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4 毫秒
1.
城镇贫困人口问题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概述了城镇贫困的现状与特征,较为深入地探讨了城镇贫困的成因,认为城镇贫困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但传统城市经济体制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之间的深刻矛盾则是城镇贫困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治理城镇贫困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2.
20世纪 90年代以后 ,中国的城镇贫困问题日趋严重。本文分析了我国当前城镇贫困的现状及产生的原因 ,并提出了 2 1世纪我国缓解城镇贫困的对策 ,包括收入分配政策、减少失业的就业对策和社会保障体系对策。  相似文献   

3.
为了弄清城镇贫困现状,本文界定了贫困标准,测算了总量贫困。结果发现:在经济转型时期,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背景下,城镇贫困的广度、深度和强度总体上呈上升的趋势。究其原因在于:城镇贫困实际上是受各种经济社会结构转型、制度转型以及对外开放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而加剧的。因此,加速发展、深化改革,长期挑战城镇贫困是未来中国经济转型的一项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4.
城市贫困是目前我国所面临的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本文在阐述我国城镇贫困现状基础上 ,分析了我国城市贫困人口产生的主要原因 ,进而提出解决城镇贫困 ,构筑社会安全网的几点建议 :促进经济发展 ,扩大就业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提高就业率 ;政府要进一步发挥分配和再分配职能 ;努力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  相似文献   

5.
97年居民生活还将面对三大难题1.城镇贫困阶层人口是当前社会不稳定因素(1)城镇贫困阶层人数和贫困面扩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城镇贫困人数1995年为1240万人。实际远不止此数,根据全总企业抽样调查推算,1995年底拖欠职工工资的人数有1000万人,停...  相似文献   

6.
中国目前的城镇贫困以贫困职工群体为主体,其实质是一种失业型贫困,而且归根到底是一种再生性贫困.中国经济转型中的城镇贫困的治理,主要应侧重抓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城市居民贫困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川省城市居民贫困问题研究何承金,蒋青关键词四川,城市居民贫困,贫困原因,反贫困对策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四川省城市居民的实际生活水平,1996年比1978年提高了1.3倍。但是,由于多种原因,人们收入的差距日渐扩大,部分居民生活困难状况加剧,城镇贫困...  相似文献   

8.
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新型城镇化下推动农民工市民化的核心内容,使用CFPS2010年和2016年数据,实证考察城镇地区劳动者在基本公共服务的多维贫困及其变化趋势,并分析不同户籍劳动者在基本公共服务多维贫困上的差异。研究发现:从2010年到2016年,我国城镇地区劳动者的基本公共服务多维贫困出现了显著的下降,但农村流动人口的基本公共服务多维贫困始终高于城镇户籍劳动者,农村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的多维贫困降低的幅度也小于城镇户籍劳动者,由此造成不同户籍劳动者在基本公共服务多维贫困上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农村流动人口在城市医疗保险和城市养老保险上的剥夺发生率较高,且两者对农村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的多维贫困具有较大贡献。进一步将基本公共服务多维贫困者分解为不同子群体,发现城镇不同户籍劳动者基本公共服务多维贫困的降低主要是由于最贫困群体的基本公共服务得到改善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利用2013年和2018年中国居民收入分配课题组(C H IP)数据,通过构建老年多维贫困指标,测度我国老年多维贫困状况及其动态变化,并分析各类型转移性收入的多维减贫效应.结果发现,2013—2018年间,全国、城镇和农村老年多维贫困状况得到显著改善,贫困发生率分别下降13%、5%、8%,贫困程度分别下降11.6%、2.3%、5.3%.但在考虑收入相对贫困和健康贫困下,农村老年单维贫困状况趋于严重.其中,收入相对贫困和健康贫困对老年多维贫困的贡献率呈现上升趋势,住房设施贫困贡献率下降.养老金对缓解全国和城镇老年多维贫困的作用最为显著,子女赡养等私人转移性收入对缓解农村老年贫困作用较大.基于此,我国应着重发挥政府转移性收入的再分配效应,与家庭养老相结合,并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共同提高老年群体的收入水平和可行能力.  相似文献   

10.
新疆城镇贫困的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利用2002—2013年新疆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分组数据,计算了新疆城镇FGT贫困指数,并在此基础上对贫困指数进行分解,探索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和贫困线变动对城镇贫困变动的影响。结果表明,2002—2013年,新疆城镇FGT贫困指数大体经历了三个峰值,总体呈下降趋势,基尼系数先升后降,2010年以后下降速度尤为明显。对FGT指数分解后发现,经济增长对降低贫困规模和贫困严重程度效果明显,收入分配的改善对降低贫困人口内部不平等程度效果最好,贫困线上升导致的FGT指数上升幅度与经济增长降低FGT贫困指数幅度大体相当。为有效解决新疆城镇贫困问题,应继续实施快速的经济增长和对穷人有利的收入分配相结合的反贫困战略。  相似文献   

11.
从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看 ,贫困问题主要在农村 ,但从社会影响的角度考察 ,城镇贫困问题更不能忽视。城镇贫困居民虽然比农村少 ,程度低 ,但由于城市人口集中 ,贫困问题的社会影响却比农村更大。因此 ,认真研究当前中国城镇居民的贫困问题 ,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城镇贫困的主要经济社会特征与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的“社会和谐稳定全国抽样调查”数据,对中国城镇贫困的主要经济社会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基于本文设定的城镇贫困线,现阶段中国城镇贫困的调查发生率已经达到2位数的水平,城镇贫困住户在家庭人力资本、经济资源、社会结构地位和社会资本占有方面都处于不利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社会排斥。最后,通过回归分析,对有关贫困成因的几个假设做了检验,其结果特别表明,基于市场化通过促进经济发展而有助于减少贫困这一理论的“市场化假设”不能得到调查结果的支持。  相似文献   

13.
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对经济要素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末,我国为解决人口老龄化时期老年贫困、代际收入分配不合理、财政负担沉重等问题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确立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然而,诸多学者的研究表明,在不同的国情中相同养老保险模式的经济效应并不确定。因此,本文将从收入再分配角度实证性分析我国城镇养老保险制度转轨对经济增长要素如消费、储蓄以及劳动力供给等的实际作用,从而探求“统账”结合基本养老保险的经济效应,为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推动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中国的经济发展正处在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政府实施的环境规制政策是经济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如何在环境规制实施过程中减少城镇贫困,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贫困减少的双赢局面,是经济新常态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本文基于2001-2017年中国31个省区的面板数据,利用世界银行网站提供的POVCAL软件测算了城镇贫困程度,并使用动态面板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1)理论推导表明环境规制有利于城镇贫困的减少;(2)实证检验结果显示环境规制对城镇贫困具有负向作用,并且结论具有稳健性;(3)分地区的回归结果表明不同区域的环境规制对城镇减贫的作用呈现出差异性特征,西部地区的环境规制城镇减贫作用最强,中部次之,东部最弱。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的收入分配状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现象也是引起城镇、农村收入进一步加大的直接原因.我国市场经济经济运行中,政府制定什么政策会收到什么效果,可以通过构建博弈模型进行研究.在分析我国农村贫困特点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中央政府跟地方政府在贫困农民脱贫中的博弈关系以及地方政府跟贫困农民在脱贫中的博弈关系,最后得出了农村要彻底脱贫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我国29个省份城市居民收入5等份数据,运用Panel Data模型对我国城镇贫困陷阱问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采用粗略的5等份数据情况下,我国海南、河南、江苏、江西、山西、湖南和上海7省市城市居民收入存在非凸性。收入非凸性的存在,说明这些省份存在不稳定的低水平均衡点,即存在所谓贫困陷阱。因此,在政策上应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制度整合,使最低生活保障获得"合力效应",避免城镇居民落入贫困陷阱。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我国29个省份城市居民收入5等份数据,运用Panel Data模型对我国城镇贫困陷阱问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采用粗略的5等份数据情况下,我国海南、河南、江苏、江西、山西、湖南和上海7省市城市居民收入存在非凸性。收入非凸性的存在,说明这些省份存在不稳定的低水平均衡点,即存在所谓贫困陷阱。因此,在政策上应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制度整合,使最低生活保障获得"合力效应",避免城镇居民落入贫困陷阱。  相似文献   

18.
对我国贫困问题的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经济学思考我国的贫困问题,对贫困问题的现状提出了再认识:农村的贫困始终是我国贫困人口的主体,但不容忽视新近出现的城镇流民贫困人口;“开发式扶贫”演化为“贫困地区的工业投资战略”,从而导致了反贫效率的下降;反贫困对象应逐步从“贫困县瞄准”过渡到“贫困乡或贫困村瞄准”,最终实现“贫困户瞄准”;选准经济增长点,改造贫困地区的传统农业是扶贫攻坚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9.
以西部民族地区为研究样本,对交通基础设施的城镇减贫效应及其传导机制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发现:西部民族地区公路、铁路交通运营里程及其运营密度的提升将显著降低城镇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状况。分类型看,相比铁路交通,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带来的城镇减贫效应更为显著;相比交通运营里程,交通运营密度提升引致的减贫效应更值得关注。进一步的机制分析表明,现阶段西部民族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通过促进人口流动来推进城镇减贫,而其商品流动促进机制很可能会恶化地区的城镇贫困状况。为此,更好地发挥交通基础设施的城镇减贫效应需要结合西部民族地区发展实际,着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的外通内联与成网建设,优先发展与城镇贫困人口流动密切相关的公路交通基础设施,提升普通民众的交通可获得性。  相似文献   

20.
城镇贫困现象已成为当今社会一项突出的社会经济和政治问题。在分析吴江城镇低收入家庭扶贫解困现状、问题的基础上 ,对今后城镇扶贫解困提出以扩大就业为主的若干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