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阿友 《华人时刊》2011,(4):34-35
"灵璧一石天下奇,声如青铜色碧玉"。这是宋代诗人方岩为赞美灵璧石所留下的千古绝句!华夏瑰宝灵璧石与英石、昆石、太湖石同被誉为"中国四大名石",而渔沟镇是灵璧石的主产地,也是灵璧石文化的发祥地。渔沟镇境内有44座山头,山石资源及"灵璧石"资源储藏相当丰富,磬云石、石灰石、硅石等矿石资源居全县之首。镇区内沿210国道建设了一条集赏石、玩石、购石、研究石文化为一体的1600米长奇石市  相似文献   

2.
王正刚 《宿州学院学报》2012,27(1):81-84,101
通过灵璧观赏石的尺度、色彩、审美特点等元素与现代室内居住环境组成、特点和民俗文化等因素相结合,对灵璧石在现代居住各种室内环境装饰中的运用进行较为深入的剖析,对灵璧石在室内居住环境中的运用手法进行了重点论述,诠释了灵璧石在现代居住室内环境中的装饰、陈设、观赏方法,并以此探索在新的形势下灵璧石文化对中国室内居住环境带来的发展、启迪与影响,对我国这一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也起到积极的发扬与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不同体量和尺度的灵璧石明确加以分类,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形"与"势"两个角度并结合观赏距离、周围环境、人们的视觉生理特点等多个方面对不同大小及形状特点的灵璧石在不同的园林、室内外环境中的放置方式进行诠释,以此探索在新的形势下对灵璧石的放置、运用、陈设方式及对周围环境和人的生理、心理的感受作用,对我国这一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起到积极的运用与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古人云:“山无石不奇,水无石不清,园无石不秀,室无石不雅。赏石清心,赏石怡人,赏石益脑,赏石陶情,赏石长寿。”如今随都市人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文化知识的渴求欲望日渐浓厚,并将其体现在日常生活之中。其中用观赏石美化居家来拉近与大自然的距离,从中得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乐趣,也是当今人们的一种选择。目前,出售观赏奇石的市场正星罗棋布地兴起,琳琅满目的奇石、怪石确实有奇异的魅力,吸引着更多的爱石者。如何挑选观赏石呢?一、看石质。一件赏石精品,可供长期收藏欣赏之用,挑选时要仔细观察石的硬度、密质、质感、…  相似文献   

5.
灵璧奇石不仅具有特殊的美学观赏价值,而且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中国奇石文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文章阐述了旅游产品开发的原则:市场导向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独创性原则、参与性原则。分析了灵璧奇石旅游产品的开发现状:基础设施薄弱,可进入性差;旅游产品开发设计水平比较低;地域文化特色挖掘较浅;旅游产品结构不合理。提出了灵璧奇石旅游产品的开发途径: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可进入性;提高旅游产品设计水平;突出特色,走文化旅游品牌战略之路;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延长产业链条;以期吸引更多的旅游者,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王晓钟  王平 《金陵瞭望》2008,(15):47-47
5月8日,在大学云集的海淀区,在中国矿业大学科技会堂内,中国观赏石博览会2008携手奥运北京精品展拉开了序幕。参加本次博览会的有省市协会、中国观赏石之乡及台湾地区、韩国、泰国、马来西亚、加拿大赏石协会或团体等30多个展团。展品1000平方左右,集中了造型石、图纹石、矿物晶体、古生物化石、特种石等各类观赏石的精品。  相似文献   

7.
针对安徽巢湖在巢湖石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文化内涵缺失、品牌意识淡薄等问题,提出了发展巢湖石文化产业的策略,依托丰富的观赏石资源发展城市石文化产业既有利于传统石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也有利于现代城市经济发展,会对地方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华人时刊》2008,(10):94-95
南京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先后有十个朝代在此建都,又称石头城。“钟山龙蟠,石城虎踞”,令许多国内外游客慕名而来。南京赏石及其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考证的历史已有5000多年,江苏赏石资源丰富,古代称之四大名石的太湖石、昆石等就产于江苏;闻名遐迩被称为:“天赐国宝,中华一绝”,“石中皇后”的雨花石就产于南京。在南京观赏石文化史上,贾谊、王维、苏轼、孔尚任、曹寅等许多文人墨客,都有收藏奇石的爱好,留下许多赏石佳篇。  相似文献   

9.
高志义为青海省武警总队离休干部、青海省观赏石协会名誉会长、青海“江河源奇石馆” 馆长、青海“源石斋”斋主、《三江源奇石集》主编。爱石藏石多年,离休后更加热爱石文化,多次跋涉江河源头和昆仑山麓寻觅、搜寻江河源奇石与各类奇石,所藏江河源奇石与柴达木风砾石数量之多、品位之高,在青海首屈一指,国内也不多见。 高老的“源石斋” 和“江河源奇石馆”藏石先後经《中华当代艺术家名品大典》、《观赏石宝典》、《中国当代藏石名家名品大典》、《一九九八年青海年鉴》、《黄河奇石》、《中国赏石大典》、首都《地球》杂志、《中国…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自古就有“室无石不雅,园无石不秀”之说。在中国历代庭园艺术中,石文化尤其值得关注。今年西冷春拍中,以“中国庭园”这一载体表达“生活的艺术”的“中国首届历代庭园艺术·石雕专场”格外引人注目。此次专场共呈现100件拍品,涵盖了宋、元、明、清历代庭园石雕佳构,以石盆、石凳、石桌、抱鼓石为主体,亦汇聚了石狮、蔗镇、赏石等石艺术作品,在“叠山理水”的景境之外,更多地从实用性的角度,体现文人庭园生活的雅趣。  相似文献   

11.
灵璧作为中国“钟馗画之乡”,有着较为久远的历史形成过程。讨论灵璧钟馗画乡的形成,既要研究它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的历史渊源,又要考察形成这一民俗画乡特定的地理和人文环境。从区域人文历史、地理环境、民俗事项、民俗心里等层面分析,灵璧县“钟馗画乡”这一民间艺术之乡的形成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相似文献   

12.
郭红专 《宿州学院学报》2010,25(3):84-86,123
灵璧钟馗画的嚆矢源自吴道子所创设的“钟馗样”,历经民风习俗和文人文化的共同滋养,逐渐确立了独特的意象图式,在我国钟馗画领域独树一帜。灵璧钟馗画的手绘技艺和加盖“墓璧县印”最具地方特色,透视出灵璧钟馗画在民俗文化结构下特定的生活习俗、宗教信仰和审美理念,艺术化地概括反映了民间绘画的本质特征,具有符号性表征意义及明显的地域特点。  相似文献   

13.
在工业化、城市化提速的今天,应大力发展贵州的石文化.要采取一系列实实在在的举措发展赏石文化,以带动奇石采集、加工、配座、运输和销售,带动奇石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充分利用富甲天下的石资源,广泛采用石材、石料作为装饰和建筑材料,大力发展石材产业和石雕石刻、石质工艺品,并培养石材开采、加工和石化工、石建筑方面的人才,打造具有鲜明贵州特色的石建筑文化,以助推贵州工业强省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  相似文献   

14.
作为我国古老影戏艺术的一支,灵璧皮影融民间传统艺术、风俗信仰于一体。它蕴含了皖北丰富的风土人情内容,也是当地历史变迁、社会风俗演变的一个文化见证,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文化的转型,人们的娱乐方式和思想观念不停的转变,在灵璧从事皮影创作和表演的艺人越来越少,对于这一重要的民间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统,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  相似文献   

15.
《华人时刊》2008,(9):94-94,F0003
南京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先后有十个朝代在此建都,又称石头城。“钟山龙蟠,石城虎踞”,令许多国内外游客慕名而来。南京赏石及其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考证的历史已有5000多年;江苏赏石资源丰富,古代称之四大名石的太湖石、昆石等就产于江苏:闻名遐迩被称为:“天赐国宝,中华一绝”,“石中皇后”的雨花石就产于南京。  相似文献   

16.
钦媛 《宿州学院学报》2013,28(3):57-58,100
从灵壁石的形成入手,研究了灵璧石的历史文化背景,阐明其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景石”,同时探讨了灵璧磬石的历史音乐美学价值及当代使用灵璧磬石所制二胡、笛子、中阮等吹奏、弹唱乐器所表现出来的当代音乐美学价值。结合当今音乐美学的观点,从实践的角度探讨了如何将灵璧石作为一种文化与音乐美学很好地结合起来。开展灵璧石的音乐美学价值研究,将灵璧石的音乐价值进一步的深化,从一个较高的理论高度诠释其音乐关学的价值,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散文两题     
罗舜求 《老友》2008,(5):21-21
奇石的魅力古人云:山无石不奇,水无石不清,园无石不秀,室无石不雅。赏石清心,赏石益智,赏石陶情,赏石长寿。中国几千年的奇石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奇石以独有的自然天成性、历史悠久性、收藏唯一性、造型、画面包罗万象等特殊风格和艺术魅力,吸引着众多的奇石爱好者。文人墨客把奇石誉为"立体的画、无声的诗"。  相似文献   

18.
文馨 《成才与就业》2011,(19):60-61
袁国兴自幼酷爱美术。退休后,他将大量的精力投注在雕塑上。灵璧石被乾隆封为"天下第一石",拥有声如青铜、色如玉的美名,作为中国四大名石之首,集实用鉴赏收藏于一体。袁国兴的石雕,就是以灵璧石作为原材料,这不仅需要足够的魄力和自信,更需要深厚的雕刻功底。灵璧石虽然有着巧夺天工的美妙纹理,但是如果没有一些想象力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岩溶作用与灵璧石之间的关系,认为灵璧石的形成和分布,主要取决于表层岩溶作用的特点和发育程度。灵璧地区的表层岩溶作用,在地貌上表现为宏观地貌景观和细观溶蚀形态两大类。灵璧石的形态,是表层岩溶作用细观溶蚀形态的表现,与岩石的解理和裂隙发育程度有关;不同的宏观地貌部位地下水动态和碳酸盐岩性,决定了岩溶作用的发育程度和灵璧石的空间分布规律;溶蚀速率决定了灵璧石的发育时间。指出了灵璧石资源的有限性,建议采取适当措施,实现灵璧石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华人时刊》2009,(1):48-49
南京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先后有十个朝代在此建都,又称石头城。“钟山龙蟠,石城虎踞”,令许多国内外游客慕名而来。南京赏石及其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考证的历史已有5000多年:江苏赏石资源丰富,古代称之四大名石的太湖石、昆石等就产于江苏;闻名遐迩被称为:“天赐国宝,中华一绝”,“石中皇后”的雨花石就产于南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