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书法发展史上,易道文化精神始终贯穿其中,保证了书法艺术的健康发展。然而,当代一些“现代派书家”却严重背离了易道精神,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否定汉字———对易道“意象”思维的背离;二、否定毛笔———对易道生命哲学的背离;三、否定传统审美观念———对易道“和合”原则的背离。由于这些背离,导致了“现代书法”的诸多弊端,因此不为绝大多数中国人所接受在所难免。文化回归,精神回归,是中国书法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传统儒家孜孜以求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和谐的独特精神及其所设定的理想人格,正以它的历史超越性而广泛影响着国人尤其是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蕴含在传统儒家人格思想中的教育意涵是多方面的:理想人格的塑造对青年大学生具有积极的目标导向功能;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有助于青年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崇尚气节的爱国情操仍然是当代大学生的精神支柱;“义以取利”的价值取向有利于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厚德载物”的伦理思想有益于促进大学生的人际和谐;“慎独”精神不失为青年大学生修身养性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3.
当代大学生重视专业技能的训练 ,这本身并不是过错 ,但这种越来越实利化的大学教育 ,并不能解决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全部问题 ,许多大学生心理出现了“价值悬浮” ,很难抵御社会上的各种刺激和诱惑 ,对如何安身立命更是无所适从 ,使“健全人格”与“获得技能”不能两全 ,近百年来 ,全世界的教育工作者对大学生“精神成人”的探索从来没有停止过 ,如何促成大学生“精神成人”是当代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研究高等教育在培养人才中的人文精神失落现象 ,进而提出培养和实现人文精神的思考 ,帮助大学生“精神成人”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德国古典哲学的主体概念基本内涵的发展 ,大体上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 :康德的二元论批判哲学 ;费希特———谢林———黑格尔的思辩统一哲学 ;费尔巴哈直观唯物主义哲学人类学。德国古典哲学的主体概念基本内涵 ,呈现五种形式 :康德的主体是“纯统觉” ,它是产生我思的“自我意识” ,它是先验的 ,但却是一切经验意识的前提和条件 ,这个自我意识和对象意识不可分 ;费希特力图证明康德的“先验自我”是独立的精神实体 ;谢林使“自我意识”变为主客体同一的绝对精神实体 ,即绝对精神 ;黑格尔使这个绝对精神具有了内在的矛盾性和过程性 ;费尔巴哈把自我意识理解为感性的、具有类本质的普遍性的人  相似文献   

5.
张孝评先生的《中国当代诗学论》认为:诗的主体自由是主体对客体的超越———超物、超世、超我的“三度超越”与拥抱,但他主论前者而未及后者。我们认为,诗的主体自由应该是主体通过“三度超越”,分别实现诗美的三种境界:物我同一的境界,世事连心的境界,自我放逸的境界;实现诗美的三种价值:标示主体精神力量的价值,为世事立心的价值,为时势兴气象的价值。诗美主体应葆有充分的人格独立美,并以此“拥抱”客体,为人生乃至人类精神创造更高境界。  相似文献   

6.
当代大学生消费观具有明显的消费主义倾向,其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亟需以马克思主义消费观为指导重构当代大学生消费观。一是要扬弃消费主义物质至上的观念,确立精神消费与物质消费相平衡的全面消费观;二要抛弃消费主义消费至上的观念,确立“生产确立人的本质”的人本消费观;三要摒弃消费主义个人利益至上观念,确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可持续消费观。  相似文献   

7.
哲学自觉是一个政党思想上成熟的重要标志, 而 “存在论” 自觉是哲学自觉的思想前提。 中 国共产党从接受马克思主义起, 就注重从哲学的层面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 并逐步构筑起自己的 “存在 论” 基础。 马克思通过 “存在论” 革命开启了 “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 的新的哲学范式; 中国共产 党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信仰和认识工具, 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不断实现自身的哲学自 觉; 以习近平为代表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赓续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精神血脉, 承袭了一百多年来马克 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传统, 不断推进具有鲜明时代特点和当代实践内涵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 进一步增强 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 “存在论” 自觉。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的精神需要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薛海 《宿州学院学报》2010,25(1):91-93,119
需要是人的行动的内在动力,追求需要的满足是人的积极性的源泉。精神需要作为大学生需要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程度和效果。以精神需要为切入点,对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需要的内容和特点进行科学分析并加以合理满足和引导,有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做到“三贴近”,进一步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相似文献   

9.
人作为文化动物,需要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作为社会动物,需要维护消费秩序。在当代的现实中,大众文化消费形态无限展开,精神消费品的生产构成社会文化、艺术的主要层面,使得人们在消费过程中得到自我心理享娱。在日常生活的直接证明中,艺术才有可能获得自己存在的合理性,当下这种变化预示着一种新的时代精神,为我们文化研究开启了一个全新的领域,在这个领域中必须广泛依赖社会和美学境遇———形式和公众的困境———物质形态与精神状态的限定———这是当代社会和大众文化共同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文化精神是人类文化活动和文化现象历经传承积累而凝聚出的共有的、成体系的精神内涵和价值取向。在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过程中,中华民族侧重矛盾的同一性,化生了悠久灿烂的和谐文化精神;西方民族偏向于矛盾的斗争性,演绎成为颇具个性的竞争文化精神。前者追求“天人合一”,讲究“中庸之道”,提倡“协和万邦”;后者主张认识改造自然,强调个性和个人的权益神圣不可侵犯,并力图征服世界。两种文化精神的核心差异是追求“仁义”境界与实现“功利”目标的差异。当代社会,应把两种文化精神辩证地统一起来:在和谐中讲究竞争,在竞争中追求和谐。这也许是人类文明进步与发展的最佳机制。  相似文献   

11.
尼采的价值倡导最终表现为对人的生命创造的追求,他所热爱的生命创造的实质是指人自身生命形态的持续化和个性化创新,主要有三个特性:创造的身心一体性,包含否定的肯定性以及永恒的开放性。“超人”是这种创造性生命的人格化表达。“超人”不是主宰众人的英雄或怪物,他的基本特征在于:(1)能够认识和征服“末人;”(2)能忠实于自身生命进行个性化创新;(3)能持续不断地创新;(4)能在未来出现在不断努力的人群中。尼采这一思想深化了如何创造和提升个性化生命的认识,其局限性在于他没有看到人的实践性和历史性在生命创造过程中的基础地位,从而陷入了唯意志论的片面性。  相似文献   

12.
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需创新型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作为工作母机的高等师范教育尤其必须重视对高师生创新素质的培养。高师生创新素质的高低,关系到教育是否能可持续发展,也关系到全民创新素质是否能得到提高。影响高师生创新素质的因素大致有观念、课程、教材、人才评估制度等方面。培养高师生创新素质,一要树立创新教育观,二要建立有利于创新的管理体制,三要建立创新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特征的分析,认为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应转变教育思想,正确认识知识、能力、创新精神三者的关系;立足于基本能力的锻炼,着眼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注重两个课堂的重要作用的发挥,为创新能力培养营造良好的环境;注重“软件系统”的建设,激励学生创新精神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充分发挥人的创造力至关重要.发挥人的创造力,必须做到:挖掘人的创造潜能,大力培养人们的创造力;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激发人们强烈的创造动机;营造宽松自由的创造环境,鼓励人们开拓创新;构建学习型社会,提高人们的科学知识水平;发展创造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5.
康德批判哲学体系的基本精神是理性和自由,其根本目的在于回答"什么是人"的问题。同时,贯穿康德批判哲学体系的主体思想也是康德主体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康德主体教育思想超越了此前的同类思想,具体体现为:教育以培养"成其为人"的人为教育目的;道德教育通过发展理性,遵守自身的道德律,实现自己的自由;以心理学、道德的教育和教育实验为基础的智育培养儿童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6.
国学教育在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课题,而加强国学教育,是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有效途径。加强国学教育有利于大学生自身和谐发展,有利于培养他们勤勉好学的学习态度,有利于培养他们诚实守信的崇高品格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有利于培养他们求新求变的创新精神。为达到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目的,必须在国学教育的内容和手段上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17.
“自然法”作为西方重要文化思想,对现代文明社会的建设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其精神实质主要体现在对自然权利的维护、对人性的关照和对理性的倡导。和谐社会建设要求尊重自然规律、尊重人性权利、实现社会公正,与自然法精神具有内在一致性。在进行和谐社会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坚持自然法精神,根据自然法精神的要求尊重自然和人性权利,通过理性达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和重要使命,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的科学发展是高校的必然选择。高校共青团组织是青年学生的领导者、组织者和服务者,进一步发扬“爱国、民主、科学、进步”精神,切实加强高校共青团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充分发挥高校共青团组织凝聚青年、团结青年、服务青年的重要作用,推动高校的发展,必须用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来开展各项工作,做到思想带团,凝聚带团,服务兴团,创新立团。  相似文献   

19.
一般的语言规范要求语言"正确"。中文教科书语言的规范要求更严格,它应包括三个范畴、四个层次:正确、准确(语言范畴),贴切(语体范畴),适度(应用范畴)。"准确"是在"正确"基础上的更高的语言要求;"贴切"是指中文教科书语言必须符合自身的书面语语体特点;"适度"是指教科书语言在具体运用中要处理好简洁和明了、保守和创新、专业和普及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论工程训练与创新人才培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工程训练是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必须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来 ,创造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的环境 ,传授给学生丰富的创新知识基础 ,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办法 ,以保证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 ,并注意培养学生各种创新素质 ,鼓励学生创新 ,促进其创新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