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12年来,以增强企业活力特别是增强大中型企业活力为中心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国营大中型企业在国家放权让利等改革政策的感召下,内部的经营机制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促进了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地向前发展。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由于我国经济生活中多年积累的结构失调、效益低下、体制不顺、市场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正继续深入进行经济体制的改革,改革的中心,是要搞活大中型企业,而搞活大中型企业的根本途径,是对大中型企业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经济学家末涛同志应邀为我校经济管理学院教师和研究生作了题为《经营承包制是增强大中型企业活力的根本途径》的学术报告,从理论上论述了增强大中型企业活力的重要性,对企业实行承包制的必要性,企业实行承包制的责任,企业的“权”和“利”,以及企业内部实行承包制等。  相似文献   

3.
近一年多来,我国围绕着搞活大中型企业问题,在理论上和实践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改革,使城市经济初步恢复了生机和活力。但是,国营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的活力仍然不足,追根寻源,问题还在于国家与企业的关系没有处理好,还没有找到一种能够正确处理好两者关系的适当形式。我认为,将现在的大中型企业的国家所有制改造成为股份制是正确处理国家与企业的关系,增强大中型企业活力的有效途径。一、改革所有制形式,建立适合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新的公有制形式——社会主义股  相似文献   

4.
加速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增强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的活力,是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提高经济效益,理顺经济关系的关键,是深化企业内部改革的重心。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明确指出:深化企业改革“要以转换企业经营机构为重点,搞好企业自身改革,在经营决策、机构设置、内部分配、劳动用工等方面进一步落实企业自主权……。”江总书记的讲话为我们指明了深化企业改革所必须解决的内部深层次的问题。从当前情况看,这些深层次的问题集中表现为企业尤其是大中型企业缺乏自主经  相似文献   

5.
<正> (一) 企业是社会最基本的经济细胞。企业的状况如何,决定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和整个社会的兴衰。增强企业活力,一直是我国和其它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课题。 怎样才能达到增强企业活力的目的?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见仁见智,发表了许多颇具建设性的意见。综合起来,基本上是两种观点:一种观点主张把重点放在企业内部的改革上,如扩大企业自主权,实现企业责权利统一;改革企业人事管理制度和劳动用工制度;实  相似文献   

6.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是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原则,建立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型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围绕这个目标,增强企业活力,特别是增强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的活力。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几年来,由于坚持和发展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路线,推行全面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方针,冲破了僵化的经济体制,为增强企业活力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7.
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企业特别是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的活力,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和基本要求,也是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经营机制的理论基础和前提条件。当前改革的关键是根据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原则,实行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完善大中型企业经营机制。实践证明,企业实行承包经营,是增强企业活力的有效途径,并能为其他方面的改革创造有利条件。我们要根据配套、完善、深化、发展的方针,把以承包经营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企业经营机制改革不断推向前进,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逐步走上自我积累、自我约束、自我改造、自我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六届人大第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指出,“七五”期间要进一步简政放权,继续从外部和内部两方面采取措施,增强企业特别是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的活力。增强企业活力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我国经济振兴的希望所在.本文就企业活力的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问题,谈一点浅见。  相似文献   

9.
一、确立企业的法人地位增强企业活力,特别是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的活力,是以城市为重点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也是稳定经济大局,实现治理整顿目标的基本条件.本文拟从改革收益制度出发,探索搞活国营企业经济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正> 搞活大中型企业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我们围绕搞活大中型企业出台了很多改革措施,但始终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根本原因是没能解决好大中型企业的机制转换和生存环境问题。时至今日,大中型企业活力不足、效益滑坡、亏损面广仍是阻碍我国经济顺利发展的顽症。党的十四大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英明决策,这为根本转变大中型企业的经营机制刨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可以相信,我国大中型企业全面更新、蓬勃发展的时代就要来临了。为什么只有实行市场经济才能达到搞活大中型企业的目的呢?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分析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经济学家袁恩桢日前同记者谈及解放国有企业面临困境时指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关系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成败,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今天国有企业面临的困境,不是偶然的 袁恩桢认为,改革前,国家对国有大中型企业是采取扩散型外延扩大再生产的路子,不断发展新企业,很少给予老企业注入新的活力,最终把老企业放在一个“竭泽而渔”的地位。改革后,在80年代,确立了以市场经济为导向,是渐进式的改革思路,我国的经济改革是沿着一条:“先农村、后城  相似文献   

12.
一、企业活力在新的经济形势下经受考验增强企业活力被誉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当前,企业,尤其是国营大中型企业的活力问题受到全国上下的特别关注,这并不是说改革以后我国企业的活力没有增强,而是说企业的活力在新的形势下受到严峻的考验。当前相当大一部企业处境十分艰难,仅仅  相似文献   

13.
为了塑造能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微观基础,“八五”期间乃至今后十年仍然要把企业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集中力量增强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活力,而企业改革的关键是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我认为:企业改革的成功有赖于理顺国家与企业之间的分配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的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增强企业活力,特别是增强全民所有制的大中型企业的活力,是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围绕这个中心环节,主要应该解决好两个方面的关系问题,即确立国家和全民所有制企业之间的正确关系,扩大企业自主权;确立职工和企业之间的正确关系,保证劳动者在企业中的主人翁地位。”我认为,在这两个关系中,解决好国家和企  相似文献   

15.
试论国有企业改革中的利益、权利和约束张志明,何永贵企业改革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也是深化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从我国企业改革的实践来看,经过扩权让利到承包经营,再到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主要是围绕增强企业活力,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活力...  相似文献   

16.
由复旦大学经济系、企业研究所和上海经济学会共同发起主办的“九十年代企业改革与发展”研讨会,五月二十九日、三十日在复旦大学举行。来自上海及江苏、山东、安徽、河北、广西等地的企业厂长经理、政府部门、理论界、新闻界的一百二十多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围绕企业活力现状分析,总结了企业改革的经验教训;对目前企业发展面临的矛盾进行了解剖;对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增强国营大中型企业活力提出了一些思路和建议。一、通过对企业活力现状的分析,总结企业改革成功经验搞活企业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政治问题,关系到本世纪最后十年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第二个战略目标能否实现,乃至二十一世纪我国经济的发展态势。会议对此有一致的看法。会议提出,必须对企业现状加以分类,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尤其要看到在同行业内部不同企业之间存在着强烈的反差。通过对比,可以看到在体制、政策、企  相似文献   

17.
增强国有企业活力,特别是增强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活力,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然而,自提出这个问题并着手城市企业的体制改革以来,近十年了,国有企业的活力并没有得到普遍的和有效的增强。特别是许多国有大中型企业活力不足,有活力的企业全国平均约占20%,半活半不活的占50%,不活的企业占3%。如果从盈亏情况看,明亏企业占1/3,暗亏的占1/3。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低,后劲乏力,适应市场经济和国家宏观调控的能力弱,存在种种困  相似文献   

18.
增强企业活力,特别是增强国营大中型企业的活力,不仅需要企业内部自身的努力,而且还要有外部条件的改善和配套。然而,在企业内外都如此众多的改革项目中,究竟什么是搞活大中型企业的关键呢?有的认为,企业自身是关键、有的认为外部条件是关键,有的则认为企业自身和外部条件都同等重要。笔者认为事物发展的内外动因往往并不是平分秋色的,在一定时期,矛盾的主要作用点会有不同。从搞活大中型企业的内外因条件来说,企业内部素质的提高不论何时都是处于首位的,但当前搞活企业的矛盾主要方面应该是外部条件的改善。而且在外部条件中,又有主次之分,现在人们把眼光较多地集中在提高企业留利水平,诸如减免  相似文献   

19.
一、增强企业活力的内部和外部条件我国实行社会主义的有计划商品经济,当前,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正在形成一整套把计划和市场、微观搞活和宏观控制有机地结合起来的机制。市场体系逐步完善起来,企业转轨变型,也在逐步增加活力。六届人大第四次会议就“七五”期间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提出;“进一步增加企业特别是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的活动,使之真正成为自主经营、  相似文献   

20.
增强企业、尤其是大中型国营企业的活力,这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由此必须正确处理国家与国营企业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的法律体现,是依法确认和保护国家与国营企业之间正确关系的核心问题。一国家与国营企业之间的关系的法律体现,可以概括为国家所有权与国营企业经营权和自主权之间的“三权”关系。经济论著中,人们已经从社会分工、联合劳动和物质利益等方面,充分论证了要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