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对偶的文化意蕴琐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偶作为汉语修辞技巧之一,本质上是一种文化现象。文章从哲学内蕴、形式美、语言文字特性等三方面入手,分析了对偶中蕴含的文化因素,认为对偶是一种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的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2.
史官是上层统治阶级的代言人,史籍具有鲜明的史官文化心态特征:寓劝惩,尊正统,为尊者讳,宗经。史官文化心态特征渗入到历史演义小说中,对其创作主旨、选材、人物塑造和叙事方式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以裨益风教为主旨;遵奉有关风化者的选材原则;按"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方式塑造人物形象;采用"秤评天下"的叙事方式。  相似文献   

3.
人才的国际竞争要求具备跨文化能力,国际化人才的培养不仅是语言问题,还包括政治素养、文化素养、国际商务规则等。文章以英语——文化教学一体化这一思想为主旨,从英语教学的若干问题入手,揭示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通过融入文化因素,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建筑的象征文化,就是通过一定建筑符号,昭示出一定的“建筑意”,即通过建筑本身所体现的一种建筑文化来传递精神意义。文章从徽州传统民居的布局、结构、装饰、细部特点等方面来阐释中国传统民居的象征文化,进一步探求了在现今要求大量、快速生产的建设条件下出现的建筑文化的断层现象。  相似文献   

5.
帝王陵墓建筑的文化解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 ,帝王陵墓建筑记录了中国传统的生死观、等级观和其他文化象征义 ,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象征视角对风水术、陵墓建筑现象进行分析 ,得到了多重的文化解释  相似文献   

6.
[提要]本文从花腰傣的传统宗教中成巫者极端的性别不均这一现象的解释引入讨论,描绘了田野调查与资料分析过程,提出有待解决的问题。然后,文章分析了人类学传统理论如功能主义、结构主义等研究进路的局限。其后,文章系统介绍了其他学科的著名理论工具“路径依赖”的发展脉络和主要法则。最后,文章将“路径依赖理论”和“信仰原理”结合,对本案例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文化屏蔽”的解释原则。  相似文献   

7.
巫文化作为人类最悠久的文化现象之一,它以万事万物都有各自的灵魂主宰为主旨思想,并通过献祭、象征性模拟活动等方式与神灵交流,达到被施以恩惠和得到庇佑目的。本文在梳理巫术的概念、类型的基础上,通过民族学人类学的视角,以苗族巫文化为例,对巫文化的起源及其巫文化在人类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进行了诠释。  相似文献   

8.
建筑的象征文化,就是通过一定建筑符号,昭示出一定的"建筑意",即通过建筑本身所体现的一种建筑文化来传递精神意义。文章从徽州传统民居的布局、结构、装饰、细部特点等方面来阐释中国传统民居的象征文化,进一步探求了在现今要求大量、快速生产的建设条件下出现的建筑文化的断层现象。  相似文献   

9.
短信写作产生于科技化的时代中。一定程度上它消解了传统文化的某种观念形态,建构起一种大众文化形态。文章从短信写作对言语形态、传统礼仪文化、传统文学观念等三个方面的文化冲击论述其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10.
英汉对应词在各自文化中的含义、作用、范围和感情色彩的影响等方面都是相当的,即谓等值。囿于生存空间、生存空间所能提供的物质可能性和社会群体基于二者所内化的认知差异,产生了英汉对应词词义不等值现象。文章拟从文化视角对这种现象进行深层次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这种文化底蕴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巨大资源。文章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与特点、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今世界范围的广泛应用和中国传统文化在目前改革开放中的作用等三个方面 ,具体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的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12.
选材点评 这篇叙事散文所表现的主题是作者对经典阅读的感受。所以在选材上紧紧把握自己从小到大在阅读经典的过程中思想成长变化这一主线,从而使文章主旨集中,形散而神不.散。由于作者涉猎广泛,选材丰富,见解独到,内容充实丰满,具有一定可读性。  相似文献   

13.
"玉"字在殷商甲骨文中就已出现,发展到现在,玉字汇和以玉为根的词与词组已形成庞大的玉族字词.文章从字、词以及修辞角度考察和分析了玉的语言现象,并从汉民族传统玉雕业和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的角度详细阐释了玉与中国文化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针对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中重知识,轻文化意识培养的现象,文章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入手,说明在外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必要性,并结合实际提出文化教学实施的具体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15.
新闻传播既是一种文化传播,又是一种传播文化。在传统文化的负载和承传方面,它承担了极其重要的使命,在新的文化形态建构中,它又是传统文化的折射和延伸。中国新闻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受到传统文化的严重影响,在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呈现出明显的“二律背反”现象。从文化学的角度重新审视新闻传播,可以获得更为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城市文化空间的三维向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面对来自自身和环境的双重压力和挑战,无法回避城市化进程中的历史悖论,从城市空间架构的文化维度来审视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从城市传统文化的历史空间、城市现实文化的多元化格局以及城市未来文化的伸展空间等方面出发,阐释了城市空间的文化的绵延性、空间展开的多样性及其超时空性。  相似文献   

17.
“民众的大联合”思想来源于毛泽东早期的重要代表作《民众的大联合》。它是青年毛泽东在五四爱国运动热潮的感召下,以“宣传最新思潮为主旨”来回应社会召唤的一篇时政文章。从中国文化传统的影响来寻找毛泽东早期“民众的大联合”的思想来源,有助于对毛泽东早期“民众的大联合”思想的发展脉络有一个更加完整、准确的把握。  相似文献   

18.
当今时代,传统文化输出已成为提升国家软实力,进而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之一.纵观中国传统文化输出的历程,存在着输出选材层次较浅且缺乏系统性,输出内容出现重构和变形,以及传统文化身份标识缺失、核心价值观念被西化等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只有提倡基于文化自主意识的文化输出理念,深化输出内容的层次并增强输出内容的系统性,采用以翻译为主的输出方式,才能有效地构建我国传统文化的输出体系,发挥中国文化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文化现象是《红楼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上世纪80年代至今,《红楼梦》文化现象引起了很多学者的关注,涌现了一大批较有影响的学术专著和大量的研究文章,是近30年来红学领域比较突出的一个现象。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红楼梦》与中华传统文化总论研究、《红楼梦》与精神文化现象、《红楼梦》与物质文化现象、《红楼梦》与域外物质文明几个方面。这些研究,丰富扩大了《红楼梦》研究的领域。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文化语言学的角度探讨了"正反词"现象所体现出来的文化内涵,同时初步总结、整理出"正反词"的一些语理规律,这有助于加深外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提高外国人学习汉语的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