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社会突发事件是在特定时间和地域内发生的威胁社会正常秩序、公众根本利益以及政府职能运行的重大灾难,是危机事件的主要表现形式.在当前,我国社会处于转型期也是危机的频发期.为有效地防范危机,降低危机造成的灾难和损失,政府作为公共管理机关,应尽快建立法制化、科学化的危机管理体系.政府危机管理体系涵盖危机的预警准备、危机的应急反应和危机后的恢复重建三个系统.  相似文献   

2.
该文以危机公关为研究背景,以强生婴儿危机事件中的电视形象广告为研究对象,把危机公关中的强生婴儿投放的电视广告分为三个阶段来解读,即危机期、恢复期和发展期,并对不同时期的电视形象广告的广告内容进行了简要分析。总结了强生婴儿在危机公关中采用的广告策略,得出了当品牌在发生危机公关事件时,电视形象广告可以发挥重要作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提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应对自然及事故灾害、社会安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各种危机的能力也应该随之提升。在我国,公共危机管理无论是从制度建设还是反应机制上,都有了巨大的发展和进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图书馆危机管理水平显得尤为重要。但在图书馆界,图书馆危机管理策略置于社会应急管理背景下的研究尚显不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作为图书馆危机管理水平的试金石,期望借助本类研究,提升图书馆公共危机应对能力、管理能力及信息服务水平,进而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本文以新冠肺炎疫情为研究背景,针对图书馆在疫情期间提供的应急服务进行梳理研究,以期图书馆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可以提供高效、优化的应急服务。  相似文献   

4.
高校危机事件不仅关系到高校自身的声誉和形象,也直接影响教育质量、学术研究、社会信任等方面。高校作为知识传承与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一旦发生危机事件,不仅会对学校自身的声誉造成严重损害,还可能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质疑,影响其长期的发展。如何利用媒体报道应对高校危机事件是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以X事件为例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期对高校危机事件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企业因生产、销售有缺陷的产品或广告不实而致消费使用者发生损害的产品责任赔偿事件,近年来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主要探讨台湾企业如何借由危机管理机制的建立、执行与保险补偿等策略的运用,而达到产品责任风险损害的防阻及企业永续经营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校园危机管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校园突发危机事件直接影响学校和社会稳定.如何加强学校的日常生活管理,更好解决危机事件的防范和治理,是当前颇为紧迫的任务.通过建立和完善校园危机管理机制,学校应加强危机的风险防范和回避机制、危机反应机制以及危机善后沟通机制,用系统的方法避免各类危机突发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性事件的出现,激发了社会脆性,扩散了社会怨恨情绪,也损伤了政府公信力,侵蚀着社会法治力量。而对此类事件的处置暴露出部分地方政府危机管理意识不强、危机管理体制不健全、民意沟通渠道不畅通、对社会舆情动态掌握不足等弊端。因而为杜绝此类事件发生,国家必须强化危机管理意识,转变社会治理理念,通过扩大农民工权利,改变他们的城市融入非适应状况,来消除这一破坏社会和谐稳定的危机因素。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组织管理因素这一重大危机事件致因进行理论梳理发现:重大危机事件的生成演化有一定规律可循,危机诱因及纵深防御系统逐层失效共同导致了重大危机事件,组织管理因素对纵深防御系统失效具有影响作用。研究得出:应将组织管理因素引入危机致因研究;注重组织内外部因素的协同作用;关注关键组织管理因素以充分利用资源等。此外,还从识别、影响分析、控制策略三方面对重大危机事件组织管理因素的理论演进方向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9.
企业因生产、销售有缺陷的产品或广告不实而致消费使用者发生损害的产品责任赔偿事件,近年来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主要探讨台湾企业如何借由危机管理机制的建立、执行与保险补偿等策略的运用,而达到产品责任风险损害的防阻及企业永续经营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公共危机事件具有不确定性,发展途径和演变不规律性,事件之间的复杂联系使得公共危机事件产生的影响易形成连锁反应,对社会稳定产生巨大的冲击,如何预测和控制公共危机事件的影响是应急管理的重要方向之一。文章从复杂系统脆性的视角出发,将社会系统视为一个由若干子系统构成的复杂系统,探讨了公共危机事件可能导致的子系统之间发生的崩溃模式和演化机制,并进行了模拟,最后提出基于支持向量机的预警方法。研究结论可以为建立健全公共危机预警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税改后农村治理危机酝酿深层次的社会不稳定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8年11月,我们在中部某省H市农村观察村委会选举时,亲眼目睹了由于乡村治理的恶化、农村社会建设滞后而爆发的包括数百人集访、致人死亡等在内的一系列恶性事件,严重干扰、阻碍了选举工作.如果再联系前不久发生的贵州"瓮安事件"、甘肃"陇南事件"、江西铜鼓林改事件,我们可以看到,最近一段时间的乡村社会显得异常躁动,不仅各类事情频发,且问题异常尖锐、复杂.农村正在酝酿一场由治理性危机带来的新一轮政治合法性困境.  相似文献   

12.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不仅接连发生重大的自然灾害,而且随着社会的转型,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各个领域也都发生了程度不同的危机事件。转型期的中国,如何构建公共危机体系,已经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关注。本文首先总结了转型期我国危机形态的特点,进而对危机产生的诱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我国危机体系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旅游危机事件网络舆情的发生机理是指旅游危机事件何以引发媒体和网民关注、成为网络舆情热点的内在特征与逻辑规律,是旅游危机事件网络舆情研究的基础性问题。文章在对研究文献进行评述,总结危机事件网络舆情发生机理的研究方法、界定相关概念的基础上,采用多案例研究、网络文本分析和数理统计方法,对386个典型案例进行实证分析,归纳出旅游危机事件网络舆情发生的影响因素,建构了网络舆情发生的作用模型,并针对旅游危机事件网络舆情的预防与管理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4.
现代社会中媒体身份的复杂性决定了其在公共危机管理中作用的二重性。媒体伦理是媒体组织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发挥积极作用并避免消极影响的基本保障。在公共危机事件的预警防范中,媒体应当尽量追求和维护公共利益的实现,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客观、公正、及时、准确地把信息传递给公众,发挥好化解危机或提供警示的作用。公共危机事件一旦发生,媒体应当具有大局意识,报道要理性、客观、准确,避免情绪化,同时,还要担负起凝聚人心和激发公众热情的职责。  相似文献   

15.
转型期中国已进入危机频发期,危机不仅对中国政府管理体制提出了严峻挑战,而且关系到中国社会的稳定和国家政权的生死存亡。公共危机事件的治理是政府的基本职责。为了有效地进行公共危机的治理,中国政府在确立危机意识的同时,必须进行适度的制度安排,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  相似文献   

16.
通过案例分析、文献研究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了社会多元主体在参与治理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揭示了公共危机事件与社会治理模式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其一,公共危机事件是推动多元协同社会治理的合理肇端;其二,公共危机事件是推动社会治理创新的潜在"动力";其三,公共危机事件是推动社会治理创新的全面平台。  相似文献   

17.
王春旭 《南都学坛》2012,32(5):111-113
高校危机事件在网络传播环境中的演变表现为:高校危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加大、规模扩大、处理反应时间缩短、破坏性增加。高校危机事件发生演变的原因:网络特点加速危机传播,网络媒体把关人弱化,网络传播应对工作流程难以制订,高校网络传播环境特殊。高校危机事件网络传播应对策略:建立预防机制、处理机制和恢复机制。  相似文献   

18.
中国危机社会的到来有3个标志性的年份2003年的SARS事件.揭开了公共危机频发的序幕:2005年发生的“苏丹红”事件,打响了品牌危机处理的保卫战;2008年伊始的“艳照门事件”.引爆了网络危机频发的导火线。伴随着这一系列的危机事件,我们真正迈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公共关系新时代”。  相似文献   

19.
从突发公共危机事件中看我国政府官员的媒介素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突发公共危机事件发生时除了灾情之外,政府官员的反应也成为舆论的焦点,而且在现代信息技术如此发达的条件下,信息通过各种渠道迅速传播,使之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所以,提高政府官员的媒介素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试以近年来我国发生的突发公共危机事件为例,根据各级政府和官员在应对此类重大危机突发事件中的态度和行为,对其媒介素...  相似文献   

20.
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升级攻坚期,经济的高速发展及变迁使得社会环境日益复杂化。慈善组织作为社会结构的一个重要部分,正面临来自各方面的威胁与挑战。近年来,一些危机事件导致慈善组织的社会声誉度和公众信任度下降,究其原因,主要是慈善组织独立性不足、自身能力有限及相关机制不完善,以致于不能有效预防危机的发生。另外,慈善组织危机意识薄弱、应对策略不当和执行力不强导致危机不能得到有效控制,从而发酵蔓延。所以,应当通过提升慈善组织人员素质及能力、完善各项制度及机制、充分运用新媒体、树立品牌形象及完善风险防控制度等方式和手段有效管理和化解危机,使慈善组织能够更好地发挥积极作用,推动社会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