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用失误与外语教学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语用失误系语言运用中使交际行为中断或失败的错误。作为语用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它对于我国外语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语用失误可分为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语用失误的频频发生与语言能力中心论在我国外语教学中的长期的主导地位密不可分。在外语教学中 ,引入语用学理论 ,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 ,对提高外语学习者的交际能力是重要的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问题是跨文化语用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语用失误包括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两种类型.导致语用失误的原因既有语用迁移方面的因素,也有认知方面的因素,但在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产生的原因更多的归咎于文化差异.因此,要避免语用失误,在外语教学中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Intercultural Awareness)和跨文化交际能力(Intercultural Corranunicative Ability).  相似文献   

3.
英汉文化中的语用差异是跨文化语用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它对我们的英语教学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本文浅析了英汉文化的主要语用差异和由此导致的语用失误,指出在英语教学中,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有效提高要注重跨文化意识和语用能力的培养,努力避免语用失误。  相似文献   

4.
本文着重探讨了语用学理论及语用原则在教学中的运用 ,指出并分析了日常语用失误的成因 ,并就如何克服及如何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提出了自己的浅见 ,以期减少或防范跨文化交际中及外语教学中的语用失误  相似文献   

5.
语用能力是随着语用学研究的兴起与发展而产生的一个概念,与语用学研究的范围———指示,话语含义、前提、言语行为和话语结构相关。在言语交际中,语用能力是决定交际成功与否的关键。为此,应在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词语内涵丰富,翻译时极大地考验着译者的语境认知能力。语用学主要研究语境中的意义,而语境是翻译中理解和表达的基础,因而语用与翻译的联姻可以使翻译研究获得启示与解释力。从这个意义上说,Verschueren的语用顺应论为其翻译活动提供了一个极其有益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随着语用学学科的孕育、兴起、确立与发展,培养和提高我国外语学习者运用外语进行实际交际能力逐渐成为教学理念。交际能力包括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在英语学习的初级阶段,语言能力的培养是首要的,但到了已经具备相当的语言能力的大学英语阶段,应该重视语用能力的培养。语用能力包括语用行事能力、语用推理能力、语用心理能力、语用文化能力、语用语境能力和语用效能能力等,从语用学、跨文化交际学和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角度提出了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语用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二语习得中的语用问题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产生了二语习得研究中的一个新分支——语际语用学,这一新领域的理论研究借用了跨文化语用学、社会语言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二语学习者的语用现象进行分析和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者渐渐将研究方向转向了二语语用能力培养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从认知角度讲,语言是认知过程的产物和结果,善意谎言也不例外。同时,语用对于善意谎言亦有很好的解释力,是对认知的补充。本文从认知语用学视角,以莱可夫的理想认知模型(1987)为理论基础,结合语用学中的重要理论——Grice的会话合作原则、Leech等语言学家的礼貌理论等为理论框架,尝试从认知语用的角度提出一种新的善意谎言解释观。  相似文献   

10.
在学习英语时,学习者对英语幽默的理解和欣赏是英语学习中的一个难点,本文从语用学中的语用效果出发,通过对语用失误、语用推理、跨文化语用学等三方面的逐一分析,探讨了英语幽默是如何产生的及其相应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语用与教学:"上而下"路径实施的几点看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我国,外语教学方法虽因人而异,但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教学理念日益得到统一,培养和提高我国外语学习者运用外语进行实际交际能力逐渐达成共识.语用学的迅速发展及"语用转向"的产生,为这一理念的实现提供了条件和可能.语用能力包括语用行事能力、语用推理能力、语用心理能力、语用文化能力、语用语境能力和语用效能能力等,在"上而下"路径具体实施过程中,功能、认知、心理、文化、语境和效能等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为现行的外语教学实践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汉语语用语法研究的设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汉语语用语法研究,就是要根据汉语的语言事实,以汉语的研究为基础,合理吸收、借鉴中外语用学理论和方法,研究交际者的认知能力、背景知识、交际意图、交际场合以及语境、语用预设等语用因素对句式、句式变体的选择和制约,语序与表述重心和信息焦点的关系,主题和述题以及语句内部的新旧信息分布规律,从而阐释语用介入语法/句法的语用理据。这种研究,无论是对语法研究,还是对语用研究,都是大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13.
语用能力测试是语言测试学和语用学领域共同关心的热点话题,也是二语习得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议题.从语用能力测试的理论背景、研究方法与研究维度等方面对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综述性研究,总结语用能力测试理论的起源、发展及研究趋势.研究发现:语用能力测试理论是在语言测试学和语用学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以话语填充测试为基本研究方式,测试学生处理基础知识和语用运用的能力.研究还发现:语用能力测试的方式趋向多样化,词汇、语法与语用能力关系的研究彰显,二语语用测试的研究受到关注,这一发现对于丰富语言测试理论、指导二语教学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发展语用能力:语际语用学与外语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际语用学是一门兴起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语用学与二语习得间的交叉学科,其研究成果对外语教学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从语际语用学的理论视角,围绕语法能力、语用能力与交际能力的关系,第二语言语用规则与语用规范,显性与隐性语用教学等方面探讨了当前我国外语语用能力培养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5.
第二语言学习者语用迁移问题是中介语语用学长期关注的问题之一,然而对于语用正迁移问题的研究较少,试图通过模块心理学这一认知心理学的新兴学科的理论对第二语言学习者语用正迁移进行解释性研究。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语用学的角度对低调的语用功能进行了分析,解释了低调在交际中的功能。笔者认为,低调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但它并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修辞手段,它的频繁使用说明它是构成人们的修辞思维方式的一个部分,而它在英语和汉语中的语用差异也反映了文化模型对认知和语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词汇语用充实一直是词汇语用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词汇语用充实是字面词义在实际使用中的变化,包括收缩和扩充。许多理论对进行过研究,其中顺应理论认为言语交际是一个不断进行语言选择和动态语境顺应的过程。关联理论从认知的角度提出话语的产生是一个明示的过程,说话人的关联假设决定话语方式的选择。本文运用顺应-关联模式对词汇语用充实作尝试性的研究以期为词汇语用学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语际语语用学是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二语习得与语用学之间的交叉学科。运用语际语语用学理论,根据交际能力、语用能力和语法能力的关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导入语用知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语用效果与英语幽默的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幽默的理解和欣赏对中国学习者来说是个难点 ,本文因此从语用学中的语用效果出发 ,通过对语用失误、语用推理、跨文化语用学等三方面的逐一分析 ,探讨了英语幽默是如何产生的及其相应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过渡语语用学研究——起源、方法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过渡语语用学研究的起源、发展和现状,介绍过渡语语用学研究的方法,探讨了中国德语学生过渡语在话语润滑剂(话语标记语)、交际策略、来自其他语言的迁移、语用能力发展方面的语用特点,强调开展和深化国内过渡语语用学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