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缩略语又叫简称,或缩写、简写。缩略语在世界各国的语言中屡见不鲜,广泛使用。汉语也有大量的缩略语,而且有着悠久的历史。例如,古代就有的“四书”、“五经”,就是汉语缩略语的一种常见形式。 语言是人们进行交际的工具,人们在使用语言来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过程中,总是希望语言使用起来尽可能地简便,表达的意思尽可能地明白,使对方便于理解,随着人类社会的  相似文献   

2.
英汉语均存在大量的缩略语。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缩略语又在不断更新。英语缩略语大批“入侵”汉语,并被汉语广泛接受,这正符合汉语追求简练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数词缩略语作为汉语词汇系统的特殊形式,是汉语中构造新词的重要方式。但是迄今为止,数词缩略语还没有引起学者们的普遍关注。现以《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以下简称《现汉》第6版)中的数词缩略语为研究对象,从中获取278个数词缩略语,运用描写与解释相结合的方法,从来源、特点、流变三个方面进行研究。《现汉》(第6版)中数词缩略语主要来源于古代汉语,外来语最少。在音节分布上,以双音节、四音节为主,三音节和多音节为辅。在结构上主要以偏正式为主。从抽取方式上来看,主要有取头式、取中式、取尾式和统括式。从数词缩略语的发展变化看主要有词性改变意义不变,整体意义代替原词语意义和旧词新用三种。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缩略语已经成为日常汉语交流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且有进一步增强的趋势。分析汉语名词缩略语的构成机制,阐述隐藏其后的认知规律,从认知语言的角度论述了汉语缩略语产生的原因、条件、范围和机制。总结认知语言的共同性,可以扩大汉语缩略语认知规律的适用范围,为解释其他语言的缩略现象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汉语缩略语三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随着汉语缩略语的日益增多,对缩略语的研究亦多了起来。这些研究成果对弄清缩略语这种语言现象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还有许多问题没有研究或研究得不够,本文拟择取其中三个问题进行讨论,以就教于方家。一、缩略语的判别粗略地说,缩略语是指把短语缩短的语言单位,但是  相似文献   

6.
英语缩略语正以惊人的速度侵入汉语,它们丰富了汉语的表现方式,同时也给传统汉语带来一定的混乱和冲击。对于这种现象我们一方面应强调对英语缩略语的合理利用,另一方面应强调对汉语文字的及时规范。  相似文献   

7.
作为语言交际的常用手段,英汉缩略语在语义方面都有语义的模糊性和表达的一致性特征,但英语缩略语中的Initials和Contractions在汉语中无法找到与之相对应的形式;汉语缩略语比英语缩略语多含有非名词性的缩略语形式和大量的数量词缩略语形式。在语用方面,英汉缩略语都有表达的简洁性、语体的非正式性、语用的时代性特征,但其组成成分和组合方式各有不同,在应用时应注意消除歧义,规范使用。  相似文献   

8.
试论新缩略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论新缩略语徐丽华缩略语是汉语中经常使用的一种简洁的1语言形式。这种形式在近几十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改革开放以后尤为迅猛,真可谓山阴道上行,山川映发,使人应接不暇。新缩略语即指这类近几十年来所出现的通过紧缩和省略两大手段构成并广泛流行于社会的汉语新词...  相似文献   

9.
随着交际方式的增加,日语交际中出现越来越多的外来语词汇,由于这些词汇的音节数大都不符合日语词汇的认知图式和使用习惯,所以日语词汇系统对一些音节较多的词汇进行缩略,成为片假名缩略语和罗马字缩略语。这些缩略语语义仍然保持不变,但是词形和语音已经发生变化。本文试图通过调查和实例分析,考察其使用现状,并探究影响听话者和读者对语义获取的因素,在此基础上研究其使用对策。  相似文献   

10.
汉语缩略语的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汉语缩略语的特点张庆云§1.1缩略语,作为全称或原型词的简化变体,作为词汇系统的特殊聚合现象,它是新时代各民族语言的特征之一,也是新时代新词语大潮的伴随现象之一。因此,缩略语的研究,必须以新词大潮为宏观背景。§1.2中国社科院语言所词典室的闵家骥等几...  相似文献   

11.
台湾国语的缩略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岸缩略语存在着差异,台湾国语里有些缩略语是大陆没有的.对这些缩略语的缩略方式、结构关系、词性、音节等进行分析,并分析其缩略特点,指出其增加汉语词语的信息含量,增强汉语词汇表现力的积极作用,同时也指出有些缩略语存在违反缩略原则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英语缩略语(abbreviation)是指在不改变意义的基础上,把原来较长、较复杂的词(短语)加以省略或简化而成的词(短语)。例如:PC(个人电脑),IOC(国际奥委会),DIY(自己动手做)等都属于缩略语。1980以来,科技发展社会进步促使英语缩略语以惊人的速度增长。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以及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有些原本是外来语的英语缩略语悄悄地在汉语中占领一席之地。本文主要将对英语缩略语渗透汉语的现象进行分析讨论。一、英语缩略语的类型英语缩略语涵盖面很广,陆国强(1999)把通过缩略构词方式得来的词大致分三大类:1、缩短词,即通过去首、去尾、去首尾、留首尾简化而成的词。如:Phone=telephone,Ad=advertisement。此外,还有一些省略词字母的缩短词,如courtesy→curtsy以及省略非重读首音节而来的词,如:'scuse me和'cause分别是表示excuse me和because(Howard&Etienne,2000:89)。2、首字母缩略词。它有两种发音方式。一种是按各个开首字母发音,这种词叫做首字母连写词(Initialism)。如:V.O.A/'vi:u'ei/美国...  相似文献   

13.
在国内发行的出版物中,我们经常看到,同样都是汉语表述的文章,在引用日语的词句时,却存在着使用汉语引号和日语引号两种情况。用汉语表述的文章,不管引用日语的是一个词,还是一段话,其引号理所当然地要参照和依据汉语言表述的相关规定或标准而规范使用,当用汉语引号,而不用日语引号。不规范使用日语引号乃是日语引号对中国日语学习者的负迁移使然。要修正汉语表述中日语引号的不规范使用现象,首先必须要清楚汉语的相关规定或标准,并要在心理上克服日语引号的干扰。  相似文献   

14.
缩略语的生成一般遵守避歧原则,但英汉语中均存在不少违反避歧原则刻意借用已有语言形式生成的借形缩略语.按照齐夫法则,借形缩略语通过形式整合体现了说话人的经济.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看,借形缩略语是基于部分代整体的转喻机制生成,它们很好地契合了用突显、易感知、易记忆、易辨认的部分代替整体的转喻建构机制.此外,从认知语用学的角度看,借形缩略语还有助于人们以相对较小的信息加工努力获得最大的语用效果回报.  相似文献   

15.
Packard所提出的划分词汇化程度的标准,以及据此标准对汉语复合词词汇化等级的划分,不完全适用于英汉缩略语。英汉缩略语的词汇化程度可分为高度词汇化、中度词汇化、低度词汇化三类。每一等级的缩略语之间的界限是模糊的、渐进的、非离散的,存在着一个连续状态,是一个连续统。在缩略语范畴中,有的已经彻底词汇化,不再具有缩略语的典型特点;而更为大量的形式是处于变化过程之中,既带有缩略语的特征又带有普通词的属性,这是比较典型的缩略语;还有一些缩略语仅仅具有词的部分特点,还保留了缩略语大量的属性,是不太典型的缩略语。  相似文献   

16.
英汉语中都有数字缩略语。它们有时结构一样 ,有时结构不同。一般来说 ,汉语中的数字缩略语更多一些。将英汉数字缩略语的结构进行比较 ,对英汉语研究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7.
缩略语产生探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缩略语作为一种简洁明快的语言单位,在汉语表达中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其发展呈现出迅猛之势。多种多样的构成方式、能产性强、双音化成为汉语新缩略语的主要特征。事实上,缩略语的快速发展不是无缘无故的,既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和文化心理原因,也和汉民族的思维习惯、汉语的表达习惯息息相关,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对商业、服务业,报刊、杂志等宣传媒体及青岛街头招牌出现的日语借词的考察,发现当前汉语中来自日语的借词,其借词方法既不同于19世纪的第一次日语借词,也与汉语从其他语言中引入的借词在形式上有不同之处,这与日汉语共用汉字有密切的关系,同时也表现出借词方法上的随意性,因而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中日两国不论在历史、文化,还是在政治、宗教信仰等方面均存在显著不同,由此造就了汉语和日语中色彩词的涵义及其蕴含的社会文化价值同样存在极大的差异。经由对中日语言中色彩词的比较研究,剖析该部分语言中凸显的文化差异,可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中日两国有别的文化本质,减少相互理解上可能产生的偏差。文章通过分析汉语和日语中色彩词的比较,对色彩词与中日民族性格展开探讨,旨在为如何促进提高对汉语和日语中色彩词的有效认识研究适用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20.
日语也使用汉字,日语和汉语中有一些相互借用的词。"运营"这个词在日语和现代汉语中都有。从词典中有无"运营"词条入手,搞清其出现的大概时间,通过中文报纸上出现的有关"运营"的词例,观察其词义的变化。透过"运营"在现代汉语中出现的大概时间及其词义变化,就汉语"运营"一词是否日语借词及其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释义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