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度自由、宽容和开放的美国社会使得众多民族的历史纷纷融入美国的历史之中,犹太人提供了一个较为典型的范例。而世界范围内对美国犹太人在今天美国社会各领域乃至国际事务中作用和影响力的种种传闻,使得越来越多的人  相似文献   

2.
犹太人在一千多年前失去了国家,在居住国受尽了歧视、欺辱,他们很希望能建立一个自己的国家。后来美国诞生了,犹太人有了一个不被居住国歧视的国家。再后来,又在美国帮助下建立了以色列,犹太人才真正建立了自己的国家。该文论述了犹太民族与美国的特殊关系,美国犹太人通过影响美国政府,使美国政府支持犹太人的国家以色列。  相似文献   

3.
犹太人在美国是一个具有相当影响力的族裔,这不在于其数量,而在于其成功的表现。犹太人在美国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少数族裔的犹太人在美国取得巨大成功有着其深层的原因——犹太人自身的文化价值观与美国宽容、多元、开放的社会环境之间是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4.
自18世纪起,居住在美国的犹太人一直积极响应号召去帮助其他犹太人。他们意识到,他们拥有共同的过去,当别的犹太人发出号召时他们应有所回应。然而,对于20世纪30年代纳粹党对欧洲犹太人大规模的迫害事件,他们并没有准备好如何去应对纳粹带来的灾难。究其原因,主要有:美国犹太人严重的涣散状态削弱了他们的力量;美国国内强大的反犹主义和孤立主义势力的存在让他们有所畏惧;美国犹太人对罗斯福总统过分的依赖使他们很难在外交上向总统施压;美国犹太人对纳粹的认识不足。可以说这一时期美国犹太人对纳粹反犹的反应是一种失败。  相似文献   

5.
自18世纪起,居住在美国的犹太人一直积极响应号召去帮助其他犹太人。他们意识到,他们拥有共同的过去,当别的犹太人发出号召时他们应有所回应。然而,对于20世纪30年代纳粹党对欧洲犹太人大规模的迫害事件,他们并没有准备好如何去应对纳粹带来的灾难。究其原因,主要有:美国犹太人严重的涣散状态削弱了他们的力量;美国国内强大的反犹主义和孤立主义势力的存在让他们有所畏惧;美国犹太人对罗斯福总统过分的依赖使他们很难在外交上向总统施压;美国犹太人对纳粹的认识不足。可以说这一时期美国犹太人对纳粹反犹的反应是一种失败。  相似文献   

6.
菲利普·罗斯在其创作中体现了犹太人在美国社会的疏离感."外人"感、反犹、社会动荡等都会导致犹太人与美国主流社会的疏离;美国文化中的个人主义在犹太人中的欣然接受与泛滥,最终导致了他们的文化疏离感;美国梦的破灭集中体现了犹太人的价值疏离感;带有欺骗性的美国式爱国主义、连绵不断的对外侵略战争、政治正确性以及麦卡锡式的政治恐怖等导致了犹太人的政治疏离感.罗斯创作中的疏离感既源于犹太人在美国遭受疏离的历史事实,也源于其犹太文化中的忧患意识与居安思危的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作者的创作灵感与热情.  相似文献   

7.
美国犹太人团体作为散居在世界各地犹太人群体中的一个分支 ,在其艰辛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壮大。他们以其自身的政治、经济实力不仅为美国社会而且为以色列国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贡献 ,并且促成美以关系积极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8.
木愉 《社区》2009,(20):48-48
美国朋友伊丽莎白是犹太人.她邀请我们与她家共度犹太人的传统节日——逾越节。犹太人在人类历史上是个传奇民族,好多声名显赫的历史伟人都是犹太人。对他们,我一直充满着尊敬和好奇。那么.何不乘这个机会走近普通犹太人。看看他们是如何庆贺他们的节日的呢?  相似文献   

9.
犹太人的历史就是移民的历史.此论文主要阐述1880年到1924年期间犹太人移民美国后融入美国社会并确立美国犹太人在教育、经济和宗教方面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0.
马拉默德一直很关注美国犹太人与黑人的种族关系,在其三部作品中都涉及到了这个问题,在马拉默德看来,美国犹太人与黑人的关系一直处在动态变化之中,并不能够简单地以“结盟”或“分裂”这样的字眼来概括。由于历史和种族的原因,这两个民族产生过种种误会和隔阂,只有用爱与怜悯、理解与宽恕的方式去面对矛盾和分歧,才能使他们真正和睦相处。他的这一种族观,正是源于他一贯坚持的人道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1.
<圣经>称犹太人为神的选民,但他们在历史上却长期受到排挤和迫害,似乎为神所抛弃.选民的观念与其现实境况迥然不符.那么犹太人因何称为神的选民?这个观念与他们的历史遭遇是否有着某种联系?"选民"是古代犹太人为确立民族认同、加强民族团结、纯净民族信仰而提出的观念,但是选民观念使得犹太教徒以及后来的基督徒具有一种自我优越感和排他性,这是基督徒与犹太人发生冲突、造成犹太人遭受迫害的一个重要原因.另一方面,对选民观念的坚守同时又成为犹太人渡过深重灾难的一种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2.
中国历史上的犹太人,相对集中地分布于三个地区:开封、上海、哈尔滨。开封犹太人现象,早就为史学界人士所关注,从建国至今,已有多本论著问世。有关上海犹太人的历史情况,同济大学唐培吉教授的《上海犹太人》一书,刚刚问世。唯有哈尔滨犹太人的历史研究,至今仍是一个空白点。在“中国犹太人”这一历史课题中,哈尔滨犹太人的研究值得重视,这  相似文献   

13.
中世纪西欧犹太人的社会地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西欧社会中,与其它民族一样,犹太民族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过重要作用。但从中世纪起,西欧历史上多次发生反犹、排犹事件,这与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密切的联系。在以土地分封为纽带的中世纪的西欧封建等级社会中,犹太人因与土地没有联系而被排斥在社会的等级之外,但又因其从事的商业和手工业在封建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受到封建统治阶级的保护,享有一定的法律地位。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从商不再成为特殊的经济活动,犹太人失去了原有的经济权利。在以基督教为唯一意识形态的社会中,坚持自己宗教信仰的犹太人被视作异教徒遭到社会的排斥,宗教偏见隔绝了犹太人和所居住的地区人们正常的社会交往,加剧了犹太人和基督徒之间因经济矛盾导致的社会矛盾,在宗教的掩护下出现了反犹太主义的逆流。  相似文献   

14.
1881年以来,由于俄国恶劣的政治、经济环境和不断的反犹浪潮,促使犹太人的生活日益陷入困境,而美国社会所提供的机会、平等和自由吸引大批东欧犹太人移民美国。在与美国主体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以犹太教为核心的犹太文化与以基督教为主的美国主体文化之间不断冲突和融合,形成了独特的美国犹太文化,塑造出了兼顾犹太文化传统和美国现代文化的双重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15.
在美国人的精神历史中,"圣地"是一个挥之不去的情结.主要表现:一是自殖民地时代清教徒就渴望建立"圣经共和国",对圣地的依恋延伸进美国的信仰、政治和教育之中;二是在美国人看来,希伯来语是圣语,是终极价值的承载者,它把锡安和美国文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三是各种背景和文化取向的美国人都忠诚于锡安,美洲被视作锡安山的化身.正是这种浓重的圣地情结,使得美国在19世纪犹太人回归和圣地重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成为与以色列建国后保持特殊关系的一个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6.
美国犹太文学同美国华裔文学、非裔文学一样,是美国文学的重要一支.犹太作家们在犹太与美国的双重语境中,从犹太民族特有的历史传统中汲取养分,创造出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美国犹太文学,为美国文学的繁荣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作为一个流亡两千多年、并一直生存在异族控制中的民族,犹太人遭受了人类社会所有的苦难.因此,受难、流浪与身份问题成了美国犹太文学特有的创作主题.  相似文献   

17.
在现存史料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历史时期中国社会对开封犹太人的认识与态度。宋朝时期,犹太人以朝贡的方式与宋政府建立了友好关系,宋政府同意其"留遗汴梁",从而开创了两个民族友好交往的新篇章;元朝时期,犹太人属于色目人,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但其某些习俗和生活方式与主流社会发生了冲突,元政府在尊重其社会地位的前提下,对犹太人及其他一些少数民族的习俗进行了干预和调整;明清时期是开封犹太人的变革时期,开封犹太人采用"适应性"策略融入主流社会,并得到主流社会的充分认可,他们逐渐被中国的主流文化所同化。  相似文献   

18.
美国是一个由移民及其后裔组成的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采取不同的移民政策。犹太移民作为美国移民的一份子,不同时期曾不同程度地遭到排斥,尤其是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至20世纪20年代的40年里,300万犹太人的拥入,引起美国各阶层的重视。由于他们自身较强的民族性和事业上的成功引起美国人的嫉恨,以及此期间复杂的美国国内形势和动荡的国际局势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在20世纪20年代使反犹在美国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19.
犹太人将自己称为“记忆的民族”。亚伯拉罕的信仰,埃及的奴隶生活,先知的言行,贤人的智慧,民族的历史,与圣城耶路撒冷的关系,犹太人靠着“记忆”将这些继承下来,并告诉子孙过去所发生的一切。说犹太人是“记忆的民族”,是为了表示他们记忆和继承历史的遗产。在这些记忆中,不光有民族的伟业和光荣,还有那些迫害、离散、痛苦和失败。犹太人通过记忆,将这些痛苦和教训世代相传,以警后人。普陵节(也称普珥节)就是每年二或三月举行的化装游行。在古代,成为王妃的犹太人以斯帖曾经不惜一切地拯救过犹太的生命。这个节日就是为了纪念这段历史。在…  相似文献   

20.
美国华裔社会的历史合法性问题是赵健秀文学批判的焦点,也是他文学书写的起点。对于赵健秀来说,他要书写和恢复的是来到美国的中国移民的文化传统和历史,即美国华裔历史的建构。美国20世纪后期的新移民潮,造成了移民内部在经济和阶级上的分歧和冲突,使得赵健秀的美国华裔历史建构失去现实意义,从而陷入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