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9 毫秒
1.
基于共生理论的闽台旅游合作机制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引入种群生态学中的共生理论,分析了共生理论在闽台旅游合作研究中的适用性,从环境诱导机制、共生动力机制及共生阻尼机制等3个方面探讨了闽台旅游合作的共生机制,得出了外部环境有利于闽台共生关系形成、闽台旅游共生关系形成及向高级模式进化过程中动力与阻尼并存等结论。  相似文献   

2.
自改革开放以来,闽台两地各项交流不断加强,教育交流更显示出勃勃生机.为适应两岸关系发展的新形势,福建率先与台湾开展高职院校联合培养人才工作,开创了海峡两岸交流合作的新领域.同时,随着闽台旅游的快速发展,需要更多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本文就闽台教育合作和闽台旅游发展的现状,提出了闽台合作培养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福建作为东南沿海的省份,在闽台产业合作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从现状来看,近年来台商在闽投资已经在福建构建了一系列完整的产业链条,形成了电子信息产业、石化产业、机械制造业三大集群以及闽台产业分工的新格局.虽然闽台产业合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但闽台在软件、物流、旅游等产业方面仍存在广阔的合作空间.随着闽台产业依存度的提高,两地产业合作格局将在"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中进一步得到巩固和优化.  相似文献   

4.
闽台入境旅游特征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闽台两地入境旅游特征的比较,结果表明:闽台入境旅游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台湾入境旅游总体规模大于福建,台湾旅游外汇收入和入境游客人均消费水平也远高于福建。但两者旅游密度均较低。台湾地区入境的外国客源市场发展水平较高,而华侨市场开发水平较低。闽台入境的外国客源市场集中度均较高,入境外国游客均以亚洲为主,日本和美国均是最重要的客源国。近年来闽台旅游互动有了重大突破,但闽台间双向旅游客流差异悬殊,以台湾游客赴闽旅游为主。在两岸"三通"实现背景下,闽台两地应进行旅游合作,构建以闽台为核心的"海峡旅游区",实现共赢。  相似文献   

5.
通过收集中国大陆和台湾两地旅游市场发展的相关数据和旅游资料,对闽台两地近十年来外国旅游市场发展的总体规模与结构变化、主要客源国发展进行比较分析,认为闽台两地在外国旅游市场发展方面既有相似的一面,又存在较大的差异,闽台两地针对外国旅游市场在旅游资源与产品开发、旅游市场共建、旅游节庆开展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合作空间.  相似文献   

6.
正建设福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加强闽台海洋经济合作,推动海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加快建设海洋经济强省,是引领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的新增长极。闽台海洋经济的交流与合作由来已久改革开放以来,福建发挥对台合作的独特优势,全面深化闽台海洋开发的保护和合作,全方位提升闽台在海洋经济开发中的合作与交流力度,不断推进和拓展两岸海洋经济合作的领域广度,包括设立台轮停泊点、对台小额贸易口岸,开辟"小三通"、"大三通"海上直航通道等等,大大促进了闽台海洋经济的合作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两岸交往的不断深入,闽台港口群的竞争与合作成为摆在政府和企业面前非常重要的课题。首先阐述了当前闽台两地港口群运行总体情况,并对比分析了闽台两地港口群各自发展的优势与劣势所在。通过模糊综合评判法,分析了当前闽台两地港口群的竞争实力,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闽台港口群类"囚徒困境"博弈模型,确定合作是闽台港口群发展所能采取的最优策略,最后提出闽台港口群合作发展对策及如何解决闽台港口群发展所遇到的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8.
台湾地区休闲农业发展与闽台合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台湾地区休闲农业的发展状况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简述了闽台休闲农业合作的优势与潜力,提出了增强闽台休闲农业合作的若干思考:(1)把闽台休闲农业合作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2)实施"蓝海"策略,拓展闽台休闲农业合作空间;(3)树立可持续发展的休闲农业观。  相似文献   

9.
正一、30年来闽台文化交流合作恢复和发展的历程上世纪80年代初以来,福建凭借闽台深厚的历史渊源和"五缘"优势,发挥海西区位优势和"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积极推动闽台文化交流合作,使闽台文化交流在隔绝30多年后开始走向恢复和发展。30多年来闽台文化合作交流的轨迹可以大致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大陆单向推动阶段(1979年至1986年)。1979年中央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战略构想,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打破了海峡两岸长达30年的军事对峙僵局。福建成为最早对台开放和进  相似文献   

10.
闽台食品加工业合作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农业产业化角度,分析闽台食品加工业合作的现状及其成效。从闽台食品加工业的水平差距、互补互惠性,以及世界市场的潜力和东方传统食品的潜在优势等4 个方面,揭示闽台食品加工业合作的前景。提出了加快闽台合作,促进福建食品加工业升级的几点策略思考  相似文献   

11.
休闲渔业旅游作为新兴的旅游形式,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然而由于水上活动多且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存在较多安全问题,值得关注。以福建宁德三都澳休闲渔业景区为研究区域,利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游客对休闲渔业旅游安全的关注程度、出游前安全培训的必要性的认识、对旅游安全法规的认知、对可能发生安全问题原因的认知、及对旅游各环节可能发生安全问题的认知等角度分析福建休闲渔业旅游存在的安全问题,提出福建休闲渔业可以通过建立景区安全管理组织体系,保障安全管理措施落到实处;加强安全教育,提高游客安全防范意识;提高管理人员安全意识,做好休闲渔业景区旅游安全管理工作等对策和措施,加强旅游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12.
对台产业合作是闽台交流合作的核心,30多年来福建在对台制造业合作上形成了三大产业链,旅游业合作独具一格,金融产业合作先行先试,农业合作始终走在两岸前列。产业合作的领域和空间不断拓宽,合作载体不断丰富,并在合作机制上努力探索。未来应根据两岸关系发展趋势,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三大主导产业、现代农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作为重点合作领域,通过构建良好合作环境、建立产业联盟、加快海西区域资源整合以及鼓励企业入岛投资等策略性措施,推动福建对台产业合作的全面深化。  相似文献   

13.
闽台休闲农业合作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两岸关系新形势为其深入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宽广的舞台。台湾休闲农业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逐步兴起,通过政策积极引导和支持整个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从业者突出地方特色,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创新经营管理理念和形式,推行社区经营理念,建立营销网络系统,注重体验参与,完善服务体系,重视生态环境和资源的保护,突出休闲主题及文化建设,为闽台休闲农业成功合作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福建休闲农业起步晚、底子薄、基础差,应积极对接和借鉴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经验,尊重农民意愿,提高其思想认识;加强政府引导,提升服务品质;科学规划,构建独特的空间结构;以市场为导向,构筑共同的休闲农业市场;以绿色休闲为主题,实现休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获取最佳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4.
闽台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构建起步早,并逐步形成体系相对独立、功能互为补充、并行推动管理的4大认证产品,及其配套标准体系、管理体系和法律法规体系。福建则以农业"三品"为重点,并逐步推行农产品可追溯制度。比较闽台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认证机构、管理机构和认证体系的发展特点,福建应重视对台湾认证标准的研究、消化和借鉴,规范认证机构管理并提高公信力,推进两岸安全管理机构合作,逐步与国际通用认证方式接轨。  相似文献   

15.
党中央在新时期作出的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决策,对深化区域合作、推动全球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更为闽台海洋经济融合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系统梳理和回顾改革开放以来闽台海洋经济合作的历程及成效,分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背景下闽台海洋经济融合发展的新机遇,提出闽台两地应充分发挥优势互补,坚持互利共赢原则,全面加强海洋渔业、航港造船产业、海洋科技产业和海洋观光游憩业的融合发展,共同推动闽台海洋开发合作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推进海西科技协作联盟发展中,福建省具有区位优势、对台优势和中央的政策支持优势等,但也存在科技创新能力较弱、科技投入偏少、闽台科技合作进展有限、科技合作管理体制不顺、企业对科技合作的动力和压力不足等制约因素,应大力推进台湾技术梯度转移合作、共性技术开发合作、中介服务组织合作、创新平台合作和会议合作等合作模式,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闽台农业合作的现状及特征,探讨了闽台农业合作的重点领域,提出了深化闽台农业合作的政策措施:(1)改革投融资体制,多渠道破解闽台农业合作资金瓶颈;(2)创新用地政策,增强农业合作规模经营的内生动力;(3)加强营销合作,建立两岸农业共同市场;(4)优化发展环境,推进闽台农业合作全面深入。  相似文献   

18.
闽台农业合作中产业化经营模式的演进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闽台农业合作发展实践表明,积极引进台湾地区先进的农业生产要素,对于福建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其中成效最为显著的方式,是由台资企业推动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形式。本文从产业化经营的角度,分析了闽台农业合作中台资企业与农户联结的不同模式,并探讨了模式演进的原因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