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分析了感生神话的感生原理;认为按照感生神话中主客体的交感方式,可以分为触物感生和意念感生;指出感生神话虽然内容多荒诞离奇,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先民的思想状况和种种观念。  相似文献   

2.
汉代纬书及相关文献所见以孔子为代表的感生神话之因梦感生、出生预言、神女沐浴等情节,在先秦文献所载感生神话中均未曾出现,它们当是接受了佛教关于释迦诞生神话的影响。渊源于汉代纬书的孔子四十九种异表的记述,借鉴了佛教所传释迦的形象。上博简《子羔》中所记述的禹和契的胁生神话属于将感生、瑞征式胁生和"生而能言"三者密切结合的文本,这与佛教释迦感生神话的模式完全相同,而与西汉及稍前文献所见胁生神话之事实叙述和凶兆叙述大不相同,它极可能是受到纬书与印度佛教思想影响而写定的文本。这些事实证明,早在西汉中后期,佛教思想已经开始对中土产生局部的影响。纬书及相关文献对佛教思想资源的借用,其目的是服务于汉代的神学政治。  相似文献   

3.
水神感生神话的原型与生成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当大一部分感生神话具有一种共同性,即女子感应的对象尽管多种多样,如雷、电、风、月、虹、气、龙、蛇、长人等,但他们都有着共同的水神神性,同属于水神家族。本文称这类神话为水神感生神话。水神感生神话中的各种神话之所以具有共同性,是因为它们出于一个共同的原型——女子感水生子神话。水神感生神话只是用各种水神替代了女子感水生子神话中的水。说到底,水神感生神话的产生与水生命信仰有关,所以这类神话的最初源头可以追溯到水生型创世神话。  相似文献   

4.
九隆神话与伏羲神话都属于龙神话,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关于龙的神话,不仅流传在汉族地区.也流传在少数民族地区,不同地区的龙神话有各自的特点。九隆神话和伏羲神话分别流传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和汉族地区,二者在历史上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对二者进行比较研究,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在历史进程中的文化融合状态。该文试从类型分析和文化功能两个角度对二者进行比较研究。二者都属于感生型神话中的感龙而孕型神话,但在受孕的图腾机制和感生结果两点来看,又存在眷差异。在龙崇拜成为中华民族的集体无意识的过程中,在成为中华民族的总图腾和象征符号的过程中,九隆神话和伏羲神话各自起到了不同的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自然生人神话中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7类,分别是水生人、石生人、洞穴生人、蛋生人、竹生人、葫芦生人、树生人。其中5类分别发展为感生神话,唯有洞穴生人与葫芦生人神话没有发展为感生形式。这主要是因为洞穴与葫芦形似母腹,已经包含了女性生殖崇拜的内涵。自然生人神话顺时而变,保持了传承的活力,成为相关仪式传承发展的内驱力,从而形成了特色鲜明、历史悠久的民族文化元素。  相似文献   

6.
麽经以宗教典籍的形式凝固了诸多壮族古老的神话因子,其中存在大量的英雄特异诞生母题,形成了一系列感生神话。麽经感生神话中的感应物分别为风、虹、水等自然天象,本文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化的语境中分析这些自然天象的文化内涵,以揭示麽经感生神话产生的历史根源。  相似文献   

7.
作为神话的一支,感生神话反映了各个民族在其童年时期对女性及其生育行为的独特认知。中国少数民族感生神话中感生主题原型包括崇拜英雄原型和圣洁母体原型。其中崇拜英雄的主题是一种男性自我美化的表现。男性中心文化在将女性推向污浊化的深渊时又不遗余力地将其圣洁化,以烘托男性英雄的神圣与崇高。  相似文献   

8.
感生受孕作为殷周民族始祖的降生方式,随着《诗经》的流传,成为了后世历代先王诞生的原型。无论是简狄吞鸟卵而生契,还是姜螈履巨人迹诞下后稷,都是无父感生受孕的结果。通过对《诗经》中感生神话的剖析,阐明了感生神话的演变,从而分析了神话产生与发展的原因及其对现代社会的文化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感生神话在先秦时期就面对"帝王世系"说的挑战,上博楚简《子羔》篇反映了儒家学者对德与天命的认识.汉代感生神话得到进一步的发展,逐渐融入"帝王世系"说,反映了经今古文相融合的趋势.五德终始理论是这个时期感生神话制作的理论基础,在汉高祖感生神话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魏晋南北朝时期帝王政治感生神话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魏晋南北朝时期正史中记录的政治感生神话为研究对象,探究其渊源,归纳并将其划分为梦日、神光、文其名等六大类,对这一时期政治感生神话出现的原因从权力建构、民族融合和汉文化的吸收利用三方面进行了分析,充分体现了帝王感生神话成为当时各少数民族统治者自我神话所奉行的蓝本的强大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在神话的深层结构中我们可以看到丰富的、由原始人类所创造的、可赖以阐释种种文化现象及其成因的珍贵信息,它们显示了如此强大的生命力,以至超越时空,指向现实的抽象。艾特玛托夫的神话正是意在用超现实的意向、画面与情节形成对现实的价值观照,通过纷繁复杂的表象,让读者从历史、从现实、从分析鉴别中得出对现实的理解与感悟。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成长小说作为中国式的重要小说类型之一,是现代性语境下产生的关于成长问题的文学想像和文学表达。从主人公的成长状态和过程进行考察,中国现代成长小说出现了三种叙事类型:在路上的成长迷梦、被放逐的成长幻灭和到达"远方"的成长神话。同时,文本中的成长主人公也出现了三种形象类型:迷梦型成长主人公、幻灭型成长主人公和神话型成长主人公。  相似文献   

13.
道教文化与“神仙道化”剧的艺术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仙道化"剧在艺术上表现出明显受道教文化影响的痕迹,道教富有的幻想色彩给其插上了想象的翅膀,道教"人生如梦"的教义使其具有梦幻的神奇,其"仙-凡-梦-仙"的戏剧结构模式是道教文化影响的结果,道教所追求的远离尘世、好山乐水的人生观使"神仙道化"剧的曲词具有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美.  相似文献   

14.
在《世界神话起源》一书中,麦克·威策尔根据人类迁徙的路线,将世界神话分为南北两大集合,即劳亚古陆神话和冈瓦纳古陆神话,并初步推测出世界最原初的泛古陆神话叙事。这一理论,充分解释了世界范围内的神话为何相似又各有不同的原因。借鉴麦克·威策尔对劳亚古陆神话的勾勒,将流传在桂西的壮族布洛陀神话、姆洛甲神话比照于劳亚古陆神话,能重新解读壮族布洛陀、姆洛甲神话的叙事内涵。  相似文献   

15.
本从现代化的发展中,为沈从的小说定位。认为它对现代化的负面的质态,具有不苟合性和抵御性;同时从悖反的方面提供了“纯美纯善”的艺术补偿。它看似守成,实则具有别具一格的理想,是一种“乌托邦”的神话和色彩的梦。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前期的中国神话史研究者主要是茅盾和顾颉刚。茅盾的进化论是历史的视角,但其视野仅及原始社会;顾颉刚的专题神话史也是过程研究,注意到了神话发展的动力问题。20世纪后期,袁珂的广义神话学的观念拓展了神话学的空间。神话史研究着眼于神话与社会的互动,是在社会矛盾与神话的运动中把握神话历史发展轨迹的。对待原生态的神话和次生延续的神话,是神话史研究不得不辨析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17.
汪象旭创作的仙话小说《吕祖全传》,是明清小说中对黄粱梦故事进行全面创新的重要文学作品之一。他根据自身经历,在原有故事框架基础上,把整个故事内容情节做了全面的改编,用入梦前、梦境中、二次入梦和梦后再试等故事,将吕洞宾塑造成仁义忠孝、智勇双全的完美人物形象。除此之外,《吕祖全传》还是唯一试图将南、北道教记载的黄粱梦故事融合在一起的作品,它不仅包含了吕洞宾醒悟黄粱梦的内容,还将化卢生入梦的故事吸收到作品中,形成了完整的黄粱梦神话故事版本,成为吕洞宾仙迹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吕祖全传》也开创了使用第一人称撰写小说故事的先河。  相似文献   

18.
对于国内读者来说,好莱坞的三部大片带给我们的只是一个了解《魔戒》的开始。托尔金在创作《魔戒》时回归到英国文学的最初传统,在一个虚构的世界中讲述善与恶两大阵营进行对抗的神话故事。但是托尔金的神话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回归,不论是从形式还是内涵上皆有更高层次的超越。文章主要探讨了《魔戒》一书超越传统神话作品的意义以及带给现代人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哲学界 ,“重写西方哲学史”已经成为一个时髦的口号。笔者认为 ,“重写”具有两种不同的形式 :一种是“无效的重写” ,即只是引入一些新术语 ,但并不触动传统的哲学史研究的理论框架 ,这类重写注重的只是外在的形式 ,因而注定是无效的 ;另一种是“有效的重写” ,即通过对传统的哲学史研究的理论框架的批评性反思 ,确立起新的哲学和哲学史观念 ,从而对西方哲学史进行实质性的重写。而要达到这样的境界 ,就要先行地清除长期以来主宰着西方哲学研究的三个神话———单线性神话、客观性神话和内在逻辑的神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