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每个月最后一个周末,温州中学的语文老师李铮铮都有一场"约会",不是和男朋友,也不是和学生,而是和一群热爱阅读的人,赴"慢读书"的约。9月底,"慢读书"迎来第48期读书会,这次大家一起分享的是刚获得雨果奖最佳中短篇小说奖的《北京折叠》。作为"慢读书"这个公益性质读书组织的创始人之一,李铮铮要在每次活动结  相似文献   

2.
正2016年8月21日,2016年雨果奖结果公布,中国80后科幻女作家郝景芳凭借《北京折叠》摘取最佳中短篇小说奖。作为国内首位获得这项堪称"科幻界诺贝尔奖"的女作家,郝景芳的名字一夜间成为网络热搜词。谁能想到,这位以"学渣"自居的清华女博士,当初写作竟是为了疗伤?有人说"她对火星的熟悉程度不亚于地球",此言当真?这位科幻超女透着大爱的人生故事,令人惊叹……  相似文献   

3.
"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提起维克多·雨果,我的脑中不由地想起他这句震撼人心的名言。这位19世纪的法国大文豪在全世界享有极高的声誉,而对于中国人民来说,他更像一位熟悉而亲切的"老朋友"。不仅为叹服于像《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这样的世界名著,更因为在雨果的心中有个深深的"中国情结"。于是,拜访雨果故居,也成为我心中朝圣与圆梦的坐标。从巴士底广场地铁站出来,沿圣·安托万路前行,经过博马舍雕像,继续往前至第二个路口右拐,行至孚日花园广场,再右拐沿走廊走到尽头,就是孚日广场6号——雨果故居。在这里,雨果度过了31岁至46岁的盛年时光。1902年雨果百年诞辰,巴黎市遂将此公寓辟为雨果故居纪念馆。雨  相似文献   

4.
<正>维克多·雨果(VictorHugo,1802—1885)是浪漫主义时代法国的天才作家.雨果的一生,带有典型意义的伟大光辉、悲壮的色彩.作为一个诗人、小说家、剧作家,雨果的那些震撼人心的作品,使其成为法国文坛的泰斗,称雄于整个十九世纪.作为一名政治家,雨果走过一条风狂雨骤、从波拿巴主义转向共和主义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仵从巨 《南都学坛》2004,24(6):77-81
《九三年》是雨果一部特殊且重要的小说。小说中关于"在绝对正确的革命之上,还有一个绝对正确的人道主义"的主题在研究、评论中几乎是众口一词的被否定。这一否定在今天看来是应重新讨论的。雨果小说中的这一认识或结论实际是一个深刻的、科学的、正确的、彻底的结论,从作品的分析与历史、现实的思考都可得到证明。应该对往昔的否定性意见或看法做出必要的调整与修正,应该把《九三年》、雨果及众多的作家作品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灰色"帽子"下解放出来。  相似文献   

6.
以沈宝基的《雨果的哀史》《毛驴的代言人》《诗人的人性与神性》为个案,阐述了沈宝基诗学中的浪漫主义因素与雨果的文艺理论思想的渊源.《雨果的哀史》是《悲惨世界》的微型翻版,《毛驴的代言人》评述了雨果的文艺创作原则,《诗人的人性与神性》则可看作是雨果式的浪漫主义宣言  相似文献   

7.
作为"中法文化年"的演出项目,国家话剧院2004年5月在海淀剧院首台话剧隆重推出的《九三年》,是根据雨果晚年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改编的。 该剧编剧曹路生认为,"一百多年来,我们始终无法躲避雨果留给我们的思索在绝对正确的革命之上是不是还有一个绝对正确的人道主义?不管怎样,我们还是要感谢雨果!是他第一次提出了仁慈、善良和人道主义,难道不是衡量社会进步的一个主要的标准吗?毕竟有一个独断独行的第三者在永远默默地注视着我们,那就是人类的良知。"  相似文献   

8.
年轻人的新主张:快乐由自己 2007年6月6日,由"悦己女性网"联手msn中文网、北京电视台"每日文娱播报"共同主办,探宝之旅网站承办的"悦己探宝之旅"大型活动颁奖典礼在糖果俱乐部举行.在"城市真相"中出色发挥并获得晋级的两支队伍,以及后来加入的明星队分别获得了"璀璨钻石奖""黄金智慧奖"和"星光魅力奖".  相似文献   

9.
现实主义作家和浪漫主义作家都有巨大成就,不可扬此抑彼.二者所用的创作方法不同,目的却是一样,殊途同归,异曲同工.不能用现实主义关于典型的标尺作为权衡浪漫主义或其他创作方法创造典型人物的共同尺度.雨果经历复杂,世界观产生了许多前后矛盾的痕迹,但他始终是一个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和小资产阶级人道主义者.雨果也塑造了许多具有理想化特征的不平凡的人物.这些人物与现实主义作家所写的典型人物不同,属于浪漫主义典型人物.马克思恩格斯对浪漫主义作家批评甚多,从政治观点来看,无疑是正确的.诚然这些作家有其弱点,但包括雨果在内的浪漫主义作家在文艺创作中有很多地方值得赞扬,故不应对其大加贬抑.  相似文献   

10.
在维克多·雨果(1802—1885)的全部文学作品创作中,政治讽刺诗《惩罚集》占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雨果站稳共和主义立场的标志,又是雨果人道主义思想趋于成熟的表现。  相似文献   

11.
2016年8月,中国80后科幻女作家郝景芳凭借小说《北京折叠》获得第74届雨果奖。作为国内首位夺得该项“科幻界诺贝尔奖”的女作家,郝景芳的名字一夜间成为网络热搜词。谁能想到,这位以“学渣”自居的清华女博士,当初写作竟是为了疗伤。有人说“她对火星的熟悉程度不亚于地球”,此言当真?  相似文献   

12.
曾朴是近代中国译介雨果的第一人。他之所以不遗余力地译介雨果,一是晚清社会政治变革的时代要求,二是中国近现代浪漫主义文学发展的需要,三是曾朴本人在政治思想、文学观念、个性气质等方面与雨果有着惊人的相似。曾朴译介雨果鲜明地体现了他的翻译思想。他的翻译对中国近现代文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路易.阿拉贡是法国当代著名诗人,创作异常丰富,在诗歌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为法国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逝世后法国报界曾称他为"二十世纪的雨果"。今年正值阿拉贡诞辰110周年,本文节选了阿拉贡最具影响力的部分代表诗作,试从思想内容、艺术风格等方面作简要的分析和介绍。  相似文献   

14.
维克多·雨果(1802—1885)几乎漫步了整个十九世纪,他在诗歌、戏剧、小说、文艺理论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写作,是十九世纪法国积极浪漫主义文学杰出的代表作家.青少年时期的雨果在政治上受到母亲保皇党思想的影响,曾写过歌颂王政和宗教的作品.波旁王朝复辟时期,特别是一八二四年查理第十上台后,教会和专制政党十分活跃,颁布了一系列恢复封建专制统治的反动政策,引起了工人、农民和资产阶级各个阶层的愤慨,知识分子中间也广泛展开了自由主义运动.雨果在进步思朝的影响下,开始与保守思想决裂.他在一八二七年发表的著名文艺论文《<克伦威尔>序言>》是他思想转变的重要标志,论文提出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文学主张,即.创作要自由,要描写  相似文献   

15.
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通过爱斯梅拉达、加罗德、卡西莫多三个主要人物的美丑对照,突出了雨果人道主义的理想,也使得小说充满浪漫主义色彩。本文从分析三个主要人物形象的美与丑入手,着重剖析了这三个人物的美丑对比,同时指出雨果人道主义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职业     
法国文学家雨果一次出国旅行,来到某国边境,警察要检查登记,就问他:姓名?雨果干什么的?耍笔杆子。于是,警察在登记簿上写道:  相似文献   

17.
今年5月22日,是法国伟大作家维克多·雨果(1802.2.26——1885.5.22)逝世100周年纪念日。在世界文学史上,雨果是个在多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著名作家。  相似文献   

18.
正博爱梧桐,根深叶茂。2018年12月28日下午,第五届南京公共外交梧桐奖颁奖典礼在古南都饭店隆重举行。30名获奖者荣膺"友好交流使者奖""精品文化创意奖""年度突出贡献奖""优秀学术研究奖""协会工作先进奖"和"改革开放对外友好特殊贡献奖"称号。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梧桐奖"是南京公共外交协会为褒奖对南京公共外交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或个人而设立的奖项,采用双年表彰国内先进人物、单年表彰国外积极分子的方式走过了四个春秋。  相似文献   

19.
维克多雨果(1802—1885年),是十九世纪法国积极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家。他经历的生活道路是漫长的,这使他有机会看到十九世纪法国的全貌。他是十九世纪法国历史的见证人。雨果有一个信仰不同的家庭,父亲锡齐斯培尔雨果是平民出身的共和党人,在拿破仑时代当过少将省长,平时主张实行宽和政策,战时反对屠杀俘虏和妇女。雨果的母亲苏菲是船主的女儿,在政治上却拥护王权,有保王党人的思想。雨果在这样的家庭里  相似文献   

20.
雨果是20世纪初较早为中国翻译界所关注的外国作家之一,本文对雨果作品在旧中国的译介和研究方面做了比较详尽的梳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