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通过控制人的异化劳动和割裂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使人与自然之间形成了最初的对立,并利用技术理性和异化消费持续地消解着人的总体性和自然的主体性,将自然与资本之间的矛盾表现为人与自然关系的空前紧张,即生态危机,进而将生态危机还原为资本主义的生产危机和制度危机,而变革资本主义制度,实现生态平衡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生态社会主义是解决问题的出路。  相似文献   

2.
生态危机的根源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欢 《晋阳学刊》2009,(1):75-78
当下生态危机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客观现实。生态问题实质上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生态危机是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恶化了,处于异化状态。而人与自然的关系异化的根源说到底就是人与人(社会)的关系处于异化状态,前者是后者的突出表现。人与人关系的异化归根到底是由资本主义私有制、资本的生产方式和异化劳动带来的,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生态危机,使人类与自然重新恢复到友好和谐状态,就要废除资本主义私有制、资本的生产方式和异化劳动。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认为异化既不是精神异化,也不是宗教异化,而是劳动异化。异化劳动是一个社会历史范畴。异化劳动表现为四重规定性;异化劳动起源于自发分工,是异化劳动导致了私有财产,而不是相反;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马克思通过异化劳动理论科学的揭示了人的本质,提出了人化自然的观点,从而揭示人类社会历史的本质,正确的解释了人与自身,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制度异化,是指制度作为人所建构的行为规范与活动框架,本是人追求自由与解放的途径与方式,在一定条件下,却与人相对立,成为束缚与奴役人的一种手段与力量。资本主义制度尤其是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是产生工人劳动异化、资本家异化的主要根源。因此,马克思把批判的锋芒直指资本主义制度。制度异化具有多种形态与形式,其产生既有直接原因又有各种根源的间接原因。消除制度异化的过程,就是消除产生制度异化各种根源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剥削”概念是透视马克思异化理论的重要切入点。在数字资本主义时代,剥削方式由强制性的“你应当”转换为激励式的“你能够”,原本被动的“他者剥削”逐渐过渡为主体主动的“自我剥削”。此时,剥削者与被剥削者合二为一,“绩效劳动”以更为隐蔽和深刻的方式成为“异化劳动”在当代的新型变体。“自我剥削”的深层根源在于,资本将它的增殖欲望转化为主体自身的欲望,并通过强制的“进步力量”和“竞争逻辑”极尽对主体潜能的挖掘与利用。在数字资本的宰制下,人的“自我异化”以“自我实现”的面貌呈现,“自我剥削”的本质仍然是“他者剥削”。  相似文献   

6.
龙玲玲 《理论界》2013,(4):8-10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加剧了主客体二元对立,颠倒了物质生产关系,导致主体脱离自然的怀抱,自然淡出主体的视野,使人以异化的状态、拜物教的心态对待"对象性"的自然,对待"现实"的个人,对待"鲜活"的社会关系,导致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三重异化。异化的自然以一种报复的场景即物质交换的断裂和生态危机呈现在人类面前。人类必须积极反思,并通过自由自觉的创造性劳动,克服异化表象,将生态唯物主义观念引入生产活动之中,才能实现生态的可持续性和发展的协调性。  相似文献   

7.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指出“过度生产”和“异化消费”是造成全球性生态危机的直接根源,生态系统的有限性和人们追求无限增长之间的矛盾形成的“期望破灭的辩证法”必然引起社会变革。当前河流生态问题的产生,与生产关系的扩张和人们对河流的过度消费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因此提出建立一种积极稳定的生态社会主义社会,重视河流的价值基础地位,实现制度和生态道德价值观的双重变革,对河流消费行为进行生态约束、引领和规范,并实行适度的消费方式。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异化消费及建设生态社会主义理论对于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为现代社会河流生态危机的解决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异化仍然是我们现实生活中的“经验事实”,它具体表现为:宗教异化、劳动异化、 商品异化、市场异化、职业异化、政治异化等等。异化的根源在于强迫性分工,在于私人利益与公共 利益的分裂。这个根源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在创立了唯物史观之后,并没有放弃异化理论.其实,早在《巴黎手稿》的《穆勒评注》中,马克思就已经转换了异化逻辑,从自我异化逻辑转到了交往异化逻辑即关系异化逻辑.而到了《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时期,马克思的关系异化理论更加成熟.无论是摆脱了抽象类本质的异化劳动理论,还是对人的依赖关系的论述,都表明马克思这时在社会关系层面上的异化理论已经成为描述资本主义社会发生及发展趋势的科学概念.  相似文献   

10.
刘英侠 《理论界》2012,(6):9-10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本文简称手稿)是马克思在青年时期从异化劳动角度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的著作,他从资本主义当时的经济事实出发分析了社会劳动异化的四种类型:即物的异化、自我异化、人与他的类本质的异化以及人与人的关系的异化,这些思想对当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及正确解释社会发展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对其中的异化概念进行现代化批判运用也是吾辈之任务。  相似文献   

11.
王姝 《理论界》2005,(2):66-68
“自我异化”是马克思在阐述“异化劳动”理论中提出的,技术时代的到来赋予了它新的内涵。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网络空间成为人们新的生存空间,网络人的自我异化现象更加表现为“数码焦虑”、丧失自主性以及“脱离肉体效应”,分析和探究其根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技术异化与"人"的失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红生 《江汉论坛》2004,42(2):76-79
本文考察了技术异化这一当今科技时代人类发展过程中不争的历史事实,指出技术异化导致人的生存和发展的一般异化,人的本真价值在生产实践、社会生活、思想文化和生命意义等方面全面走向失落.而技术异化的根源不在于科学技术本身,而在于人类自身劳动实践,其实质是人类自我异化的一种形式.只有通过发展而不是摒弃科学技术,才能最终扬弃技术异化,促进人的本质的全面而自觉的复归.  相似文献   

13.
异化和异化的扬弃与中国社会发展的特殊道路李淑梅人类历史是建立在物质生产劳动基础之上的,物质生产劳动是发生着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的活动,这两重关系之间的交互作用,使人类历史成为异化和扬弃异化的辩证过程。中国社会的发展既遵循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及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消除马克思所说的异化劳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现实要求。从和谐社会的角度看,异化劳动加剧了社会的不和谐,是造成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人自身不和谐的重要原因。由于我国现阶段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马克思所说的异化劳动现象,因此马克思提出的异化劳动理论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只有防止和消除劳动产品的异化、劳动本身的异化、人的类本质的异化以及人的异化才能最终实现社会各方面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论需要合理性的生态学依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危机、城市灾害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严重威胁;资本主义私有经济条件造成的劳动异化、消费异化、需要异化及人的本质的异化是导致生态危机和城市灾害的原因。在这一系列异化中,人的需要异化最具有普遍性特征,是造成生态危机和城市灾害产生的最主要根源。要克服生态危机,人类必须培养完善的生态意识,转变现代科学技术观念,摈弃现有的人类中心主义代之以生物中心主义,构建生态社会模式并走"自然主义—人道主义—共产主义"相统一的道路,只有这样,才能为需要的合理性找到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理性至上与技术异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雪英 《兰州学刊》2003,42(1):34-38
科技发展具有二重性 ,与发达工业文明相伴随的是人类生存环境和个人生活世界的严重危机 ,这种危机的突出表现就是人的普遍异化 ,而这种异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又表现为技术异化。技术的僭妄和技术理性主义的恶性膨胀 ,是造成人类总体性危机的文化价值观根源  相似文献   

17.
野生动物"保护"是直接关涉人与自然关系的伦理道德问题。在我国,"舌尖文化"造成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迫使人们审慎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检视野生动物保护的文化根源及价值。反思舌尖文化的异化,倡导敬畏伦理,不断完善并促使动物保护法制化,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8.
生态马克思主义对消费主义进行生态维度的批判,揭示了消费主义的反生态性,认为异化消费是生态危机的一个重根源。消除异化消费的对策是:实行“期望破灭的辩证法”、实行小规模、分散化的生产、实行“稳态经济”等。这一理论对我们生态理性的觉醒、生态消费观的树立、生态文明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与此同时,由于缺乏批判的深刻性和彻底性而带有明显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罗莹  穆艳杰 《北方论丛》2014,(4):133-136
异化消费是被控制的源于"虚假需要"的消费,异化消费导致人的价值取向错位、资源浪费、环境恶化加剧、引发生态危机。实现生态消费是克服异化消费的有效路径。中国发展生态消费的现实路径是以政府为主导,由政府、生产单位、文化教育单位、消费者等多方共建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0.
在剖析了异化劳动的四种表现形式之后,马克思作出了私有财产是异化劳动的产物、结果和必然后果的论断,但这一论断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劳动产品如何分配这个意义上作出的。如果从生产关系的生产资料归谁所有的意义上并结合马克思、恩格斯其他经典著作的有关论述来考察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的关系,从原生态意义上说,异化劳动不是私有财产的原因,恰恰相反,异化劳动是私有财产的结果。在私有制社会里,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是互为因果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