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7 毫秒
1.
赵玲  赵洪飘 《社科纵横》2012,(10):34-36
本文从需求的角度来研究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问题,采用调查问卷的研究方法,得出的基本结论是农村居民对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需求与城市居民是有差别的;从农村居民的需求来看,他们希望政府能够优先为他们提供较为优质的义务教育条件和较为便捷的资金补贴获得途径以及较为完善的生活、娱乐设施。  相似文献   

2.
论现阶段中国政府公共服务的供给标准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公共服务供给标准建设,用统一标准确定公民有权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务范围,对于加强政府服务能力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满足公众的基本公共服务需求具有重要意义.公共服务供给标准是由经济发展状况、公众需求程度、社会发展水平以及特殊供给需求等多种因素决定的.加强公共服务供给标准建设必须坚持系统原则、法制原则、适应原则和可及原则.  相似文献   

3.
解建立  任广浩 《学术交流》2007,(11):106-109
计划经济时代的政府为全能政府,追求经济效率的政府过度关注的是私人物品,结果造成公共物品短缺,尤其是供给农村公共物品的职能严重缺失。公共服务型政府是有限政府,是改善民生的保证,在公共物品供给领域,必须打破政府单中心垄断性供给的局面,更多地用非政府力量来改进和提高公共物品供给效率。我国现行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主体存在着严重失衡,从根本上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意味着对农村而言,政府要为农民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物品,优先解决广大农民生存、发展面临着的最直接、最现实、最基本的问题。依据农村公共物品的层次和特性,构建一个由政府部门、私营部门、第三部门和公民等参与者组成的多中心的合作网络,营造一种有益于实现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主体多元化的制度环境,以确定各个供给主体的功能边界,实现责任对接。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现实的角度对中国失地农民公共服务供给情况进行分析评价,明确地方服务型政府与失地农民问题的内在的逻辑关系;地方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目标在于满足人民群众的公共服务需求。并指出中国地方政府在失地农民公共服务供给中存在的现实困境,寻找问题出现的根源。对失地农民公共服务供给中地方政府角色进行了重新定位,以提高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来保障失地农民公共服务供给。  相似文献   

5.
按农民需求偏好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进行研究,可以分析出农民对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需求程度.通过统计农民对现有基本公共服务的满意程度,结合合理的农民需求表达机制,最终从农民需求角度设计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中的供给优先序.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国欠发达地区农村的公共服务供给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强调了目前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上政府的主导地位,继而从政府运作的绩效入手,以降低政府的运作成本及社会成本为目标,提出了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创新方案。  相似文献   

7.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构中国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在新时期工作的重点。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明确体系建构的基本思路,即在中国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建构中,确立政府主导的基本原则、明晰基本权利和基本需要的供给尺度、坚持均衡与平等的价值导向、塑造服务优先的体系文化、构建多元谐动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8.
新农村建设中基础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支撑,研究认为目前中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的原因,主要是公共财政对农村投入不足、公共产品供给主体角色不明晰等,总结出有利于农村公共服务实施均等化推进的理念,理顺了政府、企业和农民的角色定位,以实现公共资源配置的合理性、高效性、归责性和完整性。  相似文献   

9.
基本公共服务不仅存在"供给不足"的问题,也存在"享受不均"的问题.本文以浙江省为案例,主要分析了基础教育、医疗卫生以及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现状,指出影响浙江省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的主要因素包括城乡二元体制、地区发展差异、政府间关系不顺以及财权与事权的不对等.我们认为,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从根本上是要从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上着手,进一步加大公共服务的财政投入,合理划分政府间公共服务的责任,建立服务均衡导向的财政投入机制,深化公共服务部门及事业单位改革等.  相似文献   

10.
公共服务"准"市场化合约是西方发达国家公共商品和服务供给的主要方式之一。本文首先阐述了公共服务"准"市场化合约的相关背景知识;其次,阐述了"准"市场化合约运作过程中的核心内容;再次,阐述了"准"市场化合约实施中的失灵问题;最后,阐述了"准"市场化合约成功实施的条件。这种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可对我国缩小政府官僚机构、节省政府财政支出、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1.
《社科纵横》2017,(5):27-31
本文从贫困县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义务教育问题突出、医疗卫生资源严重短缺、低保制度不完善,落实不力、公共文化生活贫乏、新农保在贫困村推广难度大,养老依然是村民的后顾之忧、环境卫生长期得不到改善等方面对甘肃省贫困县农村公共服务供给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研究分析甘肃省贫困县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方面存在的这些问题,可以为制定和实施甘肃省精准扶贫政策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推动下,以英国、新西兰、澳大利亚为代表的一些国家普遍实行了"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这一改革浪潮席卷世界,并逐步发展成为大多数国家转变政府职能的一种主流模式。实践证明,与传统的政府"自给自足"和"垄断供应"模式相比,以市场检验为标志的公共服务改革大大降低了公共服务供给成本,提高了公共服务效率,改善了公共部门运行绩效,并为充分运用市场力量推动政府改革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动力。  相似文献   

13.
《社会工作》2011,(10):2
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路径选择"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改革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引入竞争机制,扩大购买服务。社会工作作为新型公共服务,由于有政府的财政供给,将迎来良性发展机  相似文献   

14.
构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新体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本文认为,要解决农民增收关键是政府要承担起应负的责任,打破城乡分割的挝公共产品供给体制,构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新体制,为农民提供充足的公共产品,从而为农民增收创造有利的条件.本文针对现行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新体制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5.
非政府组织参与农村公共服务的理论分析与政策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政府和村集体提供的公共服务严重不足的情况下,非政府组织在参与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过程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为此,必须创新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扩大非政府组织参与空间,培育新型非政府组织,实现非政府组织均衡发展,建立非政府组织参与农村公共服务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6.
农村公共服务社区化是增加农村公共服务数量,改善结构,弥补政府与市场缺陷的重要模式。A社区与B社区是实行农村公共服务社区化模式的两个典型成功案例。它们的社区化模式各有特色:在路径选择方面,一个走内源式道路,另一个走外源式道路;在社会资本运用方面,一个以传统社会资本为主,另一个以现代社会资本为主;在权威作用发挥方面,一个以自然型权威为主,另一个以法理型权威为主。这两种模式对农村公共服务社区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并可得出几点启示:依托"内源"力量,调整"外源"力量;充分利用传统社会资本,积极培育现代社会资本;发挥自然型权威的作用,促进自然型权威与法理型权威的融合。  相似文献   

17.
由于我国现行的"自上而下"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决策机制没有反映农民的真实需求,导致供给与需求错位.一方面造成不符合农民利益偏好的公共物品供给过剩,公共资源浪费,效率低下;另一方面导致符合农民需求偏好的公共物品供给不足.如何从农民自身的需求状况出发,建立科学的表达农村居民需求偏好的公共物品供给决策机制,成为当前重要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构建农民需求导向型公共物品供给决策机制,应做到:建立反映农村公共物品需求状况的民主表达机制;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立足农民对公共物品需求状况,明确政府在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与决策中的主体地位;建立和完善农民合作组织,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农村公共物品供给  相似文献   

18.
社会发展对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提出了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政府传统的公共服务生产与供给模式已难以覆盖.本文以"宁波市公益服务促进中心"及其运行的"公益项目对接大集市"为研究对象,探讨支持型社会组织的定位与作用;分析宁波公益集市服务链的运行过程与机制;研究支持型社会组织对其他社会组织管理与服务功能的平衡;探索支持型社会组织通过自身能力建设实现其功能的途径.研究发现,以支持型社会组织为平台的"公共服务生产二次分工",将是实现公共服务需求与供给再勾兑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储琰  高广智 《社会工作》2023,(3):49-62+104-106
根据我国国情和群众需求,社会工作服务可划分为面向基本需求的基础性社会工作服务和面向多元需求的拓展性社会工作服务两种类型。经过多年社会建设,基本公共服务已逐步满足群众基础性需求。更加多元、更高质量的非基本公共服务需要政府、社会、市场的综合发力,社会组织成为提供非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载体。提高生存能力、提高服务供给的高质量可持续能力,社会组织需要多方支持,市场是激发活力的重要力量,充分阐明市场对社会组织提供非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和活力的支持作用,聚焦双向互促中的文化和资源的维度,可以为社会组织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理论支撑,按照制度相容原则和标准化清单化供给、定价机制建构、监督和权责划分等推进路径,可以帮助社会组织抓住市场化机遇,激发内生活力,提供更为高质的多元服务,充分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相似文献   

20.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公共需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岩  陈通 《学习与探索》2006,(5):184-186
满足农民公共需求,不仅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表现,而且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现有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现状无法满足农民公共需求问题,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满足农民公共需求的对策是提高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能力,包括推进公共服务观念创新、推进公共服务体制创新、推进公共服务供给方式的创新,尽早建立农民需求偏好表达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