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热点新闻,顾名思义,即群众关心的、给人以思考和启迪的新闻,它以报道社会问题、社会道德和社会新风为主要内容。那么广播记者怎样才能采写好社会热点新闻呢?一、采写热点新闻要有深人性。热点新闻是新近所发生的为广大群众普遍关心的,并能引发共鸣,给人以启迪的事件的报道,它不同于某些行业工作性的新闻;可以直接到某行业去发现或采访,它的出现与发生可能属于某个部门的范围,如某些法制新闻、案件报道与政法部门有关,但绝大多数不在于一个部门的固定范围之内。同时热点新闻还有许多是突发事件,它们的发生是很难预料的,具有突发…  相似文献   

2.
热点报道是新闻媒体及时公开地对能够或已经引起社会公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的报道 ,而社会公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却蕴藏在各种情绪、愿望和带各种思想观念的社会心理之中。热点报道和人的社会心理有着天然的联系 ,所以从社会心理的视角去审视分析和探讨热点新闻报道 ,不仅可以拓宽热点报道的思路 ,而且可以更好地把握热点报道的规律 ,发挥热点引导和舆论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3.
舆论监督报道策划是新闻策划的重要内容之一 ,也是科学实施新闻舆论监督的重要环节。从我国舆论监督的现状入手 ,依据系统方法理论 ,对舆论监督报道策划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总结了舆论监督报道策划的原则 ,提出了相应的宣传策略。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社会热点、热点新闻、热点引导等问题作了界定,剖析了热点新闻引导中的误区,并着重阐述了有效的热点新闻引导方法。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的新闻舆论监督观有其深刻的理论和实践渊源。从“批评和自我批评”到“舆论监督”的话语转换过程,清晰地显示了中共新闻舆论监督观的形成轨迹。对这一轨迹的描述,是准确把握中共新闻舆论监督观内涵及特征的有效途径。我国近十多年来的新闻实践表明,中国共产党的新闻舆论监督观有着明确的现实价值取向,这一方面受制于它的历史生成过程,另一方面也是特定时代情境要求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文章明确地阐述了加强我国新闻舆论监督的意义,并就如何加强新闻舆论监督提出相应的措施:加快法治建设,切实保障和规范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权利;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加大新闻舆论监督的力度;恪守新闻真实性,把握好新闻舆论监督的“度”;改革现行管理体制,扩大新闻舆论监督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增强新闻工作者的素质,提升新闻媒体的公信力等。  相似文献   

7.
民生新闻的发展需要处理好与“三贴近”原则的结合“度”问题,以便在发挥新闻传媒喉舌作用的同时能够积极介入现时代的社会生活,成为真正的民生话语类型。民生新闻的这一诉求也就意味着要在新闻素材、报道方式、舆论监督等方面保持与社会生活的有效对接,谋求自身的现实有效性,进而成为时代精神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8.
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新闻舆论监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闻舆论监督要把握好"度",做到在总体上保持平衡适度;在选题和报道上掌握分寸;把握舆论监督的原则即坚守职责。合理地、科学地把握新闻舆论监督的"度",有利于新闻媒体正确履行其社会职责,充分发挥舆论监督功能,推动和谐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无论是西方“第四权力”与“第四等级”说,还是马克思、恩格斯“第三种权力”论,以及我国舆论监督长期作为政治权力延伸,都无法改变舆论监督本质上属于权利监督这一事实。把舆论监督作为权力监督不过是一种象征,通过法律对舆论监督确权,西方及我国舆论监督都实现了权利监督的本位回归。可是,在反腐败制度设计中,舆论监督权力属性又得到了凸显,并要求舆论监督报道相应转型。这一转型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舆论监督对接权力监督成为必然,包括舆论监督线索与权力监督信息的对接、舆论监督选题与权力监督议程的对接、舆论监督报道与权力监督意见的对接;二是权力监督护航舆论监督成为常态,包括完善舆论监督的制度保障、构建舆论监督的容错机制、归拢舆论监督的评判权限;三是监督合力构筑中的合作模式创新,包括权力监督走进舆论监督和舆论监督走进权力监督。  相似文献   

10.
浅谈舆论监督阻力的深层次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 ,影响新闻舆论监督顺利开展和深入的原因存在于多个方面。其中 ,有来自客体方面的阻力 :“地方保护主义”、被揭露被批评者的干扰 ;有来自主体方面的阻力 :对“正面宣传为主”与舆论监督的关系的认识上存在着误区、新闻监督的具体客体缺乏典型性、批评报道的失实引发新闻纠纷 ;也有来自其他方面的阻力 :有关舆论监督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等。所以 ,要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 ,完善机制 ,深化改革 ,为舆论监督的深入开展营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1.
一般而言 ,舆论导向主要偏重于正面报道 ,舆论监督则是与正面报道相伴而行的对负面舆论的制约。研究新闻舆论导向和舆论监督的特征及实施条件 ,有助于推动新闻改革 ,更好地发挥新闻舆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构建作用 ,形成有利于国家安定团结、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政治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了经济新闻深度报道的贴近性特色。经济新闻深度报道这一多维的、全方位、全天候、流动式新闻新秀,深刻揭示事实底下的事实,深挖新闻背后的新闻,使其“色”、“香”、“声”、“味”呼之欲出,满足了社会急需和受众新闻欲。今年以来,更是异军突起,更上层楼。在贴紧时代,突出主旋律;贴近社会,精心做好三篇大文章;贴近大众,切实抓好热点难点问题报道方面,倍受世人青睐。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借助自媒体平台发布的“公民新闻”引起了受众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以具有代表性的微博为例,分析了自媒体舆论监督的优势,并探讨如何更好地利用自媒体进行舆论监督。  相似文献   

14.
由于当前我国的新闻立法工作严重滞后,新闻工作者进行舆论监督时,面临巨大的压力。面对这种现状,新闻工作者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树立角色观念,更自觉、更有效地实施舆论监督。只有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新闻工作者的法律意识,使舆论监督报道更加客观、准确,才能更好地发挥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15.
论文对媒介舆论监督相关新闻报道中特殊话语行为的炒作嫌疑进行了研究。文章从“孙志刚案”、“刘涌案”、“张金柱案”、“蒋艳萍案”等媒体报道案件入手,主要分析了其报道中的炒作特点:言论锋利、褒贬鲜明、质疑强烈、充斥着语言暴力。在对这些报道进行分析之后,论文提出了媒介舆论监督中产生新闻炒作的原因——媒介自身的商业利益以及现今激烈的媒体竞争环境,并着重以新闻话语的力量作为理论基础来对这种炒作现象进行探讨,进而提出几点有助于改善新闻舆论报道中炒作现象的意见。  相似文献   

16.
"党报不得批评同级党委"的副作用和隐患主要表现在:一是不利于调动人民群众和报纸全方位地监督党及其各级党组织政府及其官员.二是带来"党报不得批评同级党委"的泛化,导致任何权力组织和有一定级别的干部都不得批评.三是会造成舆论监督难,最终导致舆论监督的疲软、弱化和异化.四是"党报不得批评同级党委"违背<宪法>和<党章>,带来新闻批评举步维艰,致使在舆论监督上出现特权阶层,批评报道禁区太多,舆论监督面前人人不平等,影响甚至破坏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威信.五是使宪法赋予的采访权、报道权和批评权很难操作.六是对我国新闻批评、舆论监督和政治文明的发展起到了直接和间接的消极影响,阻碍社会主义政治民主建设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新闻舆论监督现状调查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全面了解中国新闻舆论监督状况 ,我们对新闻媒体实施舆论监督的情况以及受众对舆论监督的态度进行了一次比较全面、深入的调查。调查发现 :不论新闻舆论监督从业人员还是受众一致认为舆论监督有利于问题解决和社会稳定。舆论监督的从业人员的文化程度较高 ,有魄力、有活力 ,但监督层次低、力度不够。舆论监督工作有“三难” ,从业者存在畏难情绪。搞好舆论监督 ,从业人员应树立大局意识 ,提高思想修养 ,增强法律意识 ;角色定位准确 ,讲究监督技巧 ,用事实说话 ,不断提高舆论监督水平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实践中,人们在实施新闻舆论监督上存在着一定的偏差,而这些偏差已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新闻舆论监督效能的充分发挥。该文就新闻舆论监督坚持党性原则、保障群众的知情权与隐私权、监督的范围及立法等四个问题进行了剖析,旨在为新闻舆论监督的正确实施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中国新闻文坛兴起了一种崭新的文学模式即深度报道。它大都涉及重大题材,社会热点、难点、疑点等;突破了传统的两极式报道模式,把被报道的事物当作一个正在发展的“过程”作动态的反映,实事求是地报道改革中遇到的新事物,新问题,与读者共探索。  相似文献   

20.
试析我国舆论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舆论监督是我国监督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程的重要途径之一。但在新闻传媒实施舆论监督过程中,存在着诸如法律不健全、行政权力滥用、传统思想束缚等问题,妨碍了新闻传媒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因此,须从改革舆论监督体制、完善舆论监督法制、健全舆论监督机制、建设高素质的新闻工作队伍、提高舆论监督实效、营造良好的舆论监督环境等方面,改善和加强新闻舆论监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