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1928年,《西南民族研究专号》出版,为中国学界"西南民族"集团研究之嚆矢。"九一八事变"后,地处西南的学者深受"救亡图存"使命的感召,提出整合自然和人文科学进行"西南研究"。1948年,江应樑代表南方学界提出"西南学"构想。从"西南民族研究"到"西南学",是西南研究趋于高潮的产物,反映学界运用进化论的观点,将西南社会中的某些文化特征看作中国历史不同发展阶段在现实社会的遗存。宏观上把握西南文化发展的整体特征,有助于理解和研究中国文化通史;同时,考虑到西南大区内部具体的历史文化发展的差异,阐述了广东、四川及西南边疆社会文化的独特性,无论得失,对于今天的西南学术研究不无启发。  相似文献   

2.
彭丹  张子妍 《旅游论坛》2023,(3):122-133
20世纪末,流行文化的兴起与发展以及跨媒体时代的到来促进了内容旅游的诞生。为厘清日本内容旅游的发展历程与现状,明晰其研究主题与边界,并从中寻求有利于我国发展文化旅游的经验,文章对日本学界历年来公开发表或出版的各种形式的内容旅游研究成果进行归类、梳理与分析,发现日本内容旅游发展经历了探索、深化和拓展三大阶段,成果主要分属流行文化内容与历史文化内容两大维度。这些成果构成了内容旅游研究的基础与框架,同时包括方法论的探讨与运用。但内容旅游研究在成果系统性、方法适用性以及跨学科渗透等方面尚存不足,未来需要跳出已有范式,围绕内容旅游的理论积累、学科渗透以及跨文化比较视野等范畴进一步探究,以适应流行文化内容中日益扩张的叙事世界。  相似文献   

3.
当今许多区域文化研究都是基于"文化自觉"而展开.但近20年来,学界对"湖湘文化"的研究,有渐被模糊化、功利化和庸俗化的趋势.因此,我们应以"文化自觉"的态度,在研究领域上将其分为"湖湘学派"、"湖湘精神"与"湖南文化",并在深化研究的同时,去除某些庸俗因素,使其精神内化为湖南社会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4.
梁漱溟是现代新儒学的开启人 ,在儒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不仅对儒学的现代转换做了巨大努力 ,同时对中国文化的缺陷进行了尖锐的批评 ,而这一点正是学界在研究梁漱溟乃至整个现代新儒学时所忽视的。认真探讨这一问题 ,无论是对于深化中国现代学术史研究 ,还是对于当代中国文化建设 ,都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文化与社会当中,礼物与互惠是人们处事的重要原则。这种原则既是传统中国社会团结和社会公共性的文化根源,人们经由礼物与互惠达成共享;同时它也是当代中国重建社会公共性的重要借鉴。只有将本土的文化公共性根源与西方的公共性理论结合起来,才能重建中国社会的公共性。而礼物与互惠在文化层面对于社会团结和社会公共性的功能,在学界已有充分认识。文章分别从人类学与社会学的角度对学界有关礼物与互惠的研究进行梳理,并且指出现有研究缺陷,以期为当代中国社会秩序和公共性重建提供讨论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地域文化资源优势与时代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需求,都决定和期待着全面而深入地进行满族文化研究,并使之与当代经济发展密切结合。尽管此前学界在满族文化研究方面已做出可贵的努力,并积累了丰厚的成果,但从与时俱进的学术要求看,既往的满族文化研究,还大都侧重于建筑阐释、民俗描述、文物保护、文献整理,以及文学史与文学现象研究,而将满族文化与当代社会发展紧密联系、深层次地开掘满族文化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外交、文化旅游等方面的价值,并使之为当今社会经济、文化旅游发展提供理论规律、文化支持等方面的研究,尤其是直接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服务的实用性研究尚极少见。在此学术背景下,本期推出满族文化资源与发展研究笔谈,以期抛砖引玉。本组笔谈特邀辽宁省民族研究所所长张佳生研究员为审稿人。  相似文献   

7.
“后革命时代”的日常生活审美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何谓日常生活审美化?最近几年,日常生活审美化问题的讨论变得热门起来,这个短语似乎已成为学界的一个时髦命题。毫无疑问,它是一个“舶来品”,是西方学界1980年代中后期以来文化研究和社会理论所关注的核心概念之一。但是,这个短语在当下中国的流行是耐人寻味的,它既反映出  相似文献   

8.
地域文化资源优势与时代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需求,都决定和期待着全面而深入地进行满族文化研究,并使之与当代经济发展密切结合。尽管此前学界在满族文化研究方面已做出可贵的努力,并积累了丰厚的成果,但从与时俱进的学术要求看,既往的满族文化研究,还大都侧重于建筑阐释、民俗描述、文物保护、文献整理,以及文学史与文学现象研究,而将满族文化与当代社会发展紧密联系、深层次地开掘满族文化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外交、文化旅游等方面的价值,并使之为当今社会经济、文化旅游发展提供理论规律、文化支持等方面的研究,尤其是直接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服务的实用性研究尚极少见。在此学术背景下,本期推出满族文化资源与发展研究笔谈,以期抛砖引玉。本组笔谈特邀辽宁省民族研究所所长张佳生研究员为审稿人。  相似文献   

9.
满族建筑文化的旅游价值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域文化资源优势与时代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需求,都决定和期待着全面而深入地进行满族文化研究,并使之与当代经济发展密切结合。尽管此前学界在满族文化研究方面已做出可贵的努力,并积累了丰厚的成果,但从与时俱进的学术要求看,既往的满族文化研究,还大都侧重于建筑阐释、民俗描述、文物保护、文献整理,以及文学史与文学现象研究,而将满族文化与当代社会发展紧密联系、深层次地开掘满族文化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外交、文化旅游等方面的价值,并使之为当今社会经济、文化旅游发展提供理论规律、文化支持等方面的研究,尤其是直接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服务的实用性研究尚极少见。在此学术背景下,本期推出满族文化资源与发展研究笔谈,以期抛砖引玉。本组笔谈特邀辽宁省民族研究所所长张佳生研究员为审稿人。  相似文献   

10.
地域文化资源优势与时代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需求,都决定和期待着全面而深入地进行满族文化研究,并使之与当代经济发展密切结合。尽管此前学界在满族文化研究方面已做出可贵的努力,并积累了丰厚的成果,但从与时俱进的学术要求看,既往的满族文化研究,还大都侧重于建筑阐释、民俗描述、文物保护、文献整理,以及文学史与文学现象研究,而将满族文化与当代社会发展紧密联系、深层次地开掘满族文化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外交、文化旅游等方面的价值,并使之为当今社会经济、文化旅游发展提供理论规律、文化支持等方面的研究,尤其是直接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服务的实用性研究尚极少见。在此学术背景下,本期推出满族文化资源与发展研究笔谈,以期抛砖引玉。本组笔谈特邀辽宁省民族研究所所长张佳生研究员为审稿人。  相似文献   

11.
运用历史回顾的方法分析美国当代流行文化。分析认为,分析美国当代流行文化,必须将其置于产生这种文化意识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和人文观念的框架下进行; 依据法兰克福学派关于流行文化批判的立场,主张流行文化的产生和兴起是工业、都市、大众消费时代的文化意识的崛起; 对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学说进行了必要的补充。  相似文献   

12.
如何看待中国当代大众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当代大众文化的产生与发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大众文化的意义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当前大众文化与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共同构成当代中国社会主干性文化形态。应当辩证地看待大众文化意义的二重性及其与主流文化、精英文化的关系,这样有利于大众文化及中国当代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科技高速发展,全球文化多元化的今天,流行文化已成为当代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对流行文化的喜爱,已成为紧跟时代,彰显青春魅力的表现形式。面对流行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和挑战,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进行了思考和分析,探究了流行文化对当代大学生产生的影响,为引导大学生更加理性、正确地看待流行文化,树立良好的流行文化审美观念,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提出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图书馆学家把图书馆文化分为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两个层面 ,二者是图书馆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从大众文化的发展历程着手 ,进一步探讨图书馆大众文化的社会内涵及其社会职能  相似文献   

15.
作为网络流行文化的重要载体,网络语言在民众中逐渐释放出巨大的影响力。同时,作为流行文化主要参与者和使用者的青年,对流行文化的创造和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全面了解网络语言,熟悉并创造性地学习网络流行文化,不仅可以使网络语言向健康的方向发展,还能丰富我们的文化生活,对民族文化也是一种有益的创新。  相似文献   

16.
大众文化的叙事策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文本细读,梳理出3种大众文化发展的策略:叙事节奏上,大众文化喜欢一张一弛;犬儒主义修辞为大众提供了宣泄渠道;类型化方面,大众文化追求"稳中求变",迎合大众趣味,而不挑战其智力。大众文化通过这些策略吸引了众多的消费者。大众文化发展叙事策略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大众文化的特点,改变粗放型的研究,促进大众文化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保护民族大众文化实现民族文化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应有之义,民族大众文化是实现民族文化可持续发展的支点.然而,面对如此强势的全球化浪潮的冲击,文化同化的步伐不断加快,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其突出表现是民族大众文化的衰落.若失去了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无异于毁掉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的创新将是保持各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基本途径,而实现这个目标的基本支点就是民族大众文化的保护.  相似文献   

18.
在法兰克福学派中最先涉及且发展出一套完整的通俗文化理论体系的思想家是洛文塔尔。与阿多诺相比,洛文塔尔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大众文化研究方法:站在批判理论的立场上,运用文学社会学的方法来剖析通俗文化问题。他对通俗文化所作的"跨学科研究"与其立场和方法论预设紧密联系。洛文塔尔沟通批判学派与经验学派的研究方法,将批判理论与文学社会学方法相会通与融合的尝试开创了通俗文化研究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晚期资本主义文化逻辑与大众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期资本主义文化逻辑对大众文化的生存、兴盛及其特征产生了重大影响。大众文化承担着晚期资本主义社会重要的意识形态功能。深入分析晚期资本主义文化逻辑与大众文化之间的关系,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大众文化的发展和意识形态的建设有着积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从本质意义来说 ,文化是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 ,是确定主体的符号。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分野 ,是以文化样式对接收者发生作用的范围大小、离主流意识形态的距离远近来衡量的。正如许多大众文化逐渐变成了精英文化一样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知识蒙昧的洞开 ,使精英文化跟大众文化的距离已经消弥殆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