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在回顾2013年国际原油市场的发展动态的基础上,综合分析2014年全球宏观经济的复苏态势,国际原油市场供需基本面因素的变化,以及美元汇率、投机炒作、地缘政治等非基本面因素的走向及其可能对油价的冲击。结合国际原油市场形势和定量模型预测结果,预计2014年WTI、Brent原油现货价格将相对稳定,分别达到97~101美元/桶、111~117美元/桶。国际油价面临各种不确定性,预计2014年国际油价的长期走势主要取决于全球经济复苏的步伐,短期波动更多取决于美联储退出宽松政策的速度和节奏。  相似文献   

2.
2015年国际原油价格分析与趋势预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回顾2014年国际原油市场主要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从两方面对2015年油价走势进行了发展态势展望和预测分析。研究认为:受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复苏进程缓慢、脆弱而不均衡以及供需基本面因素的主要作用,在产量相对过剩情况下,2015年油价上半年依旧延续下跌趋势,国际原油价格还将在低位震荡,下半年或出现企稳反弹,全年油价波动幅度小于2014年。预计Brent原油均价为50~65美元/桶,WTI原油均价为45~60美元/桶。  相似文献   

3.
2023年,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在加息、减产、冲突等各因素叠加影响下,全年油价跌宕起伏,回吐2022年的风险溢价。展望2023年,从基本面和非基本面着手,分析全球经济、能源转型、供应、库存、美元、市场投机、黄金和地缘政治等因素未来动向,结合预测模型客观计算和专家的主观判断,对2024年国际原油价格走势进行整体展望和预测。预计2024年国际原油价格进一步下移,国际原油市场供需偏宽松,原油投资者信心不足,地缘冲突、极端天气等事件频发,非基本面扰动因素在短期内放大油价震荡区间,Brent、WTI原油均价将在73~83美元/桶和68~78美元/桶。  相似文献   

4.
2017年,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和OPEC主导的限产协定效果的显现,下半年国际原油市场持续攀升。2018年的油价将延续2017年的走势。从全球经济形势、供需基本面因素、美元汇率和地缘政治风险等方面,对2018年油价走势进行了发展态势展望和预测分析。综合考虑影响油价涨跌正负效应,在当前全球经济形势、国际原油供给和油价影响因素态势发展下,2018年油价将会相对稳定,全年或将出现阶段性大幅度涨跌,但是整体还将保持上升态势,预计Brent、WTI原油均价将会达到54~64美元/桶和52~62美元/桶。  相似文献   

5.
在回顾2015年国际原油市场主要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从两方面对2016年油价走势进行了发展态势展望和预测分析。研究认为:受全球经济形势、供需基本面因素的主要作用,在产量相对过剩情况下,尽管2015年油价已经下跌至成本价水平,但2016年油价整体还将呈现下降态势或将持续在低位震荡。预计2016年Brent、WTI原油均价为40~50美元/桶,并且两市明显价差将消失。  相似文献   

6.
2022年,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各种超预期因素引发原油供给担忧,国际油价大幅攀升并剧烈波动。展望2023年,从基本面和非基本面着手,分析全球经济、供应、库存、美元、黄金、市场投机和地缘政治等因素未来动向,结合预测模型客观计算和专家的主观判断,对2023年国际原油价格走势进行整体展望和预测。预计2023年国际原油价格中枢回落,市场供需偏紧,地缘政治因素持续扰动,短期不确定性较大,Brent、WTI原油均价将在82~92美元/桶和77~87美元/桶。  相似文献   

7.
2021年全球经济恢复性反弹带动原油消费强劲增长,同时受制于原油供应偏紧,原油市场全年处于供不应求局面。国际原油价格整体走强,年均价较2020年大幅提高。展望2022年,全球经济将从恢复性反弹回归正常有序复苏,原油需求增速逐步放缓,受新冠疫情反复等因素冲击,或将出现阶段性大幅波动;OPEC+将延续稳健增产路线,美国原油产量增加,带动原油供应显著提高;美元保持相对强势、期货市场看空、金价反弹动力有限释放利空信号。美国和伊朗谈判僵持、俄罗斯和乌克兰冲突持续升级加大了原油市场地缘政治风险,影响原油供应预期。综合分析,2022年国际原油市场需求恢复、供给不确定性增大,油价将持续高企,在新冠疫情、地缘政治等不稳定因素影响下,油价波动增强。预计Brent、WTI原油均价将在83~93美元/桶和78~88美元/桶范围。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原油净进口的快速增加,中国因素可能对国际油价产生影响.交易者异质性预期是国际油价的决定因素,中国原油进口会影响基本面分析者的预期形成进而影响油价波动.以2005年8月至2011年11月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构建VAR模型得以证实,中国原油净进口是国际原油价格的Granger原因.从长期看,中国原油净进口对国际油价的冲击和影响力度不仅显著而且在逐渐加强.今后需要对石油外向型战略进行重新认识,未来中国的石油战略需要向能源替代战略转型、向参与国际原油期货市场转型.  相似文献   

9.
2018年,国际原油价格经历平稳开局后,减产协议、核制裁等多种因素交错影响原油供需,导致全年市场波动较大。展望2019年,从基本面和非基本面着手,分析全球经济、原油供应、库存、汇率、市场投机和地缘政治等因素的未来动向,对2019年国际原油价格走势进行整体展望和预测。综合考虑国际原油市场各影响因素,结合预测模型客观计算和专家的主观判断,2019年国际原油价格将出现阶段性较大幅度涨跌,但整体还将保持低位震荡态势,Brent、WTI两市价差不确定性增大。预计Brent、WTI原油均价将会达到57~72美元/桶和51~66美元/桶。  相似文献   

10.
国际原油期货市场的发展与世界经济对原油需求的高度依赖和油价剧烈波动有关.国际原油期货市场具有价格发现功能和套期保值功能.在中国推出原油期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已被提上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11.
尽管当前油价持续上涨,但我们从油价历史数据和供需变化可以看出:中国的能源需求并非是油价上涨的决定性因素。中国作为“世界工厂”,消耗的大量石油资源更大程度上是为国际市场服务。因此,中国经济的发展减缓了高油价对世界经济的冲击,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对于稳定世界经济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国际石油价格的剧烈波动将对经济乃至整个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如何准确预测国际油价趋势已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基于小波多尺度分析长期趋势多步预测模型, 设计并开发了国际石油价格长期趋势预测系统(LOFS)。该系统的应用证明:LOFS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未来国际油价的变化趋势, 但预测的关键是选取合适的参数(小波波形、峰谷选取严格度、波动检验量常数)。基于计算实验的思想, 提出了一套确定参数的方法, 并据此预测了2013年Brent原油价格的走势。  相似文献   

13.
石油价格波动是牵动一国经济领域方方面面的要素之一,备受各国政府的关注。通过建立描述国际石油价格波动与我国工业生产总值(GIP)、生产者价格指数(PPI)之间动态关系的向量自回归模型,研究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脉冲响应分析的结果显示:石油价格上涨会使我国的通货膨胀加剧,国际石油价格与我国GIP增长率的相关性还需进一步考证,而高油价并没有在短期内改变中国经济增长的基本趋势。  相似文献   

14.
2019年国际原油价格在以小幅增长开局后,受供过于求基本面影响冲高回落,于中低位持续震荡。展望2020年,从基本面和非基本面着手,分析全球经济、供需、美元、黄金、市场投机和地缘政治等因素未来动向,对2020年国际原油价格走势进行整体展望和预测。预计2020年Brent、WTI两市价差明显,国际原油全年均价将不会出现大幅增长,日常运行将延续震荡态势,对Brent、WTI原油均价预测结果为61~71美元/桶和53~63美元/桶。  相似文献   

15.
国际原油价格变动对我国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际原油价格变动对我国农产品价格的影响越发明显。本文采用2002年1月-2013年6月的月度数据,运用VAR(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国际原油价格变动对我国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研究发现,国际原油价格与我国农产品价格存在着长期稳定关系;运用国际原油价格预测我国农产品价格的最佳滞后期为两个月,即本期农产品价格的决定因素为前两个月的国际原油价格和我国农产品价格;国际原油价格对我国农产品价格的影响系数虽然较小但显著;使用VAR模型得到的我国农产品价格预测值与真实值相差只有1%左右。  相似文献   

16.
欧佩克是世界石油市场最重要的供给者,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垄断组织卡特尔,其对国际油价的影响力似乎已经成为常识。但是,根据对1980—2012年相关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与非欧佩克样本国家相比,欧佩克成员国行为一致性并不太高;尽管欧佩克供给价格弹性熵值在短期与国际油价存在一定因果关系,但长期来看,两者基本不存在因果关系;欧佩克对国际油价的影响非常有限。  相似文献   

17.
2003—2013年,全国物价波动划分为三个阶段,新疆物价波动划分为两个阶段,两个阶段峰值分别出现在2008年和2011年,并与全国物价变化存在一定的趋同性和差异性;2007年以来,新疆物价水平持续高于全国,波动幅度收窄,近年来波动幅度低于全国同期值;新疆物价涨幅排名逐步靠前,2012年居全国首位。该文认为,新疆应从争取中央财政支持,调整结构促进升级,创新价格调节制度体系建设,重视农产品物流建设等方面来平抑物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