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伊凡·蒲宁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俄罗斯作家,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乡土作家,以其创作与文本分析为基础,并从自然植物、自然动物、农民和童年等方面入手具体分析其作品中所蕴含的乡土深情。  相似文献   

2.
自1901年以来,诺贝尔文学奖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已走过了百年历程.从民国时期诺贝尔文学奖对中国作家的关注,到改革开放时期的“诺贝尔奖情结”,诺贝尔文学奖对中国文学的发展演变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梳理民国以来诺贝尔文学奖在中国的传播和接受历程,综述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对百年中国文学的影响,力图呈现一个事实:中国作家在不断深化自身对诺贝尔文学奖的认识,而诺贝尔文学奖,也在逐渐理解中国文学.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作家莫言获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中华儿女群情振奋!诺贝尔文学奖与中国作家一直是媒体热衷炒作的话题,"谁谁被某某推荐为候选人了","谁谁有可能今年问鼎了","谁谁早就该获奖了","不要把诺奖当回事","那只是几个不懂中文的瑞典老头子私下攒出来的","诺奖有强烈的政治倾向"等,总是不绝于报端。有许多中国作家不管出于何种心理,骨子里都有一种浓重的诺奖情结。采访中,笔者就一时社会上曾传闻"老舍曾被授予过诺贝尔  相似文献   

4.
诺贝尔文学颁奖标准一直延续着一贯的标准,这就是对文学理想的重视和对人文精神的强调。理想和诗意是诺贝尔文学奖所倡导的主体精神,获奖作家的创作和获奖过程,充分表明了诺贝尔文学奖的理想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5.
中国文坛宿将、著名老作家萧乾在北京寓所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诺贝尔文学奖不是衡量中国作家成就的标志。 85岁的萧乾说:谈到现代文学,有一个问题想说一下,现在有些人把诺贝尔文学奖当作衡量中国文学成就的标志,我以为不能这样看。“五四”以来,中国文学一直是贴近现实生活、为人民而呼吁、呐喊的文学,例如30年代、抗战期间,国难民忧,文学不可能也不应该是生活的摆设。然而,有些诺贝尔文学奖关注的是一些所谓纯文学、为文学而文学  相似文献   

6.
诺贝尔文学奖是颁给“在文学界创造出具有理想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百余年以来 ,该奖项一直对诗歌相当青睐。自法国诗人苏利 -普吕多姆获得第一届诺贝尔文学奖后 ,先后获此殊荣的诗人近 30人。本文试图介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三位法国诗人。  相似文献   

7.
针对当前现状,以1971—2011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四十年来的获奖情况为研究对象,从获奖作家所属的不同的国家分布、作家性别比例及和获奖作品风格与主旨这三个大的方面入手进行分析,探究诺贝尔文学奖的发展态势,概括和反思目前中国文学的发展状况,剖析中国作家莫言的获奖原因,由此提出对于中国作家要在诺贝尔文学奖中占有更多席位需要完善方面的建议和看法。  相似文献   

8.
针对当前现状,以1971—2011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四十年来的获奖情况为研究对象,从获奖作家所属的不同的国家分布、作家性别比例及和获奖作品风格与主旨这三个大的方面入手进行分析,探究诺贝尔文学奖的发展态势,概括和反思目前中国文学的发展状况,剖析中国作家莫言的获奖原因,由此提出对于中国作家要在诺贝尔文学奖中占有更多席位需要完善方面的建议和看法。  相似文献   

9.
蒲宁和纳博科夫都是著名“白俄”作家,在他们各自以白俄流亡者为题材的作品中,显示了两种不同的创作旨趣,即一种是悲剧精神,一种是悲喜剧精神。本文主要从两位作家的年龄、经历、境遇及与时代的关系中,探讨两种精神的成因。其实,无论从世事变迁,人既无奈又随遇而安的常情及二十世纪的普遍精神倾向来看,白俄流亡文学从悲到悲喜都是一种很自然的过渡——但来改变悲剧的本质。  相似文献   

10.
自1901年第一届诺贝尔文学奖颁发以来,这个让全世界瞻仰的奖项已经走过了114年的辉煌历程。每一年这个诺奖揭晓的月份,全世界只要与文学有点关系的人,几乎都会陷于期待、焦躁的气氛中。大家都在猜测:谁能获奖?尤其是以文化大国自尊的中国,更是翘首期盼,希望这个神圣的奖项花落中国。因此而产生了许多有趣的故事。2012年,瑞典学院院士、诺贝尔文学奖五人评选委员会成员谢尔·埃斯普马克说:莫言作为首位中国籍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令人欣喜。但事实上,中国近现代文学的成就早已受到世界关注,中国也一直拥有世界上最好的作家。谢尔·埃斯普马克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奖机制还处于比较不完善的状态,几乎没有亚洲作家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直到1938年,以中文为母语之一写作的美国作家赛珍珠,凭借《大地》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在上世纪三十  相似文献   

11.
中国当前文艺审美理想的迷失从根子上说是有些中国作家背叛社会的结果,从美学上说,不但是席勒当年所批判的恶劣倾向的沉渣泛起,而且消解了人对自己的尊严的捍卫和对自由的追求.中国当代文艺审美理想的重建就是要求中国作家进行精神寻根,按照美的规律创造文艺.  相似文献   

12.
诺贝尔文学奖是国际最高文学奖。百年来 ,中国籍本土作家一直未获此殊荣 ,原因是复杂的。就目前情况而言 ,中国人要荣获该奖并非遥远 ,更非无可能。因为 ,外部环境已给我们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内部环境也比较好。当下 ,语言屏障是横亘在中国作家与诺贝尔文学奖之间的最大障碍  相似文献   

13.
艾农 《中华魂》2014,(17):40-40
据有关报纸2014年5月28日报道:中国作家阎连科获卡夫卡文学奖。于是,赞誉之声鹊起。诸如“这是一个天大的喜讯”呀,“反映了中国作家在世界的崛起”呀,“分明是诺贝尔文学奖的前奏”呀,不一而足。那么,此人及其作品果真是香飘万里的鲜花吗?否。  相似文献   

14.
9月底,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来到中国。9月27日上午,大江与中国作家、学者、评论家座谈。在一阵“大江旋风“之后,他会给中国作家和读者留下什么呢?  相似文献   

15.
类型化倾向,是汉赋的一个重要创作特征。它的形成,源于作家在创作中给对象以双重的理想化,即对象选择的理想化和艺术表现的理想化。前者,是作家用自以为完美的类型来概括他对于客观事物的认识;后者,是作家力图给这个类型赋予尽可能完美的艺术表现形式。汉赋的类型化倾向于创作实践有何影响?它形成的历史原因究竟何在?这在汉文学史上,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介绍俄罗斯作家伊凡*阿列克谢叶维奇*蒲宁的生平及其主要作品,展示作家当时较为复杂的创作思想和作品的独特风格,概括和总结蒲宁小说的艺术特点。,This essay tells us about the Russian aut hor, Ivan. Alexselvich. Bulin, his life and his main works. It also shows the a uthors complicated creative ideas and the special styles of his works. And it summarizes th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Bulin's novels.  相似文献   

17.
纳吉布·马哈福兹是第一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阿拉伯语作家 ,《三部曲》是作者获奖的主要代表作之一。从社会层面和哲学思辨层面探讨处于历史文化转型期下的《三部曲》中的民族主义倾向和人道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8.
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无疑成为文学界的最热话题,对于莫言的获奖各方评价分析不一。但莫言的获奖就真的是中国文学得到世界认同,还是另有原因。本文试从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一事浅谈中国文学及背后的中国文化在当今世界的地位及认同。  相似文献   

19.
陶渊明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个著名的作家,同时在如何评价问题上,又是一个自来争论较多、分歧意见较大的作家。究竟应当怎样评价,仍然是个需要继续研究的问题。《开封师院学报》一九七七年第六期刊载高文、何法周两位同志写的一篇《试论陶渊明的政治倾向》(以下简称《倾向》)对陶渊明的政治倾向作了论述。这里也想谈谈  相似文献   

20.
徐志摩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前期新月派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从艺术到内容都表现出明显的绅士文化特征;伊凡·蒲宁是俄罗斯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罗斯著名小说家、诗人,其创作享誉世界文坛。本文试通过对这两位不同国籍著名诗人诗歌创作的分析,探讨他们诗歌创作中体现出的共同绅士文化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