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校贫困生作为高校校园中一个特殊的群体,具有独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倾向。分析了高校贫困生。心理贫困”的成因,提出在关注贫困生经济贫困的同时,更应关注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
新疆高校少数民族贫困生是心理卫生问题高发群体,少数民族贫困生心理适应主要问题方面比一般大学生严重;问题较突出地表现在焦虑、恐怖、强迫、精神病性等方面;不同民族成分和贫困类型的大学生之间,心理问题都表现出一定差异。从总体来看,少数民族贫困男生比少数民族贫困女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前,随着高校贫困生群体的增多,因精神教育的欠缺而引发的精神贫困问题日益突出.本课题组对40名长沙地区高校贫困生进行直接半结构式访谈,了解他们精神教育的现状.结果表明,大多数贫困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精神贫困问题,影响了他们的学业进步和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
贫困大学生作为大学生群体中的特殊群体,由于他们承受着来自经济、学业、家庭、就业等方面的压力,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本文分析了大学贫困生问题的原因,提出了一些新观点,如教育不公平、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等。并提出了解决的对策,特别是政府对解决高校贫困生问题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5.
高校贫困生是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也是弱势群体,更是问题群体。他们因经济贫困而引发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各高校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心理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随着高校扩招,高校招生并轨和收费制度的实施,贫困生群体的绝对人数也不断上升,贫困生群体的问题目益凸显出来。近几年,国家、社会、学校着力在物质方面给予贫困生群体极大帮助,逐步建立比较完善的贫困生群体资助体系,缓解贫困生群体物质上的匮乏。目前,教育工作者不可忽视的是贫困生群体精神方面的扶助,只有物质资助和精神扶助的完美结合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大学生。  相似文献   

7.
高校济困助学工作的困境及政策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校贫困大学生群体已引起党和政府以及社会的高度关注。但目前高校贫困生工作存在着资金投入不足、体系不协调、结构要素不合理和贫困生认定难等问题,济困助学工作陷入困境中。因此,应不断发掘政府、社会和高校济困助学潜力,建立多渠道的社会资助网络和科学合理的制度,提高济困资金的使用效益,完善资助政策,努力构建一个整合有力的外部经济救济和内在人文精神关怀的资助体系,帮助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相似文献   

8.
贫困大学生是一个受人关注的群体。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运用统计分析方法,以非贫困大学生作为对照,从贫困大学生的群体特征、消费结构、消费行为、消费心理几个方而对贫困生的消费现状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9.
高校贫困生是大学生中的一个动态群体。虽然在国家资助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他们的经济压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缓解,但因贫困而引发的思想和心理问题仍然突出。因此,加强人文关怀对于贫困生思想政治工作具有促进高校贫困生健康成长;提升高校贫困生的主体意识;实现高校贫困生的社会化转变;促进家庭、学校、社会的和谐稳定等现实意义。高校应及时掌握贫困生的思想动态,坚持解决好"两个问题",提升其社会交往能力,从而让贫困生树立自立意识,促进其人格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据教育部统计,在校贫困大学生人数生平均占到学生总数的25%以上,贫困大学生的问题已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如果没有解决好如此庞大的贫困生队伍的实际问题,势必会影响高等教育的效果和质量,影响贫困生本人求学,继而影响他的家庭,以至于波及到社会的稳定。因此。给贫困生以资助,使之能够顺利完成大学学业,是关系到国家培养合格人才、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大事。  相似文献   

11.
健康扶贫是我国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文章依据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hina family panel studies,CFPS)数据,基于2010—2020年6次CFPS数据分析我国贫困中年群体慢性病患病率,并在社会生态系统理论下对2020年CFPS数据中的贫困中年群体自评健康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微观层面影响因素为午休习惯、情绪积极、较高学历;中观层面影响因素为看病点医疗水平不好、对医生信任度好;宏观层面就业问题不严重对贫困中年群体自评健康有显著正向影响。因此可从个人参与、社会支持、政策优化三个方面构建健康扶贫逻辑,强调对贫困中年群体健康扶贫的多元主体协同共治。  相似文献   

12.
高校贫困生社会网络资源的分析与拓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通过访谈高校30位贫困生和30位非贫困生,发现高校贫困生的社会网络资源各项指标都低于非贫困生。为拓展高校贫困生的社会网络资源,必须运用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帮助贫困生提高社会网络资源建设和管理的能力,创设贫困生社会网络升级通道。  相似文献   

13.
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人们的人才观和择业观也随之在变化,于是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其中来自于贫困生的就业压力尤为突出。面对人才市场竞争的加剧,高校贫困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特殊性也就日益突出。本文从高校贫困生的现状和成因出发,针对高校贫困生就业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为高校贫困生的就业提供必要的对策方面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
贫困生一直是大学生中不容忽视的一个群体,他们也最需要学校乃至社会在经济上和心理上的援助。高校扩招让大部分贫困生看到"知识改变命运"的希望的同时,逐年下降的就业率,大城市竞争强烈等就业形势让一心用知识重新书写人生的贫困大学生重新陷入困惑。在此对贫困生面临严峻就业形势的心理问题,贫困生的就业观念、个人定位、价值取向等问题进行研究,并从社会参与、个人认知、心理情绪等方面提出解决办法,以期为解决贫困生就业心理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对策。  相似文献   

15.
高校贫困生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在国家支持力量有限的情况下,培育和提升高校贫困生的社会资本有助于高校贫困生问题的解决。社会资本存量低是目前高校实现和谐助困的主要障碍,通过强化贫困生的同质社会资本,培育贫困生的异质社会资本,将有助于提高贫困大学生的社会资本存量,从而实现高校和谐助困。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提出了新的要求,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重要理念。因此,应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报告为契机,结合当前我国贫困大学生资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政府层面、社会层面、学校层面、学生层面探寻高校贫困生资助路径,不断提高高校育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17.
贫困大学生已经成为大学校园里的一个特殊群体。文章从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现状及成因入手,对在和谐校园视野下高校贫困生健全人格的塑造,提出高校应完善学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做好高校贫困生就业推荐和指导,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注重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促使学校贫困生塑造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18.
贫困大学生的社会捐助不仅可以缓解贫困生的经济压力.帮助贫困生成长和成才,还可以缩短贫富差距。减少财富在少数人中的高度集中。重视和加强社会捐助贫困大学生的力度,对维护社会的稳定.促进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高等教育“收费”制度的出现,使高校贫困生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拟从当前贫困大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加以分析,从而提出解决贫困问题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20.
高校贫困大学生问题已成为社会和高等院校共同关注和研究的焦点、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对这一特殊群体所表现出的各种心理特征进行归因分析,并加以剖析,旨在帮助贫困生摆脱心理“贫困”,以一种健康的心理去学习与生活,同时也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及做好特困生工作提供实践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