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石牌话看瑶族的原始法律意识韦玖灵一、瑶族的“石牌话”瑶族“石牌话”是瑶族“石牌制度”的产物,是为石牌制度服务的一种法律形式。“石牌制度”是解放前广西大瑶山地区(现广西金秀县境内)和贵州荔波瑶族地区的一种带有原始民主制残余的政治法律制度。它把有关维护...  相似文献   

2.
瑶族新石牌制度是改革开放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形成的,是瑶族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有其独特的思想根源和经济背景。在内容结构上可分为四个部分,主要是有关维护社会治案、财产关系、家庭稳定的规定,其中针对盗窃行为的规定是瑶族新石牌最主要部分。在建立和谐社会的新时期,瑶族新石牌仍然具有不可忽视的社会调整功能。  相似文献   

3.
四、政治 [石牌制]广西大瑶山的一种特殊的政治组织形式。这种制度产生于明代前期,最后结束于一九四○年,长达数百年之久。“石牌”一辞有着政权的含意,但却不是国家政权。石牌组织有大有小,最大的是《三十六瑶七十二村大石牌》,它包括整个大瑶山的茶山瑶、坳瑶和花蓝瑶三个族系的所有村庄在内,最小的是一个村的石牌。每一个石牌  相似文献   

4.
西周祭祀中所见当时的社会结构主要基于血缘、人缘、地缘而建立。西周祭祀礼中的祖先神崇拜和差等祭祀礼仪反映出以血缘为中心的宗法社会结构;以祭祀为核心的盟誓制度则为人缘社会结构的缔结起了重要作用;祭祀圈的建立促使地缘社会结构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瑶族的石牌制以其特殊的组织机构和运作方式,曾经在瑶族的社会管理和纠纷解决过程中发挥过重要作用.当前,石牌制作为一种村规民约,在瑶族地区有复生迹象.作为历史上的一种重要的纠纷解决机制,石牌制体现了朴素的程序正义的思想.但是,作为一种缺乏规制的民族习惯法,它具有本身难以克服的弊端.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充分发挥石牌制在瑶区社会管理,尤其在纠纷解决中的功能,充分实现石牌制定纷争的价值,是我们必须关注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社会是以血缘宗法为基础的家国同构的伦理社会 ,无论是经济的、政治的 ,还是文化的、自然的 ,都以血缘人伦关系为主导 ,通过血缘伦理社会化、社会血缘伦理化的双向同化 ,达致家国同构、君父同格的社会架构 ,形成了沿袭千年的臣民道德、君王意识和威权意识  相似文献   

7.
历史上民族地区传统社区组织对于维护民族地区社会秩序起了重要的作用。由于传统石牌组织与现代石牌组织存在不同的政治取向、民主取向、职能取向和管理取向,其参与社区政治治理、经济治理和社会治理也有所不同。现代石牌组织是以国家法律政策为依据治理社区,是对国家法律的一种完善和补充,是全体村民共同管理社区的一种体现,以实现社区治理的公平、公正和公开,对于农村社区治理和村民自治有一定的现实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人类婚姻形态发展史上到底有没有一种作为婚配关系制度社会规范的兄妹婚? 讨论这个问题必然要涉及摩尔根的婚姻形态演化模式,特别是其中所谓的“血缘家族”这一个关键性的概念。一“血缘家族”这一概念是摩尔根依据对太平洋波利尼亚群岛土著民族、尤其是对其间的夏威夷岛土著人社会的判断提出来的。按照他的说法,“血婚制家族是第一个组织的社会形  相似文献   

9.
由血缘向地缘转变,由生物纽带向社会契约转型,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总体趋向。然而中国在漫长的农业经济状态下,这种家族血缘纽带始终没有为生产力和私有制的利刃所彻底斩断,因而在中华文化的历史发展中一直产生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讲究血缘族谱和亲疏、重视血缘生命的纯正和延续,是中国家族制最主要的特点,这就大大加强了家族的封闭性、排外性和圈级性。中国的血缘家族观,给家族企业造就了一种低信任度的企业文化,这可从家族企业的继承人问题以及企业系统的亲疏远近模式上得以体现出来。只有从制度和文化两方面着手,进行传统信任模式的深度转变,才能克服家族企业现代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的瓶颈,真正满足企业成长的管理需求,从而使家族企业走向现代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种群生态学的角度来分析人类的血缘群体,基本理论是种群及血缘群体是人类生存,繁衍与进化的基础,群体生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维护血缘群体的生存,人类在各个方面都有许多适应方式,其中的一部分即为人的社会行为对人群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适应。血缘群体是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持续时间最长,最稳定也最有力的一种组织形式,血缘群体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不仅靠人的自然属性,也靠社会意识形态的各方面来维持。  相似文献   

11.
个体身份认定制度是一个族群关于客体自我和客观世界认知结果的表述,同时也是构成族群认同的基础."父亲的骨头"这一文化血缘赋予的文化身份、姓氏构建的社会血亲赋予的社会身份、历史传说赋予的族群身份,是建构裕固族个体身份的三条基本准则.  相似文献   

12.
社会结合传统理论主要以血缘、地缘、业缘、趣缘作为社会结合的主要纽带,费孝通先生的差序格局理论则是以有亲至无亲个体间的差序作为社会结合的基础。相对忽略并较少讨论非血缘、有差异的个体间社会结合的过程和脉络。云南怒江娃底傈僳人“伴”的地方概念和行为是处理家人之外非血缘的朋友、熟人与陌生人之间的一个行动准则,对其展开的研究能为我们提供一种有异于社会结合传统理论和差序格局系统的非血缘、有差异个体间社会结合的行动框架。  相似文献   

13.
义夫作为王朝制度下的常规旌表名目之一,其涵盖的旌表对象在历代并不一致。按时代顺序,义夫之义经历了从非血缘之义、血缘之义、到夫妻之义的变迁。这一变动的背后,反映出的是中国传统社会尚义心理的走向:亲缘范围愈窄,义缘范围愈广,最终以丧妻不娶为义行的观念体现出以核心小家庭为本位的世俗情怀。  相似文献   

14.
凉山彝族传统道德有着以维护家支制度为核心,重实践而轻理性,强调狭隘的整体和谐,重名轻利和强烈的等级色彩等五大基本特征。它们根源于当时社会以血缘亲族关系为基础的家支制度,奴隶制的经济关系和等级制度,以及相当低下的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文化水平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婚姻法是一部以双系血缘制度为基本原则的亲属法,中国56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社会实践都遵循这一基本原则吗?通过介绍汉人、纳人、奕车人、拉祜人和景颇人等民族或族群的血亲制度,并对这些制度进行比较研究,指出了在表面相似的一夫一妻制形式下隐藏着巨大的文化多样性.据此,对少数民族地区自治条例的细化和传统文化保护提出了一些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6.
凉山彝族社会的伦理道德规范包括婚姻的等级制和血缘制。血缘家支成员间的经济互助、普遍的崇尚英雄等。这些伦理道德规范具有丰富的内容、鲜明的民族特色,广泛地渗透和影响到彝族人民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明晚期广西毛南族大姓谭姓的社会组织"轻"一直被人们认为是原始社会血缘组织.实际上,此时毛南族地区不是原始社会,"轻"也不是血缘组织,而是阶级社会中的地缘组织,是毛南族内部自我管理的基层社会组织.  相似文献   

18.
鄂西大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上的一次较大规模的会战。被蒋介石称为斯大林格勒的石牌,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而成为决定会战胜败的关键。石牌战役的胜利在抗战历史上产生了重要的战略影响。文章系统的论证了石牌战役的战略部署及其战略影响,对石牌战役进行了中肯的历史评价。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历史大调查中,拉祜西社会被认定为母系社会,其部分家庭经由双系变为父系,但是亲属关系人类学常识证明,三种血统制度在逻辑上无法同时共存于一个传统民族的特定区域。在对两个拉祜西村庄长期田野资料基础之上,通过详查其社会血缘及乱伦禁忌的覆盖范围,笔者得出拉祜西社会是不对称双边系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乡村社会,天主教的传播没有产生像欧洲社会那种瓦解替代血缘家族组织的社会后果,而是在一定范围内与血缘家族组织发生了特定模式的融通。对此,本文通过呈现生活于河北赵村骆姓天主教皈信者,对其血缘家族关系与天主教教友的双从身份关系的一体化处理过程,来展现他们身为教友又属同一家族的事实。并认为,总体性公共秩序的民族国家转型,对均具有政治潜能的传统家族与制度性“教会”所进行的双向消解的祛建制性过程,提供了这种一体化的制度条件。在这一意义上,继承19世纪末以来由强大行政力量推动现代化特征的当下国家,对于相关问题的理解与设计仍将起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