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就业是民生之本,现如今我国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而女大学生就业问题正在呈现出显性化发展的态势,政府作为治理失业这一社会问题的主导者,其政策导向对女大学生就业的促进尤为必要。我国已经实现了对大学生就业实行“统分统配”向“自主择业”的转变。女大学生失去了政策的保障,就业压力变大,就业状况不甚良好。而政府政策和解决措施的建立与完善对于治理女大学生就业问题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政府应提供具有力度的公共政策支持,为女大学生就业提供良好的空间和环境。  相似文献   

2.
中国绿色餐饮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背景下,为实现集约化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发展绿色餐饮势在必行.发展绿色餐饮应遵循生态性、可持续及满足消费者舒适用餐的原则.通过论证分析提出:发展绿色餐饮,绿色食品生产的基础工作,循环经济模式为发展绿色餐饮提供给了可行的选择.在循环经济模式下,作好企业内部清洁生产,建立绿色餐饮生态园区;强化绿色经营标准,倡导绿色消费,政府政策支持等是发展绿色餐饮业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循环经济是一种师法自然,按照生态规律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转向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体现了以“绿色”为基本特质的先进理念,包括绿色系统理念、绿色生产理念、绿色技术理念、绿色消费理念及绿色价值理念。循环经济作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最佳模式,其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绿色设计理念为指导,以绿色生产理念作保障,以绿色技术理念作支撑,以绿色消费理念作动力,以绿色核算理念作推力。  相似文献   

4.
美国的绿色就业已经获得了政府、法律、财政和社会的支持。孟加拉国绿色就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政策支持、项目干预、服务供应、财政投资与科技研发等方面。美国和孟加拉国的绿色就业均始于能源部门,获得了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支持,采用以项目为原点的发展方式。两国绿色就业的评估有空白和重叠之处,政府与社会的兼容尚不完善,国家强制力较弱。借鉴美国和孟加拉国的经验,我国的绿色就业应增进政府与社会的对话;增加财政投入,发展绿色市场;建立绿色就业体系,促进绿色技能培训;健全绿色政策,完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5.
可持续发展与绿色会计信息披露问题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秋燕 《学术交流》2005,(5):118-120
加快绿色会计理论实践与披露的研究和制度建设,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绿色会计通过确认、计量、揭示来反映企业给社会资源环境造成的收益和损失。针对会计信息披露在我国存在的问题和障碍并借鉴西方国家对绿色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和实践的经验,建立系统科学的绿色会计信息披露模式,从立法上排除绿色会计信息披露障碍,充分揭示绿色成本和绿色效益会计信息,以适应绿色GDP核算和可持续发展的态势,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研究,对于探索中国农村发展问题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作者在对“苏南模式”与“温州模式”概括性描述的基础上,围绕着两个模式的运行机制,分别就它们在农业与非农产业发展中各自生产要素的组合与运行、区域内经济的协调与运行以及总体运行结构进行了剖析和比较,从中揭示出“苏南模式”与“温州模式”的意义。指出:中国农村发展问题,就是传统的、自然经济状况下的农村如何向商品经济转换的问题,而实现农村工业化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问题日益显著,以绿色税收为主要手段的环境政策措施,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绿色税收不仅限制负外部性,通过补贴或税收优惠鼓励正外部性,起到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而且绿色税收制度的优化助力可持续发展。而现阶段在协调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关系方面,我国的环境政策、环境税收措施仍然滞后,尚未对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起到应有的抑制作用。因此完善绿色税收制度,增强绿色税收的环境保护功能,在环境问题尤为严峻的今天,对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蒋永萍 《浙江学刊》2007,(2):207-211
本文认为,市场条件下就业性别歧视的产生并非空穴来风,既与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性别分工模式紧密相关,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相关经济政策对这种分工模式有意无意的强化与认可。通过对历史和国际经验的反思与评析,本文提出,解决劳动力市场的性别不平等,必须充分发挥国家在纠正市场失灵,建立并组织妇女就业社会干预机制中的作用,强化相关政策的关联与协同性,重建并完善促进妇女就业的社会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9.
我国企业绿色经营管理模式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企业绿色经营管理模式是我国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构建我国企业绿色经营管理模式的主要对策和措施是:制定企业绿色发展战略,推行企业绿色管理,建立企业环境管理体系,加强技术创新、产品开发、生产和营销过程的绿色化管理,大力倡导绿色消费,尽快制定绿色优惠政策和相关法规等。  相似文献   

10.
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的若干理论与实践探索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循环经济是针对经济增长对资源和环境压力而提出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也是指一种新的技术经济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涉及经济增长、就业与环境之间的深层次矛盾问题。涉及对污染治理的经济学问题、经济发展阶段与循环经济、循环经济与效率、循环经济与生态经济、循环经济与社会公平、循环经济伦理与环境伦理等问题的研究。中国发展循环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企业规模小,缺乏规模支撑和尚未形成适合区域性循环经济网络发展需要的经济机制和政策体系等问题。应该加快进行适合循环经济发展的制度创新,选择优先发展循环经济的领域,治理污染,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11.
推行"绿色GDP"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绿色GDP是由科学发展观所催生的核算体系,它的建立将对我国国民财富的积累产生重大影响,使政府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的测度更重视经济流量与经济存量的有机结合。推行"绿色GDP"制度对实现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的"三赢"目标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意义。然而,鉴于目前推行绿色GDP既存在观念上的障碍,亦存在技术上的困难,应确立以"绿色GDP"为基础的官员政绩考核体系,建立可持续发展观统领下的绿色GDP核算与数据发布制度,搭建"以人为本"思想指导下的公众参与评价平台。  相似文献   

12.
周莲芳 《学术交流》2001,3(6):67-70
可持续发展是使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永续性地协调发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关系到经济发展、人口增长、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本身内涵了伦理道德因素,也体现了有限资源分配的公正性和平等性,强调环境保护的道德责任感,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并引导社会朝着文明、健康、稳定、和谐的方向发展,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13.
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运动是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春 《学术交流》2003,(2):69-71
针对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运动 ,研究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是产生资源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可持续发展出路 ,是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 ,把经济发展放在第一位 ,在保护环境中发展经济是可持续出路。  相似文献   

14.
"生态"本质上是自然意义的,"文明"本质上是社会意义的,实践把对立的二者贯通起来,使生态转化为文明。强调生态保护,既是对人与生态关系认识的科学化和深入化,也是对人类征服自然的沙文主义的反思和纠正。生态保护在哲学观、思维方式和价值目标上具有明显的缺陷,因此,必然要被更符合生态与人类发展的生态支持战略所取代。生态支持是促进生态进步和促进人类进步的辩证统一,强调生态与人的实践关系,强调促进生态进步的价值在于为人类社会发展服务,强调生态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同步同构。生态支持是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之路,既体现了生态优化与社会发展相互依存促进的关系,也符合中国当下的国情和发展战略,有利于对立的生态与文明相互贯通,生态由此文明。  相似文献   

15.
张燕  王露璐 《唐都学刊》2013,29(5):6-10
“政策性离婚”是指因国家政策的变化而出现的离婚现象,其实质是通过假离婚等非常规方式规避政策的限制,以实现个人或家庭利益的最大化。诱发“政策性离婚”的伦理因素包括:经济利益至上导致的婚姻伦理关系的淡化、道德监督缺失带来的婚姻主体道德责任的弱化以及制度伦理失范引发的社会道德环境的恶化。为了减少“政策性离婚”等类似社会现象的发生,必须强化个体道德自律,坚守婚姻的道德底线;健全道德监督机制,促进社会生活的规范化;推进制度伦理建设,维护社会的正义与和谐。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人类“活动半径”从“内陆”延展至“海洋”,海洋环境问题日趋严重。海洋生态系统的区域相对独立性及近海水域海洋环境的恶化,使海洋环境问题的区域性彰显。无疑,区域化调整方法是破解海洋环境治理难题之钥,区域合作则是实现海洋环境问题区域化调整的重心及主要路径,海洋环境治理路径分析是探讨区域海洋环境治理的上佳选择。本文通过析评海洋环境区域化调整方法与区域合作手段,进而探讨区域海洋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案例,寻求法律治理路径。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s. Using an urban regime theory approach, the article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degree to which environmental policy in England is devolved to the local level of the state and integrates with local economic governance. Methods. Intensive case study research was undertaken in two local areas of the eastern region of England having divergent economic growth trajectories. Methods included analysis of local media and documentation from local and regional organizations, and 30 primary interviews with strategic local actors. Results. The Cambridge Subregion area is experiencing pressure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creating conflict around the Green Belt and contested meaning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Waveney—a declining area in search of growth—local groups have struggled to manage local economic regeneration in an environmentally sustainable manner. Both areas have witnessed new territorial‐institutional developments in relation to environmental policy making, with limited evidence of policy integration at the subregional scale. Conclusion. Despite the emphasis on local policy integration through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conomy and the environment in England is a focus of conflict and new territorial‐institutional developments. Urban regime theory needs to broaden its focus to include the full variety of interests in local environmental policy and the mechanisms producing new territorial scales of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相似文献   

18.
申亚民 《唐都学刊》2013,29(4):112-118
2006年以来,陕西省按照中央部署,对义务教育“校财局管”模式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从校财局管的“局”是教育局还是财政局看,“校财局管”在我省有三种模式:教育局主导的?‘校财局管”模式、财政局主导的“校财局管”模式和混合型的“校财局管”模式;从是否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来看,分为两种模式即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校财局管”模式和非国库集中支付的“校财局管”模式。陕西省义务教育经费“校财局管”模式的完善,应按照中央关于教育资金管理的相关规定,对义务教育“校财局管”的管理、使用权限与责任进行科学界定。对目前正在运行的教育局主导的“校财局管”模式从两个方面进行改造:一是对接国库中支付模式,二是实行远程核算。  相似文献   

19.
Welfare and the unemployment crisis: Sweden in the 1990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 the 1990s Sweden went through a deep economic recession accompanied by a massive increase in unemployment and a rapidly growing budget deficit. The crisis had large repercussions for the welfare of many citizens and it generated cutbacks in virtually all social policy programmes. This halted a welfare-state expansion that had been going on for decades. It also caused great concern about the state of welfare of the nation. In 1999 the Swedish Government appointed a 'Welfare Commission', a team of academic researchers who were assigned the task of drawing up a balance shee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welfare in the 1990s. The Commission delivered its final report in October 2001. This article is a condensed account of one of the more central issues for the Commission; namely, how the unemployment crisis affected already socially and economically vulnerable groups. Looking at the development over the entire decade, three groups stand out as particularly disadvantaged in terms of individual welfare resources: young adults, immigrants and single mothers. The downturn for these groups was especially accentuated in terms of employment and income. Young people and immigrants trying to get into the labour market during the crisis years faced the problems of newcomers to the systems of social protection. The poor economic development for single mothers could essentially be attributed to the shortage of work in general and of full-time work in particular that followed from the unemployment crisis. As a consequence, the importance of selective benefits increased and the relative size of all public transfers – despite rationing measures – stayed fairly unchanged. The results highlight the great influence of macroeconomic conditions and policy making for the welfare of vulnerable groups in socie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