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他所提出的要充分发挥符合客观实际的自觉能动性的理论,就是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关于意识能动作用理论的丰富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历来认为,在把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认识主观能动性的巨大作用。他们的观点是与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唯心主义重视能动性,但它不承认主观对客观的依赖关系,只是抽象地、歪曲地发展了认识的能动方面。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不了解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把认识只看作对于客观事物的机械的直观,看不到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及其重要性,因而使人们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马克思把实践观点引入认识论,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才第一次正确地解决了主观能动性问题。他指出:“哲学家们只  相似文献   

2.
列宁说:“毫无疑问,,在黑格尔那里,在分析认识过程中,实践是一个环节,并且也就是向客观真理的过渡。”①那么,在黑格尔那里,实践这个环节在整个认识论的链条上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呢?黑格尔作为一个唯心主义者,没有也不可能“把实践作为全部认识论的基础”吗?②是否肯定了这种“基础”作用,就会抹煞黑格尔认识论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呢?本文依据黑格尔的原著,对这个问题试作解答。 (一)在黑格尔那里,逻辑学和认识论是一致的,但是,黑格尔专门论述认识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费尔巴哈哲学作为黑格尔哲学与马克思哲学的“中间环节”,他并不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者。从哲学史考察,费尔巴哈对作为辩证法大师的黑格尔的批判,并未否定黑格尔的辩证法,只是批判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思辨性;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批判,并未否定费尔巴哈的辩证法,只是批判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直观性。事实上,费尔巴哈哲学中包含有相当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他承认联系、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观点,因果性、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观点,矛盾观和否定观等。但费尔巴哈的辩证法并不是科学形态的成熟的辩证法,他的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的结合是基于直观方式的结合,他的辩证法不是“世界观”意义的辩证法,他不了解辩证法的批判性和革命性,在社会历史领域仍然跌入唯心主义的泥淖。这些缺陷决定了费尔巴哈的“唯物”辩证法必然被马克思的实践辩证法所超越。  相似文献   

4.
实践这一范畴,虽不是黑格尔首次提出,但把它作为重要范畴引入哲学理论,并赋予认识论的深刻含义,却首推黑格尔的《逻辑学》。虽然,黑格尔实践观的出发点,是唯心主义的,然而他在唯心主义的基础上,揭示了实践的一般规定性;阐述了实践和认识的关系;猜测和论证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等问题。因此,研究黑格尔的实践观,对深入地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是不无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以下简称《批判》)是马克思早期思想转变过程中的一部重要著作。它标志着马克思与黑格尔思辨哲学的原则分离,显示了马克思的正在形成中的唯物主义认识路线与黑格尔的神秘的唯心主义认识路线的首次公开对立。研究《批判》的认识论思想成果,阐述其认识论的思想及其方法,对于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列宁在评价黑格尔的逻辑学时曾指出:“在黑格尔这部最唯心的著作中,唯心主义最少,唯物主义最多。矛盾,然而是事实。”①如果我们撇开黑格尔哲学中唯心主义的成份,透过他那思辨的迂腐晦涩的表述,就会发现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合理思想。黑格尔关于认识论的一系列见解,就包含着许多辩证的合理的思想。这些合理思想是人类认识史上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对于我们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尤其是如何坚持和发展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无疑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一在黑格尔看来,真理是具体的。他…  相似文献   

7.
<正>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下称《手稿》)中,马克思通过批判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和黑格尔哲学,初步制定了科学的实践观,并将其引入认识的主客体理论,开始了这一理论的革命变革。弄清这一问题,有助于了解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形成史。认识的主体与客体是认识论的一对基本范畴。在欧洲哲学史上,人们对主客体及其关系的认识是逐步深化的。黑格尔把历史描绘为绝对精神自我发展、自我认识的主客体同一的辩证发展过程。他强调主体与客体的辩证统一以及主体的能动性,这是他对认识论的贡献。但是,他对思维与存在的关系的唯心主义解决,使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辩证运动,在他那里成了脱离人和自然界这一真实基础的纯精神的神秘运动。费尔巴哈批判了黑格尔主客体理论的唯心主义实质,认为真实存在的主体和客体是感性的人和自然界。但是,他却丢掉了黑格尔的主客体辩证关系的合理内核,认识的主客体的统一在他那里成了直观的感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在西欧哲学史上,黑格尔堪称为唯心主义的辩证法大师。在黑格尔的哲学中,一方面把德国古典唯心论发展到尽头,另一方面又把辩证法系统化了。黑格尔哲学是在对他以往的哲学的批判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中对康德的不可知论的批判占有突出的地位。尽管这种批判是黑格尔的客观唯心论对康德的主观唯心论的批判,但正如列宁所指出的:“当一个唯心主义者批判另一个唯心主义者的唯心主义基础时,常常是有利于唯物主义的。”黑格尔在对康  相似文献   

9.
黑格尔(1770—1831年)是德国古典哲学的主要代表。他创立了欧洲哲学史上最庞大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是第一个系统地阐发了唯心主义辩证法的哲学家。他的哲学在整个哲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位置。黑格尔发挥了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中的人本主义精神,把自我意识客观化为万物的实体,把它看成是宇宙万物的主体,称之为“绝对观念”或“绝对精神”。  相似文献   

10.
在哲学史上,黑格尔是第一个从唯心主义立场出发,提出和全面论述“具体真理”,反对“抽象真理”的哲学家。列宁在《哲学笔记》这部著作中,批判地吸取并以唯物主义改造和发挥了黑格尔的合理思想,把唯物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从不同方面科学地阐明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具体真理论。在这里他对具体真理是“多样性的统一”,是对立面的统一以及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作了较多的、深刻的分析。本文想就这个问题谈一点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11.
列宁说:“毫无疑问,,在黑格尔那里,在分析认识过程中,实践是一个环节,并且也就是向客观真理的过渡。”①那么,在黑格尔那里,实践这个环节在整个认识论的链条上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呢?黑格尔作为一个唯心主义者,没有也不可能“把实践作为全部认识论的基础”吗?②是否肯定了这种“基础”作用,就会抹煞黑格尔认识论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呢?本文依据黑格尔的原著,对这个问题试作解答。 (一)在黑格尔那里,逻辑学和认识论是一致的,但是,黑格尔专门论述认识的发生、发展以及认识和实践的关系问题,见于主观逻辑的“观念”论中。不是断章取义,而是通观整个思想,我们必须承认,在实践观上,黑格尔有以下的基本思想。  相似文献   

12.
赫伯特·马尔库塞对列宁《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观点持不同意见。他认为马克思主义继承的不是列宁所说的德国古典哲学———尤其是黑格尔的辩证法,英国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学说,法国欧文、傅立叶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而直接的、主要的来源是黑格尔哲学。在黑格尔哲学中,又主要是《精神现象学》的理性主义。马克思主义究竟是一个来源还是三个来源?无可辩驳的事实说明马克思主义的来源是三个,马尔库塞关于马克思继承的是黑格尔的理性主义,而不是黑格尔的辩证法的观点是不能成立的,片面的,非马克思主义的,也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学说,理应否定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的人本学是对人与人的环境、人与人的活动及认识的关系的哲学理解。实际上,马克思所理解的关于人的地位、人的价值、人的命运、人的前途、人的解放的问题,即关于人的全部问题才是哲学最基本的问题。因为它们无非就是关于人的存在和本质、人的认识和实践、人的必然和自由等关系问题。在这些问题上,马克思的观点可以说既是彻底自然主义的,也是人本主义的。正如他自己所指出的这种“彻底的自然主义或人本主义既有别于唯心主义,也有别于唯物主义,同时是把它们二者统一起来的真理。”应该说,马克思的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主要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及其教学中往往给学生以简单的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抛弃了费尔巴哈哲学中的形而上学,批判地继承了他的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抛弃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体系,批判地吸取了他的辩证法的“合理内核”;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5.
关于辩证法与认识论的关系,列宁曾作过多种表述.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中,他指出:“辩证法也就是(黑格尔和)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列宁选集》第2卷,第714页)在《卡尔·马克思》中又说:“辩证法,按照马克思的理解,同样也根据黑格尔的看法,其本身包括现时所谓的认识论,这种认识论同样应当历史地观察自己的对象,研究并概括认识的起源扣发展即从不知到知的转化.”(《列宁选集》第2卷,第584页)尽管哲学界对列宁说的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包括认识论这两种提法有不同的理解,但考察认识论问题,不仅不能脱离唯物论,而且也不能离开辩证法,则是共同一致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伟大的导师列宁逝世六十周年了。今天我们重温列宁关于具体真理的思想,对于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仍然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帝国主义固有的基本矛盾急剧地尖锐化了。列宁为了解决迫切的政治斗争问题,曾专门研究了哲学。当时,列宁最关心的是如何发展唯物辩证法与认识论,进一步把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与认识论统一起来。列宁指出,辩证法也就是(黑格尔和)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列宁关于具体真理的思想,为分析帝国主义和帝国主义战争的性质,批判第二国际机会主义的错误,制定无产阶级政党的战略与策略,提供了锐利的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17.
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列宁的这一经典概括,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整个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中所占的极其重要的地位.正确地理解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把握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关键.近些年来哲学界围绕“实践”的含义所进行的讨论,无疑是很有意义的.研究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同它的理论来源及其与黑格尔、费尔巴哈实践观的区别,有助于我们准确地把握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观的实质所在.  相似文献   

18.
关于真理标准的论争,从认识史上看,已经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算得上是哲学史里最古老的争论问题,也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长期斗争的一个焦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对于这个问题一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观点作为自己哲学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这样才使得真理标准问题第一次得到了正  相似文献   

19.
李佛生同志不同意人的主观目的是实践的基本要素之一,认为把主观目的纳入实践的要素,就是“违背了唯物辩证法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原则”,既不能同唯心主义的认识论划清界限,又不能同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划清界限,最后必然“会导致对真理的实践标准的否定”,等等(《南充师院学报》1980年第4期)。他的这些看法,我是不能同意的。不过,他的文章倒启发了我们进一步考虑问题。下面我谈点肤浅的认识,希望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恩洛斯从黑格尔哲学中到底继承了哪些遗产?这个问题,长期以来,似乎是人所共知,因而不必提出,更无需探讨的一个常识问题。其实不然,在笔者看来,这倒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重大理论问题。我国现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一般都持这样的观点:“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的理论来源。马克思和恩格斯抛弃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体系,批判地吸取了你的辩证法的‘合理内核’:抛弃了费尔巴哈哲学中的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历史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