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文在[1]的基础上讨论了幂p.n.p.矩阵的谱性质。  相似文献   

2.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通信学院依托与中兴通讯学院的合作平台,在实践中探索和研究的基于职业规划的"S.M.A.R.T"高职教育模式,是一种具有鲜明特色、并行之有效的现代高职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3.
劳伦斯继承传统,在小说、戏剧和诗歌等各种文学体裁的创作中大量地使用了方言;他的方言有辨别人物的功能,是人物身份、地位、受教育程度的标识,能做场景介绍,还有伪装的功能.他创造性地发挥传统,让方言起到了前所未有的作用:他用方言与标准英语的相对来表现男女相对的哲学思想,他还用方言讴歌人类原始的性爱.  相似文献   

4.
简要介绍了美国化学家E.J.科里(E.J.Corey,1928-)对伍德沃德-霍夫曼规则(Woodward-Hoffmann rules)来源优先权之争的来龙去脉以及R.霍夫曼(Roald Hoffmann,1937-)对昔日往事的回顾,有助于理解伍德沃德-霍夫曼规则来源之争.  相似文献   

5.
英国作家、学者J.R.R.托尔金的幻想作品因具有通俗小说的身份而遭遇主流文学界的长期边缘化。为了使托尔金的作品取得经典地位,西方托尔金研究者采用了转换研究视域、建立评奖机制、将托尔金引入教学体系、与电影媒介合作等策略,为我们观察通俗小说的经典化模式提供了范例。  相似文献   

6.
针对学生教学过程中的特点,基于.net平台,利用C#语言开发学生教学管理系统。此教学软件应用开发平台Visual Studio2005和SQL server 2005数据库,实现了教学管理的一些主要功能,包括学生成绩管理、学生课程管理、教师信息管理、用户登录等模块。本教学软件能简化日常教学管理中一些繁琐的工作,并且能充分利用数据库将数据长期保存,方便日后对相关数据的查询工作。  相似文献   

7.
T.S.艾略特被公认为现代派诗歌的代表,但他的代表作《荒原》中将生死边界消融、宗教理想融合的观点体现了后现代所弘扬的多元统一的理念。而缺乏中心情节的断片式呈现,以及对神话传说的复制拼贴是后现代主义诗歌常用的技法。  相似文献   

8.
霍夫曼作品中出现的自动玩偶或者以预言者来推动情节的发展,或者是角色欲望的反映,或者有着造人与人造身份的转换。自动玩偶的功能多重性反映了它们的伦理困境:似人而非人。霍夫曼以他的方式回应了自动机这个时代主题:对待这些理性的产物,人类也需要理性对待,全力以赴地盲目崇拜或是不假思索地沉迷其中,必然带来自我的分裂,最终导致悲剧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指出罗曼.罗兰将自己对个人主义与人道主义的理解,本人的全部经历、学识与见解,包括自身在精神领域里进行反抗的体验,都统统赋予心爱的主人公约翰.克利斯朵夫。克利斯朵夫是作者心目中伟大的理想主义者,他幻想通过文学艺术或其他精神感化方式,培养一批优秀分子,从而改变社会黑暗的现状。为了实现这种理想,他进行了顽强的个人奋斗,随着生命的演进,最后"他战斗完了,筋疲力尽",在上帝的怀抱中找到自己的归宿,进入爱与恨的和谐境界。  相似文献   

10.
约翰.B.汤普森是剑桥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他从一个社会学家的视角来深刻的思考传媒与现代性的关系,为我们的传播学研究注入一些新的血液。汤普森提出一些比较重要的传播思想:现代大众传媒的特点,媒介交流的崛起,媒介时代新的可见性,全球传播,传统与现代传媒的关系。这些思想对中国现代媒体的发展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劳伦斯诗歌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凸现作者自我实现过程的心灵的内部活动,他所有的诗歌创作都是其心路历程的记录.按照诗人心灵发展的脉络,劳伦斯诗作大体可划分为早期(1904-1919),中期(1920-1927),晚期(1928-1930).在这3个阶段中,诗人劳伦斯经历了"分裂--寻求联系--超越"3个实现自我的蜕变过程.  相似文献   

12.
奶牛隐性乳房炎是严重危害奶牛业发展的常见疾病。笔者用改良的C.M.T.法和电子检测法,对635头奶牛的2430个乳区进行检测,检出阳性奶牛238头,占被检奶牛总数的35.90%,检出阳性乳区379个,占被检乳区总数的15.50%,基本查清了该病在一些地方的发生情况。同时采用盐酸左旋咪唑(LMS)进行治疗试验,获得显著效果,说明LMS是治疗该病比较理想的药物。  相似文献   

13.
在众多的钢琴练习曲之中,肖邦的练习曲堪称此领域的典范.这些练习曲,每一首都是技术与音乐的完美结合,它们是每位钢琴演奏者的必修课.其中Op.25.No.5是肖邦在听到意大利著名小提琴家帕格尼尼的精湛演奏之后被他 那魔鬼般的技术所感召而写下的一首技术性很强的练习曲.文章对此首练习曲各个音乐要素的特点进行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4.
意象为何?怎样认识语言与意象之间的关系?这两大问题是时下学术界讨论的热点,尤以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W. J. T.米切尔的论述影响最大。从上世纪70年代末至今,米切尔在其系列著述中系统讨论了图像转向、意象与图像、意象X文本、元图像与生物图像、语象叙事的冷漠-希望-恐慌、视觉文化与意象科学等概念,对上述问题做出了回答。图像转向强调的是在读图时代应抛弃意象研究的语言学模式,以使意象回归现象学研究的本质,是一场深刻的认识论范式变革。他强调一切媒介皆为混合媒介,因而语言与意象是紧密不可分割的一体关系。在借鉴皮尔斯符号学三分法的基础上,米切尔提出了意象X文本的概念,它与恐龙、多利羊、世贸双塔、金牛犊类似,是关于图像如何成为图像的元图像。在米切尔看来,图像是意象的物质载体,意象是有生命的有机体,来自于人类与生俱来的将事物类比为它物的本能,具有超越自身的可被人的意识加工的富余价值。语象叙事从本质上讲是一切意象文本的共性,它其实也是一种元图像,在其混合媒介的内部产生了类似主体与他者遭遇时的冷漠-希望-恐慌的三个认知层次。米切尔先后使用过的图像理论、批判图符学、视觉研究、视觉文化和意象科学等术语,说明他理论的实质是反理论、去学科的跨界研究。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动.之.名”句式中存在争议较多的称谓类句式、名词为对象或处所、“夺.之.名”三种语法结构,认为不能简单地将“动.之.名”中称谓类句式与一般的兼语类和双宾式归为一类。同时由于双宾式中的施事、受事1、受事2必须是异指关系,即三者中两两之间不能指代同一对象,所以应分别对待“夺.之.名”句式。当“之”指代施事或“之”和名词之间有领属关系时,将之理解为述单宾句式似更为合理;当施事、“之”和名词代表不同的人或事物时,则可以理解为双宾句式。  相似文献   

16.
复调性是《占有》最根本的艺术特征,该小说中充斥着各种各自独立不相融合的对话性声音和意识。作者拜厄特的多元社会背景和学术背景是其小说呈现复调性的根本原因所在。本文以《占有》中后现代主义和现实主义有关历史可知性的对话,各个历史时期之间的对话和多视角叙事为例,探讨了该小说中的众声喧哗的景象,以说明《占有》研究中存在大相径庭的各种解读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E.E.肯明斯是美国著名的先锋诗人。他的诗歌形式变异,语言分裂,在世界诗坛独树一帜。多年来,一些学者主要从他的语言和形式上探讨他的诗歌,认为他过分追求诗歌的形式,难免在主题上缺少应有的深刻度。但笔者认为,与其说肯明斯是用一种特立独行的方式与世界对话,倒不如说他标新立异的诗句正是他灵魂的投影,内心的独白。本文将依据文学批评的相关理论,探讨肯明斯诗歌的主题。  相似文献   

18.
夏洛蒂.珀金斯.吉尔曼是美国著名的女性主义作家,作为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妇女运动的著名理论家,她在《黄色壁纸》中表现了一个女性主义者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探索了处于意识刚刚觉醒的女性对自由和独立的渴望,揭示了夫妻关系的性别政治,从更深层的意义上体现了与父权制格格不入的新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9.
以T. S.艾略特的论文《传统与个人才能》为基础,尝试管窥艾略特独具一格的见解:“传统观”分析“陌生化”、“互文性”、“重复理论”、“影响的焦虑”等现代文学批评理论与“传统观”之间的紧密联系,并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一解读不仅拓展了艾略特“传统观”的深度和广度,而且证实了艾略特“传统观”具有极强的先锋性与预设性。  相似文献   

20.
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J.M.库切自首部小说《幽暗之地》问世到最新小说《凶年纪事》发表为止,一直在不停地进行着创新实验。这些跨越30余载的小说充满着他性的辉光,不断地给读者带来惊喜,为深化小说样式内涵、拓展小说外延起到积极的作用,为当代小说创新提供了极其可贵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