国旧金山、  相似文献   

12.
人才资源是第一战略资源,大力引进国外人才特别是海外高层次人才,是提高国家竞争实力的迫切需要,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举措。2008年中央实施“千人计划”以来,吸引了很多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创新创业,截至目前,“千人计划”已经成功引进6000余人,人才发展环境得到进一步提升,中国正由“人才流失国”向“人才回流国”转变,在这种背景条件下,更多海外高层次人才越来越关注中国引进人才政策的变化,寻求与拓展自身在华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3.
香港创新科技署推荐56名香港专家加入"国家科技计划专家库",获中国科学技术部批核。这是创新科技署首次推荐香港专家进入专家库。香港创新科技署署长王荣珍2月10日公布这个消息时说,专家库的香港专家会配合科技部的工作,参与编制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申请指南、担任科研项目的评审工作和评估已批准项目的  相似文献   

14.
好汉不提当年勇有一个人,深圳人认为他是深圳过香港的“过河卒子”,因为他在SO多年前就开始代表中共在香港做情报与外交工作;香港人则说他是真懂香港的人,是香港过深圳的“过河卒子”,理由是他自1978年起就把香港的许多观念和经营方式甚至香港人弓队深圳。他到底是深圳河两岸哪边的“过河卒子”呢‘t这个人名叫袁庚。1997年6月20日,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摄制组刚走,我们就接着坐上了袁庚家客厅的红木沙发。袁庚和我们对坐。他身后是客厅的一排大落地窗,窗外是海滩,海滩接着海水,海水连着香港,香港的山,香港的楼……一切似乎…  相似文献   

15.
《国际人才交流》2006,(6):32-32
5月21日,郑州市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国有独资企业——郑州国际会展有限责任公司与郑州香港会展管理有限公司结束长达近一年的“恋爱”,签订“婚约”:由后者负责管理、运营这座占地227600平方米的展馆。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刚刚被授予中国会展新锐奖,又与世界一流的展览公司携手合作,这将大大提升郑州国际会展中心的整体运营水平,加快其向中部会展之都迈进的步伐。拥有34年展馆管理经验的郑州香港会展管理公司董事长王礼仕说,“我深信,在我们双方的合作下,把这个出色的展馆打造成众所瞩目的成功典范。”据悉,郑州国际会展中心的总经理是来自美国…  相似文献   

16.
《国际人才交流》2007,(5):51-51
上海市第二轮“万名海外人才集聚工程”主要有3种对象:留学人员、外国专家和港澳台专才,目标是2年时间完成引进1万名高层次海外人才。自2005年12月1日实施以来,截至2007年2月28日,用了1年零3个月时间引进10324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其中留学人员5217名,外国专家4791名,港澳台专才316名,提前9个月完成预定目标。  相似文献   

17.
为什么香港需要大力引进人才
  首先,从内部来看,香港人才供给与结构上均面临很大挑战。在人才供给方面,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劳动力供给面临更大不足。根据香港政府统计处估计,随着生育率下降和平均寿命的延长,香港人口的中位数将从2006年的39.6岁延至2036年的46.1岁,到2036年高龄人口将占总人口的26%。在人才结构方面,失衡严重,科技工程类人才短缺。受产业结构的影响,香港的专业人才主要集中在金融、法律、工商管理、会计、贸易等方面,与科技创新相关的科技开发人员及工程技术人员相当缺乏。根据团结香港基金发表的研究报告《香港创新科技业概况》,2013年香港只有0.9%的总就业人口从事科技业。根据世界经济论坛2015-16全球竞争力报告,香港在“创新能力”一项排名第29名,而“科技人员和工程师供应充裕度”更是低至41名。这直接掣肘了香港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18.
大约在两年前,河南省平顶山市原政法委书记李长河雇凶杀人曾轰动一时,最近(2001年12月 15日),《大河报》在焦点栏目中刊登了“安徽省芜湖市原政法委书记周其东雇凶杀人的大案”。与李长河不同的是,周其东曾被评为全国“百佳”县委书记,杀的又是与他姘居10多年的情妇。人们看了这则新闻,发出了种种议论。 “全国百佳县委书记”、雇凶杀人?这是一问。报道说:“周其东早在任县委书记期间,就被评为全国百佳县委书记。”大家知道,要想在2000多名县委书记中排名靠前,谈何容易,何况还是“百佳”,可周其东被评上了。获…  相似文献   

19.
2010年10月30日,2010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深圳论坛在深圳举行,前美国《科学》杂志主编、现任纽约科学院院长鲁宾斯坦出席论坛后接受了本刊记者的独家专访。  相似文献   

20.
5月26日.“清华-伯克利周”在清华大学正式拉开帷幕。两校在一周的时间内开展了一系列的学术文化交流活动.这是清华大学首次与美国高校举办大学周活动。伯克利是加州大学分校中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大的一所大学.拥有强大的师资力量和卓越的学术声望,是美国乃至全世界最著名的研究型大学之一。自1939年以来,该校共有20位教授获得诺贝尔奖。5月27日,前来参加“清华-伯克利周”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常务副校长兼教务长柏嗣乐(George Breslauer)教授接受了记者的专访,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办学理念、本科教育特色,创新人才培养,研究生教育、师资引进、国际合作与交流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