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8 毫秒
1.
<正>与林彪打过交道的人都知道,林彪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人。他没有朋友,除了谈工作,从不聊天。1959年林彪出任国防部长后,高等军事学院教员李德被选为秘书,与林彪朝夕相处五年。5年中林彪只吩咐秘书李德请过两次客,他自己没有出  相似文献   

2.
林彪的军事生涯堪称“战绩辉煌”,平型关大捷、辽沈战役……这里不提林彪“过五关,斩六将”,只论“九·一三”以后曾被一些人津津乐道的两次败绩。  相似文献   

3.
研究辽沈战役,不能不谈林彪;谈辽沈战役的林彪,又不能不谈林彪与毛泽东的关系。林彪是如何执掌东北帅印的?中共党的七大后,中央即决定派林彪去山东。一九四五年八月,抗日战争结束,毛泽东指派林彪为山东军区司令员。九月,赴任途中的林彪  相似文献   

4.
丁辉 《领导文萃》2013,(11):77-78
有一个流传很广的关于"大老粗"干部的笑话。说的是1971年,林彪叛逃,摔死在外蒙古,全国掀起批林高潮。上面传达的文件里有一句:"林彪披着马克思主义的外衣。"生产队开批斗会,队长向大家传达说:"这个林彪很坏,走的时候还偷了马克思的一件大衣。"这个故事是否实有,无从考证,在那个"有文化基本上等于有罪过"的特殊时期,基层政权有许多这样的"大老粗"干  相似文献   

5.
李雪峰 《领导文萃》2009,(19):105-107
突出林彪时,毛泽东依然紧握军权 1965年12月7日,接通知要我到上海参加中央的会议,我参加的那个组是总理主持,有贺龙.还有叶群等人。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开 始编纂,我们在工作中遇到一个难题,就是如何对待 林彪这个人物。首先是林彪能不能列条目上书?经过 反复讨论,我们认为,林彪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 有严重罪行,在历史上也有这样那样的错误,但在我 国军事历史上他毕竟是一个很有影响的人物。1983 年2月,经中央批准的《中国大百科全书》人民解放军 军事人物名单中列入了林彪的名字,但不是以元帅的 身份对待。因为军衔是军官的光荣称号,1955年经毛  相似文献   

7.
汪东兴 《领导科学》2004,(17):46-50
中国共产党第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于1970年8月23日在庐山开幕,于9月6日胜利闭幕。在这次会议的前后,林彪反革命集团的篡党夺权阴谋得到了比较充分的暴露,毛泽东主席及时识破其阴谋并给予其以沉重的打击。我亲历这次会议,并且有些事与我个人有关系,因此,我把所知道的有关这次会议的一些情况写出来,使读者能够较为全面地了解这段历史。一、林彪急于夺取党和国家最高权力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都是有一个过程的。对林彪反革命集团的形成、发展,以及他们所进行的反党阴谋活动,毛泽东主席也是有这样一个认识过程的。有时,他为了不伤害广大…  相似文献   

8.
李德  舒云 《领导文萃》2012,(14):52-56
"书虫"林彪:独特的读书方法1960年1月,林彪在广州珠江宾馆主持召开全军高级干部会议。作为新任国防部部长,林彪要在会上就形势与任务发表讲话。新任伊始,有许多问题需要明确回答,特别是战争与和平问题此时在国际上被搅得十分混乱。虽然林彪并不是发表公开讲话,但面对几百万解放军官兵,在这个大是大非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亮出自己的观点,林彪决定从列宁的著作中看一看他对战争与和平问题的基本观点。因为列宁的话更具权威性。他向秘书交代:"从广州军区政治部借一套《列宁全集》来,现在就要!"  相似文献   

9.
军事上的粟裕与林彪,可谓一时瑜亮,常常令人有“千载谁堪伯仲问”之感。两人有着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他们都生于1907年,只有月份的细微差别。  相似文献   

10.
识才只有识人之长,方能用人之长,只有“知人”,才能“善任”,毛泽东就具有这方面的才能。 1930年春末夏初,毛泽东为安排红四军政委一职颇伤脑筋。他需要为23岁的军长林彪选择一个合适的搭档。林彪这个人性格很古怪,个性强,听不得别人对他的批评,平时沉默寡言,别人颇难  相似文献   

11.
华闻 《领导文萃》2011,(3):43-47
观林彪的容貌,身材中等清瘦,下颌微尖,除了一双眼睛阴鸷有神,两道浓眉立地生威外,绝无出众之处。根据刘少奇遗孀王光美回忆录描述,第一次见到林彪,她惊奇地觉得他简直不像个统帅百万大军的将军,而极似一个白面书生呢。但在驭将问题上,林彪却有几个自己显著独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季雨 《决策探索》2004,(7):91-91
“遵义会议”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会议.邓小平是当年的参加者之一。他清楚地记得当年会议在哪个房间里召开,自己坐在什么位置.讨论的什么问题。但“文革”期间,这一历史事实却被林彪、“四人帮”否定,林彪、“四人帮”诬蔑他“篡改历史.硬将自己塞进遵义会议”,“是捞取政治资本”。邓小平的照片也被人从遵义会议纪念馆的墙上取了下来。面对林彪、“四人帮”  相似文献   

13.
王永钦 《领导科学》2001,(12):22-23
批判政治上的极左思潮,着手解决"文革"中遭受错误打击的一批老干部问题 林彪、陈伯达垮台之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只剩下毛泽东、周恩来、康生三个人了.周恩来仍主持党和国家的日常工作."九一三"事件后,在揭批林彪一伙的反革命罪行的时候,"文革"中一直想方设法保护干部的周恩来,便有了较多机会和可能批判极左思潮,着手解决"文革"中遭受错误打击的一批老干部问题.  相似文献   

14.
汪日章 《领导文萃》2007,(11):127-129
抗战期间,毛泽东赴重庆谈判以前,为了谋求国共两党继续好好合作,加派林彪为周恩来的谈判助手,周恩来通知林彪由延安到重庆,又电话通知侍卫长宣铁吾:“铁吾,你有个同学要来重庆。”  相似文献   

15.
少华  游湖 《领导文萃》2006,(9):60-65
朱德慧眼识林彪1928年1月,朱德率部连克资兴、永兴、耒阳等县城。2月29日,林彪带领一个连,护卫辎重赶往耒阳,途中遭遇民团的堵截,军用物资被抢劫一空。林彪决心复仇,朱德批准了他的行动。  相似文献   

16.
<正>对于林彪来说,四平城是他的一个心结。1946年4月至5月间,林彪曾指挥东北民主联军坚守四平,与优势的国民党军展开血战。战斗第8天,林彪就已清醒认识到我军作战的弱点,但他为何  相似文献   

17.
罗舜初 《领导文萃》2005,(7):124-129
我和林彪为战役配合事发生分歧1945年10月底,我率山东三师和警三旅一万多人来到东北,同曾克林、唐凯同志由一个团发展起来的两个旅合编为一个纵队。合编后的部队番号为第三纵队。1946年4月,国民党军继进占沈阳后,又向我军重点设防的本溪和四平疯狂进攻。林彪向中央提议,为了保卫四平,成立四个机动的野战纵队,直属东总指挥。这四个纵队就是后来成为四野主力的一、二、三、六纵队。中央批准了林彪的建议。于是,我们奉命率领三纵队从本溪出发北上,参加四平保卫战。从这个时候起,我开始直接接受林彪的领导。后来从四平撤退的时候,林彪电令说,三…  相似文献   

18.
林彪与朱德的“积怨” 1959年8月18日至9月12日.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在京西宾馆召开。9月11日,林彪在会上向坐在主席台上的朱德放出冷箭:“我今天要给一位在座的老同志提点意见,他是谁?这个人,一般人是看不出来的,他给人的印象是忠厚老实,平易近人,而且德高望重。”说着,他一拍桌子,提高声调:“但这是假的,他的骨子里是反党,反毛主席的,和彭德怀是一路货。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朱德!”会场哗然了。  相似文献   

19.
党史 《决策探索》2005,(5):93-94
林彪自黄埔从军后.以其聪明才智和卓越战功累迁排长、连长、营长、团长、纵队司令、军长.成为毛泽东、朱德麾下的著名战将.令国民党将领望而生畏.据说.1942年林彪伤愈回国时.斯大林极力挽留.并向当时的二战中国战区总指挥蒋介石提出以15个将军换林彪,这一传说不胫而走.传遍全国.无形中增大了林彪在国内政坛、军坛上的地位和分量、当人们询问林彪传闻是否属实时.林彪不置可否地淡淡一笑.说.“我不知道.你们有兴趣.可以去问斯大林和蒋主席”那么事实真相到底如何呢?  相似文献   

20.
正林彪事件是非常大的事件,对当时和以后的中国都产生了很深远的影响。林彪在历史上一贯支持毛泽东我们都知道,林彪在历史上一贯是支持毛泽东的,特别是在1929年关于江西的红四军发展问题上,关于建军路线的这些讨论中,林彪以一个青年将领的身份公开地批判他的老上级朱德,在朱毛争执中旗帜鲜明地站在毛的这一边,这是历史上林彪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