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辞规“排名有序”再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著名修辞学家吴士文先生提出了排名有序等一系列的辞规理论,之后胡习之先生撰写了《辞规的理论与实践》一书,对排名有序等辞规进行了阐发,使辞规理论提升到一个新高度。笔者在学习二位先生的辞规理论的同时,发现二位先生给辞规"排名有序"所下的定义的内涵和外延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进而提出新的看法,同时对排名有序的修辞作用做了分析和归纳。  相似文献   

2.
袁晖先生在评述吴士文先生对中国修辞学的贡献时说:“80年代以来,吴士文对中国修辞学的贡献集中在两个方面:积极修辞方面的辞格和消极修辞方面的辞规。如果说,辞格研究是他在前人和时贤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潜心探索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那么辞规研究则是他带领和组织一支队伍从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集体攻关而形成了修辞学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1]。2000年10月当我读到这段文字时心灵曾受到强烈的震撼,因为当年我深为吴士文先生“修辞方式系列化”的设想,特别是其中关于消极修辞的模式,即“辞规”的设想所吸引,对“辞规”产生了浓厚的兴…  相似文献   

3.
尊敬的吴教授:问候您身体好!由于宗廷虎教授的帮助,我终于借到了《营口师专学报》1989年第2期。我认真地学习了您的《建立辞规,完善修辞方式的系统》。您在“一般性修辞”(消极修辞)领域首创性地提出了辞规和辞风两个类聚性新概念,以跟“特定修辞”(积极修辞)领域的辞格和辞趣相对应构成完整的修辞方式的新系  相似文献   

4.
张弓提出的“寻常词语艺术化”理论是很有价值、富有创意的课题,但又存在欠严密、完备之处。文章认为胡宗哲对“寻常词语艺术化”的归类不当。“寻常词语艺术化”既不属于消极修辞,又不属于积极修辞,而具有独立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自《修辞学发凡》提出修辞学两大分野理论以来,消极修辞的研究始终较为薄弱,然而在日常交际中消极修辞却具有更广阔的使用领域。消极修辞理论本身就是一种语言和谐思想的体现,如今语言和谐建设所遇到的一些问题,正反映出一直以来人们对消极修辞的轻视和误解。如果我们摆正态度,重视消极修辞对语言和谐建设的指导作用,这些问题其实都能够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为此,消极修辞也要进一步加强自身研究并有意识地与当前的语言和谐建设相联系,从而拓宽其研究领域,实现其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古语曰:“修辞立其诚”。中国的修辞,从古代以降直至今日,一直关注道德与诚信。道德与诚信的基础是实事求是,说真话就是最好的修辞表达。修辞的研究,必须对涵养优秀的人文道德精神作贡献。不仅在中国,就是在世界上,道德与诚信也是修辞学的主流,譬如,不论是以博克为代表的新修辞学所提出的“认同”说,还是“视觉形象修辞观”,起作用的内在因素皆是道德与诚信。  相似文献   

7.
比较修辞学视域下的中国古典修辞研究是国外修辞研究引人注目的热点,在过去五十年间主要围绕“中国古典修辞有无论辩”这一传统议题展开。通过探讨中西比较修辞的核心主题、新路径及对话可能,本研究发现中西比较修辞的主要研究点在于中国古典修辞的论辩与非论辩观,提出“争”与“不争”两个概念同时是比较修辞学视域下的中国古典修辞研究的起点和焦点。中西比较修辞研究应超越西方修辞学传统,通过“不争”理念这一落脚点,使中国古典修辞与当代西方修辞理论中的邀请修辞进行跨时空的互动与对话。这一路径能够继承中国修辞传统并突出中国修辞的主体性,为中华文明国际传播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论会话修辞及其研究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修辞研究正逐步由“文辞”中心向“语辞”中心转移。修辞面向社会、注重实用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在这种背景下,语用学“入侵”修辞学领域是十分自然的。为了表明修辞研究的语用走向,本文引进会话修辞这一国内极少问津的研究课题,在区分会话修辞与传统修辞的基础上,提出一个初步的分析模式,同时讨论了研究会话修辞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9.
传统语言研究中隐喻仅仅被认为是对常规语言的一种变异,一种用于修辞话语的修辞现象,隐喻式表达也因此被排除在常规语言范畴之外。现代隐喻研究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而且是“人类认知、思维、经历、言语和行为的基础,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本方式”。因此,在从事外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隐喻理论和隐喻知识,使学生能从容驾驭目标语言。  相似文献   

10.
尽管人类审美史上不乏视觉修辞的实践案例与经验范式,但视觉修辞作为视觉研究的“内视”形态仍属一个现代性命题。一方面技术视觉的发展赋予这一命题以新的使命与表征,另一方面米歇尔“图像转向”的理论判断也为这一修辞范式的现代兴起提供了注脚。基于媒介文本、实物文本与空间文本的视觉分类来思考视觉修辞现代衍化的三种进路,这不仅是对巴特“图像修辞学”之后的“接着说”,更是以视觉对象为标的修辞实践的精约与细化。如果说媒介修辞澄清了一度以来为修辞实践所忽视的媒介动因,也为技术视觉的修辞学介入找到实践依据,那么实物修辞与空间修辞则将修辞对象拓展到一切可视性场域,在更为隐性的视觉立场探寻修辞意指的可能。这三种向度的修辞实践不仅架构了当代视觉修辞发展的基本框架,对深入理解当代视觉问题也不无启发。  相似文献   

11.
西方修辞学以修辞为手段,寻找“最佳”的劝说方法,目的是说服听者,彼此沟通。达到同一,是一种方法论。西方修辞学核心内容——修辞即劝说方法研究。本文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将PAC分析理论与西方修辞学理论结合起来研究修辞主体的社会心理因素对修辞策略的影响,以期为提高高校心理辅导员的修辞技巧,增强心理辅导的说服力及影响力寻找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2.
文章探析语义配置修辞在《论语》中的具体运用与作用,主要涉及语义配置修辞方法中同义配置修辞、反义配置修辞、类义配置修辞、异类语义配置修辞在《论语》里的分布与使用情况。探析发现,虽然各类方法的侧重点不同,但总体上都突出了互补、强调、对照、附加等表意功能。同义配置修辞、反义配置修辞、类义配置修辞从消极修辞方面使其语言达到了内容上明确、通顺,形式上平匀、稳密的效果;异类语义配置修辞则从消极修辞方面实现了辞格与辞趣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3.
从写作理论与修辞学、修辞与修辞行为两方面讨论了修辞传统对写作研究的意义 ,以及在写作的认知心理学研究中修辞概念的延伸 ,并提出了在写作研究重心发生转移的今天应重视修辞传统在语言、文学和文化中的强大存在 ,努力开展修辞语言的认知心理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修辞方法问题是修辞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修辞学界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往往只停留在微观方面而忽视宏观的把握。本文将古代汉语的修辞方法划分为三个层面:一是处于宏观、统摄地位的“辩证语用”的最高层,并将辩证语用归结为“因境制宜”、“相反相成”、“矛盾统一、恰切适度”三原则。二是较为抽象概括的优选、调配、变通、炼意的居间层。三是具体、基础、微观的辞格层。力图使得对修辞方法的研究更加全面、系统,因而更具科学性  相似文献   

15.
“换词求雅”的修辞作用及衔接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换词求雅”作为一种消极修辞手段,在避免重复、增加文章的文体色彩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不仅如此,作为一种衔接手段,“换词求雅”也在保证语篇的衔接与连贯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通过对这种辞手段的应用原则及分类方法的阐述,试图表明“换词求雅”并不是为了语言花哨的目的而存在的,无论从修辞还是语法意义角度上看,这一修辞方法的作用都是其他方法难以替代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好的新闻标题应当满足两个条件:先是符合消极修辞的要求,再是符合积极修辞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女性修辞是指以女性为主体的修辞,从女性修辞的现实表现来看,“求谐”是其核心特点,这一特点具体指女性在修辞时利用各种有效的修辞策略来与修辞受体建立和睦、融洽的关系。女性修辞“求谐”特点的形成一方面是因为女性天赋的生理性别的影响,另一方面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女性的定位与制约。  相似文献   

18.
在西方文论修辞转向的大背景下,沃尔特·翁汲取古典修辞思想养分,借鉴马歇尔·麦克卢汉媒介理论和肯尼斯·伯克修辞思想,创新性地提出“虚构的受众”理论。沃尔特·翁区分口语与书面文本中受众身份和功能的差异,强调受众的“虚构”属性,凸显技术对修辞情境和话语实践者意识的重塑。“虚构的受众”理论秉持新修辞学理路,促进对传统修辞学的受众属性认知的转变,推动修辞与传播研究视域和方法的融合,构建以媒介技术影响话语实践为核心的修辞传播学范式,影响广泛而深远。  相似文献   

19.
在事务性文体的写作研究中 ,人们常用语法规则和修辞手法对事务性文体的遣词造句进行规范 ,从而避免事务性文体写作中的问题。本文试图从语用的角度 ,从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两个方面 ,对事务性文体修辞问题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0.
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扎实的语言基础与较强的语言创新能力将成为衡量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基于西方修辞理论。本文提出在高校语言教学中渗透培养修辞素质的理念,这不仅能够克服多年来高校语言教学的工具化、技能化、公式化弊端。也能解决学生在言语交际和跨文化交际上的困惑,通过掌握西方修辞规范和认定能够提高大学生语言与思维上的创新能力.不失为在国际对话中打通中西语言修辞实践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