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父权文化传统的反叛者还是继承者?——论笛福的妇女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国小说之父笛福也是主张男女平等的有识之士。但笛福的妇女观究竟在多大程度上继承了父权意识 ,他塑造的妇女形象是否可归属于反传统范畴 ,对此批评家们莫衷一是。本文试图运用女性主义批评和社会历史批评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对笛福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的解读 ,阐明笛福作为英国小说史上第一个赋予女性在作品中中心地位之人 ,真诚地关心妇女、同情妇女。但身为启蒙时期的男性 ,他无法完全摆脱父权社会的传统意识 ,其解放妇女、教育妇女的目的是让她们更称职地服务于男性  相似文献   

2.
解码丹·布朗创作的空前成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美国小说家丹·布朗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即引起了世人的关注,其主要原因是他对传统观念的消解和对经典文化的解构,是他对人们的生存焦虑的关怀和对纠缠于当下人们心中的疑点的诠释,是其雅俗相融的创作手法和雅俗共赏的审美旨归对接受群体的阅读期待的多重满足。  相似文献   

3.
戴维·蒙哥马利是美国新劳工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从工人角度出发,对19世纪后期美国工人在生产领域中的斗争行为作了详细的研究,进而提出"工人控制"理论,为国内外新劳工史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仁(道德)与乐(艺术)在其极致处必然会通为本体的“乐”境,是徐复观对儒学艺术精神的基本体认。而他对儒学艺术精神转化与没落的判断,又表明他在事实层面承认了仁、乐关系的疏离。仁、乐关系在本体层面与经验层面的断裂与冲突,源自儒学理想与历史现实的长期冲突,也源自徐复观艺术诠释体系与其所欲规导的多元现代艺术之间的冲突。儒学艺术精神作为一个开放的、生成的过程,正在此冲突中不断建构。  相似文献   

5.
D·斯卡拉蒂 (DomenicoScarlatti,1685 - 175 7)是十八世纪意大利杰出的羽管键琴演奏家、作曲家。生前他创作的近六百首键盘奏鸣曲 ,在音乐特征、表现手法及演奏风格等方面的成就都远远领先于他所处的时代。这些作品精巧、雅致并带有炫技性 ,即使在现代钢琴上演奏也是很难的 ,它们对钢琴演奏艺术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并在钢琴艺术史上享有十分独特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特点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丁·路德是基督新教的创始人,也是16世纪德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改革家。在宗教改革过程中,他创立了“三唯”理论,把《圣经》的解释权交给了普通群众;他否认教士阶层在人与上帝间的“中介”地位及种种特权,其坚定的立场具有明显的反封建进步性。马丁·路德的改革思想是逐步形成的。经过终生不懈努力,他成了西方宗教界最为高产的作家,是至今被评论最多的历史人物。他的著述给了分裂的德意志以语言上的统一,他的理论具有一定的革命性,他的功绩具有世界性的广泛影响,对他的总体评价应予以肯定。  相似文献   

7.
詹姆斯·瑟伯和他的幽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詹姆斯·瑟伯是美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幽默大师 ,他的作品具有严肃、丰富的社会意义 ,他把文学创作中的幽默风格与深刻的文化内涵及生活哲理有机地结合起来 ,揭示现实生活中那些普遍存在的荒谬可笑的现象 ,以此给予人们某种启示 ,帮助人们认清、洞察事物的本来面目 ,认识时代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学文学院,上海 200444)
 摘要: 本文以晚清民国同光体浙派代表诗人沈曾植为中心,研究其学术、文学、出处与佛教之关系。佛教、儒学与中国古典诗歌一样,都面临着现代化的压力。沈曾植其实有意通过佛教来融合当时东西方文化的冲突,但事实上,他的思想已经落后于时代。在义理方面,他主张儒释合一,并且对佛教内部各宗派平等对待,开日后太虚法师判教之先声。在考据方面,他对于禅宗史的考订,远早于日后的胡适。在文学方面,他在诗歌中大量使用佛典,继承发展了自朱彝尊、钱载以来浙派诗人好用奇字僻典的艺术风格。
关键词:  相似文献   

9.
作为艺术创作的大师,莎士比亚突破了古典悲剧创作的传统规范.他在自己的悲剧中插入喜剧场面,允许喜剧人物及对白的出现,以此烘托气氛,强化主题.本文试从三个方面讨论其著名悲剧<李尔王>中运用的喜剧元素: 1) 情节设置上的幽默 2) 人物塑造中的喜剧元素 3) 戏剧主题中隐藏的喜剧元素.  相似文献   

10.
反法西斯主义是罗斯福的外交思想之一,也是他改革国际社会、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基础。他的不妥协和平理念、无条件投降原则和消除军国主义计划对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大作用。但由于战争的原因,加上他的过早去世,罗斯福的一些反法西斯思想和计划并没有完全得到实施。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文学和西方文学间一向有种不对等的交流,一般中国学者熟知西方文学经典,但西方人并不掩饰他们对中国文学的无知。这种现象发生在今天,个中原因有其值得探讨的复杂性。中国的文学经典《红楼梦》,是曹雪芹写给自己和知友们看的一部感伤忆旧录,他从来没有、也不屑于承认自己是作家,无意将其发表,更不愿意用它牟利或谋生。这与同时期的欧洲作家有着根本的不同,他们都是很自觉、自知的作家,有鲜明的读者意识和市场考量。我们将曹雪芹与他同时代的西方作家进行比较研究,就凸显出曹雪芹在当时世界作家中的独特地位及创作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现实主义作家和浪漫主义作家都有巨大成就,不可扬此抑彼.二者所用的创作方法不同,目的却是一样,殊途同归,异曲同工.不能用现实主义关于典型的标尺作为权衡浪漫主义或其他创作方法创造典型人物的共同尺度.雨果经历复杂,世界观产生了许多前后矛盾的痕迹,但他始终是一个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和小资产阶级人道主义者.雨果也塑造了许多具有理想化特征的不平凡的人物.这些人物与现实主义作家所写的典型人物不同,属于浪漫主义典型人物.马克思恩格斯对浪漫主义作家批评甚多,从政治观点来看,无疑是正确的.诚然这些作家有其弱点,但包括雨果在内的浪漫主义作家在文艺创作中有很多地方值得赞扬,故不应对其大加贬抑.  相似文献   

13.
建国前沈从文的影响史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如何做一个自由的人,从这一点看,沈从文以他的编辑思想、文学主张、文艺创作影响了一大批作家,使他们成为自由主义作家;第二表现为传播了自由主义的文艺思想,以他的自由主义文艺观、文学独立观、以及健康自然的生命观、宇宙观影响和改造社会。  相似文献   

14.
茅盾在长期的编辑生涯中,有着自己独特的思路,发现和培养了许多有成就的作家.茅盾的编辑实践活动,体现了他先进的作者意识.特别是茅盾在改革《小说月报》的过程中,一直贯彻作者编辑化、编辑作者化和读者作者化,这既是他主编期刊的重要举措,也是他主要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5.
作为程门四大弟子之一的游酢,在理学与文学的关系问题上有自己的见解。他推崇素淡之美,要求作者对抒情的尺度有所把握,贯穿于其中的一个根本的主线就是以仁义作为标尺来规范作者的情感及创作,由此体现出宋代理学家特有的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16.
海明威从新闻记者走上文坛.海明威用写小说的手法写新闻,又将报道中的事实引入小说,形成了他的新闻作品和小说的独特风格.海明威新闻作品的特点对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新新闻主义"作家狄第恩和梅勒影响很大.他的"小说回忆录"中后现代主义因素又激励着新一代美国作家,意义非凡.  相似文献   

17.
卡夫卡活着本身就是艺术品,他以他的人格和作品同时影响着中国当代作家,以致于许多作家将他视为知音.他为中国作家打开了另一个世界,更新了一批作家的小说观念和创作意识.卡夫卡的独立特行并没有在中国当代文坛引起轰动效应,但对于少数敢于探索、勇于冒险的作家而言,他的影响却是深刻而又长久的.  相似文献   

18.
冯梦龙是苏州派剧作家的同乡前辈,曾为李玉、毕魏改订传奇,并对两位青年才俊不吝奖掖与提携,还和张大复讨论曲谱与剧作。冯梦龙的文学创作与戏曲主张对苏州派剧作家产生了明显影响。苏州派剧作家受冯梦龙的启发,用苏州的历史、传说和时事编剧,直接从冯氏的"三言"中取材。冯梦龙严守曲律的戏曲创作主张和文学教化观也为苏州派剧作家普遍接受。可以说,冯梦龙是苏州派剧作家的戏曲导师,苏州派产生和形成的重要推手。  相似文献   

19.
左翼青年作家周文小说对边地、城市、战争等的观照与叙述都给人一种深刻的绝地感受.边荒无情,弃绝希望;战火无义,戕害人性、摧残文明;都市一片黄霉天,令人彷徨挣扎于无地.行走于他的绝地世界的又是一群弱者,内在的弱强化着其生命世界的绝望姿态."绝地+弱者"书写背后是对世界的"非优美"式观照的生命理念.这,使周文小说构成了对左翼阵营创作的某种偏离,昭示着30年代文学的另一种"真".  相似文献   

20.
文艺心理学认为艺术是艺术家个体生命体验的转换状态。主张"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的郁达夫,其小说中表现出来的孤独、自卑、漂泊之感并非无病呻吟,而是通过"自叙传"方式将个人对于生活的深刻体验重现于其小说世界中。拟以郁达夫小说创作的生涯为时间轴,分三个阶段来分析其小说创作中体现出来的孤独、自卑、漂泊等人生体验,以此揭示郁达夫小说与人生体验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