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5 毫秒
1.
角厮罗(一作嘉勒斯赉,藏语称SKy(?) Sr(?)s)生于公元九九六年,卒于一○六五年,原名欺南陵温篯逋(即赞普,吐蕃语讹为篯逋。)生于高昌磨榆国。角厮罗系出赞普之后。当他十二岁的时候,被河州羌何郎业贤,从高昌携归,取名角厮罗(意为佛的儿子)。  相似文献   

2.
拉卜楞地区(今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及邻近州县),公元二世纪时为西羌之地,七世纪被吐蕃占领。吐蕃王朝崩溃后,赞普后裔在这里建立以藏族为主体的(口角)厮囉地方政权。十二世纪,(口角)厮囉政权灭亡,其辖地区为宋、西夏所占有。 元时,拉卜楞地区归西夏中兴河州等处军民总管府管辖。明朝在此置河州卫,清初裁卫  相似文献   

3.
古代高昌,即今新疆东部的吐鲁番盆地,因汉武帝时于此设“高昌垒”(又名“高昌壁”),故名。公元327年,前凉张骏于此始设“高昌郡”,其后前秦、后凉、西凉、北凉继之,高昌之名遂显。公元460年,柔然人侵入此地,立汉人阚伯周为“高昌王”,高昌遂由地名、郡名而为王国之名。640年(贞观十四年),唐灭麴氏高昌王国,以此地为西州,故该地  相似文献   

4.
高昌,在今新疆吐鲁番一带;高昌城即吐鲁番地区高昌故城,曾是高昌王国(公元四六○——公元六四○年)时期的都城,是高昌王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关于高昌城,由于记载较少,后世只能通过史籍窥其大概,对于它的规制及中原文化对它的影响等问题,一向所知甚少。本文仅根据吐鲁番出土的两件文书,对高昌城诸门名称及命名的依据稍事探讨,以求教于专门从事这方面研究的同志。  相似文献   

5.
提起甘肃、宁夏、青海三省的回族军阀,一般人皆称之为西北“五马”,或曰“马家军”;又有人因为他们同是甘肃省河州西乡人(河州今为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都为回族,所以认为他们是一个家族中的父兄子侄关系。实际上他们分属于在祖源上互不相关的三大家族。正因为存在前面所说的种种误解,就很有必要将西北“三马”军阀的关系搞清楚。一、马占鳌家族——西北回族军阀的祖 马占鳌(1830车—1886):字魁峰,又字鼎臣,经名阿卜杜力阿基兹。祖籍陕西省大荔县王阁庄人。清代初年,其先人马希超者经商于河州,后辈即入籍河州,世居于漠尼沟何家庄(今属临夏县)。至他祖父辈时,才开始以传教为业。本人家境贫寒,自幼入寺  相似文献   

6.
高昌位于今新疆吐鲁番县东南高昌故址。高昌发现古代文书始于20世纪初。但早期出土文书大部分被外国人盗走。所谓“斯坦因文书”、“橘瑞文书”、“大谷文书”等其中不少即出自高昌。新中国成立后,从1959年至1975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在高昌遗址附近的阿斯塔那和哈拉和卓村一带又发掘了晋至唐时期墓葬40多座,获得了大批引人瞩目的珍贵文书。出土文书约2,700多件,其中不少为契券。这就为研究高昌时期的债权债务关系提供了丰富翔实的宝贵资料。高昌出土契券约250多件(内有少数草稿和习书),其种类有买卖、借贷、租赁、雇佣等。内容涉及田地、舍地、葡萄园、果树、牛马、驼、锦、练、粮食、钱财、奴婢等。这些契券大多为二次利用,且由于年代久远,绝大多数遭到不同程度的毁损,有的仅残存几个字,当然也有少数保存比较完整。本文试对高昌契券作一简介,希冀对高昌法制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在隋唐时期,高昌首领麴伯雅的"变夷从夏"思想、麴文泰的"各得其所"主张、普通民众对高昌与唐朝关系以及高昌最后结局的预测,基本反映了高昌民族关系思想的大致情况。麴伯雅的"变夷从夏"思想,既与高昌与中原地区十分密切的渊源关系有关,也是高昌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冲突的产物,还与麴伯雅娶华容公主为妻以及在中原地区的生活经历有关。麴文泰之所以胆敢按照"各得其所"的思路向唐太宗的权威地位进行挑战,主要因为他做出了三种错误的判断:第一,与西突厥签订了"共为表里"的盟约,误以为得到了西突厥的支持;第二,误以为唐朝没有出兵高昌的实力;第三,误以为高昌距唐朝遥远,唐朝无法到达;即使到达也不堪一击。高昌很快被唐所灭,在很大程度上与麴文泰的错误判断和决策有关。从唐玄宗开元七年(719年)至天宝元年(742年),康国、安国、俱密国、吐火罗、石国、西曹国及箇失蜜等列于《新唐书.西域传》的七国国王纷纷上表,或向唐"乞兵救援",或请求内属,或希望得到唐朝的册封。他们的上表虽然比较简单,但都突出反映了他们以"赤心奉国"为核心的民族关系思想。西域诸国对民族关系的反思和认识,是隋唐时期民族关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笔者旧考王灼生于北宋徽宗崇宁四年(1105),卒年在宋孝宗淳熙二年(1175)以后。今综合考察王灼诗文和相关史料,对生于崇宁四年说进行了若干补证,新考证王灼卒年在淳熙八年(1181)秋以后。  相似文献   

9.
本世纪初期,西北军政界出现了一位影响西北大局的地方实力人物——马麒。 马麒,字阁臣,1869年生于甘肃河州西乡。自幼习武,熟谙骑射,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起投身军伍,任哨官,旋袭父  相似文献   

10.
1898年 3月5日(农历二月十三日),生于淮安府山阴县(今江苏省淮安市)。祖籍绍兴府会稽县(今浙江省绍兴市)。 1910年 春,到辽宁铁岭,入银岗书院读书。秋,到奉天(今沈阳),入第六两等小学堂(后改名东关模范学校)学习。 1913年 春,到天津。8月,考入南开学校。 1917年 9月,赴日本留学。在日期间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 1920年 11月,赴法勤工俭学。 1924年 7月回国。11月任  相似文献   

11.
高昌国郡县城镇的建置及其地望考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昌原是车师王国前部的疆域,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府之后不久,初元元年(公元前48年)又在车师王国前部的高昌壁设立戊己校尉,驻兵屯田,与西域都护府互为犄角。咸和二年(公元327年),晋朝在高昌建郡,下设田地县,这是西域实行郡县制的开始。张轨、吕光、沮渠蒙逊前后割据河西时,都向高昌郡派置太守。北凉为北魏所灭,高昌太守阚爽自立为城主。不久,北凉残众在沮渠无讳的率领下,西进鄯善,北袭高昌,阚爽逃奔柔然汗国,沮渠无讳在高昌重建北凉政权。无讳死,其弟安周立。北魏大明四年(公元460年)柔然袭破高昌,杀死沮渠安周,北凉灭亡。柔然另立阚伯周为王,这是高昌王国之始。太和十五年  相似文献   

12.
提起古代的关口,人们大都知道:山海关、嘉峪关、平型关、剑门关……;说起长城,人们也不陌生:“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戒狄,收河南,筑长城,用险制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然而又有谁知道,在甘肃南部的崇山峻岭之中,还散落着明代的“二十四关”和部分“边墙”? 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御史大夫邓愈统率诸将,攻克洮州、岷州和河州。之后出于政治和军事上的需要,在当时河州(今临夏市)卫的边境,沿白石山——太子山——小积  相似文献   

13.
董仲舒生于汉文帝元年(公元前一七九年),卒于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一○四年),广川(今河北景县广川镇)人。他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后,在西汉被誉为“群儒之首”。他的唯心主义哲学和经济上“更化”改良相结合的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本文拟就他的经济思想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4.
“吐蕃”一名,见诸中国史籍最早者,为成书于北魏时期的《十六国春秋》。该书卷五十六载:东晋安帝五年(公元401年),后秦皇帝姚兴派兵打败后凉主吕隆,“先是,吐蕃秀发傉檀据西平(郡治在今青海西宁市)……与隆相持”。 为了说明这则史料,先简述一下秃发鲜卑族建立南凉的梗概: “秃发”即“拓拔”的同音异译。汉、魏之际,拓技鲜卑的一支,由部族酋长秃发正孤统率,由塞北大漠西迁甘肃河西走廊,被称为河西鲜卑或秃发鲜卑。它的牧地,“东至麦田(今甘肃靖远县东北)、牵屯(今宁夏固原县西),西至湿罗(地望未详),南至浇河(今青海贵德  相似文献   

15.
傅山(1607—1684年)生于山西阳曲县西村(今太原市),字青竹,后改青主,号朱衣道人等。他是清初思想家、医学家、天学家和书画家,  相似文献   

16.
人格风范:羽仪朝行三十年 权德舆,字载之,天水略阳(今甘肃秦安东北)人,生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1],卒于唐宪宗元和十三年(818),享年60岁.  相似文献   

17.
北宋时期丝绸东路的贸易网点口角家位任树民“口角家位”,是指北宋王朝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至宋英宗治平二年(公元1015年—1065年)的半个世纪中,在陕西缘边的秦凤路、泾源路、环庆路和鹿阝延路所属州县,专为接待河湟吐蕃口角厮口罗地方政权朝贡使和商客而设置...  相似文献   

18.
李渔年表     
明万历三十九年辛亥(公元1611),一岁(虚龄)。注:李渔生年,据自述年纪推算。兰溪敦睦堂《龙门李氏宗谱》(下简称《宗谱》)云生于万历三十八年庚戍。八月初七日生。注:月、日均用农历,下同。李渔生地,《宗谱》云“生斯长斯”,即浙江省兰溪县夏李村伊山头(今孟湖公社夏李大队)。李渔自称“虽浙籍,生于雉皋(今江苏如皋)”。李家祖先,唐时由福建长汀徙至浙江寿  相似文献   

19.
苏舜钦生卒、籍贯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苏舜钦字子美,北宋诗文革新的健将之一,有《苏学士文集》16卷传世。晚岁谪居苏州,曾置园为沧浪亭,故其集又以《沧浪》为名。关于他的生卒及籍贯,解放前后出版的各种年里总表、文学史著作和苏舜钦年谱,并作“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人,生于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卒于仁宗庆历八年(1048)”。其实苏舜钦乃开封人,先世尝居绵州盐泉县(今四川绵阳),亦非梓州铜山人;生于大中祥符元年云云,亦系大中祥符二年(1009)之误,兹考辨如下。先说生卒年。欧阳修《湖州长史苏君墓  相似文献   

20.
麴氏高昌王国,是我国历史上建立在今新疆吐鲁番地区,以汉族为主体组成的封建割据政权。这个王国自北魏太和二十三年(499)至唐贞观十四年(640),历时一百四十一年。在这近一个半世纪期间,麴朝是否也和中原地区一样施行了均田制度呢?史学界目前仍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说纷纭。唐长孺先生曾对吐鲁番出土的《贞观十四年手实》中所记载的授田、和中男年限规定作了探讨研究,“发现很难按照唐令解释,却与魏、齐、周、隋四朝规定相符或基本相符。”因此推断是麴氏高昌时期曾经在某种程度上推行均田制的一个明显迹象。马雍同志也曾就《麴斌造寺碑》等史料和有关吐鲁番土文书,证明麴朝确实推行了均田制度。而卢开万同志在《麴氏高昌未推行均田制度论》一文中,根据高昌时期的土地买卖、赋役制度和《麴斌造寺碑》等史料所反映的种种现象,认为麴氏高昌统治的一个半世纪里,在这个地区始终从未实施过均田制度”。麴氏高昌王国的土地制度,是研究这个王国历史的一项重要内容。笔者在诸先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试述浅见,言之是否得当,敬请教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