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海外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总体状况正常,未因父母留守海外而受到严重的损害。女生相对于男生更容易因学习而烦恼、自责。小学年龄段和初中年龄段的心理健康状况差异不显著,且同母子、父子沟通的状况正相关显著。但儿童与父、母的沟通状况差异极显著,即母亲与孩子的沟通状况更好。  相似文献   

2.
为探析女子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特征,本研究以中华女子学院为例,运用“16PF”、“SCL-90”等测量工具,分层抽取439名在校女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女子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好于全国大学生常模,一年级学生检出率最高,城镇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优于农村学生,富裕家庭学生优于贫困家庭学生;略呈现群体人格特征,不同生源地以及家庭经济状况学生的部分人格特征有显著差异;良好的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各因子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女大学生思想教育若干问题的调查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在校女大学生为被调查对象,对女大学生思想状况、婚恋观和心理健康等方面做了调查与研究。结果显示:当代女大学生思想状况总体上是积极向上的,但在自信心、人际交往能力、情绪调节和心理调节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切实加强女大学生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使女大学生在生理、心理和社会性等方面处于全面发展的良好状态。本文在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女大学生开展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如何,将影响到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关注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采取有效措施,是做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通过对某高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发现:大学新生心理健康出现较为严重症状的因子主要是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文科类学生和理工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差异;男、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差异;城镇和非城镇学生之间的心理健康水平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5.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对广东某大学本科4 772名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在SCL-90多个因子得分上,女生显著高于男生,富裕生与贫困生显著高于家庭经济良好生,农村生显著高于城市生;不同院系学生之间亦存在显著差异。说明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在性别、家庭经济情况、城乡、专业学科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由此,我们不仅要重视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更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提高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采用心理测试法对1309名高校新生学生进行测试,对原生家庭背景因素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水平的关系进行考量。结果显示,大一新生在性别、年龄、家庭子女排序、经济状态、留守经历五个维度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差异,总体而言,男生心理健康水平优于女生,成年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优于未成年组;独生子女家庭大学生心理发展水平优于多子女家庭,无经济压力家庭的大学生心理发展水平优于有经济压力家庭的大学生,无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心理优于留守经历的大学生。鉴于此,高校应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坚持积极心理取向和侧重预防的综合教育原则。  相似文献   

7.
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同女大学生成才是密切相关的.目前,在校女大学生的数量虽不断增多,但其心理健康水平呈下降趋势.本次调查显示,专业、籍贯、性向水平同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波动相关显著,尽管年级同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波动相关不明显,但其隐藏的女生心理问题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运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量表和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UPI,以长沙电力学院2002级大学新生为研究对象进行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质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整体水平较高,但不同学科专业的学生群体心理健康状况发展不平衡,文科学生群体与理工科学生群体间存在显著差异;在个性特征上男生群体与女生群体间存在显著差异,女生心理不健康的比例高于男生;但新生整体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还不强。本文认为大学素质教育应充分考虑到新生的这种心理特征和差异现象。  相似文献   

9.
运用SCL-90症状量表,对重庆市离异家庭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离异家庭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全国常模;离异家庭大学生与完整家庭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精神病性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离异家庭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不同来源的离异家庭大学生在人际关系敏感性和偏执性上存在显著差异;跟随不同抚养者的离异家庭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强迫、焦虑、敌对三项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年级的离异家庭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强迫、焦虑、恐怖、偏执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一年级、四年级离异家庭大学生的得分高于其他年级的学生,在其它因子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对南通大学2004级6887名大学生心理健康普测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发现他们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良好。男生与女生、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农村与城镇学生、不同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差异。对检出的874名心理健康高危人群做进一步排查。发现有心理障碍需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的有79人.约占被排查人数的9%。结论:心理测试结果及相关分析对有针对性地开展不同群体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为主动干预心理问题高危学生提供了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进城就业农民工子女学习适应性状况,随机抽取了广州市2所进城农民工学校(被试全部为进城就业农民工子女)和2所广州市区级公办中学共1 400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总体上看,进城就业农民工子女和城市子女在学习适应性上存在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但差异的方向有所不同。具体来说,进城就业农民工子女在学习计划和学习技巧两个维度上得分显著低于城市居民子女,但在读书笔记和学习毅力两个维度上得分显著高于城市居民子女。(2)进城就业农民工子女不同亚群体的学习适应性也存在显著差异。除了学习技巧和毅力维度外,女生的学习适应性优于男生;初二学生学习适应性优于初一,初三和前二者没有显著差异;父亲月收入偏低的学生学习热情较低;来穗生活时间在2~5年的进城就业农民工子女学习适应性最好,来穗生活时间在5~10年的学生学习适应性最差;转学次数为两次以上的进城就业农民工子女,在听课方式、读书笔记和学习技巧维度上的得分显著低于其他各组。  相似文献   

12.
用中学生学习策略问卷、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对323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中学生学习策略不存在性别差异。中学生在认知策略上存在显著的阶段差异,初中生在认知策略方面比高中生强。(2)父母教养方式在过分干涉维度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父母亲对男生过多干涉和限制。(3)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有利于中学生学习策略的形成和发展,而父母惩罚严厉、拒绝否认的消极教养方式均不利于中学生学习策略的形成和发展。(4)父亲教养方式比母亲教养方式对中学生学习策略的影响大。(5)父亲教养方式对中学生动机策略的影响大于母亲,而母亲教养方式对中学生元认知策略的影响大于父亲。  相似文献   

13.
民办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心理健康工作者在呼吁学校、家庭和社会密切配合关注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同时,每每忽视了学生的自我心理疏导能力的养成.民办高校学生自我心理疏导能力的养成具有很强的可行性,文章从多个方面提出了民办高校学生自我心理疏导能力养成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高职医学生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职医学生的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使用量表法对262名高职医学生的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高职医学生总体上趋向于选择问题解决、求助等成熟型的应对方式而不是自责、退避等消极的应对方式。心理健康高分组和低分组之间除了在解决问题、求助应对方式没有显著性差异外,其余的应对方式都存在显著性差异。女生比男生更倾向于选择求助、幻想、自责方式。结论高职医学生不同的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各因子具有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5.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以独生子女为主要来源的大学生承担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各高校虽已普遍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但大多重视补救和知识的灌输,而忽视学生自我心理保健能力的培养。大学生应该通过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自我调控等方法,加强自我心理保健能力的培养,增强其心理免疫力,减少心理疾病的产生。  相似文献   

16.
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与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我省儿童心理发育状况,探讨儿童行为问题形成与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程度,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四川省部分城市4-7岁儿童1978名,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中国标准化版本(家长用)[1]进行测量,问卷回收率94%;对280名儿童所在班级的幼儿教师采用sc l-90量表测查其心理健康状况水平,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18.83%,其中男童检出率(23.31%)高于女童(13.86%),男女之间差异显著(X=10.23,P<0.01),6~7岁组检出率(19.30%)与4-5岁组检出率(18.73%)无年龄差异(X=0.179,P>0.05);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总症状得分与儿童行为问题总分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儿童行为问题的各因子分与幼儿教师的躯体化因子分呈显著负相关,而且年龄越小的儿童行为问题与教师躯体化因子得分的负相关程度越高。  相似文献   

17.
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基础和前提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更需要先研究学生的身心状况 .本文采用SCL - 90对地方性师范院校的新生进行了测试 ,发现他们有不同于一般大学新生的特征 :1 )他们在F1 ,F4,F7三个因子上 ,均分显著高于一般大学的新生 ,而F3 因子分显著偏低 ;2 )男女生比较 ,女生除F6 略低于男生外 ,其它各因子均高于男生 ,其中F5 ,F7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8.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心理健康的元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元分析的方法对我国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作一次总的效度检验与评估。结果显示,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心理健康的总效果量为0.0586,95%置信区间为(-0.309~0.427),经过齐性检验,各项研究g值差异不显著。说明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心理健康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