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高阳县作为“大保定”辖区内的县级中心地,在雄安新区设立与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会赢得较多的机遇.优越的区位条件和较好的区际联系为高阳县城镇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但由于历史原因,高阳县行政区域的南部和北部城镇化水平差距较大,并且中心地吸纳能力弱,这些都是高阳县城镇化的瓶颈.高阳县需要向西、向北、向东发展城镇链,分别形成“高阳县—保定市”城镇链、“高阳县—安新县”城镇链、“高阳县—任丘市”城镇链,以便能够较好地与保定市主城区、雄安新区、任丘市等建立联系,与此同时要在行政区域南部构建以西演镇为“子核心”的城镇团.在腹地内还需要构建“高阳镇—龙化乡—出岸镇”三角形,并形成“高阳镇—出岸镇—西演镇”三角形,在全域内出现“C+O+3l”城镇发展格局,与周边行政区域整合为“柳叶”形城镇体系,高阳城镇化水平的速度就能够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2.
针对当前城镇建设中较为活跃的居住区建设在规划、设计、施工中较重视硬质景观,而真正对居住环境起着改善作用的绿化,因其受建成速度的限制而得不到重视的问题,提出了居住环境应以绿化为主,应服从生态原则,从设计思想等各个环节予以保证实施的理念.  相似文献   

3.
本文试从城镇城镇化概念以及它与农村城镇化的异同,剖析我国城市发展和城镇化发展战略,以及为实现这一伟大战略而必须实施的从“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一体化”、从“城市化”向“城镇化”,以及从“城市发展方针”向“城镇化发展战略”的三个重要转变。  相似文献   

4.
旅游导向型城镇化已成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中十分重要的类型。在一些风景名胜区尤其是城郊型风景名胜区内部也已逐渐形成一些具有鲜明职能特色的旅游城镇,其旅游导向型城镇化发展具有独特规律和特征。从“人·业·空间”一体化视角,提出风景名胜区旅游导向型城镇化发展的 RIS 模式,即“R(Resi-dent,人)、I(Industry,产业)、S(Space,空间)”三要素一体化驱动下的旅游导向型城镇化发展。这一模式在雁楠国家风景名胜区中得到了操作性应用,并取得较好效果,为风景名胜区城镇化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与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5.
居住区景观空间营造中的水景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景是居住区景观设计中一个重要的设计元素,它可以成为居住区景观空间营造的一个重要载体.水体自身的一些性质和特征可以在组织空间序列、限定空间布局以及联系空间层次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在这些空间处理中,水景可以和其他造景要素相结合来共同创造理想中的景观.  相似文献   

6.
以“文创兴镇”的新方式对由历史文化资源、传统民俗节庆等主导形成的非遗小镇进行改造,在小镇内居民与外部社会力量相互合作下,将文化创意、现代设计与前沿科技融入非遗小镇创新发展之中.立足于特色小镇的“产、城、人、文”功能融合,“文创兴镇”推动非遗小镇发展的系统路径主要包括:促进文化遗产的创新发展和创造转化,加快高端要素的开放整合与高效利用,推动产业发展的特色主导和融合集聚,促进城镇空间的景观优化和文创营造等,以此实现非遗小镇在内容、要素、产业、空间等层面的文创化.  相似文献   

7.
在阐述产业发展与城镇化发展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内外以“产城融合”推动城镇化发展的经验与教训,主要经验有注重培育主导产业体系、制定科学的城镇发展规划、制定健全的公共政策等;主要教训包括产业调整缓慢、产业结构单一、综合发展成本过高导致的“产城融合”发展的不协调等。并借此提出了基于“产城融合”视角的皖北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一是加快培育各个城镇的主导产业,使各个城镇在发展过程中都有相应的产业作为支撑;健全支撑产业发展的人才与科研保障体系,为皖北地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与技术支持;实施城乡统筹发展的战略,实现城市与乡村之间的融合发展,为产业升级、经济结构调整提供物质基础与人力支撑。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新时代新型城镇化在促进生产力空间布局调整、推进国家重大区域战略实施、推动中华民族经济复兴、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等方面的功能定位,深入阐释了新时代中国新型城镇化的规律性认识:城镇化是一个自然发展、循序渐进的长期过程,要防止“过度城镇化”“弱质城镇化”问题,尊重国情谋划城镇空间体系布局,处理好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注重突出城镇文化和地域特色。在政策路径上,要坚持以人为本、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等四大基本原则,结合城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持续推进以人民为中心的高质量城镇化。习近平关于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论述内涵丰富、自成体系,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探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城镇化道路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深远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9.
居住区架空层景观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设计过于简单化,细部做法欠推敲;二是没有因地制宜地把握架空层这个特殊空间的场所特性;三是有些细节设计没有注重人性化。因此,居住区架空层景观的细节设计应考虑架空层的规划结构和细节之间的关系、要处理好形式与功能的关系以及关注使用者的生活细节等,特别关注居住区架空层的地面、墙面、顶面、小品设施以及植物等要素的细部设计。  相似文献   

10.
城市景观艺术设计是以艺术设计的新视角对城市景观环境进行设计的一种创造性活动。作为一个年轻的应用型专业方向 ,城市景观艺术设计教学体系亟待建立。文章以“谋”、“道”与“法”为载体 ,分析当今城市建设的背景以及城市景观艺术设计和教学现状 ,着重讨论城市景观艺术设计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的方法 ,试图建构一个具有时代特色的城市景观艺术设计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1.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指明了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新方向。闽南侨乡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新型城镇化建设对打造海峡西岸城市群有着决定性作用。大学生村官在闽南侨乡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以邓小平“人才论”为基点,进一步引导大学生树立服务闽南侨乡的长期意识,提高综合素质,完善技能,辅之以各种保障制度,有利于发挥大学生村官在闽南侨乡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基础在于“产城融合”。城镇化建设并非只有“放弃农业,发展制造业”唯一出路可供选择,依托农业产业链构建,发展精品农业和生态农业,以涉农制造业与涉农生产性服务业为“增长极”形成区域内产业优化、环境保护与新型城镇发展协同演进,将成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新方向。基于3个具有典型性城镇化演进案例的比较研究,证实以农业全产业链发展为主旨,以“产业引导”与“生态友好”为发展导向来驱动新型城镇发展,有可能成为传统农业地区新型城镇化的可行途径。同时,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城镇化良性发展依靠市场选择和产业定位,政府不应该成为城镇化的主导者和决策者。  相似文献   

13.
从法国园林水景的特点、类型与应用出发,对安徽省合肥市绿城·玉兰公寓进行调查研究,从理论和实证方面分析了法式居住区水景的空间布局形式,着重研究了法式居住区水景的设计特色和应用形式.在法式居住区景观设计中,主要利用建筑来控制轴线,景观轴线来统领水景的空间布局.水景设计以形成镜面似的效果为主,除了喷泉和水渠外,动态水景观较少,法式园林中主要展示静态水景,以辽阔、平静和深远的气势取胜,水体外形通常规整和严谨,水面辽阔开朗,总体布局对称.所以在中国法式居住区中进行水景设计时,建议将水景的点线面布局形式与景观轴线结合,沿主要景观轴线设计水景,组织水景的空间序列.水景设计时以形成静态水景为主,同时结合地形的变化,设计跌水景观,形成动静有致的水景.利用水体景观元素如雕塑、植物、置石等来划分景观空间,打造适合中国地方特色法式居住区水景.  相似文献   

14.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为推进南疆四地州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了新的机遇。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一次全面深刻的社会变革。南疆四地州的城镇化建设有其自身的规律,因此紧紧抓住国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机遇,充分认识"一带一路"建设中南疆四地州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联通东西链接的城镇发展空间,疏通农牧民进入城镇的路径,打通制约城镇化发展的瓶颈,畅通城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对于推进南疆四地州新型城镇化建设,强化四地州基础设施建设,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凸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地位,增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区域的互联互通,维护边疆长久稳定与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城乡分治的管理体制,是导致我国"半城镇化"的最根本因素。土地城镇化先行,许多失地农民被迫上楼、进城务工,但是政府关于农民进城后生活的各种配套政策却并不完善。农民进城后不能完全融入城市,无论是农民自己还是城镇市民,都把进城农民当作了"过客",而非城镇的"主人"。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要加强农民的技术培训以提高其进城后的生存能力,并且要发展以农民为本、促进城乡文化一体化的农村文化,使农民进城后在生活上、心理上更易融入城镇生活,更重要的是改革城乡分治体制,实现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  相似文献   

16.
城镇化和城市群发展模式的历史经验表明,“以城市群为依托”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为高质量城镇化提出新的要求。从“人的城镇化”出发,迈向建设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必须把握城市群空间结构的发展规律及阶段性要求,以新发展理念科学地建设城市规模体系并改善人口空间分布,构建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动态地破除现阶段城镇化过程中粗放城市蔓延、规模体系失调、劣质空间形态、激进土地出让等问题,在协调发展过程中优化空间布局,在规模增长过程中优化资源配置,在城乡融合过程中实现共同富裕。深入推进中国式新型城镇发展模式,改善城市群结构,稳步提升城镇化质量,可以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实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17.
农民消费空间转向及其对“人的城镇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改革后,农业劳动力外流和农村空间结构调整使农民消费空间出现“内萎缩”、“外转移”特点,尤其是,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发展极大地冲击了乡村消费空间,农民物质消费空间、文化消费空间、服务消费空间纷纷向城镇转移并使多数农民拥有城乡双重消费空间。农民消费空间城镇化与“人的城镇化”具有耦合关系,它是人的城镇化先决条件和实现手段。如此,改善农村道路交通条件差,增加城市低端消费空间,开放城镇服务空间,不仅能推动农民消费空间城镇化发展,而且可以以此为引擎和纽带,促进城乡空间对接和居民互动,进而促进人的城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对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是对中原崛起战略认识的升华,是通过城镇化打开“三化”协调的结,破除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空间约束。新型城镇化要求在保证农民原有权益不受侵害的前提下,加快解决农民“进得去”城市和“出得来”农村两大难题。根据空间和功能结构特征,中原经济区应划分为五大城市板块,各个板块之间以及各板块内部应该充分考虑城市建设的空间、规模、功能、交通等城市形态的实现问题。  相似文献   

19.
绿道规划和建设在我国已经起步。结合国内绿道规划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的一些模糊认识,探讨了绿道功能复杂性、绿道规划的性质与目标、绿道空间尺度与规划层次、绿道规划技术指标等绿道规划中涉及的四个基本问题,期望有助于我国绿道规划理论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20.
概述了新型城镇化的本质:新型城镇化是科学的城镇化,与传统的城镇化在发展理念、形态、动力、质量、机制上都有着显著区别.在简述了芜湖市城镇化概况的基础上,论述了芜湖市在推进新型城镇化方面的发展机遇:正处在城镇化“增速提质”的发展机遇期,具备较好的经济基础以及良好的政策优势.分析了芜湖市推进新型城镇化存在的困难和制约因素:较大的县城经济差异,就业安置面临巨大挑战,资金压力制约城镇化进程,土地约束与环境压力加大.基于此,提出了芜湖市新型城镇化的路径选择:更新理念,提升决策“智慧”;科学布局,完善城镇体系;要三化并进,强化产业支撑;加强城市的功能建设,提升城市承载力;改善管理,创新体制机制,从而体现以人为本的城镇化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