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上古汉语中词义的演变往往表现在文字上的假借和分化,西周金文动词字与词的关系可分为三种:假借关系、同源关系和异体关系。对西周金文动词用字中孳乳和分化现象的考索,既是对西周语言中字与词关系梳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上古汉语动词词义演变脉络的必要补充。  相似文献   

2.
西周金文是西周时期的同时材料,内容丰富且真实可靠。其词汇研究是构建上古汉语词汇必不可少的。西周军事动词由大部分殷商时期的词和一小部分西周产生的新词组成。词的来源主要有继承、借用字形、借用一部分旧有成分和完全创造新词。  相似文献   

3.
西周金文是最早的成系统的汉民族语书面语之一,它保持着当时的语言原貌,是探索上古汉语词汇和语法的最真实、最宝贵的语料。汉语虚词的广泛应用,是促使语法变化的重要条件。通过对商周出土文献中“来”、“于”、“即”、“以”、“及”、“眔”的意义与功能的梳理,确认西周金文动词语法化过程导源于连动结构,证明上古汉语动词虚化始于商周之际。  相似文献   

4.
关于汉语词义的演变方式,一般只提引申和假借。但有很多词义演变现象,无论是用引申还是假借都解释不了,本文将要研究的“相因生义”现象就是一例。一所谓“相因生义”,是指这样一种词义演变现象:一个词由于受另一个与之相关词意义的影响而产生新的义项。这种现象叫“相因生义”,这个新产生的义项就叫“相因义”。汉语词汇中各个词是通过一定的关系集合在一起的。它们可以通过意义上的关系而被集合在一起(如同义词、反义词等),构成一种聚合关系,也可以通过造句时各个词的联系程度  相似文献   

5.
“降”是汉语中一个多音多义的字,这些音义不同的词是不是同源词呢?它们如果词义有联系并在上古汉语中只有一种读音形式,说明这些词来自同一语根,后来才孳生分化为音义相关的几个词,这一语根的语音形式是怎样的呢?又是如何发生演替分化的呢?  相似文献   

6.
名源动词是上古汉语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它在上古时期口语性比较强的文献中大量存在。从词义发展演变的角度来看,上古汉语名源动词内部并不是均质的,它分为新创类名源动词和固定类名源动词两类。这两类名源动词在句法分布、内部语义类别、先秦到两汉的发展演变等方面均存在差异。从两类名源动词形成的影响因素来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起源名词所表示的名物跟名源动词所表示的动作两者之间认知关系上的远近、名源动词在语义场中的地位、跟名源动词相对应的分析型表达式是否存在。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本字”“本义”理论不能区分形义联系的不同层次,混淆了字词形义联系与词义演变系列之间的本质性差别。应该重设概念组来准确描述形义关系:1.从形义关系角度设“构件义、字形义和字符义(目的义、相关义、假借义)”。2.从字词对应角度设“联系字、假借字、联系词、代记词”。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考察商代甲骨文、西周金文和战国出土文献中的"爯"和"偁",认为:两个字形在甲骨文中记录了同一个词,其本义为"以手提鱼",常用义为"在祭祀中举献物品";到了西周金文和战国出土文献中,"爯""偁"的词义进一步引申为"称呼""称赞""衡量""称量货币"等。本文同时参考东周十三部典籍中"稱"(爯、偁)的用例,根据词义发展的规律,大致梳理出三字字形的更替和"稱"(爯、偁)的语义演变脉络。这样的梳理工作,不仅对文献解读有一定的帮助,同时对辞书义项的归纳原则也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西周金文中凡有56个抽象名词,据词义相关性可归纳概括为福禄类、生命类、天命天神类、休咎类、社会礼制类五大类别。从出现频率看,西周金文中抽象名词的个体数量已颇为可观,但除个别词外,出现频率普遍不高。时间分布则以西周晚期居多,大体可知此类名词出现偏晚。组合方面,此类名词普遍前有修饰语,或为形容性成分,或为指代性成分,或为两者的叠加形式。句法功能方面,此类名词基本都出现于宾语部分,其前动词或为祈求义类,或为赐予义类,或为称颂义类,或为遵循义类,或为治理义类,均与各类名词的词义密切相关。从语言反映文化的角度,西周金文抽象名词的梳理亦有助于从一个侧面窥探西周时期的社会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
同义连用是上古汉语中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指的是两个或多个相同或者相近意义的词形成的并列式结构,在句中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义。本文以两周金文为语料,对金文同义连用现象进行研究,重点分析了金文同义连用词语用字、词义、语法的特点以及产生同义连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西周金文处于汉字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时期。西周铜器铭文中图形文字向方块字体转变,偏旁部首增加并趋于成熟,汉字形体结构日益完善,形声结构迅速增长。对西周金文构形特征的考察能够深入了解文字发展变化的过程,从而有助于探求汉字的发展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2.
射礼是西周礼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五礼中属于嘉礼。射由技术到礼制的发展过程,实质上是射由实用性演变为政治性的历史过程。《三礼》中关于射礼的记载很多。西周时期青铜铭文所记射礼,有大射礼、宾射礼和燕射礼;有射礼进行比赛和教化的专门场所——射宫;足见射礼在西周社会的重要政治地位。西周射礼与《仪礼·大射仪》在参射人员的等级上、具体注重的射事内容和射礼的作用功能等方面有明显的差异;从西周早期的大射礼、宾射礼向晚期燕射礼的转变,从青铜铭文中的射礼注重“礼”到《仪礼·大射仪》注重“仪”的转变,暗涵着西周礼制的逐渐松弛、礼乐文化下移的历史趋势。  相似文献   

13.
武王在位时初步营建过成周城,具体位置在今汉魏故城一带;成王之世重新营建成周城,在今瀍河两岸。金文资料表明:成周城是西周时期的另一都城,西周时期在成周设有宗庙,成周城是西周时期的另一政治中心。  相似文献   

14.
周代的铜器铭文是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重要形式,其中蕴涵着丰富的文学批评思想。与相同文化背景下的传世文献《诗经》、《国语》、《左传》、《尚书》等相比较,可以发现,周代铜器铭文与周代传世文献在文学批评的范畴和思想理论等方面均呈现出高度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5.
张铮 《东方论坛》2007,(6):92-94
"殷商文化"是我们上古文明之一,它的国家性质是值得我们研究探讨的.关于"殷商"的正名和族属问题,许多学者都做过探讨.我们在对照甲骨文、商周金文以及先泰特别是西周时期的文献后,认为"殷商"的分称与合称是有着特定的历史含义的,"殷"、"商"所指代的含义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6.
构建金文历谱以推求古史年代的方法,在目前对上古历法不能考明的情况下还不可行。夏商周断代工程依据少量铜器断代所建立的推定西周王年的支点多不可靠,为构建金文历谱所预设的西周历法要点也仍有待证明。工程列为标志性成果之一的共和以下历谱,由于不知共和原不单独纪年,可能问题最多,而由此上推共和以前年代亦必致多误。  相似文献   

17.
金文书法,在整个书法艺术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以金文为代表的西周书法被后世奉为大篆的典范。《大盂鼎铭》、《散氏盘铭》和《虢季子白盘铭》是西周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正确认识和理解西周金文的笔法、结字和章法是学好大篆书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西周金文赏赐物品确认的前提之一是对表赏赐义动词的正确解读;而且不同动词的使用,往往隐含着赏赐行为中不同的授受关系.西周金文中有十几个赏赐动词,对其分析研究不仅有助于正确理解铭辞,还可以进一步了解当时的赏赐制度.在广泛吸取和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古文字学研究成果和结合传世文献参证,对其试加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