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5月28日、29日,武汉大学哲学系举行了逻辑问题学术讨论会.讨论集中在"关于正确性与真实性问题"的问题上.争论的主要问题是:一关于"正确性"与"正确推理形式"的概念发言的同志一致认为:正确性是以真实性为基础的,离开真实性去谈正确性,把正确性与真实性加以割裂,这是唯心主义的观点.并批评了如下的观点:断言逻辑规律与规则只是规定推论过程的,与事物自身没有关系;断言逻辑形式与其规律是来源于语言的组织结构或社会制约性.大家对如下的问题还有着不同的意见:1.关于"正确性"的概念.一种意见认为,正确性是指推论合乎逻辑规律,这些逻辑规律又是反映着客观现实的一般关系.另一种意见认为,必须"修  相似文献   

2.
马佩同志在“直言推论规则修正刍议”一文中,对传统的直言三段论式规则提出了具体的修正意见。我认为在该文中提出的三个问题还值得商榷:一,直言三段论式中要不要中词问题;二,直言三段论式中的联锁推理和直言三段论式规则的关系问题;三,直言三段论式的规则是不是保证从真实前提推出真实结论的规则问题。马佩同志对第一个问题的看法主要表现在对直言三段论式第一、二两条规则的修正意见中,对第二个问题的看法主要表现在他举出的修正第一、二条规则的几个例子中,对第三个问题的看法主要表现在对第二、四、六、七几条规则的修正意见中。对于这三个问题我和马佩同志有不同的看法,现在提出来讨论。  相似文献   

3.
目前在逻辑学界爭論得最热烈的問題是“真实性和正确性的关系”問題。这个問題是有关形式邏輯的重要問題。它牽涉到形式邏輯对象的性质、客观基础以及形式邏輯在認識中的作用等一系列根本问題。在討论过程中,有的同志主張真实性和正确性是統一的;有的同志則坚决反对这种看法。究竟真实性和正确性是不是統一的?我感到有以下  相似文献   

4.
关于社会科学的社会地位问题之我见陆剑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自提出之后很快就成为中国学术界讨论的一个热点,而社会科学是不是生产力的问题尤其受到人们的关注。讨论中出现了两种相互对立的意见。一种意见肯定“社会科学是生产力”。这依据于一个推论:既然...  相似文献   

5.
六月三日,广东哲学学会邀清部分同志,就政治与经济的关系问题举行了讨论会。会上,大家批判了林彪和“四人帮”在这个问题上所作的歪曲,并着重就政治对经济的统帅作用问题展开了讨论。讨论中对一些问题有一些不同的意见。  相似文献   

6.
当代著名小说家、陕西省作协副主席王汶石同志,五月二十日在全国民族院校文艺理论研究会第四次学术年会上,就“文学与人学”问题发表了讲话,阐明了他对这一问题的意见。 关于美学研究要注意对人学的研究,他说,讨论人的问题、人性问题、人性的异化问题,以及人道主义问题等,对我们搞创作的同志来说,关系是很密切的。这个问题,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创作中提出来的现实问题。大家在一起讨论讨论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这个讨论是由何祚麻的《论自然科学研究中有关实践标准的若干问题》等文引起的。讨论中所着重的问题是:实践检验认为正确的科学理论在往后是否还要修改?由于对实践在检验理论过程中的辩证法,诸如对实践标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实践验证与逻辑概括、推论的关系,有不同的理解,因而对上述问题的看法也不同。  相似文献   

8.
邏輯推理中真实性与正确性的相互关系問題,是当前我国邏輯学界爭論的中心問題之一。这个問題涉及到邏輯的对象、作用及其客观基础等一系列的理論問题。正确理解它們之間的相互关系,对于邏輯科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邏輯推理中真实性与正确性相互关系問題的爭論,也是辯証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斗爭在邏輯科学內的具体表现。根据目前討論的情况看来,大家都一致認为要以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为根据,对这个問題作出正确的說明。但在具体問題的分析上,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扩展与深入,我们对于经济领域中的一些客观规律的认识,掌握和运用的能力也在日益提高.最近一个时期,国内经济学界关于这方面的讨论就是这种反映.在讨论中关于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规律,是研究得比较多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的讨论,目前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对于这个规律的认识问题,二、对于速度、比例和平衡问题的理解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问题.三、这个规律和其他经济规律的关系问题.确实,看清了这三方面的问题,也就基本上获得了对于这一规律的正确理解.这里只想谈谈对一、二两个问题的意见.一如何理解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规律这个方面有些问题大家的认识是一致的.例如,大家都认为: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规律在生产资料公有化的基础建立以后,  相似文献   

10.
省农经学会付秘书长顾焕章的发言我们第一小组在讨论中,对社联的工作报告和“七·五”规划都表示赞同和拥护,并且愿意为实现这个规划和八六年的工作任务而努力。大家主要围绕以下三方面问题发表了意见。一、当前需要加强马列主义基本理论的研究和宣传,并且认为省社联应当为此做出努力。现在的情况是:①当前有一大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曾指出,未来社会是在“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对马克思这段话的理解,学术界近年来讨论的十分热烈,这无疑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值得深入探讨。本文也想就此略述管见。一、重建“个人所有制”是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科学推论纵观近年来学术界关于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问题的讨论,虽然大家见仁见智,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自己的理解,给人以很大启发,但是,我们觉得在讨论中有两个方面的问题值得注意。其一,许多同志仅仅立足于我们现实的社会形态,从目前存在的一些社会现象出发去理解和界定马克思对未来社会的推论,如认为个人所有制就是我们目前存在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或消费资料的个人所有制等。其二,一些同志从功利的角度出发,把马克思的重建“个人所有  相似文献   

12.
在今天这个讨论会上,大家发表了很多好的意见,相互间得到很好的启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个大题目,决不是漫谈一下就可以弄清楚的。我们准备从这个大题目内列出几个专题,继续组织深入讨论,从理论上得到提高,得到深化。选哪些专题,大家可以研究,总要对当前、对今后一个较长时期能起较大作用的问题。除这些专题外,我们搞社会科学、搞理论工作的同志们,还要讨论一个大题目,就是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史学界对余栋臣起义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其中,有的问题讨论得比较深入,如“顺清灭洋”口号等问题;但有的问题讨论尚未充分展开,如余栋臣起义与哥老会的关系问题。实际上,学术界对这个问题是长期有争议的。本文想就这个问题谈一些看法,以向大家请教。一、余栋臣起义时的身份问题讨论余栋臣起义与哥老会的关系,首先必须搞清:余栋臣在发动武装起义时,他的身份是什么?他究竟是不是哥老会的一个头目?在关于这个问题上,有关一些同志在余栋臣的家  相似文献   

14.
在关于哲学主体性问题的讨论中,许多论者都承认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新唯物主义哲学里,包含有主体客体的理论,但在阐述这一理论同哲学基本问题以及整个新唯物主义哲学的关系时,则出现多种不同看法,这是学术争鸣的正常情况。然而,我认为多种不同看法的出现,是由于论者在方法论上的理解各有不同。因此,就如何准确理解它们的关系的方法论前提,谈谈个人意见,供进一步讨论。第一,必须了解一般哲学的基本问题与个别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关系。人们通常所说的哲学基本问题,实际就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是恩格斯通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认识的源泉问题,讨论正在深入展开。在讨论中,有一种意见认为,只有坚持“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源泉”,才是坚持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实践第一”的观点,才能划清同旧唯物论认识论的界限。在我看来,恰恰相反,“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源泉”这个命题,是违背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对“实践第一”观点的曲解。现就这个问题,发表一点浅见,期望指正。  相似文献   

16.
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商品的范围和性质的争论,是跟着对商品存在和发展的条件的不同看法而来的。对商品范围的看法,又和对商品性质的着法关联着。由于对商品性质的看法不同,因而对商品范围也有不同的看法。在这一问题的论争中,主要有下面两方面的意见。第一方面的意见是:扭住了“所有权的转移才是商品内在的唯一实质”的论点,把我国社会主义商品的范围,只限制在两种不同所有制之间的交换关系,即国家和公社、公社和公社之间的交换关系,认为只有这一种交换关系,才具有真正商品的性质,其余三种交换关系,都不具有商品的性质,仅仅具有商品的形式或“外壳”,实质上已不是商品。根据这一意见推论的结果,我国社会主义商品的范围便很狭窄,有很多实际问题难以解  相似文献   

17.
张蓬 《理论界》2005,(11):208-209
针对国际、国内质量界对ISO9000标准和TQM及二者关系的研究与讨论,本文谈了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探索意见。  相似文献   

18.
今天这个会,大家讲了很多意见,很有启发。今天说的许多问题,可以继续探讨,我想先提出两个问题,希望有关学会深化讨论,一是道德伦理的继承问题,一是解决精神文明的途径和方法问题。通过我们的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工作,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本刊从1986年第一期开展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改革理论”的讨论以来,受到了哲学社会科学界、广大理论工作者和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使得这个讨论遂渐深入,这是非常令人欣喜的事情。但是,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和讨论,无论就其广度,还是深度,都有待于进一步拓展。“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改革理论”,既是一个重要的基本原理问题,又是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它涉及的理论内容最基本而又最具体,范围也很宽广。除社会改革与社会革命的关系外,还涉及与技术改革的关系,社会改革的特点,社会改革的普遍性方式及其在不同历史条件下发生作用的特点等等问题。就目前的讨论看,在将社会改革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范畴这一点上,意见是基本一致的,但是在其他问题上还有许多不同意见,好些问题尚未触及,如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改革理论究竟有那些丰富的理论内容,都是值得讨论的。本刊热诚地希望同好者赐文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学术月刊》在今年展开了关于哲学根本问题的讨论,有人主张哲学根本问题应当是两个,有人主张哲学根本问题只能是一个。其实,在我看来,问题的关键,不在于简单地断定哲学的根本问题“究竟是一个,还是两个”,而在于如何正确的理解思维对存在的关系这个哲学上的最根本问题。本文仅就这个问题,提出一些不成熟的意见,和参加讨论的诸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