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网络环境下的版权侵权具有技术性强、手段多、地域范围广等特点。可以根据侵权的特点将其分为直接侵权和间接侵权两种类型。在认定直接侵权的责任时,应考虑侵权人的主观过错、客观行为、损害后果、损害后果与侵权行为直接的因果关系等因素。在认定间接侵权行为的责任时,应考虑侵权人的主观过错、客观行为、法定的免责条件等因素,并适当考虑网络产业发展的现实。  相似文献   

2.
张凌寒 《学术探索》2013,(10):31-34
视频网站作为新型网络传媒近几年呈爆发式发展态势,与此同时视频网站版权侵权案件也大量增加.视频网站自己提供影视资源是网络内容提供者;由用户上传影视资源则作为网络服务提供者.两个法律身份不同,对应的侵权责任构成也不同.用户上传资源实施版权侵权行为,视频网站作为帮助者承担共同侵权责任.但可以根据避风港规则免除此种版权侵权责任,并通过管理监控行为规避版权侵权责任.  相似文献   

3.
专利间接侵权制度三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专利间接侵权是专利法中最棘手的问题之一,它需要在专利权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之间寻找一个合理的平衡点。为了更好地确定这个平衡点,我们应重新建构专利间接侵权制度,而不应固守传统民法中的“共同侵权”理论。我国未来的专利间接侵权制度,应规定间接侵权行为的成立需有直接侵权的存在为前提,不宜规定例外情形;应抛弃将擅自处分他人专利行为视为间接侵权典型情形之主流观点。  相似文献   

4.
数字图书馆用户侵权责任归责原则的修正与重新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图书馆用户是参与数字图书馆运行的数量最大、最活跃的主体之一,其侵权行为因基于网络运行而具有特殊性,归责原则也应该不同于非网络侵权的归责原则.在我国法律对网络著作权的归责原则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实践中应区分不同情况,对数字图书馆用户的直接侵权行为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对其间接侵权行为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和过错推定原则,以更有效地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网络侵权行为也越来越多,网络服务提供者作为网络信息的传输中枢,屡屡被卷入网络侵权纠纷中,成为被侵权人指控的侵权主体.从立法技术的一致性、促进网络行业的健康发展等角度考量,我国<侵权责任法>第36条对网络服务提供者课以过错责任是恰当的.其责任范围应依直接侵权与间接侵权而有所区别,当其与网络用户作为共同侵权行为的实施者时,应当承担连带责任.而这又有加大网络服务提供者责任之嫌,为平衡其权利义务,多国立法例都对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责任进行了相应限制,我国<侵权责任法>第36条也规定了相关的"避风港"原则.此条未对网络服务提供者作具体区分,而对各类服务提供者适用相同的规则,这显然是立法不严密之处,但出于<侵权责任法>作为基本法的稳定性之考虑,这个任务留给日后网络方面的专门立法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6.
我国商业秘密侵权的认定和制裁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商业秘密侵权的成立要件主要包括:权利人持有商业秘密;实施了违反国家法律规定的侵权行为;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我国商业秘密侵权的认定方法主要是“接触 相似原则”,而对其制裁则有民事制裁和行政制裁两种。我国商业秘密侵权法制在立法方面、司法实践方面及行政执法方面仍存在一定缺陷,须进一步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7.
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正深刻地影响着信息的传播方式,相伴而来的大量版权侵权行为往往披着“技术中立”的外衣更具迷惑性.对比技术中立原则的域外立法实践,我国在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领域适用技术中立原则存在着诸多局限,如认定侵权标准单一、帮助侵权的责任未细分、替代责任未规定、利益与负担不均衡等问题.应当明确技术中立原则适用的指导思想,不断完善侵权责任认定规则,平衡因网络技术发展而引发的互联网领域的利益冲突.  相似文献   

8.
侵权行为迄今为止没有统一的概念。大陆法系界定侵权行为往往与侵权责任相关联,英美法系则侧重于与违约行为的区别。行为人实施侵权行为并不一定需要承担侵权责任。侵权行为成立的要件不同于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不能以过错、损害事实对侵权行为作出定义。侵权行为的本质要件就在于行为的违法性:违I法|}生的认定以行为人是否违反法定义务为依据,使侵权行为与违约行为区分开来;而违法性的内容是行为人侵害他人受法律保护的人身和财产权益.又使侵权行为与犯罪行为区分开臬。  相似文献   

9.
校园网站因其公益性质而区别于诸多商业网站,但是校园网站的网络链接不当同样可能引发严重的侵权问题。为此从链接的技术角度出发,分类研究高校校园网站链接设置行为可能引发的侵权责任问题,并提出了避免侵权行为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10.
关于帮工责任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帮工纠纷由来已久,现行法律调整规则相对简单,侵权行为法制定在即,帮工责任有其特殊性,在侵权行为法中如何定位是值得深入研究的.从概念入手,对帮工侵权中的特殊性进行分析,以期通过此种探讨对未来的侵权行为立法提供点滴可以借鉴的帮助.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现行著作权法确定著作权侵权赔偿数额的模式无法最大程度地保护著作权。在司法实践中,著作权人通常很难通过损失计算和获益计算的模式来维权,最为常见的著作权侵权赔偿计算模式是法官在50万元以下进行自由裁量。这种模式在著作权人无法提供证据的前提下,为著作权人赔偿请求提供了适当的便利,但是最终更加减轻了侵权人的负担。  相似文献   

12.
With the widespread use of computer, network security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conspicuous, and the invasion of malicious software has been the most urgent problem for the computer network security. The malicious software occupies the computer memory which slows the operation speed, wastes the resources of computer hardware, hijacks the users' browser, compels the advertisement to appear, steals the users’information, infringes the users’privacy, and brings huge spiritual and economic harms to users. The malicious software is growing that has seriously endangered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industry and network environment. The diffusion of the malicious software has greatly challenged the network infringement and provides the reference for us to reflect on the cause of infringement.  相似文献   

13.
网络链接不涉及对作品的复制,一般不构成对版权的侵权,但是不同形式的链接对版权人是否造成损害及其损害程度亦会不同。因此,需要对各种情形进行具体分析,以期既能保护版权人的权利,又能维护社会利益。  相似文献   

14.
刘斌斌 《兰州学刊》2014,(6):176-182
美国的专利诉讼分为两种:一种是对于美国专利商标局的决定不服的请求(抗告)诉讼,另一种就是最常见的专利侵权诉讼,这两种诉讼的管辖权均属于联邦法院。采用联邦制的美国法院实行三审制,一审的联邦地方法院进行案件事实审查,联邦巡回区法院和联邦最高法院实施法律审查。了解美国专利侵权诉讼的裁判管辖,对我国企业及专利权人在国际贸易中的法务防范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商标犯罪中对注册商标的"使用"应窄于商标侵权中的"使用",不应包括使用于"商品交易书"和"展览会"的情况。商标犯罪与侵权案件衔接的关键在于制定可行的案件移送办法,并对"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作出明确的司法解释。  相似文献   

16.
论个人信息网络侵权的民法规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在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信息社会,如何有效规制个人信息的收集、处理与使用,已成为一个热点法律问题,保护网络中的个人信息成为当务之急。个人信息网络侵权的法律规制中,应确立一般个人信息网络侵权、特殊个人信息网络侵权的责任适用与行为构成,明确不承担或减轻民事责任的事由,以求多方面完善个人信息网络侵权的民事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17.
在网络技术背景下,侵犯个人隐私权事件频频发生。究其原因,主要是网络技术的异化、网络操作主体的道德失范和政府部门的监管不力。对此,应当加强网络主体伦理原则渗透,加大网络隐私侵权行为的技术控制,构建一体化的政府网络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18.
林菲菲 《学术探索》2013,(11):13-17
网络侵权纠纷随着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逐年增多,这类纠纷也呈现了新的形态。对这些纠纷的法律规制,是满足社会对法律的现实需要的必然选择。规则的结构决定规则适用范围比较有限,而原则的特性使得其经过解释可以有更广泛的适用空间,因此面对各类新型网络侵权纠纷,法官自然倾向采用原则裁判。在对最高人民法院公报检索中发现了三个运用了原则进行裁判的网络侵权案件,法官通过原则的适用,扩大了权利人救济的空间,弥合了法律和社会的差距,维持了社会的公正。  相似文献   

19.
陈斐斐 《学术探索》2012,(12):52-54
体育新闻要起到舆论监督作用,就必须做到内容的公开透明,这就会与体育名人的人格权相冲突。本文在分析体育新闻自身特点与体育名人的人格权的基础上,探寻了冲突产生的原因。在现实的新闻报道中,经常会有媒体侵犯体育名人的权益的事件发生,对体育名人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人身自由权、隐私权等造成影响。本文从新闻立法和媒体自律两个方面着手,具体阐述了如何避免侵犯体育名人人格权的方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网络环境下版权侵权责任法律救济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