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林白一直不遗余力地叙述女性的隐秘经验,坚持解读女性的生存状态,她的作品彰显了女性生命的本能欲望。林白早期的小说是在女性隐秘的内心经验中寻找自我,她中期的小说开始探索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定位,在第三阶段林白将女性放置在自由的生存状态中探讨女性的生命意识。林白的创作脉络验证了女性唯有处于自由无拘束的生存状态,最大程度地不受伦理和世俗的约束,才能够拥有自我本真的生命形态。  相似文献   

2.
李清照在她的词中体现出明确的自我定位意识,本文通过对其笔下的“花”意象的诠解昭示了李清照生命流程中从少女情怀到思妇情结,从思妇情结到遗妇情怨的心态变化。从而彰显了其作为女性主体的性别意识。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中国女性诗歌在其女性意识越来越得到彰显时,除了标志性的性别意识之外,还有一条更为内在和宽广的生命意识发展轨迹。这条轨迹逐次和参差地在不同的时代语境中表现为女性外在生命意识的张扬、女性生命意识的具象探索、女性内在生命意识的挖掘以及女性对自我身体的生命哲学高标,并且,在其自我身体的完成时刻又走向日常自在的生命状态的书写。  相似文献   

4.
80年代的女性诗歌作为女性心灵的直接展示,由最初的追求真善美,呼唤人的尊严与平等到力图从男性巨型话语中浮现出来,在性别对抗与文化解构方面显得十分大胆与突出,对女性自我生命经验进行真实的书写,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属于她自己的女性经验世界--"黑夜",从而逐渐形成一种有别于一般文学史叙事的女性诗学存在.  相似文献   

5.
孙佳  张立群 《南都学坛》2011,31(4):48-51
20世纪90年代的女性文学与80年代相比,其"个人化"写作的倾向更为明显。林白作为女性"个人化"写作中的领军人物,她的创作体现出鲜明的女性立场和女性视角。但与其他女作家不同的是,林白在她创作中所体现出的女性意识呈现出一种自我疏离的倾向。主要表现在:林白的小说并非单纯的回忆录性质的"自传",而是对头脑中记忆碎片的拼贴,这种随机性的拼贴造成了女性意识的一种自我疏离;林白总是让她笔下的女性具有双性同体的性质,这主要体现在女主人公的男性心理和男性化品行上。林白小说具有的神秘化倾向使她作品的女性意识有异于通常意义上的女性文学,不仅深刻地表现在作品对主流话语和宏大叙事的拒绝和反抗上,更重要的是它偏离了对某个女性个体的命运归属问题的探讨而突入对作为整个生命存在形式的女性整体的追问。探讨林白小说中女性意识的疏离状态,可以深入研究女性意识在女性文学中应处的位置和维度。  相似文献   

6.
毕淑敏等的"人生笔记"系列是女性作家表达自我生命体验的文字诉求。八位女作家对自我人生经历的重新演绎,为的是抚慰心灵的创伤,同时也流露了相似的自恋情结。她们独特的生命体验孕育并体现着成熟的女性意识和深刻的死亡意识,她们对其生命历程的反复叙述其实是实现自我救赎的特殊方式。  相似文献   

7.
在菲勒斯中心主义的统摄下,男女两性对立的主客体模式已被固化。女性不可能达到自在自为的生命状态,她注定要成为男性构筑自我形象时的一个镜像:被男性目光所打量、缠绕,成为男性生命的补充和附庸。在该语境下,就连被冠以“女性意识先觉者”的美狄亚和细侯也难逃被男权话语扭曲与肢解的命运。在菲勒斯镜城的映射下,她们的女性本真被遮蔽,生命逻辑被歪曲,最终沦为男权话语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8.
老舍小说《离婚》中刻画了两组女性人物形象:一组是生命被男权中心社会肆意践踏,生命意识淡化乃至沦丧的旧女性;一组是女性生命意识在生存与精神压迫的双重困境中突围、挣扎着醒来的新女性。在封建旧道德与男权文化的压迫下,她们无一例外地面临着人生悲剧:前者背负沉重的生命之枷以致被侮辱被损害;后者虽然发现了自我,并企图寻找自我,仍以失败而告终。  相似文献   

9.
林黛玉的生活环境及日常家居均与诗词结下了不解之缘,她所创作的诸多诗词表现了强烈的自我意识。她的诗词先后表现出其自我生命意识、自我情爱意识、自我独立意识及自我爱怜意识等不同层面,且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愈演愈烈,体现着一种趋强性。  相似文献   

10.
鲁迅是思考着的,于是有属于他个人的尖锐难察的痛苦;鲁迅又是生活着的,于是也有属于他及其身边人的可察的温馨。从"神"到人,从成人到孩子,从思想者到生活者,鲁迅有着多面的形象,他带着不同的情绪和思想,穿梭在他自我创制的不同的文学世界中。生命与生活,在鲁迅的笔下,是两个层面的世界。《野草》体现了鲁迅不明来路、未知去路的生命意识;《朝花夕拾》体现了鲁迅及至今日、未忘昨日的温情意识。  相似文献   

11.
在人类历史上 ,女性经历女神时代———女奴时代———女人时代———人的时代。在文学领域中 ,女性形象经历被歌颂———被书写———自我表现。中国女性文学经历寻找迷失了的自我———觉醒女性生命意识———醒女性主体意识。到了人的时代 ,会发现女性和文学都在拯救人类  相似文献   

12.
美国文学经典之作《觉醒》中女主人公爱德娜一直被奉为独立自主的女性主义先驱,但评论界在为其高唱赞歌的同时往往忽略其自杀前的负面心理状态。从自杀心理学角度分析爱德娜的死因,探索她在女性意识觉醒时所经历的困惑、焦虑及冲突等复杂心理,深入了解爱德娜的内心世界。爱德娜尚未成熟的女性心理造成歪曲的自我认知及盲目的自我建构,导致她采取极端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她的自杀警醒女性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应密切关注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3.
林白的小说创作是一种较到位的女性写作。她从女性自身境遇出发,考察女性个体生命的存在,体现出一种女性意识的自觉追求。本文试图从林白的意义上来解读其作品。全文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以孤独飘泊的魂灵进入其作品内容,归纳出林白小说的三个层次:即成长之旅、情爱之殇、生命之思;下篇以自身书写的世界为题,分觉醒自我、书写自身,女性写作展开,将林白放在历史与现实、纵向与横向的比较中展露其个性:“通道”、“记忆”与“飞翔”确立了她写作态势的与众不同。在审视女性的心理特征上,她继承衔接起了一段历史,并在此基础之上建构出个人话语  相似文献   

14.
冰心塑造了一系列富有母性精神和生命意识的女性形象,表达了她独特的女性意识观。冰心笔下的贤妻良母,有不同于传统的现代气质,既履行家庭责任又努力实现个体价值,也不回避女性家庭和社会双重角色间的矛盾,体现出冰心对女性问题的现代性思考。  相似文献   

15.
铁凝的女性创作始终关注女性隐痛的根源,从《麦秸垛》的文化积淀到《棉花垛》的男权侵害,从人性与历史和文化的绞缠中,《玫瑰门》接近了女性的自我本真,并呈现出了女性自我世界的复杂和女性人性的本性。《永远有多远》中白大省的悲剧,更增强了铁凝对女性缺陷的自我审视和批判意识。原来,女性内心深处的生命之痛不仅源于客观,更源于她们自身。《大浴女》通过展示女性的本身相,使铁凝终于接近了女性最幽深的隐痛——女性自身的意识搏斗。  相似文献   

16.
易安词的生命意识,有别于男性词人的"男子作闺音",典型地表现在她对女性生命的深刻体验和诗意描绘方面。重新阐释易安词的生命意识,对匡正当下易安词研究的偏失及对现代女性的生命参悟多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7.
奥康纳是美国南方文艺复兴的代表作家之一,她的诸多作品都在探讨女性的自我价值与存在意义。通过对传统女性意识的反思、对男权话语的解构,奥康纳旨在揭示男权文化的背景造成女性本质的异化与没落,将女性生活中的不合理的现象与整个社会乃至全人类的荒诞状态联系起来,把对女性困境的思考上升到更理性的高度。她希望借自己的作品唤醒广大女性的自觉意识,帮助她们及早挣脱男权传统的藩篱,进而鼓励人们追求两性世界的和谐发展,最终实现心灵的净化。  相似文献   

18.
由霍建起导演的影片《暖》以表层诗意化而内核残酷的叙事方式,呈现出女性真实的一种生存状态。文章认为影片中女主人公暖对自我的定位始终未能挣脱传统的封建思想文化樊篱,她无意识中认同了“他者”形象的角色预定,不能清醒地认识自我主体的价值与生命存在的意义。影片揭示暖在对待婚恋与家庭等方面都表现出被动、无力、茫然、困窘和绝望,在她身上,体现了女性成为“第二性”其主体意识旁落的无奈与悲哀。  相似文献   

19.
女性家园的失落、女性生命的潦草、女性话语的困惑、女性救赎的虚幻四个方面表现了萧红的女性苦难意识。萧红的女性苦难意识使她及其作品具有独有的魅力与价值  相似文献   

20.
萧红是一位自我体验型的作家,她不幸的人生遭遇给她的创作带来很大的影响。根据现代心理美学中缺失性体验理论对萧红作品进行梳理,就会发现爱的缺失是萧红生命历程中独特的体验内容,这种体验是她创作的一个动因,也影响到其作品的倾向性。主要表现为:父爱的缺失,导致她对父亲的憎恨,从而上升到对统治阶级的憎恨。爱情的缺失,使她有感于女性自身的悲剧命运,从而揭示出现实社会中女性的生存状况。爱的缺失,使她追忆童年,寻找精神的家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