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晚明社会变迁与"心学"的兴起,导致了儒家思想界"三教合一"思潮的繁盛,并形成了一个由士人学术社团演变而来的民间宗教--"三一教".这种士人学术社团的宗教化转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晚明士人于自身生存状态影响下的一种异化式的解脱方式.这种转化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对"三教合一"学术思想的保存与传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同时也成为学术思想深入发展的一个内在阻碍.  相似文献   

2.
妈祖信仰是在宋元以降儒、释、道三教的交融及儒、释、道三教与民间信仰充分揉合的背景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妈祖信仰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儒、释、道三教都竞相对妈祖信仰渗透和施加影响。三教与妈祖信仰这种互相影响、互相渗透的复杂关系,体现了宋代以降三教与民间信仰的互相融合趋势;而妈祖信仰对于儒、释、道三教思想和宗教因素的兼收并蓄,又是三教合一潮流在民间信仰方面的具体反映。  相似文献   

3.
三教合流是明清文化思潮的重要趋向,其直接的产物———三教混一的心理意识从创作主体、作品形象、题材内容等方面影响着神魔小说,另外,三教合流导致了民间宗教的剧增,提供了讲史类神魔小说产生的客观基础。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的宗教信仰是简单和脆弱的。儒、释、道三教能够合三为一,共同交织在一起影响着中国农民的思想、价值和观念。民间宗教信仰构成中国人独特的思维方式。民间宗教是我国社会底层人们的一种信仰方式。通过对民间宗教状况的研究可以深入理解农民的生活意义和精神世界。民间宗教在苏北的存在状况大体有佛教体系、道家体系、民俗体系和民间信仰四个方面。随着外界约束力的减少,农村民间宗教信仰中出现了管理混乱、工作网络不健全和过分夸大民间宗教作用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5.
无为教是明中叶出现于民间宗教世界的重要教派,由其创立者罗清构建、罗清弟子继承与发展的无为教教义思想,不仅孕育出一批又一批民间宗教理论家与实践家,而且引发了一场空前的民间宗教运动,对明清时期的宗教信仰领域造成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明清民间宗教是三教合流的产物,是中国古代人文精神在明清时代的复兴与发展。民间宗教通过对传统文化原典精神的解读与回归,从中抽绎出爱和自由的宗教精神,并以此对抗明清时代日益恶化的人文环境和种种非人道的异化趋势,具有明显的历史进步性,并不像一般学者所认识的是低级和愚昧的东西。民间宗教在传承古代文化精神、拯救时代信仰和促进社会变迁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而关于明清民间宗教的历史地位、作用等问题应予以重新评价和重视。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历史上,民间宗教以其非法性与秘密性及其常与各类反抗活动相结合,而被历代统治者以严酷手段加以镇压.但宗教在民间却自有其生存空间,各类民间宗教在历史上屡禁不止,不断出现.滦州石佛口王氏家族,前后10代人,两百余年间,既执着于弥勒转世王氏家族的造说,又为传教所带来的巨大利益所惑,虽屡遭打击,却前赴后续,直到清嘉庆年间遭致灭顶之灾.  相似文献   

8.
青莲教是清代流传于江西、四川及云南等地的民间宗教,一般认为渊源于罗蔚群(即罗梦鸿),肇始于黄德辉,代表人物有吴紫祥、何若、袁志谦、杨守一、徐吉南、彭德源、林芳华等,他们具备直接师承关系,而形成一个具有鲜明特点的民间宗教教派.  相似文献   

9.
王森论     
王森是明后期著名的民间宗教家之一。由他开创的东大乘教,无论是在教义思想,还是在组织、领导农民起义诸方面,都在历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特别是东大乘教对封建专制制度的叛逆思想与行为活动,对当时与后世的民间宗教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明清时期儒学的民间化、宗教化的转向有其深刻的社会文化背景与内在的学术理路.这是儒学下行路线的过程,经过了王门后学未完成的宗教化、三一教、太谷教和刘门教等真正的宗教化和其他民间宗教中的儒学因素这几个阶段.以儒为主,三教合一是这种转向的基本样态.以儒家人伦教化为依归,走向大众,强调实践是这种转向的基本特质.这种转向对我们今天儒学、儒教的复兴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1.
刘仪顺论     
刘仪顺是晚清民间宗教世界中的一位杰出人物。在四十多年的宗教生涯中,他以民间宗教为思想武器,以反抗清朝专制统治为终身职志,谱写了一曲不屈不挠的战斗颂歌。  相似文献   

12.
庾信参与北周三教论衡的事迹保存在与周武帝的唱和二教诗中。其诗作融汇三教典故,表述三教融合思想,颂扬周武帝的三教论辩技巧,与北周宗教变革有着紧密关联。与庾信同期的入北南士,或通过诗文创作,或通过三教论辩,表述三教思想。庾信等入北南士的文化活动,带动了北周社会对南朝佛教文化的接受,也由此影响了北周宗教变革。他们对北周文化变革的广泛影响,给北方佛教徒留下深刻的记忆。佛教徒在反思北周灭佛的历史时,创造了庾信受多头龟恶报的应验记,以其作为对庾信的宗教审判。  相似文献   

13.
台湾海峡两岸宗教及民间信仰的历史源远流长,大陆对台湾影响较大.两岸的宗教与民间信仰相同之处远多于相异之处.两岸宗教及民间信仰在两岸关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影响和制约着两岸关系的发展,对两岸大学生也产生影响.两岸宗教及民间信仰对学生的影响途径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4.
西铁营花钹大鼓是北京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汉族民间舞蹈,它是清代民众以进香修善为宗旨而自发组织的民间武会十三档之一,从西铁营花钹大鼓的生存背景来看,明清时代统治阶级推行"儒释道"三教并用的政策,使得它的宗教文化内容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而具有多重含义。笔者从原始信仰、道教、儒学三个角度来阐析西铁营花钹大鼓的宗教文化蕴含。  相似文献   

15.
中原文化依附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文化最核心的组成部分之一.文化深深地影响着民间宗教的产生与传播.愚昧、封闭、落后是民国初期中原文化的重要特点,是民间宗教广为传播的温床.劝善书的形式使中原民间宗教在民国初期广泛流行,讲究礼义道德的中原文化反映出来的文化精神与文化特征对民间宗教的传播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6.
“剪灯二话”产生于三教合流之时,颇受宗教文化之影响.“剪灯二话”呈现的果报观念、安命顺时、循吏情怀与宗教文化的影响不无关联,但也与瞿佑、李昌祺各自生活经历、时代环境相关,致使“剪灯二话”呈现不同特色.  相似文献   

17.
韩太湖论     
韩太湖是明代著名的民间宗教家。在他短暂的宗教生涯中,以其超人的胆识和能力,为信仰主义领域增添了耀眼的光彩,对明末以来下层民众的精神生活造成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儒学与宗教在中国社会场景相遇之后,面临如何处理彼此关系的问题。三教合一的民间宗教组织洞经会在云南省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其组织结构、行动方式和文本内容等整合了儒学与宗教的核心思想,目标在于以宗教强化儒学思想,以儒学解释宗教教义,此即儒学宗教化和宗教儒学化两个维度。在具体社会场景中讨论洞经会的组织、行动和文本等要素的整合机制将对儒学田野研究以及儒学与宗教的关系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壮族麽教是历史上壮族各地盛行的民族民间宗教.壮族麽教已从原始宗教形态向人为宗教过渡,其重要标志是树立了统一的最高神布洛陀.这位集人文始祖、古代氏族部落领袖兼大巫师于一身的麽教主神,从壮族先民的创世神话演变而来,由自然神演化而成社会神,由创世祖先神演变而成民间宗教神,最终成为壮族麽公及民众顶礼膜拜的偶像.  相似文献   

20.
明正德年间,无为教门徒释大宁继承师说,大力宣扬无为教思想,其著作有经卷三部,现只遗一部《明宗孝义达本宝卷》上下二卷。《明宗孝义达本宝卷》的存世,对进一步深入挖掘无为教宗教思想,解析释大宁的宗教伦理观与宋明理学之互摄关系以及理清无为教宗教思想与"三教"关系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