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3 毫秒
1.
历史迈入新世纪,如何正确认识当今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的改革,如何正确看待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者的前途命运,是摆在广大理论工作者和全国人民面前的重大历史课题。为此,笔者就资产阶级某些人的“趋同论”思想提出“同归论”观点,用以澄清人们对历史发展的模糊认识,从而坚定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为实现社会主义全球化作出贡献。 一、“趋同论”的实质是“和平 演变” 所谓“趋同论”,是指西方资产阶级学者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种社会发展理论。其核心是认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随着发展,相似点越来越多,最终将…  相似文献   

2.
“趋同论”是本世纪50年代后期以来在西方国家出现的一种具有国际性的学术思潮。它的基本观点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通过互相吸收,互相渗透,正朝着某种共同的经济制度类型运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之间的差别将会逐渐缩小乃至最终消失。最早对“趋同论”作系统阐述的是荷兰经济学家简·丁伯根。以后,美国、法国等国的经济学家、社会学家,特别是一些比较经济制度学家,对此作了多方面的发挥。“趋同论”在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3.
<正> “趋同论”是一种资产阶级思潮,萌芽于20世纪30年代,以后逐步形成为有一定市场的社会经济思潮。此种思潮不仅在资本主义社会广为流传,而且在社会主义国家中也有一些人随声附和,或者积极为之鼓吹。从“趋同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来看,它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学派,在它的鼓吹声中,有形形色色的“理论”,这些“理论”有一个共同的观点,即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在其  相似文献   

4.
本文着重从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矛盾和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进行分析,阐明了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历史趋势永远不会改变,指出“趋同论”的错误就是混淆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否定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在我国,宣扬“趋同论”的目的就是要搞“全盘西化”。认清“趋同论”的实质,对于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一“趋同论“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在于用资本主义同化社会主义,希望社会主义向资本主义和平演变。“趋同论”是盛行于当代西方的一股资产阶级思潮。它的基本思想是认为:“由于科学技术革命和整个工业化进程所产生的作用,美国和苏联这两个截然不同的社会,必然愈来愈互相接近,直至在两者之间的某个中点上会合,结果形成一个既不是资本主义也不是社会主义的社会,而是两者的混合社会。”这种理论观点,在西方世界经历了一个酝酿、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根据西方“趋同论”者自己的阐述,最初,它表现为西方一些人希望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苏联,会在西方的政治、军事、经济的“遏制政策”面前垮台,“从社会主义体系退回到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苏联已抛弃发达社会主义理论,因此文中所提及的这一理论已不合时宜,但文中对趋同论所作的分析,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从表面上来看,苏联的发达社会主义理论与本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初西方盛行的"趋同论"极为相似。这两种理论的基本出发点都是强调经济发展是社会变化的一个基本功能飞趋同论尽管"趋同"论有种种  相似文献   

7.
趋同论是一种现代资产阶级理论,它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在经济、政治与思想上的差别正在逐渐消失,并最终导致两者的融合。20世纪50到60年代,在资本主义生产日益社会化的影响下,由于科学技术革命、资产阶级国家的经济职能强化、资本主义国家引入计划因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冷战的分崩离析,世贸组织的建立,世界经济加快了由区域化、壁垒性朝全球化发展的趋势,人类社会呈现出越来越多的相同特征,这是否意味着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差别不复存在了呢?两种制度能否趋同,敢问路在何方?一直以来理论界对“趋同论”思潮的产生时间、“趋同”目标及性质界定等方面争议颇多。本文通过对“趋同论”研究现状的考察,进而阐发自己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这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战后,尽管资本主义在自身的发展中发生了某些变化,这并没有改变马克思主义揭示的这一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然而,国内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少数人为了否定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他们大肆宣扬西方资产阶级学者的“趋同论”。因此,认真剖析“趋同论”的反动  相似文献   

10.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纷纷采用了凯因斯主义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加强了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干预和调节。五十年代后期,社会主义国家也先后对以苏联模式为特征的经济体制进行了改革。因此,在社会经济活动中,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出现了某些相似的经济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国内外理论界中,出现了一种“趋同”的看法,认为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都不是完美无缺的,它们在  相似文献   

11.
“趋同论”是近几年在我国理论界广泛传播的一种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它认为,在当代新技术革命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浪潮中,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都在互相学习和吸取对方的长处,相互靠近、差异减少,逐渐融合为一种最优的社会制度.这样,两种社会制度的本质区别和根本对立消失了,人类进入了极乐的世界.这种论调貌似中庸,具有很强的迷惑性和欺骗性,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其实质是在新的形势下,美化资本主义、取消社会主义.因此,为了揭露“趋同论”的  相似文献   

12.
“趋同论”是前几年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提出的最时髦的观点之一。他们认为当代资本主义正不断吸取社会主义的有益的东西,如计划经济、国家干预和注重福利等等;而社会主义国家在改革中也正不断吸取资本主义的有益的东西,如商品经济、先进的科学技术、先进的管理方法等等。因此,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正在趋同或融合,区分“制皮”、“主义”  相似文献   

13.
趋同论一词来自拉丁语 Convergo——接近、会合。趋同论是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学、政治经济学和政治学的基本概念之一,它认为当代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这两种社会制度相互接近,然后它们综合成为某种“混合型的社会”,从而把这两种社会制度的优点和长处结合起来。“趋同”一词,是资产阶级思  相似文献   

14.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随着战后的经济发展,出现工人持有股票、“技术结构阶层掌权”、工人实际工资和福利有所提高等现象,资产阶级经济学者认为这是资本主义的异化,宣传资本主义已经“变质”,已经成为“全民福利国家”,因而资本主义已经和社会主义“趋同”。面对着这种理论解释,使我们想起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一段精辟阐述:“庸俗经济学所做的事情,实际上不过是对于局限在资产阶级生产关系中的生产当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一个科学的有机整体,是人民立场、唯物辩证的科学观点与方法的辩证统一,其“理论与现实双向趋同”的整体性逻辑构成“两个结合”的深层本质。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源于青年马克思对“理论与现实”矛盾的解决,开启于对“物质利益”问题的深层剖析,以哲学立足现实,创立唯物主义大历史观。在这一科学理论与方法的指导下,展开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剖析,让现实印证理论,揭示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趋势,创立剩余价值理论。由此,社会主义学说被奠定在科学的基础上,为马克思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奠定了科学前提。“两个结合”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创立和发展的根本途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社会现实的双向趋同,是一个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趋同"是一个很时髦的词,不少社会学家、未来学家都喜欢咀嚼它; "趋同论" 则是由趋同一词引伸而来并逐渐发展的一种社会进化理论,基本观点是认为当代资本主义制度和当代社会主义制度越来越具有相似的特征,从而使两种社会制度互相靠近,据说会走向一种既非资本主义也非社会主义的混合型社会.这种"理论"的方法论基础主要是唯技术决定论,它的政治意图在于证明资本主义制度永生不灭.对其结论我们是不取的,至于论点应当给予有力的驳斥.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的“东风压倒西风”论,是他对世界形势的判断,是对20世纪50年代后期社会主义阵营与资本主义阵营力量对比的分析。这一论断体现了毛泽东对社会主义道路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体现了他维护世界和平的愿望,也体现了他高瞻远瞩的战略思想和积极乐观的斗争精神。在社会主义国家遭到攻击的时期,“东风压倒西风”论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也鼓舞了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今天,国内外形势不断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重温毛泽东的“东风压倒西风”论,对我们增强“四个自信”、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对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理论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世纪后期,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对俄国农村公社制度及俄国进入社会主义的道路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后提出了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理论。我国学术界和理论界在讨论马克思主义的“跨越论”中,曾有人提出苏联和中国是“跨越论”的例证。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关于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理论是有着客观条件的,持“跨越论”观点的理论依据是不充分的。实际上,无论苏联还是中国都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跨越。  相似文献   

19.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根据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和邓小平理论体系的科学性以及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认真回答了当今困扰人们思想的两条道路“趋同论”、社会主义“剥削论”、工人阶级地位“下降论”、公有经济“私有化论”几个重大理论是非问题 ,对于进一步统一人们思想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坚定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具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趋同论”产生于本世纪六十年代,它的问世,以荷兰社会民主党成员、著名经济学家、首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简·丁伯根发表的《共产主义经济与自由经济是样板式趋同吗?》一文为标志。这位经济学家在文中指出,两种社会经济制度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一种“相互接近的趋势”,并且“朝着比原来理解的纯粹资本主义和纯粹社会主义更美好的制度发展”。时隔四年之后,丁伯根又同荷兰社会民主党的另外两名成员合作出版了题为《东西方制度的趋同》一书,对上述观点作了系统阐发,构成一套完了整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